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系”視域下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

2025-01-25 00:00:00戴小漆瑩藍紅星
關鍵詞:生產方式

摘要: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先進生產力質態,是當前及未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農業綠色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利用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意義重大。在“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系”視域下,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系三者之間構成了一個動態發展的系統,促進三者的協調運作,才能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科技創新與應用是關鍵生產力;城鄉融合發展、統籌區域聯動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有效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重要生產方式變革;完善頂層設計,健全生產、分配、交換以及消費四個環節的相關機制是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重要生產關系調整。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農業綠色轉型;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系

DOI: 10.13734/j.cnki.1000-5315.2025.0401

收稿日期:2024-08-16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西南山地農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困境與突破路徑研究”(23XJY01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戴小文,男,四川安岳人,經濟學博士,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E-mail: daixiaowen@sicau.edu.cn;

漆瑩,女,四川營山人,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約束與農業發展研究團隊(省級)”科研助理;

藍紅星,男,浙江武義人,法學博士,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面對全球生態與氣候變化的挑戰,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旨在通過資源保護、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治理等綜合舉措,推動農業向更加環保、高效、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農業綠色轉型是實現農業強國戰略目標、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農業綠色轉型發展與生產力發展緊密相連。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4年2月2日,第1版。。新質生產力通過科技創新和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提升資源利用率,進而推動農業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2024年7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第1版。。由此可見,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來推動農業的綠色轉型,是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的現實選擇,分析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 文獻回顧

近年來,農業綠色發展成為國內外農林科學領域學者關注的一個重點方向。農業綠色轉型是由綠色經濟、綠色增長、綠色發展等衍生出來的概念,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協調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當前我國農業綠色轉型面臨著人力資本弱化、技術推廣信任阻礙和綠色農產品消費市場發展滯后等困境朱俊峰、鄧遠遠《農業生產綠色轉型:生成邏輯、困境與可行路徑》,《經濟體制改革》2022年第3期,第87頁。。對于如何推進農業綠色轉型,學者們大多著力從微觀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方面尋求突破,發現社會、經濟、心理三方面的收益感知是綠色生產轉型的主要動力王建華、周瑾《農業綠色生產轉型的內在動力——基于微觀主體實踐與外部結構性因素的影響分析》,《農村經濟》2022年第12期,第75-76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示范機制和服務機制對小農戶生產的綠色轉型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黃煒虹、楊彩艷、閔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夠帶動小農戶生產綠色轉型嗎?——基于454份小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4年第5期,第77頁。。此外,城市群體的參與也是驅動小農戶生產綠色轉型的重要條件莫經梅、張社梅《城市參與驅動小農戶生產綠色轉型的行為邏輯——基于成都蒲江箭塔村的經驗考察》,《農業經濟問題》2021年第11期,第85-86頁。,城市發展與農業綠色發展之間存在耦合關系,城市經濟發展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農業綠色發展推動了城市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戴小文、何思妤《農業綠色發展與公園城市建設的耦合:來自成都的證據》,《農村經濟》2024年第7期,第110-111頁。。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4年2月2日,第1版。,強調對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的突破以及新興技術與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深度融合周文、許凌云《論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與重要著力點》,《改革》2023年第10期,第2頁。。此外,新質生產力還蘊含著發展綠色生產方式、綠色低碳產業的生態效能羅銘杰《新質生產力的生態內涵論析》,《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24年第2期,第15-18頁。。在此背景下,部分學者將新質生產力與農業高質量發展聯系起來,指出:農業新質生產力應將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作為核心目標,改變高耗能、低效率的傳統生產方式,全鏈條推動農業綠色轉型于法穩《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生態內涵及發展方式》,《學術前沿》2024年第10期,第98頁。;農業新質生產力依托技術創新與智力資源,有望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精準化和綠色化,帶動農村經濟、文化、生態等全面發展楊穎《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價值意蘊與基本思路》,《農業經濟問題》2024年第4期,第28-29頁。;轉變傳統落后的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是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馬曉河、楊祥雪《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業經濟問題》2024年第4期,第5頁。。

綜上所述,目前學界對于農業綠色轉型的研究較為豐富,在新質生產力概念提出后,農業綠色轉型發展領域又有了新的研究內容。已有的新質生產力的研究,仍更多關注其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整體推進作用,聚焦于農業綠色發展,對新質生產力如何與新型農業生產關系相互作用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基于“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系”視角,闡釋新質生產力助推農業綠色轉型的理論邏輯,探析其現實困境,提出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推進農業現代化強國建設。

