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需求下降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下,部分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經濟利潤受到擠壓,企業發展舉步維艱。面對外部經營發展壓力,企業管理者逐漸意識到精細化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希望以精細化成本管理為有效抓手,強化企業資源配置能力,控制企業成本費用總額,實現降本節支的目標。文章基于精細化管理視域,闡述了精細化管理概念及企業成本管理的意義,結合成本管理內容剖析了企業管理困境,提出了優化成本管理的策略,旨在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
一、精細化管理簡述
精細化管理是以數據分析和數據技術為核心,通過對企業經濟業務細節關注和流程精準把控,從而實現降本節支、提高效率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目標。
現階段精細化管理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精。在企業成本管理過程中,在拓展成本數據收集范圍的基礎上,及時地對無效數據和重復數據進行了篩選,收集數據精準,成本管理方案依據可靠,成本管理流程細化、具體。
第二,細。成本管理過程中按照各部門及各崗位需求,對成本管理方式、權責和義務、職責進行了
細化。
第三,全。成本管理過程中真正實現了全過程的監督、全員參與和全面控制,并結合企業經濟業務特點及管理需求,將成本管理覆蓋到企業經濟業務的各個關鍵節點。
二、精細化管理視域企業成本管理意義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理念的提出,精細化管理與企業現代管理理念進行了充分融合,在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基于此,精細化管理視域下企業成本管理有著一定意義。
(一)控制成本為利潤實現創造新空間
現階段,國內的經濟環境高速發展。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企業提升戰略性經營資源科學配置,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精細化管理視域企業強化成本管理的過程中,以現代成本管理制度為媒介,以精細化管理為基本依托,不僅強化了戰略性資源的配置能力,還從采購、生產、銷售各關鍵節點入手,層層細化成本指標,明確成本管理權責和義務,將成本控制指標落到實處,這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1]。
(二)改善了成本管控環境
精細化管理視域下企業以具體戰略業務部署為導向,細化成本預算指標,深耕成本預算執行,突出成本管理重點,創新成本管控模型,不僅確保了成本管理與企業戰略發展相協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成本管控環境,為企業整體成本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新引擎”。
三、精細化管理視域下企業成本管理的困境
(一)事前成本預算準確性不足
成本預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明確企業成本管控目標,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在企業成本管理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從當前企業成本管理現狀來看,部分企業成本預算過程中由于各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聯系,存在信息孤高現象,因此,一些企業制定的成本預算方案過于粗略,成本預算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和靈活性,成本管理過程中成本預算總額與企業各業務環節嚴重脫節,成本預算缺乏詳細的成本控制措施和具體的執行方案,成本預算執行難度大,執行成效差強人意[2]。
(二)事中成本控制水平較低
成本控制成效與成本管理質量成正比,兩者息息相關,一般情況下企業成本控制水平較高,往往企業成本管理質量較好,反之亦然。但是,結合當前企業成本管理內容來看,企業成本控制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甚至也為企業提質增效埋下隱患。
一是成本控制意識薄弱。精細化管理視域下大多數企業雖根據成本管理需求,構建了精細化成本管理框架。但是,在實際成本控制過程中,一些企業“重利潤,輕管理”的現象依然存在,甚至一些企業管理者認為只要企業成本總額在可控的范疇內,那么企業成本控制工作就是科學的、合理的、規范的,正是在這種思維模式的影響下,企業成本管理過程中對精細化管理理解和領悟不到位,企業成本控制意識薄弱,成本控制工作落實不到位,未形成健康的成本控制環境。
二是缺乏智能化系統支撐,成本控制方法相對滯后。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和區塊鏈在企業應用領域加深,企業借助信息化工具處理各項成本管理工作已成為常態。但是,一些企業智能化財務平臺核心功能主要是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為主,未形成動態的成本監督模式,智能信息化系統未構建成本管控預警機制,成本控制過程中不能針對存在的異常數據進行及時分析,成本控制方法滯后,成本控制效率不高,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
(三)事后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機制有待完善
從成本分析層面來看,成本分析的核心作用是通過全面成本分析,深挖異常數據背后存在的邏輯關系,精準定位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時堵住成本管理漏洞,為成本管理提供助力。但是,現階段一些企業成本分析問題尤為突出。例如,在實際成本分析過程中,由于成本核算數據不準確,成本分析方法單一,成本分析工作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導致成本分析成效差強人意。
從成本績效考核維度來看,目前部分企業在實際成本績效考核過程中多以財務指標為主,重點放在成本節約率、成本預算執行率、成本效益等層面,缺乏非財務指標的配合,加上績效考核所占權重不高,因此,成本績效考核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受到限制,成本績效考核機制有待完善[3]。
四、精細化管理視域下企業成本管理對策
(一)精細化成本預算,夯實成本管理基礎
精細化的核心是通過應用系統化、規范化和數據化手段,精準預判企業各部門成本管理問題,通過管理責任具體化和明確化,從而實現消耗最少資源獲得最大收益的目標。結合當前企業成本管理過程中成本預算存在的問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做好成本預算工作,打牢成本管理基礎。
1.強化各部門溝通和聯系,匯總成本數據
