

【摘要】目的 研究影響恙蟲病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的獨立危險因素,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4年6月在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接受治療的78例恙蟲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是否出現MODS分為MODS組(26例)和非MODS組(52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性別、年齡、BMI、確診時間、熱峰體溫、熱程、特異性潰瘍、焦痂或皮疹發生部位、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血鉀、血鈉、紅細胞沉降率及血肌酐(SCr)、C反應蛋白(CRP)水平],分析影響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 兩組患者確診時間、熱峰體溫、特異性潰瘍、焦痂或皮疹發生部位、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血鉀、血鈉、紅細胞沉降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MODS組患者熱程長于非MODS組,SCr、CRP水平均高于非MODS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熱程延長、SCr、CRP水平升高均是影響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結論 熱程延長、SCr、CRP水平升高均是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獨立危險因素,值得臨床關注。
【關鍵詞】恙蟲病;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5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3.0108.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3.035
恙蟲病作為臨床較多見的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常見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主要由攜帶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恙螨幼蟲叮咬進行傳播[1]。該病潛伏期一般為5~20 d,患者在感染后多出現高熱、毒血癥、皮疹、焦痂和淋巴結腫大等特征性臨床表現,嚴重情況甚至會危及生命[2]。恙蟲病的早期癥狀特異性較低,容易與其他發熱性疾病混淆,導致誤診,進而延誤治療,引起病情迅速惡化,發生肺炎、腦膜炎、中毒性肝炎、呼吸窘迫綜合征、心功能或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甚至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3]。MODS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同時或相繼發生功能障礙,合并MODS會加重恙蟲病病情,增加治療的復雜性,還會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影響患者預后[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影響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4年6月在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接受治療的78例恙蟲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是否出現MODS[5](出現咳嗽、胸悶、氣短、肝大、谷丙轉氨酶gt;40 U/L等臨床表現)分為MODS組(26例)和非MODS組(52例)。非MODS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40例;年齡51~62歲,平均年齡(56.87±4.35)歲;BMI 21.03~27.53 kg/m2,平均BMI(23.55±2.04)kg/m2。MODS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8例;年齡50~61歲,平均年齡(56.04±4.49)歲;BMI 20.24~27.22 kg/m2,平均BMI(23.07±2.76)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恙蟲病的診斷標準[6],且伴有發熱,經查體證實存在潰瘍、焦痂;⑵年齡gt;20歲;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史者;⑵伴有惡性腫瘤者;⑶合并重疊感染或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者;⑷伴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⑴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從病歷記錄中收集確診時間(≤13 d、gt;13 d),熱峰體溫,熱程,特異性潰瘍、焦痂或皮疹發生部位(四肢、腹股溝、腋窩、其他),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血鉀,血鈉,紅細胞沉降率及血肌酐(SCr)、C反應蛋白(CRP)水平。其中熱程是指在未采取抗感染治療前機體發熱時間;高血壓史:未服用降壓藥物且在安靜狀態下非同日3次以上測量真實血壓,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90 mmHg,診斷為高血壓;糖尿病史:空腹進行血糖測量,再口服葡萄糖溶液,2 h后再對血糖進行測量,如果空腹血糖gt;7.0 mmol/L,餐后2 h血糖gt;11.1 mmol/L,則可診斷為糖尿病;高血脂史:測量血脂水平,若總膽固醇≥3.2 mmol/L,三酰甘油≥6.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t;1.0 mmol/L,則可診斷為高血脂。⑵血清指標:于清晨采集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采用離心機以4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株式會社日立高新技術,型號:日立7600-020)測定血鉀、血鈉、SCr、CRP;另采集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血沉儀(ALIFAX S.r.l.,國械注進20162221113,型號:Roller 20)測定紅細胞沉降率。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⑵分析影響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獨立危險因素。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確診時間,熱峰體溫,特異性潰瘍、焦痂或皮疹發生部位、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血鉀、血鈉、紅細胞沉降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MODS組患者熱程長于非MODS組,SCr、CRP水平均高于非MODS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可能影響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因素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行量化賦值,以恙蟲病患者是否并發MODS為因變量(不并發=0,并發=1),以熱程(連續變量)、SCr(連續變量)、CRP(連續變量)為自變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熱程延長、SCr、CRP水平升高均是影響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見表2。