二 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理論邏輯

(一)新質生產力與新型生產關系

1.新質生產力與新型生產關系的形成邏輯

馬克思指出:“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不是從無中發展起來的,也不是從空中,也不是從自己設定自己的那種觀念的母胎中發展起來的,而是在現有的生產發展過程內部和流傳下來的、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內部,并且與它們相對立而發展起來的。”卡·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36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解放與發展生產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當前,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國際競爭和全球價值鏈的重大調整、國內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進入新階段以及綠色可持續發展形成全球共識等因素相互交織,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新質生產力應運而生。新質生產力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對科技進步推動生產力發展經驗的總結創新鄧玲《習近平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的理論內蘊及時代意義》,《學術探索》2024年第5期,第1-2頁。。綜合已有研究,我們認為,新質生產力是一種在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下,實現對生產資料的更高層次、更高效益的利用與改造的能力。它超越了傳統生產力的局限,不僅關注生產效率的提升,更重視質的飛躍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促進。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突出特點。同時,新質生產力與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具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特征。生產關系“即人們在他們的社會生活過程中、在他們的社會生活的生產中所處的各種關系”卡·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94頁。,是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而變化和改變的卡·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4頁。。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產生重要影響,逐漸形成新型生產關系尹俊、孫巾雅《新質生產力與新型生產關系:基于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改革》2024年第5期,第48-49頁。。

2.新質生產力與新型生產關系的邏輯關聯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存在著既統一、又對立的矛盾辯證關系,生產力是社會生活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關系必須與它的發展相適應,而生產關系對于生產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漆琪生《〈資本論〉大綱》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頁。。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亟須進一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原有的生產關系不再適應新的生產力水平,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調整生產關系即實現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轉型升級,旨在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從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生產方式變革是新質生產力與新型生產關系相互影響過程中的紐帶。馬克思指出:“隨著新的生產力的獲得,人們便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而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他們便改變所有不過是這一特定生產方式的必然關系的經濟關系。”卡·馬克思《馬克思致帕維爾·瓦西里耶維奇·安年科夫》,《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410頁。生產力的進步首先會引起勞動者、勞動資料及勞動對象的改變,其次影響三者的結合方式即生產方式,進而推動生產關系的發展,而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又會反映到生產方式上,生產方式進行再度調整,并反作用于生產力周紹東《“互聯網+”推動的農業生產方式變革——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的探究》,《中國農村觀察》2016年第6期,第76頁。。

由此,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邏輯關聯為:首先,科技創新助力農業生產力新質化發展,推動勞動者及生產資料的轉型升級;其次,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使其從傳統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向集約型、生態型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最后,新質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關系優化、調整,而新型農業生產關系又通過優化生產方式為新質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理論邏輯

農業綠色轉型發展是包含化肥、農藥減量生產在內的,包括農資投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小、能夠持續提升農民生計福利水平的一種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生態友好、產業結構合理、社會化生產水平高、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等是農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典型特征。在新時代,政府與市場角色的調整、農業生產組織方式變革、農業投入與產出關系的優化、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協調、農業科技創新及其應用、農業政策制定、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都是農業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現狀而調整的具體體現。

1.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投入要素綠色轉型

(1)農業勞動力素質提升:解放思想,提升技能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勞動力質量的提升,將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勞動力,即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勞動者主要包括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決定了我國農業經營仍以小農戶經營為主。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小農戶數量占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其生產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資本積累緩慢,伴隨老齡化加劇,對于新興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差《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二號)》,國家統計局網站,2017年12月15日發布,2024年4月21日訪問,https://www.stats.gov.cn/sj/tjgb/nypcgb/qgnypcgb/202302/t20230206_1902102.html。。靠農藥防治病蟲害、靠化肥提高產量的傳統農業生產路徑,已無法滿足我國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要徹底改變對傳統路徑的依賴,首先必須實現農業勞動力的綠色轉型。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勞動力綠色轉型,主要表現為要求農業勞動力解放思想和倒逼農業勞動力提升技能兩個方面。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農業勞動力必須摒棄傳統的農業生產觀念,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環保意識、創新意識、市場意識以及合作意識。具體表現為:新質勞動力必須勇于接受和嘗試新型種植技術、管理模式與科技應用,以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綠色、高效、智能化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關注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及時調整農產品結構與質量,實現農業生產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注重合作,與其他農民、合作社、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為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等文件,農業農村部編制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為新型農業勞動力的培育提供了政策支撐。

