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個溫暖的班集體,師生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讓班級成為師生圓夢的舞臺,讓學生沐浴著愛的陽光,健康、幸福、快樂地成長!”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教育愿景。回望26年多的從教之路,我從“勤奮忙碌”的新班主任到“忙而有序”的班主任,堅守方寸之地,以愛為帆,和孩子們一起在幸福與詩意中成長。
初上崗,“勤奮忙碌”,效果欠佳
1998年,我剛為人師就當班主任,實在不知道從何處下手。請教同事,結論是“做班主任無非嘴勤,腿勤,多進班,多教育”。于是,有事沒事我總愛往教室跑。
記得那年班級孩子智力、能力水平比較均衡,我大膽制訂了班級管理計劃:盡量少約束學生的行為,讓他們獨立自主完成許多事情,不對他們的創造性活動加以限制,盡量為他們提供發展個性的條件。一段時間后,學生在能力、成績等方面發展較好,很活躍,但不可避免地在學習、生活習慣方面不盡如人意,導致班級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后來,我翻閱有關書籍,并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通過分析總結,我意識到自己的出發點很好,但缺乏科學性,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和人的認知發展規律,導致孩子們無法專心學習。意識到問題后,我很快調整了管理方法,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的日常行為抓起,幫助孩子們改掉不良習慣。
學名家,“忙而有序”,初見成效
2010年,我有幸聆聽了魏書生老師的報告,受益匪淺。恰逢帶班進入瓶頸期,于是,我的案頭多了些魏老師的教育漫談和治班理論書籍。魏老師的教育理念,如撥云見日般為當時的我指點了迷津。魏老師“民主與科學”“以人為本、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讓我深刻意識到: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思想引領、價值引導、情感發展上,應該和學生一起成長。我全方位、多角度地重新審視班主任工作,明白了愛是寬容和信任,愛是關心、信心、耐心,愛是了解、引導。
于是,在抓規范的基礎上,我著力用愛心、細心、耐心、恒心打造“四心”級精品班級,制定了嚴格的班級量化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如“我自信,我快樂”“透明的青春”“學會感恩”等,并設計各種管理方案,如“小明星評比”“溫馨提示”“今天我當家”“愛心植物園”“禮儀之星”“喜報報喜”等。這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行為培養有了具體的指導方向,良好的行為習慣慢慢養成,激發了學生“我拼我趕我超”的信心與動力,培養了學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用方法,“正面管教”,逐步轉型
2017年,我加入正面管教班主任工作室,有幸成為核心成員。我梳理自己多年的帶班經驗,積極拓寬思路,構建家校教育共同體,進一步優化教育模式。從最初與工作室成員一起探究到在班級管理中積極踐行正面管教理念,我組織家長開展微型讀書會,一點點地改變,一次次地堅持,班級管理向好發展。
在正面管教的教室里,每一個孩子都是學習和管理的主體,班干部是管理的領頭羊,負責任地推動班集體前行;在正面管教的家庭里,青春期的溝通多了和善而堅定的氣氛,父母鼓舞了孩子的信心,培養孩子自律、有責任感、會合作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善與堅定的家校教育共同體讓孩子們體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學生學習動力十足,成績大幅度提高。我所帶的班級不僅多次考試位居年級第一,還多次被評為文明班級,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有人說,教育是成長,亦是修行。這一路,我不忘初心,堅持學習,堅守班級主陣地,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用愛和智慧換來了一年年的稻海麥浪。面對未來,我充滿自信,定將繼續醉心于教書育人的碧波蕩漾中,“擺渡”一屆又一屆學生,幸福地享受“潮平兩岸闊”的教育境界。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