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報告對2024年中國直轄市、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及港澳臺等39個城市的國際傳播影響力進行了指數分析。結果顯示,香港、北京、上海、澳門、臺北、杭州、廣州、西安、重慶、成都位列前十名。內地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前十名依次為北京、上海、杭州、廣州、西安、重慶、成都、武漢、深圳、青島。針對中國城市在國際傳播中存在的主體協同性不足、文化接近性欠佳、國際受眾傳播活力尚未激活、國際傳播中心支撐作用乏力、城市國際化體驗有待增強等問題,報告提出五方面對策建議,包括深化國際傳播中心多元協同機制、善用AI提升國際傳播精準性、激活現象級IP傳播勢能、借助企業傳播講好城市故事、通過“服務型”城市實現“理想型”體驗。
【關鍵詞】中國城市 國際傳播 影響力 城市品牌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自2018年起在中國城市品牌杭州高峰論壇上發布《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數報告》以來,對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標體系(City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dex, CICI)持續改進優化。2024年報告由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和浙江傳媒學院國際傳播智能計算實驗室聯合發布,是該報告的第五次發布。①
與往年相比,本次報告在指標數據的準確性、客觀性和代表性三個方面作出提升。首先,數據清洗質量進一步提升,對異常值、缺失值和無效值反復評估,盡可能避免偏差和誤處理,以確保數據的準確可靠;其次,將國際訪客影響力納入景點評論,突出城市文旅地標,相關內容包括更加廣泛的信息,對于評價訪客態度更具參考價值;最后,本年度在臉書、X(原推特)、照片墻、優兔、抖音(國際版)觀測的官方賬號相比2023年增加8%,②反映了中國城市在國際平臺主動發聲的發展態勢。
一、評估體系
2024年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標體系選取網絡傳播影響力、媒體報道影響力、社交媒體影響力、搜索引擎影響力、國際訪客影響力5個基本的考察維度作為一級指標。經過熵值法計算,最終確定權重分別為15.23%、18.30%、17.96%、21.52%、26.99%。其中,搜索引擎影響力指標中部分城市的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單詞拼寫一致,無法準確區分對應語種,為了降低統計誤差對測算精度的影響,故將三種語言匯總為合并指標。最終5個一級指標下設12個二級指標和39個三級指標。數據取自諸多平臺,其中,網絡傳播影響力和社交媒體影響力數據來自臉書、X(原推特)、照片墻、優兔和抖音(國際版),媒體報道影響力的數據源自律商聯訊數據庫(LexisNexis),搜索引擎影響力的數據來源于谷歌趨勢指數(Google Trends),國際訪客影響力的數據來自貓途鷹(TripAdvisor)網站。數據獲取時間段為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期間的12個月。
二、總體情況
(一)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綜合排名
2024年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總榜單前十名依次為:香港、北京、上海、澳門、臺北、杭州、廣州、西安、重慶、成都。與2023年相比,排名結構未發生重大變化,超級中心城市的國際影響力繼續穩居前列。香港占據榜首,北京和上海緊隨其后,三者在全球傳播網絡中核心節點城市的地位較為穩固。西安作為迅速崛起的西部中心城市,連續兩年排名第8。其他中西部城市如拉薩、蘭州、烏魯木齊的排名進步顯著,但整體而言依然位居榜單中后段。從得分情況來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的兩級分化趨勢較為嚴峻,絕大多數城市與前三甲城市差距懸殊(見表1)。
如果僅看中國內地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榜單顯示前十名為:北京、上海、杭州、廣州、西安、重慶、成都、武漢、深圳、青島。北京與上海以斷崖式領先優勢位居前兩名。杭州、西安與2023年持平,廣州、武漢排名上升,重慶、成都、深圳、青島小幅后退。拉薩在2024年度排名進步最為顯著,比2023年攀升11位至第12名。在區域分布方面,雖然排名上升城市中超過半數來自北方,但榜單前半部分僅有三分之一為北方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的南北差異依舊明顯。

(二)城市網絡傳播影響力排名
