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二十世紀初至今100余年,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歷程依據政策導向、教育理念的變化,可以劃分為探索與制度化時期、系統與專業化時期、整合與創新時期。美國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已趨向成熟,從建立全過程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到貫徹綜合化職業生涯教育培養理念,直至構建多元化職業生涯教育生態圈。借鑒美國的經驗,我國職業生涯教育應強化頂層設計,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深度融合;要加快普惠轉型,全面構建職業生涯教育體系;要多元主體協作,構建職業生涯教育生態。
關鍵詞:職業生涯教育;就業指導;美國經驗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5)01-0099-04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s of Care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ast 100-plus Years
Xu Yijia1Ma Wenxuan2
(1.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2. Career Guidance Center of Student Affairs Office,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211171)
Abstract: Over the past 100-plus year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are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based on policy orientation and changes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 explor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period,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period, and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period. The career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tended to be mature. It has ranged from establishing a whole-process career education system, to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career education cultivation, and then to constructing a diversified career education ecosystem.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s career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and integrate deeply with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celerate inclusive transform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career education system; and collaborate with multiple entities to construct a career education ecosystem.
Keywords: career education; career guidanc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培養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2022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審議報告提出,“進一步建立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相互貫通”。由此可見,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處于發展初期,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普職融合、前置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和建立技能型社會的迫切需求。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發展歷史較長,自1917年職業教育法案“斯密斯—休斯法案”通過以來,在實踐中形成了較為系統成熟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梳理美國職業生涯教育100余年的發展歷程,總結其特征與經驗,對于推進我國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歷程
對于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發展歷程,已有研究從實踐內涵出發,將其劃分為關注靜態的入職匹配階段、關注動態的個體發展階段、關注多樣化的生涯理論階段[1];從教育模式變化出發,將其劃分為職業指導、教師指導、就業安置、職業生涯咨詢、社交網絡、互聯社區六個階段[2];從關鍵立法政策的發布節點出發,將其劃分為探索期、確立期和深化期[3]。本文依據政策導向、教育理念的變化,將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發展歷程劃分為職業指導的探索與制度化時期、職業生涯教育的系統與專業化時期、職業生涯教育的整合與創新時期。
(一)職業指導的探索與制度化時期(二十世紀初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二十世紀初,工業化和城市化浪潮帶來了對多樣化職業技能和知識的迫切需求,學習專業技術與生產方法以適應新工作需求的必要性愈發凸顯,美國在該背景下率先全面開展職業指導活動,初步建立了職業指導體系。
一方面,確立職業生涯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實現由行業自發到政府行為的轉向。1905年美國成立職業局;1910年召開第一次職業指導會議;1913年成立美國職業指導協會(NVGA),全面開展職業指導工作;191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職業教育法案“史密斯—休斯法案”,責成聯邦政府在專款資助、師資培訓、課程體系等方面提出政策要求并給予支持。隨著哈佛大學率先開設職業選擇課程,職業指導逐漸成為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體現個人與職業匹配的教育目標,探索職業指導理論。帕森斯、威廉姆遜等人提出的人職匹配的職業指導思想、“特質—因素”論,倡導在充分認識自我興趣和能力、認識職業的基礎上,實現個人與職業的匹配。1949年,美國職業指導協會政策委員會報告中提出的職業指導目標主要包括:全面開展,幫助就業選擇與職業調整,協調個體與社會職業需求之間的關系[4]31。美國早期職業指導具有“實用主義”的特征,旨在通過階段性的培訓或教育解決就業問題。