(2)農業勞動資料革新:從傳統到智能,從粗放到清潔

馬克思認為,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是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運用的物質資料或物質條件,其中生產工具的變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09-210頁。。傳統農業勞動資料主要指依賴人力、畜力和燃油的農具和設施,為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提供基礎條件,而現代農業對勞動資料提出了新要求。隨著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現代綠色農業生產亟需引入更高效、更環保、更智能的勞動資料。新質生產力作為先進生產力質態,對現代農業勞動資料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生產工具方面,新能源驅動的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機等農機具和智能灌溉系統、排水系統的出現,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還降低了環境負擔,能夠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植保無人機總量近20萬架,年作業面積突破21億畝次,極大地提升了作業效率,實現了農藥減量增效郭蕓蕓、關仕新《以系統視角推進農機智能化——對話魏濤、金誠謙、張宗毅》,《農民日報》2024年5月23日,第8版。。在設施設備方面,數字化農業管理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實現了農業生產全過程智能監控,通過精準水肥施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助力農業向智能、高效方向發展。2022年全國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27.6%《智慧農業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網站,2023年12月27日發布,2024年4月21日訪問,https://www.moa.gov.cn/xw/zwdt/202312/t20231227_6443621.htm。;江蘇省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建設400個智慧農場,上海市計劃建設10萬畝水稻無人農場,廣東省計劃在大灣區建設10個智慧農場李菁媛《推進無人化農場技術破解“誰來種田”難題》,《中國農機化導報》2024年3月11日,第4版。。在生物技術與遺傳工程方面,基因編輯和生物農藥等技術的應用將減少化學農藥使用,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推動農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變。

綜上所述,科技創新對勞動資料的改造,為農業綠色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持,一系列智能化、綠色化的“高精尖”設施設備通過提高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生產向更高效、更智能和更環保方向發展,并最終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農業勞動對象升級:傳統勞動對象優質化,綠色要素資源對象化

馬克思指出,勞動對象一是天然存在的自然資源,二是經過人勞動加工的原料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209頁。。傳統農業勞動對象主要包括土地、農作物、畜牧產品等物質資料。現代農業綠色發展要求勞動對象的可持續利用,進一步拓展了農業勞動對象的范圍與內涵。

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可以使傳統農業勞動對象新質化,另一方面還能讓一些綠色要素資源勞動對象化。具體而言,一方面,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的進步使得作物種質得以改良,既提高產量品質,又減少化肥藥物使用,推動農業綠色轉型;通過整理復墾及設施農業,提高了土地效率和產出效益,保障了農產品品質與安全,同時降低環境負擔,保護生態平衡;結合科學的土地利用規劃,可以保護水源地和生態脆弱區域,維護生態平衡,實現農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另一方面,農業基礎數據、農業碳匯等新型綠色資源要素,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作用,將其勞動對象化并合理利用,有助于推動農業綠色轉型鐘真、劉育權《數據生產要素何以賦能農業現代化》,《教學與研究》2021年第12期,第56-57頁。。大數據與智能技術實現資源要素配置的動態優化,能夠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為綠色轉型提供技術支持。農業生產具有碳匯功能,碳匯資源的市場化交易能激勵農業綠色生產,促進可持續發展。2021年7月,我國全國性碳匯市場啟動,第一個履約周期交易額達76.61億元李德尚玉《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破百億 2023年碳市場擴容、CCER重啟受關注》,《21世紀經濟報道》2023年1月5日,第6版。,體現了碳匯交易在推動實際減排中的重要作用。

總之,新質生產力通過勞動力、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三個維度的新質化得以實現,并在此過程中推動了農業投入要素的綠色轉型,進而為農業綠色轉型提供物質基礎與人才支撐。

