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督導是教育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教育督導工作高度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督導工作走上了全面改革、加速發展的快車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會議研究教育督導工作,要求不斷提高教育督導質量和水平。2020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出臺了《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為新時代教育督導工作提供了指導,為中小學教學督導提供了保障。學校內部督導是一種由學校基層自發推進的督導管理,是中小學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于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推進內部督導,打通教育治理“最后一公里”
我國現行的教育督導工作體系多是以國家、省市、區縣為主的分級督導,主要任務是規范學校辦學行為,保證教育法律法規等貫徹執行,強調“督”與“導”并重。外在的強制性督導,對學校來講多處于被動狀態,容易引起教師和學生的反感致使督導效果欠佳,并且難以對學校正在發生的新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因此在中小學建立內部督導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種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學校內部督導覆蓋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在這個體系中,一般以教學質量作為評價基礎,學生的素質教育是培養的主要目標,通過監督檢查、反饋信息、提出合理建議等對教學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咨詢和指導。學校內部督導通過自省檢視更容易發現內部問題,更關注發展內容和實質,產生助推學校內涵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督導的激勵、教育和調節作用,促進學校自主發展[1]。通過建立學校內部督導制度,使教育督導成為學校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確保教育政策執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內部督導與外部督導相結合,形成督導合力,確保教育督導落實、落細,引領學校科學發展。
二、優化教學督導,轉變教學督導理念認識
學校的內部督導包含很多內容,對教學質量提升起關鍵作用的是教學督導。傳統的教學督導以行政命令來推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教學督導需要我們從“第三視角”出發,也就是需要去行政化,以觀察者的視角深入課堂。通過督導為教師專業發展打通通道,并以此為基點,帶動課堂、學生的全面、立體發展。通過構建能開展專業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學校生態,喚醒教師發展內驅。基于此,教學督導可以做以下幾個轉變。
(一)由“督”向“導”轉變
教學督導除了“督”,更重要的是“導”。在督導中,我們要將發現問題轉向為對教師的逐步引導:和教師一起梳理、歸納問題,讓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如實呈現學生的作業練習、課堂狀態,和教師一起分析背后的教學指向,實現備課標、備教材、備學情;和教師一起反思教學成功之處,讓教師總結好的經驗并遷移應用到后續課堂……在和教師共同梳理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中,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指引方向,推動他們的專業發展 [2]。
(二)從“查”向“察”轉變
教學督導要做課堂的觀察者,在督導中以同行者、陪伴者的角色,將原來“檢查”式的實施方式轉變為和老師一起發現問題、發現優點。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督導是對課堂教學的調研。通過督導課堂,我們可以發現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發現教學活動中教師專業發展的生長點,發現學校整體發展與教師個體發展之間的關聯和方向。在這樣的“發現” 共識下構建成長共同體,為教師成長內驅力的激發提供安全、穩定的氛圍。
(三)由督“教”向督“學”轉變
傳統的督導,更多地關注教師教學效果,但是隨著教育的發展,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逐漸成為教師們的共識。因此,學生的體驗感、獲得感、幸福感將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維度。教學督導時,需要在關注教師的“教”的基礎上,更加聚焦學生的“學”。
三、建立督導機制,促進教學督導策略落實
教學督導工作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核心,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課后作業是教學質量提升的核心環節,學校需要圍繞這三個環節構建一個全面的督導體系,推動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一)教研督導助成長,督導提質促發展
教研督導是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通過定期組織教研組進行集體備課,我們確保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前瞻性。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們共同研究教材,討論教學方法,確保每一節課都能夠精準地覆蓋教學目標,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督導團隊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他們不僅監督備課的進度和質量,還提供專業指導,幫助教師優化教學設計,提升教學效果。
為了響應新時代對高質量教育發展的要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應當強化備課專項督導工作。目前,集體備課活動中存在目標模糊、內容淺顯和形式主義等問題,導致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針對這些問題,學校需要開展針對性的備課專項督導,以確保備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專項督導工作應包括對年級學科備課組的定期督導,依據學科學習評估結果,對特定學科組進行定向督導。這樣的督導不僅涉及教學大綱的審核、教材準備、教學方法創新、學生學習分析、教學效果評估、集體備課組織,還包括教學反思等多個關鍵環節。通過這些督導活動,學校能夠確保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和計劃進行高效備課,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