(二)職業生涯教育的系統與專業化時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金斯伯格、薩伯等人提出關于生涯發展理論的研究,引發美國教育改革,職業生涯教育取代職業指導理念。1971年美國教育辦公室(USOE)教育專員馬蘭正式引入職業生涯教育理念。1974年《職業生涯教育法案》頒布,明確了職業生涯教育的法律定義:增加了學校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教育過程;為所有兒童提供咨詢、指導和職業發展的機會;將學校課程的學科內容與個人在社會中的功能需求聯系起來;將教育過程從學校擴展到就業和社區領域;培養態度、技能和知識使用的靈活性,以便能夠應對落后與加速的變化;使教育與就業和社會功能更加相關;消除職業教育與普通學術教育之間的區別[4]26。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新職業教育主義”興起,批判傳統職業生涯教育過于注重職業技能訓練,認為應加強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以學生為中心,發展通用職業能力。
這表明職業生涯教育面向兒童到成人全員覆蓋,因此是長期、動態變化的過程,需要經過系統的指導,而非一次性、階段性的指導;逐漸成為國家教育政策的組成部分,更加注重個人與家庭、社區和職業社會之間的關系建立,引導教育系統以外的社會各界對職業生涯教育做貢獻,逐漸形成系統化和專業化的教育模式。
(三)職業生涯教育的整合與創新時期(二十一世紀至今)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職業生涯教育“終身化”“系統化”發展得到空前強化與創新,美國先后開展“從學校到工作”(STW)運動、“從學校到生涯”(STC)運動。2006年《卡爾·珀金斯生涯與技術教育改進法》出臺,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與輔助技術工具更加綜合豐富,注重協助學生設計、完善、實施個體生涯發展,完善補充了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的多樣化形式。2010年,教學核心標準大綱(CCSS)正式出臺,各州及特區將要求學校實施與CCSS一致的大學和通用職業準備課程(CCR),同時根據興趣、技能和現實表現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5]。CCSS促進了教學內容統一標準,成為生涯與技術教育(CTE)更新的要求與依據,CTE在實踐調整中逐步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課程模式與體系,以確保學生能夠為未來的入職、大學申請以及職業技能培訓做好準備,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2018年《加強21世紀生涯與技術教育法案》出臺,標志著職業生涯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以統籌協調、多方合作為原則,實現教育與勞動市場的緊密聯系。
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歷程不僅映射出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也顯示著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理念和政策導向的成熟與深化,逐步融合信息技術、全球化資源與本土化實踐,以滿足不斷演變的勞動市場和個體發展需求。
二、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特征
(一)建立全過程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通過多種形式建立健全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實現系統化運作、全過程實踐。其一,政策法規保駕護航。從行業自發的職業指導,到聯邦政府主導給予資金扶持發展,再到立法政策保障策略實施,由上至下保障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正常運行。1970—1974年共有6 500萬美元的聯邦職業教育補助金被用于支持職業生涯教育活動。除此之外,要求初等和中等教育、殘疾人教育、婦女平等計劃等USOE組成部分,尋求額外資金以支持其專業領域內的職業教育項目[4]27。其二,教育對象全面覆蓋。《職業教育法案》對職業教育(VE)與生涯教育(CE)的定義進行區分,認為VE是CE的一部分,美國職業生涯教育覆蓋了幼、小、中至高等教育、職前教育全過程。其三,教育過程全面規范。1989年美國出臺的《國家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方針》,對K-16與成人在自我認知、階段任務、能力需求等方面,分層分類提出了具體要求與系統指導,促進了職業生涯教育終身化的全面規范與高質量實踐。
(二)貫徹綜合化職業生涯教育培養理念
美國在職業生涯教育中貫徹綜合化的教育培養理念,做到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培養并重,致力于提升個體綜合素質與能力。一方面,夯實基礎學科教育以奠定職業生涯教育根基[6]。知識經濟時代,為縮小與新職業之間的技能鴻溝,開展繼續教育是必然選擇,個體的學習能力、綜合素質決定著未來發展的“上限”。“新課標”CCSS、CTE等的提出,促進K-12學生高質量完成基礎學科教育,具備基本文化與科學知識,及自主學習、分析及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為生涯發展打牢根基。另一方面,重視知識以外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綜合提升。除了基本的學術技能,美國學生自幼兒園就開始就接受職業生涯發展意識教育,根據各個階段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職業生涯任務,培養學生認知能力、情感能力,規劃決策、可持續完善及發展能力[7]。同時,樹立職業意識,教授良好的工作習慣,傳遞積極的職業價值觀,幫助個體將工作導向的社會價值觀整合到個人價值體系中,充分理解工作對社會發展與個人進步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習職業技能的熱情。
(三)構建多元化職業生涯教育生態圈
職業生涯教育不僅僅是教育部門、教育者的責任,為應對職業生涯教育系統性、整體性和長期性的特征需求,美國構建了職業生涯教育共同體,打造協同合作的生態圈。一方面,吸引整合多元主體形成教育合力。通過政策法律手段,促進政府、高校、家庭、社區、企業行業、校友等社會各界,深入參與宏觀辦學方針政策、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構建開放、互動的職業生涯教育生態環境[8]。美國《職業教育法》規定,參加職業教育的企業年營業額免稅5%,企業應通過提供設備、實習場所以及獎學金等方式,發揮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協同性作用[9]。另一方面,豐富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與方法。不僅在學校開設分學段的技術能力訓練、職業興趣測評、職業生涯咨詢,構建以課程、工作坊等為依托的校內支持體系,同時廣泛拓展外部支持平臺,比如信息共享平臺是最著名的全美高校和雇主協會,有1 800多家大學和1 900多家企業會員,為會員高校提供市場需求信息、行業發展前景、求職法律維權知識、薪酬調查等免費資訊[10];還有校友關系網絡,為在讀學生爭取職業咨詢與生涯指導、實習或就業機會;以及實踐服務平臺,美國高校設置社區服務時長,將傳統課堂學習與職業體驗等生產勞動相融合,以此來充實職業生涯教育課程。