2.新質生產力催生綠色高效的新型農業生產方式

“只有采用同生產力的現在的發展程度相適應的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生產力本身才能保存并進一步發展”弗·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654頁。。生產方式作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聯系的中介,它反映了人們利用生產力的方式和方法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369-370頁。。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長期依賴傳統經驗型勞動者,利用化肥、農藥的大量投入和簡單機械動力進行生產,這一模式雖然在一定時期內提升了農業產出,但過度的化肥使用導致了土壤污染和退化,農藥的濫用則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傳統機械動力的過度使用更是加劇了能源消耗和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各要素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構成動態協調的有機統一體。新質生產力發揮作用的過程就是新型勞動者運用先進知識、技能,通過新型勞動工具作用于勞動對象的過程黃群慧、盛方富《新質生產力系統:要素特質、結構承載與功能取向》,《改革》2024年第2期,第17頁。。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革新了農業勞動資料及勞動對象,這些先進的、智能化的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需要新型農業勞動力來匹配應用才能發揮出最大價值。同時,農業勞動資料和農業勞動對象的升級也會反過來影響農業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需求,促使他們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積極采用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如智慧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農業生產方式,更加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進而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

新型農業生產方式著眼于自然界的生物循環規律,強調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平衡性,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通過合理的農業布局和作物輪作,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與修復。傳統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逐漸被集約型、生態型農業生產方式所取代。這種轉變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升級,也蘊含著理念層面的革新。最終,農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將得到提升,農產品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從而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3.新質生產力推動形成新型農業生產關系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卡·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2-3頁。。農業生產關系包括生產環節的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分配環節的分配機制、交換環節的流通機制以及消費環節的市場機制。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革新,進而對農業生產關系的調整產生深遠影響。

在生產環節,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態更為多元化。技術創新所催生的生產資料形態,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物質范疇,而是拓展至以數據、信息等為代表的非實體領域,這些生產資料不僅蘊含個人私密內容,還兼具公共性質,其所有權界限不能再簡單歸為個人或集體尹俊、孫巾雅《新質生產力與新型生產關系:基于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改革》2024年第5期,第50頁。。同時,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與介入,推動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不僅能夠重構人地關系和勞動組織形式,而且有助于實現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在分配環節,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和利益共享機制的建立。通過挖掘農產品加工、物流、銷售等環節的潛在價值,綠色農業生產者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同時,新型銷售渠道(如農業電商、農產品直銷等)的出現,使得農業生產者能夠直接與消費者對接,進一步提高了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在交換環節,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農產品的高效流通。隨著交通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農產品能夠更快速、更廣泛地流通到各地。農產品交換形式的多樣化也促進了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和反饋,有助于推動農業生產的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在消費環節,新質生產力推動了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升級和變化。消費者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多,倒逼農業生產者推進農業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高質化的需求。

順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生產關系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環節的調整,促使農業生產更智能、更高效、更綠色,為農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更好的社會環境和市場條件。同時,調整后的農業生產關系又反作用于生產方式,為新質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三 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現實挑戰

在“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系”視域下,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是一個多維度、深層次且復雜的系統工程,盡管新質生產力蘊含巨大潛力,能夠引領農業向更加環保、高效、可持續的方向邁進,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諸多現實挑戰。

(一)綠色生產力的發展面臨技術瓶頸

新質生產力強調科技創新在驅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實現生產要素的迭代升級,需要創新性技術的突破。在農業綠色轉型過程中,一方面,對農業生產資料的技術創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研發高效環保的農業生產技術,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力資本、資金以及時間等要素的投入。2023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amp;D)經費支出33278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僅為2.64%《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網站,2024年2月29日發布,2024年4月21日訪問,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2/t20240228_1947915.html。,農業領域盡管并未作專門統計,但農業Ramp;D的投入比例相對會更低,農業領域的綠色生產技術仍存在創新能力不強、供需不匹配、應用成本較高等問題楊濱鍵、尚杰、于法穩《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難點、問題及對策》,《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19年第2期,第241頁。。據統計,我國農業科技中國際領跑型技術僅占10%,跟跑型技術占51%,并跑型技術占39%林萬龍、朱菲菲《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強國建設》,光明網,2024年2月17日發布,2024年4月21日訪問,https://theory.gmw.cn/2024-02/17/content_37148262.htm。,與國際領先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部分新興農業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新技術的應用本身具有一定風險性,出于風險厭惡心理和路徑依賴,農戶會傾向于選擇常規的農業生產方式;二是部分基層流于形式的技術宣傳和培訓活動,使農戶對新技術心存疑慮朱俊峰、鄧遠遠《農業生產綠色轉型:生成邏輯、困境與可行路徑》,《經濟體制改革》2022年第3期,第87頁。;三是科研主體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與合作項松林、孫悅《新質生產力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機理、困境與路徑》,《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4期,第86頁。,產、學、研協同性不高使科研機構難以精準對接農業生產實際需求與市場需求,加劇了農業綠色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的難度。