此外,教研專項督導還應關注教師在集體備課中的專業學習情況,進一步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這將有助于實現教學策略的持續優化和提升,最終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這些措施,學校能夠為教師提供一個更加明確和高效的備課環境,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學校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二)“推門聽課”促提升,深耕課堂提時效
課堂教學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為全面落實教學常規管理,促進學校課堂效率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必須組建督導團隊,定期定向開展教學督導工作。
教學督導團隊在某一學月深入某一年級課堂,本著全面督導和定向督導相結合原則,對所有學科教師課堂教學進行督導,同時根據班級發展情況和學科發展情況,側重聽某一班級或者某個學科的課程。在聽課過程中,督導員認真記錄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管理等方面的情況,隨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反饋學習效果,了解備課組備課情況,以及備課組教研內容落實情況。聽課結束后,督導員與授課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分別從教學設計到學生素養的培養,從課堂教學的把控到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都進行詳細、專業的指導,并通過與授課教師的交流收集有關課堂教學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推門聽課”活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督導,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為切實踐行新課標理念、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指明了方向。把“推門聽課”活動作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促使教師在常態課教學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每節課的教學效率,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三)作業反饋謀策略,師生齊心提質量
作業督導在教學督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更好落實“雙減”政策的有效措施,也是確保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環節。作業督導不僅涉及對作業的檢查,還包括對作業質量的評估和反饋,從而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通過作業督導,學校能夠確保作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作業督導還與教學督導的其他方面如聽課、評課、改課等環節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質量監控和改進機制。
學校根據學生人數多少,可以進行全面作業督查和分層次抽樣作業督導等形式。分層次作業督導是指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隨機抽取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進行督導。這種方法能夠確保教師從不同水平的學生中都能獲得作業反饋,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教學效果。通過檢查,教師可以了解學生作業中的共性問題,如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答題不規范等,進而調整教學方法和作業布置。
教育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除了現場作業督導以外,還可以進行問卷調查督導,學校通過不記名問卷的形式,定期對作業布置、作業量、作業評改等情況進行問卷督導,收集師生對作業布置、作業量、作業難度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議。問卷能夠讓學生表達自己對作業的真實感受,教師也能從中了解學生對作業的態度和滿意度。這種直接的反饋對于優化作業設計至關重要。在問卷調查中學生能夠對任課教師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提出合理性建議;也能對學校教學和管理的各個環節提出具體的意見、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全面了解學情,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評價師生教與學的實際效果,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問卷調查,學生能更好地發揮主人翁精神,促進教師對工作進行認真反思,促進后續教育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營造出了師生齊心協力共發展的欣欣氣象。
總之,學校的教學督導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學校發展的有力保障。雖然是對教育教學的督導,但要以督為輔、以導為主,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督導理念,創建“以人為本”的教學督導制度,不僅要抓教師們的教學質量,還要指導、幫助教師們,引領他們茁壯成長,教學督導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理論,遵循科學發展觀,結合本校實際不斷創新,尋找科學的教學督導方法,讓教育教學督導的明天更加美好!
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 年度重點課題“以公眾號建設為途徑養成初中物理教師專業素養的實踐研究”(課題號:KXH2021A101)、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數字視域下‘共學課堂’的實踐研究”(課題號:K24ZG108021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程素萍, 邢利紅. 學校內部督導機制的構建與評估[J]. 教學與管理,2024(31):25-30.
[2] 郝志軍. 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與建構[J]. 教育研究,2015(02):110-116.
作者單位:重慶市九龍坡育才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