從地域分布來看,南北方和東西部城市的網絡傳播影響力存在明顯差距。中國內地城市網絡傳播影響力前十名依次為重慶、杭州、上海、北京、成都、青島、南京、沈陽、武漢、廈門。南方城市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北方城市僅有北京、沈陽和青島三城上榜。重慶、杭州、上海、北京和成都等排名靠前的城市,傳播覆蓋面持續擴大,信息傳播的廣度與深度顯著增強,借由海外主流社交媒體平臺對國際受眾的影響力日益提升。西部城市如蘭州、烏魯木齊等,粉絲數增長緩慢,網絡傳播影響力的得分較低。
中國內地城市的網絡傳播影響力格局呈現出一種首尾離散化的分布態勢。重慶位列榜首,2024年其官方賬號在各平臺的粉絲增量顯著,僅臉書就高達139萬個。杭州和上海緊隨其后,粉絲基數和傳播流量相對穩定。排名中游的城市,如青島、南京、沈陽等,雖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建立多個賬號,但粉絲量和互動量相對較低,內容更新頻率緩慢,與排名靠前城市仍有較大差距。在樣本城市中,臉書粉絲量的極差高達8,457,792個,照片墻和優兔平臺上粉絲不足1萬的城市分別占比36.36%和52.38%,中下游城市的海外網絡傳播勢能尚未被有效激活。
(三)城市媒體報道影響力排名
從空間布局來看,中國城市媒體報道影響力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依舊突出。高影響力城市依然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和華北地區,西部城市在榜單中的數量仍然較少。這一指標前十名內地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廣州、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和南京。與2023年度相比,該排名呈現出一定的動態變化,武漢與南京兩座城市的媒體報道影響力有所提升,成功躋身前十。在媒體報道影響力的標準化得分方面,北京得分遙遙領先,領跑整個榜單,折射出北京作為首都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海外影響力的獨特優勢。
北京、上海、西安和深圳的外文媒體報道總量明顯領先其他城市。其中,北京的媒體報道數量以705,363篇位居榜首,上海以487,422篇位居次席。榜單頭部城市的各語種報道均分布較多。相比之下,其他城市的外文媒體報道則主要集中于英語,西班牙語、法語、俄語雖有一定數量,但較英語而言報道數量明顯不足。阿拉伯語報道在所有外文報道中占比最低。關于外文媒體報道數量的分布格局,2024年僅有1個城市的外文媒體報道總量不足1萬篇,較往年10個城市的外文媒體報道數量低于1萬篇的情況大幅改善,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城市在海外媒體中的國際傳播影響力整體提升。
(四)城市社交媒體影響力排名
與往年城市社交媒體影響力“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的分布特征相比,2024年排名的地域分布相對均衡。前十名內地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哈爾濱、武漢、成都、重慶、杭州和西安。深圳從2022年未進前十,到2023年排名第8,再到2024年度位列第4,連續兩年進步明顯,展現出一線城市國際傳播的強大競爭力。哈爾濱2024年首次進入前十,國內社交媒體興起的“哈爾濱熱”迅速延伸至海外,導致境內外社媒的話題熱度持續保持高位。
中國各省會城市及副省級城市本年度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整體表現較2023年進步明顯。排名呈現出三個梯隊特征,上海和北京組成第一梯隊,廣州、深圳、哈爾濱、武漢、成都、重慶和杭州位列第二梯隊,得分較往年進步明顯,第三梯隊則由社交媒體影響力相對較弱的剩余城市組成。關于討論聲量,內地城市的相關博文數量大幅增長。以杭州為例,除X平臺變化較小外,其他四個平臺的關鍵詞詞頻分別高達6.83萬、24萬、3.11萬和17.1萬。“網紅”城市在照片墻平臺上詞頻熱度的增長趨勢尤為突出,長城、天壇、天安門和西湖等著名打卡景點借由照片墻平臺地理標簽中的視覺圖像,展示出中國城市的獨特文化底蘊。
(五)城市搜索引擎影響力排名
2024年中國內地城市搜索引擎影響力依舊以上海和北京為“領頭羊”,顯示出超級一線城市在全球互聯網搜索引擎上的穩固吸引力。拉薩排名顯著提升,位列第3,貢嘎機場的國際化進程成為推高其搜索指數的重要因素。西安、廣州、海口、武漢、哈爾濱等地借由國際體育賽事(如斯諾克和網球巡回賽)、特色節展賽事活動(如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等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搜索關注度和全球知名度,尤其是海口借此成功定型“演藝之都”和“體育旅游目的地”的城市畫像。拉薩和海口的崛起表明,特色主題文旅模式能夠增強新興城市在海外搜索引擎的注意力資源優勢。
