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領域,整體單元視角作為一種創新的設計思路,逐漸獲得了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傳統作業設計通常呈現出碎片化特征,缺乏對知識的統整。而將作業設計與各單元主題、教學目標緊密結合,能夠使得作業更具針對性、邏輯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為例,從整體單元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在作業設計中有效融合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借助對教學任務設計原則與策略的深入剖析,推動作業設計的持續優化,為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提供實用指導,并為學生英語學習營造更加有益的環境。
關鍵詞:單元整體視角;作業設計;小學英語
作者簡介:張夏萍(1987—),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江村實驗中小學。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在國際交流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我國小學階段,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不僅要注重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溝通與思考。在此視角下,小學英語作業的構建顯得格外關鍵,它不僅對課堂知識的深化與拓展具有重要意義,更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優良學習習慣的關鍵方法。如何構建與小學英語教學特性相契合,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作業方案,成為亟待深入研究的議題。
一、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整體性
在小學英語教育領域,以單元為核心的教學模式重視將教學內容、目標、方法及評價等各個環節統籌整合,旨在推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從此視角出發,小學英語作業的構建需彰顯整體性,保證作業與教學單元目標密切關聯。課程構建則需緊密關聯每個單元的核心主題,將語言技能培養與主題相結合,以便學生在真實場景下運用所學知識。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應用他們所掌握的語言知識,能夠進一步深化對詞匯、語法以及句型運用方法的認識[1]。同時,在緊密關聯單元主題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課文內容的相關性,更好地理解主題的整體概念。
(二)關聯性
關聯性指的是作業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和銜接,其通過作業來延伸、拓展課堂所學,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和應用。關聯性原則要求作業設計要體現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學科內部和學科之間的知識聯系。此外,還應關注語言學習的實際應用場景,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語言的真實運用。
在單元整體視角下,作業設計應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邏輯性,幫助學生在理解新知的同時鞏固舊知,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首先,作業可以延續課堂教學的主題,引導學生在課后繼續思考和探索相關的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其次,作業可以引入實際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提升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最后,作業還可以將不同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促使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思考和分析,培養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層次性
在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層次性原則是核心要素。該原則強調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階段,合理安排不同層次的任務,以滿足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促進他們逐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在明確學生能力層次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對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并細分為不同等級的目標,從基礎階段逐步過渡到鞏固階段,最終拓展到提升階段,以適應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需求。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作業則可劃分為多種難度等級,包括基礎性、提高性及拓展性作業。基礎性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并給予學生大量的實踐機會;提高性作業的目的是鼓勵學生深入思考與實踐所學;拓展性作業能夠為已經掌握基礎知識的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學習挑戰,使他們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分層作業設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驅動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逐步提高作業難度,要求學生不斷優化學習策略,探索符合個人特點的學習途徑,進而增強學習效能與自我調控能力[2]。
二、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策略研究
(一)梳理任務主線,明確單元作業目標
在基于單元整體視角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梳理任務主線并明確單元作業目標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對任務主線的梳理,可以明確展示作業設計的思路與邏輯,幫助學生掌握任務要求。確立具體的單元作業目標,有助于實現教學與作業目標之間的高度一致性,為達成預期的教育成果奠定基礎。教學單元任務應密切關聯課程規范、教學資源需求以及學生情況,量化可行。
以2012年審定的譯林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urs為例,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綜合性的任務,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課堂所學的顏色詞匯和句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根據本單元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單元作業目標:(1)能夠聽、說、讀、寫常見的顏色詞匯;(2)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描述物品的顏色;(3)能夠合作完成一個綜合性任務。本次作業主題為“為學校圖書館設計一個彩虹主題的展板”,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一個展板,展示七種顏色的名字和相應的圖片。每個小組需要選擇不同的物品或動物,描述它們的顏色,展示它們的特點。如“Look at the vibrant red apples!”“The playful tiger has a bright orange coat.”。通過梳理任務主線和明確單元作業目標,教師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任務。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不僅需要運用顏色詞匯,還需要結合句子來描述物品,同時通過小組合作來展示他們的成果。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突出單元主題,還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發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根據單元主題,設計任務型作業