(二)資源要素流動不暢阻礙了農業生產方式革新

第一,城鄉間存在資源壁壘,要素雙向流動受限。城鄉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仍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這種二元結構導致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高效流動受到很大限制,形成了城鄉資源壁壘藍紅星、暢倩《農業強國視域下的城鄉融合發展:內涵特征、現實挑戰與實現路徑》,《農村經濟》2024年第2期,第17頁。,制約著資源要素間的轉換,不利于實現資源要素優化組合。首先,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城鄉發展不平衡導致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農業勞動力兼業化現象普遍存在范國華、楊移、楊肅昌《農戶兼業化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機理與效應研究——基于生產要素投入變化的視角》,《農村經濟》2023年第8期,第135頁。。同時,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嚴重,老一代農業生產者由于年齡和體力的限制,已難以適應新技術楊志海《老齡化、社會網絡與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來自長江流域六省農戶數據的驗證》,《中國農村觀察》2018年第4期,第46頁。。其次,在資金流動方面,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資本偏好城市短周期、高回報產業,涉農貸款不良率高。有關數據顯示,2023年四季度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3.34%,明顯高于大型商業銀行(1.26%)、股份制商業銀行(1.26%)、城市商業銀行(1.75%)《2023年商業銀行主要指標分機構類情況表(季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2024年2月21日發布,2024年4月21日訪問,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109306amp;itemId=954amp;generaltype=0。。再次,在土地要素方面,由于缺乏統一規范的流轉平臺和操作流程,導致土地流轉信息不暢、價格機制不合理,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供求關系高強、曾恒源《新時代以來的農村改革:成效經驗、理論創新與深化方向》,《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3期,第101頁。;同時,農村土地財產權利的缺失導致農民宅基地價值難以充分實現,如1995-2020年,農民以宅基地為代表的土地財富價值由34.0%降至10.9%劉守英、李昊澤《城鄉不平等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社會科學》2024年第3期,第26-28頁。。此外,作為城市工業減排重要資源的農業碳匯資源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截至2022年底,全國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2.30億噸,累計成交額104.75億元,存在明顯的履約驅動和交易量偏低現象馬梅若《從“履約驅動”到“碳價驅動”是關鍵一環》,《金融時報》2023年7月13日,第3版。。這些都對新質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生產方式變革以及農業生產綠色轉型構成了約束。

第二,區域缺乏聯動,稟賦差異拉大農業綠色發展差距。中國幅員遼闊,東中西部地區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各地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差距也較大。首先,自然條件的差異導致了農業生產基礎的不平衡。其次,經濟和技術水平的差異導致農業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業綠色轉型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因其經濟發達、技術先進,在發展上占據優勢,擁有較為完善的農業產業鏈和較高的農業科技水平,更容易實現綠色轉型目標;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后,新興技術發展與應用相對滯后,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鄧燦輝、馬巧云、魏莉麗《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效率的區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年第5期,第234-235頁。。再次,區域間缺乏有效的合作平臺,資源、技術、人才等要素的流動和共享存在障礙,不利于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制約了農業綠色轉型的全面推進。

(三)新型農業生產關系的形成仍存在體制機制障礙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目前,以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發展仍然存在體制機制障礙。

在生產環節,對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新型非實物生產資料所有權歸屬尚不明晰。依據一般邏輯,個人數據應歸屬個人所有,企業產生的數據則歸企業所有,而公共數據的管理權則屬于政府機關、社會組織等主體。然而,當前存在處于個人與公共領域共有的中間數據,其所有權歸屬變得模糊不清,個人、企業以及公共機構之間的權屬界限亟待進一步厘定。

在分配環節,一方面,分配制度缺乏對環境效益的考量。當前的分配制度更多地側重于傳統的經濟效益,而對農業綠色轉型所帶來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缺乏足夠的考量,影響了農業生產者進行綠色轉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市場作用下的資源配置往往側重于大型企業和特定利益群體。在農業產業鏈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各參與主體(如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之間的利益關系不夠緊密,導致農業生產者在利潤分配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分配方式在共享性上有待提升。