搜索引擎影響力得分榜單中的頭部城市和尾部城市之間的分數差異顯著。前兩位的上海和北京顯著高于其他城市,排名相對靠前的其他城市得分則在20至40分之間。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搜索指數雖然總體較高,但該指數的極差高達771,數據跨度較大。俄語和阿拉伯語搜索指數普遍較低,分布卻相對均衡。榜單中得分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三線城市區域。整體而言,高分城市穩定延續其搜索引擎影響力,得分位于榜單中間的城市立足自身區位特色,積極通過各類主題活動穩步提升全球搜索關注度,而低分城市尚未實現自我突破。
(六)城市國際訪客影響力排名
從城市能級來看,與過去兩年由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占據中國內地城市國際訪客影響力榜單前四的局面不同,新一線城市西安、成都、杭州躋身榜單前列,分別位列第3、4、6名。2024年前十名依次為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廣州、杭州、深圳、廈門、南京和拉薩。從標準化得分來看,北京與上海仍為第一梯隊城市,西安在第二梯隊城市中有明顯優勢,另有16個城市標準化得分低于1。從排名趨勢來看,西部城市表現格外亮眼,共有3個西部城市位列前十,除西安、成都外,拉薩首次進入榜單前十,較2023年攀升16位。烏魯木齊與南寧雖未進入榜單前十,但其排名也有顯著提高,分別較2023年上升12名與7名。
總體而言,以往高熱度的城市和景點在國際訪客影響力方面的表現仍然突出。共有11個城市的評論數量超過1萬條,北京以208,242條評論名列榜首,其與上海以斷崖式領先優勢穩居前二。仍有7個城市的評論數量不足1千條,多為北部城市與西部城市。在景點評論數量分布上,部分城市單一核心景點的評論數量占評論總數30%以上,如西寧青海湖、廈門鼓浪嶼、南昌滕王閣與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
三、存在問題
(一)城市國際傳播主體協同性不足
部分城市國際傳播的主體集中于政府部門和官方旅游機構,本地企業、民間組織、學術團體、普通市民等非官方主體仍處于相對邊緣狀態。第十六屆青島國際帆船周在優兔、照片墻、X的賽事宣介主體仍由官方賬號以及國內主流媒體主導,各類海洋科技企業、民間海洋文化社團、本地帆船俱樂部等其他國際傳播主體的參與程度較低。可見,一些城市仍局限于官方主導的城市形象宣傳和旅游活動推廣,無法借由民間主體傳遞多元豐富的城市人文特色,海外受眾由此接收到的信息過于官方且同質化嚴重,難以形成富有人情味的城市品牌認知。
(二)城市國際傳播文化接近性欠佳
部分城市對自身區域特色的符號闡釋往往直接沿用本地視角,未深入研究國際受眾的語言文化,導致對外傳播內容與海外受眾思維習慣的錯位。2024年7月17日,西安作為西北地區首個144小時過境免簽城市,③其臉書官方媒體@VisitShaanxi和@INXIAN大都轉發國內視頻,然后配上英文字幕。這種對于內宣范式和內容的過分依賴,導致對話主題和跨文化語境之間缺乏契合度,信息傳達和價值共享受到限制。對于非遺文化的介紹,其翻譯采用的是中英詞語直譯,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轉換,對特色區域文化的共通意蘊挖掘不足,未能將本地獨有的文化現象進行符合國際傳播規律的轉化,導致海外受眾難以領會其精髓。
(三)城市國際傳播青年受眾傳播活力尚未激活
部分城市在國際社交媒體的鏈式造梗能力不足,難以引發各國青年受眾的話題共鳴和主動傳播,粉絲群組、趣緣社團等亞文化圈層的多級引流潛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city不city”雖為英式語法梗,內核卻是地道的中式表達,高度契合網絡青年群體的口語表達偏好,與之相關的短視頻激發了各國青年對既傳統又現代中國城市的觀光熱情。但總體而言,內地城市借助網絡流行語引流城市文旅熱點的能力仍然不足。諸如“FYP”(“For You Page” ,視頻出現在推薦頁面并處于被平臺算法推薦和受到關注的狀態)、 “本命”(最喜歡的角色)、“廚力”(對某動漫角色或作品的熱愛程度和支持力量)等意指貼合的亞文化流行語,在長沙ACC 動漫展、長安國潮動漫節、上海反恐精英世界錦標賽等活動的相關文宣中均未有效利用,對青年群體的話題吸引力不足,錯失了獲得青年群體價值共鳴的契機。
(四)城市國際傳播中心的支撐作用乏力
國際傳播中心作為各地專門從事國際傳播工作的機構,對城市國際傳播的系統性賦能尚不明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00個省、市、縣成立以“國際傳播中心”命名的機構,但運行方式依然脫不開官方主流媒體的專業生產內容(PGC)模式,傳播效果不佳。一方面,部分國際傳播中心海外賬號容易被境外平臺的審核機制及算法鎖定,甚至被打上“外國代理人”“外交使團”等標簽進行限流。其敘事框架往往從宏觀視角出發,缺乏接地氣的、微觀層面的個體化表達,忽略了國際受眾更感興趣的個體故事和人性化元素;另一方面,國際傳播中心提供的服務類型非常有限,主要限于內容生產,通過整合跨界資源提供品牌運營、活動策劃、人脈拓展、效果評估等服務的能力有限。