3 討論
恙蟲病屬于人畜共患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等特點。恙蟲病立克次體感染人體后,先在局部淋巴組織或小血管內皮細胞內生長繁殖,隨后在全身臟器小血管內皮細胞內形成新的感染灶。恙蟲病引發MODS的機制可能與立克次體毒素導致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有關,立克次體毒素可導致血管炎及血管周圍炎,進而導致器官功能損傷,影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導致器官損傷,引發MODS[7-8]。因此,及早篩查影響恙蟲病合并MODS的危險因素,并采取措施進行有效干預,對臨床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確診時間,熱峰體溫,特異性潰瘍、焦痂或皮疹發生部位、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血鉀、血鈉、紅細胞沉降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MODS組患者熱程長于非MODS組,SCr、CRP水平均高于非MODS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熱程延長、SCr、CRP水平升高均是影響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熱程、SCr、CRP水平可能與恙蟲病并發MODS密切相關。分析原因為,熱程延長說明長時間的高熱狀態會增加機體的氧耗和能量消耗,導致組織細胞缺氧和代謝產物堆積,導致機體代謝紊亂,增加心肺負擔,進而引起MODS。高熱還可能引起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進一步加重MODS,且高熱狀態下,患者體內炎癥反應加劇,炎癥因子水平進一步升高,加重組織損傷和器官功能障礙[9]。SCr為反映腎功能的重要指標,其水平升高提示腎臟功能受損,當腎臟功能受損時,毒素和廢物會在體內積聚,導致全身性炎癥反應,進而可能引發MODS[10]。恙蟲病是由恙蟲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立克次體感染可引起全身性的炎癥反應,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微血管病變,影響腎臟,SCr水平升高,反映腎功能降低,患者體內毒素和代謝廢物的清除能力減弱,進一步加重其他器官的負擔,進而產生MODS[11]。另外,恙蟲病立克次體感染后患者體內氧化應激反應加重,氧化應激狀態下,體內自由基的產生和清除失衡,導致細胞和組織損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后,腎臟作為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的主要器官之一,表現為SCr水平異常。CRP作為一種在體內發生炎癥反應時由肝臟產生的蛋白質,其水平升高通常反映機體的炎癥狀態。在恙蟲病患者中,CRP的升高不僅反映局部感染的存在,還可能預示著全身性炎癥反應的加劇,這種全身性炎癥反應可能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微血栓形成和組織灌注不足,增加MODS的發生風險。同時,CRP與補體系統相互作用,導致補體成分的激活和膜攻擊復合物的形成,而膜攻擊復合物可以插入細胞膜,造成細胞溶解和組織損傷,這種損傷在多個器官中發生時,會引發MODS[12]。臨床應重點關注上述指標,并及時進行干預,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熱程延長、血清SCr、CRP水平升高均是恙蟲病患者并發MODS的獨立危險因素,值得臨床關注。
參考文獻
韓雪玲,景莉,張瑩,等.我國恙蟲病臨床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現代醫學, 2018, 46(3): 340-345.
岳玉娟,王玉姣,李貴昌,等. 2006—2018年中國大陸恙蟲病高發區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 2020, 35(4): 301-306.
李喆,王楊,許書添,等.恙蟲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22, 31(3): 290-295.
彭波,陳瑞玲,龔星光,等.基于入院時臨床數據的恙蟲病患者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風險的列線圖模型建立[J].廣東醫學, 2020, 41(4): 375-380.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重修“95廬山會議”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病情分期診斷及嚴重程度評分標準(2015)[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6, 28(2): 99-101.
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M]. 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140-144.
胡立芬,徐方明,夏玲玲,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和恙蟲病患者臨床特征和器官損害的差異[J].中華傳染病雜志, 2019, 37(2): 82-87.
李柏成,張劍鋒.恙蟲病致病機制及輔助檢查研究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 2019, 35(16): 2669-2672.
張文良,甘海忠,吳飛.恙蟲病臨床特征及并發器官損傷的危險因素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 2020, 20(4): 550-553.
杜梅霞,玉艷紅.恙蟲病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危險因素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8, 35(3): 381-383.
韓煥欽,杜諭君,張麗敏,等.恙蟲病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及死亡預測因素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8, 28(15): 71-74.
劉金壹,趙光舉,宋文靜,等. C反應蛋白/白蛋白比值對恙蟲病并發器官功能損傷的預測價值[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22, 31(6): 80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