三、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的啟示
(一)強化頂層設計,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深度融合
政府引導、政策法規支持是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基礎保障,強化頂層設計至關重要。其一,制定職業生涯教育相關政策法規。我國現有的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200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等法律政策,絕大多數是面向職業學校、高職院校的,與“生涯教育”相關的引導支持較少。應借鑒美國,擴大教育對象覆蓋范圍,滲透至K-16及成人教育全過程,加強經費投入。其二,促進學術教育合理發展。目前專業就業對口率低、教育教學與工作實踐存在技術鴻溝等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同步更新專業設置,促進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匹配,注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其三,提高教育要求、統一標準。目前,因不同地區、不同層次,同一學段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質量和效果存在差異,因此應制定包含職業生涯教育目標的“新課標”促進技能訓練、素質能力全面提升。
(二)加快普惠轉型,構建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目前,我國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建設并不完善,職業生涯教育集中在高職或大學、集中在高年級學段,通常為階段性的就業指導,受惠人群相對單一。應采取有效措施,使職業生涯教育惠及更多人群。首先,應樹立職業生涯教育終身化理念,融入個人成長全過程,分層分類設置生涯指導課程,明確各階段職業生涯教育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作用路徑。其次,豐富實踐課程的內容與形式。目前我國職業生涯教育展現形式多為課程、咨詢活動、講座、興趣探索測試、社會實踐等,可以補充實地考察、影子實習、社區項目或活動等更貼近工作實際、體驗性更強的形式,增加實踐部分的內容,增強學生職業認知與實踐能力。最后,強化評估及時調整。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是美國職業生涯教育高速發展的十年,發布了評估工具匯編、評估指南和清單、改進措施指南、評估系統觀察技術等多份文件評估職業生涯教育的效果。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以證明工作質量及有效性,這是完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重要手段。
(三)多元主體協作,營造職業生涯教育生態
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專職職業生涯指導人員為主體,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家庭與社區、企業與行業協會、校友等多主體緊密聯系、協同合作的生態系統。其一,優化師資力量,建成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專業隊伍。一方面我國專職職業生涯指導人員多為輔導員兼職,需要按照教育部的工作、資格要求,選拔配齊專職人員;另一方面加強隊伍的專業化、多元化建設,聘請領域內專家學者、知名企業負責人、經驗豐富校友,實施校友計劃等,指導職業生涯教育與實踐活動、實習與就業。其二,拓展職業生涯教育的平臺與基地。加強中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將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等環節與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機融合,建設專業教學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平臺,聯合開發與創新職業生涯教育的新形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楊麗芳,吳春苗,劉會強,等.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歷程與啟示[J].職教通訊,2021(9):114-121.
[2]陳啟迪.美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22(10):92-96.
[3]買琳燕.多源流理論視角下美國職業生涯教育立法政策的變遷[J].職教論壇,2024(5):119-128.
[4]HOYT K B,STEIN J.Career Education: History and Future[M].Tulsa,OK: 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2005.
[5]DOUGHERTY S M,LOMBARDI A R.From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areer Readiness: The Ongoing Work of Linking Education and the Labor Market[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2016(1):326-355.
[6]肖昆.美國職業教育發展與變革對我國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7(22):104-107.
[7]陳禹.人力資源開發背景下美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8]劉玉.美國高等職業教育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9-13.
[9]韓永強,李薪茹.美國職業教育與產業協同發展的經驗及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7(4):111-115.
[10]呂媛.美國高校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特點及啟示:以斯坦福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12):3-8.
作者簡介:徐藝嘉(1998—),女,漢族,江蘇徐州人,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
馬雯瑄(1982—),女,漢族,江蘇南京人,南京曉莊學院學生工作處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生涯教育及就業指導。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