(五)城市國際化體驗有待增強
除了上海、北京等國際化大都市之外,不少中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總體較低。硬件環境方面,一些城市的國際航線還不夠多,國際學校和國際醫療設施還不夠完善,雙語標識還不普遍,部分英語翻譯不夠專業,專門針對殘疾人的無障礙通道數量有限,廁所條件有待改善等。軟件環境方面,部分城市外籍人士支付存在不便,無法網上預約景區門票,外國游客常常被酒店拒絕入住,公共服務人員英語普及程度不夠,外籍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交流困難。因此,通過制定免簽政策吸引外籍人士來訪中國固然重要,但中國城市能否做好準備“接住”這些外國人也許更加重要。
四、對策建議
(一)深化國際傳播中心多元協同機制
國際傳播中心的活力在于機制創新,而非機構創新。各地要避免將國際傳播中心建設成為升級版的國際部或國際頻道,而應需完善跨界別、跨圈層、跨行業、跨地域的合作模式,探索多維度、立體化、矩陣式的協同傳播機制。國際傳播中心不僅要“自主發聲”,更要助力政府、企業、高校、社團等多元機構和群體的“協同發聲”,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④杭州余杭國際傳播中心的“圈層嵌套式傳播”召集海外網紅大V加盟,邀請德國設計師、法國自媒體達人、馬來西亞留學生等八位外國友人成為“海外推介官”。⑤四川國際傳播中心在海外社媒平臺上搭建“三星堆文化”“探秘佛像石窟”“熊貓每日秀”等具有川渝特色的垂直機構賬號,邀請在阿壩土生土長的年輕“網紅”“@Wild牦牛”參與宣傳,從個體微觀視角展現巴蜀文明。⑥
(二)善用AI提升國際傳播精準性
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優勢,以智能化的學習模式、個性化的內容生成、精準化的信息傳播譜寫城市國際傳播新畫卷。積極研發面向多語種的大語言模型和智能工具,基于不同國別區域的智能畫像,有針對性地生產和傳播信息。杭州文廣集團打造AI智能外宣辦公系統,通過AI智能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進行信息抓取、智能生成和精準推送,面向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用戶發出中國聲音,促進全球共鳴。⑦同時,還可通過AI賦能線下文旅個性化服務,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士提供智能化導游、導購、導航、導醫服務。例如,“AI上海”依托多模態、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算法等技術,根據用戶需求生成定制化的城市旅游路線,更加精準地滿足外籍人士需求。⑧
(三)激活現象級IP傳播勢能
打造現象級IP,將影視、游戲、動漫等IP項目的流量轉化為城市品牌的“留量”。一部劇帶火一座城,《去有風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影視劇顯著提升拍攝地的旅游熱度。《延禧攻略》作為一部在全球熱播的現象級作品,利用緙絲服飾、金屬工藝品、昆曲藝術等具象化的符號實踐,激發海外觀眾了解傳統中國文化的熱情。⑨原創游戲《黑神話:悟空》在全球爆火,山西文旅巧借游戲流量推廣地域特色文化,策劃“跟著悟空游山西”主題路線和線下副本打卡活動,發布虛擬場景和建筑實景的互動視頻,開發相關主題周邊衍生品。⑩城市國際傳播應該利用優質IP打破地域文化之間的壁壘,提升國際能見度和影響力。
(四)借助企業傳播講好城市故事
中國城市應以企業為媒,向國際社會彰顯企業精神,傳播城市故事。城市是培育企業精神的土壤,企業是傳播城市形象的載體。海信作為一家總部位于中國青島的跨國企業,圍繞足球世界杯籌備線上、線下品牌活動,為體育賽事注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基因,實現企業品牌價值和城市傳播效能的“雙提升”。11貴州茅臺在海外社媒賬號中講述品牌的歷史故事、白酒的獨特風韻和貴州的風土人情,打造“茅臺國際話語圈”,通過茅臺醬香體現云貴大地的文化底蘊。12石家莊以嶺藥業在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成立中華中醫藥學會,向世界推廣凝聚中醫藥智慧+現代科技的“中國藥”,讓“中國好藥·石家莊造”的城市形象揚帆出海。13
(五)通過服務型城市實現理想型體驗
打造服務型的城市品牌,塑造理想型的城市體驗,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成為外國人旅游、商貿、工作和學習的目的地。上海作為國際旅客入境的樞紐,配備了多語言路標、指示牌和小語種翻譯器,提供《外籍人士在滬服務手冊》口袋書,為跨語種交流提供“飽和式支持”。14深圳從小處著眼打造全域外卡支付示范區,推出移動支付“外卡內綁”政策,為大型超市、購物中心等消費場所及出租車、路邊攤等消費場景配備外幣智能POS機,讓旅客收獲暢通無阻的“深”游體驗。15中國內地城市應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實現交通樞紐、旅游景點、主要街道和公共服務部門的雙語標識全覆蓋,加強政務、商務、教育、醫療等網絡系統的英文版建設,提升酒店接待外賓的公安登記系統和英語服務能力,提高城市的整體國際化程度。