在交換環節,一是產權制度、金融體制、公共服務系統等不完善,既制約了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要素進入鄉村,也阻礙了農業碳匯資源等綠色要素在市場中進行交易,進而影響農業綠色轉型進程。二是區域間合作機制的缺失使得資源、技術、人才等關鍵要素在區域間的流動與共享面臨重重障礙,不僅難以促進優勢互補與協同發展,而且固化了區域間既有發展差距,阻礙農業綠色轉型的全面推進。

在消費環節,當前多數消費者并未真正理解綠色農產品的真正含義、價值及其與傳統農產品的區別,往往將綠色農產品簡單等同于“無污染、無農藥殘留”的農產品,對于其生產過程、質量標準、營養價值等方面的了解相對有限。同時,隨著國家對農業綠色發展的鼓勵,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綠色農產品市場,但在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缺乏有效監管。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利潤,部分企業用營銷手段代替農產品品質的切實提升,影響了綠色農產品的社會認可度,進而影響綠色農產品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 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實踐路徑

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農業強國的目標,必須突破資源約束,推動農業綠色、高效發展。這一過程不僅要求技術層面的革新以解鎖綠色農業的生產潛能,還涉及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農業生產關系的調整與優化。著眼于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科技創新是關鍵驅動力,必須促進科技創新,優化農業綠色技術推廣方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統籌區域聯動,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變革生產方式并有效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加適應的新型農業生產關系,完善頂層設計,健全體制機制尤為重要。

(一)促進科技創新,優化技術推廣方案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重塑農業生產方式、引領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促進科技創新與農業勞動資料深度融合,需要政府、科研機構、企業、農戶等多方協同努力,既要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支持力度,也要強化技術應用的宣傳與推廣。

新技術的開發是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政府應增加對農業綠色技術研發的投入,促進產學研合作,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綠色農業領域,通過市場機制推動新型農業生產工具與設備的研發,如借助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發展智慧農業系統,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智能化、精準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并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新技術開發應緊密結合農業生產實際,確保農業技術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是實現新興技術與勞動資料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應加大對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支持力度,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技術培訓等方式,推動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積極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指導和售后服務等支持,確保新技術能夠在農業生產中發揮最大效益;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與新媒體渠道展示技術應用的實際效益,激發農戶采用農業新技術的積極性。此外,發展綠色金融支農產品,推出更多綠色農業貸款、保險等金融產品,減少農戶和企業采用農業綠色技術的經濟風險。

(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保障要素資源高效流動

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一是培育新型農業人才,推進農業綠色轉型。一方面,對現有農業生產者進行技能培訓,提升其技術能力;另一方面,吸引新型人才進入農業,優化農業勞動力結構。具體措施包括開展針對性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并建立激勵機制鼓勵農戶采納和應用農業綠色技術。同時,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借助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專業化服務,將綠色生產技術引入農業生產,提升生產效率。二是政府引導建立多元融資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業投資,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共同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深入發展;繼續完善農業保險市場,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的風險保障。三是升級鄉村基礎設施,促進新興技術在鄉村落地應用。利用數字技術推動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電商物流等環節的轉型升級文豐安、黃上珂《新質生產力助力基于新型城鎮化的數字鄉村建設審視》,《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3期,第23-24頁。,減少全過程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助力農業產業鏈全過程的精準化、智能化、綠色化。四是完善土地流轉市場,保障農民土地財產權利。建立健全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臺,通過規范操作流程,完善價格機制,確保土地流轉信息暢通、價格合理,形成良好的市場供求關系,提高土地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從而為農業綠色轉型提供資源基礎;通過法律和政策明確農民宅基地的收益權、出租權、抵押權和轉讓權等財產權利,提升農村宅基地的財產屬性。五是促進碳匯資源開發,實現資源價值轉化。通過應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實現增匯、減排的雙重效益,并加快碳匯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激發市場主體參與碳匯項目開發和交易的積極性,將碳匯資源的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在統籌區域聯動方面,一是科學規劃布局,制定差異化農業綠色發展策略。東部發達地區借助資源優勢,發展人工智能、新基建、數字技術等新興產業,研發先進農業裝備和智能化管理系統,為農業綠色轉型提供技術支撐,推動農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中部地區作為連接東西部的連接點,應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強綠色低碳生產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逐步擺脫對資源開發和傳統要素的過度依賴,提升農業產業發展的綠色化水平。西部欠發達地區應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通過推廣節水灌溉、生態種植等農業綠色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結合地區特色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促進三產深度融合,轉變傳統粗獷的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的綠色循環與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快區域間資源要素流通,補齊欠發達地區農業綠色發展的資源短板。通過建設創新共享平臺,推動跨地區的綠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縮小區域農業綠色發展差距。通過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信息共享、經驗交流和政策協調,提升農業綠色化發展的整體水平。