企業應以戰略目標為導向,明確成本預算出發點和立足點,根據企業經營管理及業務需求現狀,強化各部門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打破成本預算方案制定過程中的信息壁壘,強化各部門的數據對接和數據匯總,以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為目標,擴大成本收集范圍,延展成本預算職能,了解企業成本構成、變化趨勢和主要影響因素,通過提煉有效數據從而為成本預算編制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撐,確保成本預算制定過程中大數據要“準”,小數據要“穩”。
2.分解成本預算目標,制定詳細的成本預算方案
為了確保企業成本預算的準確性、可行性和適用性,精細化視域下,企業還需要分解成本預算目標,將總成本預算目標細化到各個部門或各個崗位,通過細化成本控制權責和義務,將成本管理目標落到實處。在分解成本預算目標的過程中,企業應充分地考量經營目標及戰略布局,根據市場變化趨勢和業務需求,劃分詳細的成本中心,在歷史成本數據基礎上,將總體成本預算目標分配到各個成本中心,確定各部門的成本預算額度,細化企業采購、生產、銷售及管理過程中的材料費、人工費、辦公費、折舊費等相關成本項目,再根據細化的成本項目,采用先進的成本預算方法和工具編制成本預算,提高成本預算編制的精度和準確性,為成本預算執行提供條件。
(二)強化事中成本控制,堵住成本管理“漏洞”
1.轉變思維,構建成本控制環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只有把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把制度和執行協同起來,才能真正地發揮成本控制價值,驅動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基于此,筆者認為,精細化管理視域下企業的管理者要明確成本控制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向渠道,從粗放型成本控制向精細化成本管理過渡,把握企業成本管理改進整體方向,積極從經驗決策轉向數據決策,從單一成本控制轉向綜合成本管理,從被動應對成本管理問題轉向主動預防,從短期成本控制轉向長期成本管理,將精細化管理貫穿成本管理始終,完善成本控制環境,為精細化視域下企業成本管理提供不竭動力[4]。
2.搭建智能化成本控制系統,實現成本控制增值
智能、高效、全面、精益的成本控制系統是解決企業成本困境的關鍵所在。具體的智能化成本管理系統框架如下所示:
如圖1所示,為了更好地將精細化管理的價值發揮出來,在搭建智能化成本管理系統過程中應從基礎數據層、成本目標層、成本控制層、成本分析層及成本決策層等幾個層面入手,對企業成本結構進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學的成本計劃,分析成本差異及成本效益等。通過對各種成本的分析,系統可以幫助企業發現問題,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成本管理和優化。
(三)優化成本分析及成本績效考核工作
1.成本分析層面
精細化管理視域強化成本分析工作,提升事后成本管理能力勢在必行。首先,構建成本數據金礦,助力多維度成本分析。現階段部分企業成本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內部成本數據分析與對比,與外部市場平均數據和競爭對手的成本數據對比較少。所以,精細化管理視域,企業成本分析在內部成本分析的基礎上,還應該關注市場數據和競爭對手成本數據分析,通過數據橫向和縱向對比,構建全面的成本數據分析網格,從而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新動能。
其次,構建智能化的成本數據分析模型。在實務操作中,一些企業在成本數據分析過程中常用到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回歸分析法、成本動因分析法等不同的分析方法,這些方法雖各有優勢,但是由于企業業務不同,因此,一些成本分析方法與企業成本管理需求并不匹配。這種情況下,企業應借助智能化工具,構建與自身成本管理需求相匹配的成本分析模型,打破成本分析掣肘,提升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企業精細化成本管理提供數據支持[5]。
2.成本績效考核層面
針對精細化管理視域下企業成本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一方面,企業應積極地優化績效考核機制,從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雙重視角入手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通過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的有效結合,從全局角度綜合評定員工及管理者在成本管理中的綜合能力及個人表現,激勵和約束員工個人行為,激發員工對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例如,在成本績效考核定量指標設定的過程中,企業可以考量資產周轉率、預算執行率、毛利率、凈利率等,在非財務指標制定過程中企業應將客戶滿意度、成本管理質量、市場份額、產品合格率等指標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中,確保成本管理績效考核質量。另一方面,企業在成本管理績效考核的過程中,還應該根據不同員工的基礎薪金、績效薪金總額,制定差異化的成本管理績效考核權重,提升員工對成本管理工作熱情,從而創新企業成本管理模式,提升成本管理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精細化管理視域下企業成本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困境。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企業應充分利用精細化管理優勢,精細化成本預算,夯實成本管理基礎,強化事中成本控制,堵住成本管理“漏洞”,優化成本分析及成本績效考核工作,真正地解決企業成本管理困境,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正陽.精細化管理視域下公立醫院成本管理的優化對策[J].納稅,2024,18(13):52-54.
[2]吳維先.大數據視域下醫院加強精細化成本管理的探討[J].財經界,2023(30):45-47.
[3]邢亮.基于稅務和財務視角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精細化成本管理探討[J].天津經濟,2022(12):44-48.
[4]張云.精細化視域下企業成本費用管理問題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 2020(12):236-237.
[5]楊春燕.基于精細化管理視域探析生產企業成本管理優化模式[J].中國中小企業,2020(07):149-150.
作者簡介:牛方方(1987.08—),女,漢族,河南洛陽人,本科,會計師,研究方向:成本管理、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