韋路系浙江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浙江大學融媒體研究中心主任;徐靚頎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博士生
「注釋」
①《浙大發布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榜單 港京滬位列前三》,中國新聞網,https://zmgr.chinanews.com/sh/2024/11-16/10320494.shtml,2024年11月16日。
②韋路、陳俊鵬:《2023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數報告》,《對外傳播》2023年第2期,第32-36頁。
③《最新!72/144小時過境免簽名單》, 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zhengce/ jiedu/tujie/202407/content_6963327.htm,2024年7月17日。
④韋路、李彰言:《協同傳播:國際傳播的新范式》,《傳媒觀察》2024年第9期,第5-13頁。
⑤《“余”滿世界“ 融”光煥發|“播報中國看余杭”國際傳播活動啟動》,央視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344022312450527wfr=spiderfor=pc,2024年10月30日。
⑥《四川國際傳播中心:凝心聚力打好國際傳播“特色牌”》,天眼新聞,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812888002590253936wfr=spiderfor=pc,2024年10月14日。
⑦夏芬、毛曉慧:《試論地方媒體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策略和路徑——以杭州文廣集團創新實踐為例》,《傳媒評論》2023年第5期,第44-45頁。
⑧上海寶山:《“AI上海”依托多模態、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算法等技術,根據用戶需求生成定制化的城市旅游路線,更加精準地滿足外籍人士需求》,今日頭條,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3064981841527333/?upstream_ biz=doubaosource=m_redirect,2024年10月8日。
⑨《從〈延禧攻略〉受全球觀眾追捧 看優秀中國文化的影視化表達》,環球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185048168790674,2018年9月21日。
⑩《瞭望 〈|黑神話:悟空〉火出圈的啟示》,新華網,https://www.xinhuanet.com/ culture/20240903/4a32520556ba4bdab70d4ba5fbaccc9f/c.html,2024年9月3日。
11《中國品牌三度攜手FIFA 成世俱杯第一位全球官方合作伙伴》,央視網,https://sports.cctv.com/2024/10/31/ARTIPhPZhvLZP8BkV5xz6vKd241031. shtml,2024年10月31日。
12《370萬、7.29億次……茅臺國際化正從“走進去”到走“上”去》,云酒頭條,https://news.qq.com/rain/a/20240207A049UY00,2024年2月7日。
13《以嶺藥業“中藥現代化”之路:講好出海故事,國際化進程獨占鰲頭》,證券時報網,https://finance.sina.cn/2024-01-27/detail-inaexruc9201581.d.html,2024年1月27日。
14《上海積極打造外籍人員便利服務新標桿,著力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ttps://fgw.sh.gov.cn/ys-mtbdao/20241015/8ba99c220973 4dd49bb65a6ce573bed6.html,2024年10月15日。
15曹媛:《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區,近3.8萬商戶可刷外卡》,新浪財經,https:// finance.sina.com.cn/roll/2024-07-17/doc-incemyqv2805906.shtml,2024年7月17日。
責編: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