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評價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國內外在終身學習和建立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認證、評估與轉換制度等方面,雖有一定的成果,但仍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迫切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認真研究和總結我們所做工作的成效以及面臨的問題。學分銀行概念的引入為小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轉換為學分,存入“銀行”?建立怎樣的制度以促進學生終身學習?這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在小學階段建設“三位一體”的學分銀行,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三位一體”學分銀行建設的內涵
“三位一體”是指將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技能、禮儀規范”三個方面的能力素養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核評價。學分銀行是一種模擬銀行,它具有銀行的基本功能,如儲存功能、匯兌功能,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銀行,它儲蓄和匯兌的不是真貨幣,而是代“貨幣”或學分。為了直觀形象,學校設計了漂亮的“習養寶貝貼”作為“貨幣”或“學分”,即獲得一個“習養寶貝貼”就獲得了1個“貨幣”或1個“學分”,在學分銀行進行儲存和支取、兌換和獎勵,以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必備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學分銀行建設包括學分銀行多元一體化評價體系、科學的存儲與管理系統等。
二、小學“三位一體”學分銀行建設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學分銀行建設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學生評價模式,將原來零碎的、雜亂的、脫節的評價,用“學習、生活、禮儀”三大板塊進行歸納梳理,使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讓學生在學校六年的所有表現都有跡可循,真正落實學校“習慣成就一生”辦學理念,提升學校養成教育管理質量和育人品味,彰顯辦學特色,全面提升學生能力素養,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是有利于樹立正確的育人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學分銀行建設能轉變教師觀念,引導教師全面地、發展地評價學生,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管理能力,科學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素養。
三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葉圣陶曾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學分銀行建設,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自我教育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禮儀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小學“三位一體”學分銀行建設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多元一體化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學分評價體系主要依賴于考試成績來確定學生的學分,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構建多元一體化的學分評價體系可以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更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素養和能力。
一是設置科學的學分類別。在教育體系中,明確各類學習活動和成果對應的學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學習,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進展。學校以學生學習、生活、禮儀三個方面設置學分,讓學生將所得學分存入學分銀行(見表)。
二是制定合理的學分標準。學分標準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和學業進展的重要依據,要明確、合理、可操作、靈活、與時俱進。學習組織干部、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參與討論,廣泛征求大家意見,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借鑒市內外各校的經驗和做法,按照設置的學分類別,制定詳細合理的學分標準。如學習習慣類學分標準中,對預習習慣的評價標準是堅持每天預習每周獲得1 枚“習養寶貝貼”,即1 學分,每期大約20 學分。生活技能類學分標準中,根據年段特點設置一年級的學生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獲得1學分,自己整理書包干凈整潔獲得1 學分等等。
(二)形成科學的存儲與管理系統
學分銀行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形成科學的存儲與管理系統,才能確保其正常運轉。一是要建立學分銀行管理制度。根據學分類別和學分標準制定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分銀行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學分銀行兌換管理細則等。二是要建立學分信息管理規范制度:(1)責任到人,學校是學分銀行的責任主體,德育處全面統籌,班主任是具體負責人,任課教師參與評價;(2)加強全程管理,從評價內容指標的確立、平臺搭建、學分認證程序和結果運用策略的構建等,在學校科研組及校外專家指導下,課題組監督、評價、考核管理;(3)注重跟蹤與及時反饋,對學分銀行的實施進行跟蹤,及時進行資料整理和反饋,同時進行修訂與完善;(4)構建保障措施,強調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即德育處、年級、班級、學科分級管理,同時建立管理激勵機制,加強經費保障和經費管理,使之持久有效。
(三)開展有效的教師培訓
學分銀行是一種教育管理模式,它通過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認證和積累,實現學分的轉換和互認。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評估者,需要熟悉學分銀行的操作和意義,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發展。因此,對全體教師開展有效的培訓顯得尤其重要,讓每位教師學習學分銀行的管理制度,學習學分認證類別和標準,可以提高學分銀行的實施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四)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
學校通過開展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獲取更多的學分,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開設多樣化的課程,還可以組織各種實踐活動、開展各種社團活動、組織各類競賽等,供學生選擇參加,既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又能獲得學分。此外,學校還可以提供在線學習平臺和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在線學習,通過完成在線課程和學習任務來獲取學分。
(五)形成高效的家校教育合力
教師可以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如家長會、課堂開放日、親子共讀、親子運動會、班級展示等,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制訂學習計劃和發展目標,與老師交流學生在家庭中的學習、生活、禮儀情況,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表現和學分積累情況,選擇優秀家長進行經驗交流和分享,形成高效的家校教育合力。
小學“三位一體”學分銀行建設實踐研究是一項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實踐探索。通過不斷完善和優化,有望為小學教育帶來新的活力和發展機遇,培養出更多具有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未來,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實踐學分銀行的內涵和創新路徑,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求。
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三位一體’學分銀行建設實踐研究”(課題號:2020-18-561)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重慶市綦江區營盤山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