(三)完善頂層設計,健全體制機制

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不僅涉及技術創新,更有賴于農業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經營方式的深刻變革。調整農業生產關系,使之與新質生產力、新型農業生產方式相互促進,方能形成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強大的合力。一是完善非實物資料所有權界定機制,為綠色要素資源勞動對象化提供保障。通過立法,明確農業生產過程中個人、企業及公共機構的數據權屬;建立數據共享與交換機制,促進數據的合法、公平、合理利用。二是改革分配制度,激勵農業生產者積極參與綠色轉型。通過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將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納入考核范圍;健全區域間的生態補償機制,通過合理的生態補償措施,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使農業生產者在綠色轉型過程中能夠獲得合理的經濟回報。三是建立統一高效的市場交換機制,推進產權制度、公共服務體系改革,打破區域障礙、城鄉壁壘,保障要素高效流通,以滿足綠色農業發展要求;建立有效合作機制,推動信息共享、經驗交流和政策協調,促進區域間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科技創新,提高綠色生產技術成果的轉化效率和應用水平。四是在綠色農產品消費市場建立公平競爭機制,打擊惡意競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建立嚴格的綠色農產品認證體系,確保產品品質與安全性,保障消費者權益;加強行業自律,鼓勵企業誠信經營,增強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信任度,共同維護綠色農產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五 研究結論與展望

新質生產力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涌現出的具有顛覆性、創新性和高效能的生產力新質態。它不僅僅局限于高新技術產業或新興領域,農業這一傳統產業同樣能夠催生新質生產力,農業綠色轉型是新質生產力發揮效能的重要領域之一。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一方面,要依靠技術突破,不斷推動生產力水平的提升,進而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另一方面,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與新技術、新業態相適應的新型農業生產關系,同時關注農業生產關系調整對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的反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新質生產力得以充分釋放,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在實踐過程中,生產力的突破仍存在技術創新與應用瓶頸、生產方式的變革受限于資源要素流動不暢、體制機制不完善阻礙新型農業生產關系形成等困境,需要通過促進科技創新、優化技術推廣方案,推進城鄉以及區域協調發展、保障要素資源高效流動,完善頂層設計、健全體制機制等途徑來解決。

本研究旨在為農業綠色轉型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徑框架,以期為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力量和行動方案。未來關于新質生產力與農業綠色發展的研究將進一步聚焦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難點問題,如農業綠色科技成果轉化、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以及綠色農業生產者增收等方面。這些方面的研究將為農業綠色轉型實踐過程中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提供理論指導與技術方案,確保新質生產力被充分釋放,為農業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責任編輯:鐘秋波]

猜你喜歡
生產方式
反思“工匠精神”的流行
藝術科技(2017年1期)2017-04-05 22:37:29
萊陽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議
萊陽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議
萊陽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議
小青礦W2711刨煤工作面運輸機彎板控制管理實踐
淺析彝族花腰服飾圖案在錫工藝中的運用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7:21:17
生態文明視域下赫哲族生產方式變遷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17期)2016-04-27 05:31:57
論中國經濟發展的探索
明代官商一體化及其對封建經濟的強化
黑龍江史志(2014年1期)2014-11-11 13:51:01
新時期農民轉型問題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69视频|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四虎成人精品|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精品30p| 九色视频一区|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国产三级成人|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亚洲综合色吧|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91精品综合|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久青草网站|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高清不卡毛片| 丝袜国产一区|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在线毛片免费|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毛片免费| 9cao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看网站|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白浆视频| 91系列在线观看| 日本91视频|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97国产在线视频| 91国内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亚洲va在线观看|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欧美天堂在线| 成人亚洲国产|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九色视频一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日产AⅤ|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久久www视频|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