在小學英語教育領域,以單元整體為視角進行作業設計,依據單元主題設置任務型作業是一種高效策略。項目導向型學習強調要讓學生應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技巧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針對特定單元主題的任務型作業設計,應要求學生在具體場景中運用語言進行溝通與實踐,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認知與掌握,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技巧以及創新思維。
以2012年審定的譯林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任務型作業:請設計一張海報介紹你的朋友。要求包括Friend’s Name、Age、Appearance(朋友的姓名、年齡和外貌特征);Friend’s Interests and Hobbies(朋友的興趣愛好),如喜歡的運動、食物、動物等;Fun Things You’ve Done Together(你和朋友一起做過的有趣的事情)。這些內容可以使用圖片、文字描述等方式來展示。比如,針對Friend’s Interests and Hobbies這一點,可以這樣描述:“Lily has a lot of interests and hobbies. She really enjoys playing soccer and spends a lot of her free time practicing with her team...”。在完成海報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在實際情境中運用課堂所學的詞匯和句型,這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學生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來分享自己的設計和想法,發展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任務型作業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趣,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運用語言來表達和交流。此外,任務型作業也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契機,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展開創意聯想。綜合而言,任務型作業的設計使學習更加實際和更具挑戰性,能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3]。
(三)注重學生差異性,分層設計單元作業
基于單元整體視角,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次作業設計,是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符合自身學習水平的環境中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分層設計單元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作業劃分為多個不同的難度等級,如基礎、提升、拓展等。基礎性適合需要鞏固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生,提升性任務適合已經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并能夠挑戰自我的學生,而拓展性作業則適合已具備較高英語水平的學生,旨在促進他們深層次地學習和思考[4]。
以2012年審定的譯林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8 Happy New Year!為例,教師可以構建一種分層作業模型。基礎層次,要求學生根據圖片內容,從括號中選取適當的詞匯填入空白處。例如,“We are all" " (happy/sad)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 with our friends and family. The" " (new/same) year brings a lot of hope and excitement for everyone.”。提升層次,要求學生聽錄音,連線匹配正確的單詞與圖片,并聯系前后內容,自主設計一個思維導圖,將本單元的重點單詞和語句進行總結和細化。拓展層次,要求學生用英語寫一封不少于80詞的信,和朋友分享自己是如何慶祝新年的,并送上祝福和期望。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基礎、提升和拓展三個層次的作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相應的挑戰和機會,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中取得進步。
(四)落實作業質量檢測,評教相融提高教學質量
在基于單元整體視角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評教相融旨在通過全面、科學的作業評價,促進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深度融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作業評估不僅要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程度,還需與教學目標相融合,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此外,教師應將評估成果整合進教學實踐中,持續優化作業構建,從而提高作業品質與教學成效。
再以2012年審定的譯林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urs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個小冊子,介紹至少六種不同的顏色。每個顏色的頁面包括顏色的名字、對應的圖片,以及一個簡單的句子描述物品的顏色。完成后,學生需要用英語進行口頭匯報。教師應根據小冊子的內容、圖片,學生描述的準確性以及流利程度進行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注重過程,例如小組的合作程度和學生對彼此作品的欣賞和提問。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如“I’m impressed with how well you tackled this task. Keep up the good work!”。根據評價結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優秀的小組作品進行展示,并引導其他學生提出問題或分享觀點。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討論和反饋,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描述顏色、使用句子,以及如何提高口頭介紹的流利程度。
評教相融使得作業不僅僅是一個任務,而且已成為學生學習和進步的機會。通過將評價結果納入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并在作業設計中不斷改進,提高作業的教育效果。在這個案例中,學生通過制作小冊子不僅鞏固了顏色相關的詞匯和句子,還培養了合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評教相融的策略將進一步提升作業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
結語
我們在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單元整體視角進行研究后發現,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整體性、關聯性和層次性是核心原則。針對這些原則,通過基于單元主題的任務型作業設計、明確作業目標、分層設計作業以及實施作業評價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成效。本項研究旨在為小學英語教育者在作業構建領域提供有益的參考,進而推動學生綜合語言技能的提升。
[參考文獻]
周偉.單元整體視角下的英語作業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3(3):79-81.
林云嬌.聚焦單元整體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探究[J].校園英語,2023(7):118-120.
蔣文麗.單元視角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3(2):46-48.
劉佳珂.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2(1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