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中區教研的使命是什么?我認為是“擔當使命,以高品質教研支撐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教研是教育高質量發展“背后的力量”。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在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三個作用。一是中樞作用,將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轉化為區域、學校生動的育人實踐。二是橋梁作用,幫助教師理論聯系實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三是支撐作用,推進高標準教育強區建設、高質量教育改革,保障高水平教育質量。
新形勢、新要求下,渝中區的教研工作將科學謀劃目標及思路舉措,向上找準接口、向下明確落點,打造區域教研、集團教研、校本教研“三級聯動”格局,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觀念更新,形成課程教學改革的共識。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堅守教育立場、學生立場和行動立場,同時厘清了渝中區課程教學改革的應有價值,包括讓教育回歸育人本真、建立“共生課堂”教學生態、提升教師的課改勝任力和建立常態長效機制。通過凝聚課改的價值共識,引導教師在新時期課改認知和區域重大課改項目理解等方面達成共識,喚起教師實施課改的內在覺醒,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機制創新,強化教研支撐的系統力量。建立“四方協同”機制,形成區域整體推進課改的共同體,協同推進課改落地;實施“雙輪驅動”教研攻關機制,堅持課改項目實施與課題研究協同并進,保障區域課改順利推進;構建“區域教研—集團教研—校本教研”三級教研聯動機制,通過“集智備課”教研方式,充分發揮教研對課改的支撐作用。
標準導航,建立“共生課堂”的教學生態。研制《渝中區中小學“共生課堂”建設指南》,明確建設路徑,凝練基本特征,形成教學評價指標框架,為教師提供課堂教學改進工具。以區域和集團兩級學科教學工作坊為行動載體,重點推進“優化、改進、診斷”教學改革三大行動,促進課堂教學回歸育人本位。
數字賦能,探索出數字化教研的實踐路徑。積極推動數字化在拓展教學時空、共享優質資源、優化課程內容與教學過程、優化學生學習方式、精準開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形成符合區域校情的多樣化學科教學“資源超市”,探索區域教育數字化實踐路徑。
成果導向,推進教育實踐與成果凝練的結合。為有效推進課程教學變革,渝中教研積極推動構建教育成果凝練推廣協作協同機制,盤活區域教學資源,放大成果效益,努力激活區域課程教學改革動能。
教研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務教師,最終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我們不斷厘清新時期自身職責,聚焦職能轉型持續調適學院價值坐標;聚焦服務升級,持續增強發展需求黏性;聚焦專業精進,持續提升專業話語力量。渝中教研與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與學校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與教師專業成長同頻共振,努力為教育強國、教育強市、教育強區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系重慶市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