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龍湖分校積極探索基層學校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黨建文化品牌“融·合”和教育品牌“生長”的深度融合,提出“融”生“合”長育人新模式。學校以“黨建+方向”“黨建+隊伍”“黨建+教學”“黨建+評價”等作為組織保證,促進學校整體高質量發展,有機實現“融”生“合”長。
關鍵詞
“黨建+” “融”生“合”長 育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在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等文件,為一線教育系統實施新的領導體制指明了方向。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于2022年暑假正式啟動“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試點工作。金陵中學龍湖分校作為第一批試點校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如何創新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如何寫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校本化答卷,如何將“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落到實處,提出并踐行“融·合”黨建文化品牌建設,為區域教育改革提供樣本。
一、以“黨建+方向”促進學校內涵“融”生“合”長
金陵中學龍湖分校黨總支積極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作用,充分發揮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職能,深化學校制度改革與建設,加強黨建文化品牌“融·合”和教育品牌“生長”的深度融合,提出“融”生“合”長育人新模式。“融·合”黨建指向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學校通過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真正做到“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學校得到全面貫徹落實。“融·合”黨建強調先融后合,將黨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及行政管理中,實施“生長”教育,打造“生長”課堂,積淀“生長”文化,指向育人質量的提升。為此,學校黨總支探索將黨建和教育教學、行政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融·合”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服務師生“生長”及學校內涵發展。
學校的使命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心任務是“立德樹人”。因此,黨組織要把思政和德育工作緊緊抓在手里,要積極主動探索和解決“培根鑄魂”“學科綜合育人”等相關育人命題。學校黨總支構建“統整性教學”課程思政體系:在體系建設中,倡導“愛在龍湖,幸福生長”,抓牢“關鍵力量”,積極打造“仁愛之師”;在教學中,始終以“課程為根,思政為魂”來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進行正面引導,實現統整育人。
二、以“黨建+隊伍”助力教師隊伍“融”生“合”長
學校黨總支積極推動“黨支部建在級部”體制機制改革,進而推動各黨支部落實“黨小組建在學科組”“黨員輔導在團、隊”等舉措。學校黨總支始終抓牢黨員、班主任、教備組長三支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在級部、學科組、團支部、中隊(班級)各梯隊的示范引領作用,把每個級部、學科組、團支部及中隊(班級)都建成育人的堡壘,賦能師生“生長”。學校黨總支鼓勵黨員教師主動擔任班主任、教備組長職務,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提高班主任、教備組長等工作經歷和業績在職稱評定、評先評優中的占比。校黨總支通過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發動黨員教師積極參與“全員導師制”。為擴大此機制的成效,校黨總支還定期開展“母親·學校——家庭教育沙龍”活動,邀請黨政領導及黨員教師開設講座,分享教育案例,指導家庭教育,有效促進了校家社協同育人體系建設。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雙培養”機制,即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干。學校黨總支堅持黨管干部和人才(教師隊伍),“融·合”黨員與教師雙重身份,倡導教師做“經師與人師”的統一者,推行黨員、教師雙培養機制。校黨總支建立教師隊伍培養體系(教師——班主任或教備組長——中層副職——中層正職——校級,一級引領一級,既可層次遞升又可越級),明確培養標準,落實發展機制;探索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名優教師專業發展三級培養模式(青年教師“師徒制”、骨干教師“導師制”和名優教師“工作室制”),并將此三級培養模式納入工作室建設和發展機制,引領和實現教師專業的“真”發展。
三、以“黨建+教學”助推教學質量“融”生“合”長
學校最重要的工作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過去,黨建與教育教學、行政管理存在“兩張皮”現象,黨組織對教育教學及質量提升缺乏引領。因此,學校黨總支提出黨建與教育教學一體化建設和發展的設想,以“三課+項目”(課程、課堂、課題和學校內涵建設項目)為抓手,開展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和課題研究,深化各類學科內涵發展項目的持續建設,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奠定基礎。
學校黨總支積極深化“課程(基地)+課后服務(培優培根銜接等課程實施)”建設工作,申報并成功獲批江蘇省數學課程基地、南京市物理課程基地、南京市教師發展示范基地學校及南京市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等,并以此為依托,再次明晰發展目標和路徑(課程——基地——實施——綜合育人),進一步優化“5+2”課后服務,推進課程基地建設,也為未來開展跨學科實踐奠定基礎。學校黨總支還積極優化“課堂+‘雙減’(作業)”工作,在明晰發展目標和路徑的基礎上(作業—課堂—教師),全面開展“雙核”(思維、品格)“生長”課堂全員展示課、青年教師賽課、名優教師示范課等。此外,學校黨總支堅持深化“課題+特色現場會或前瞻性項目或成果申報”工作,深入開展和推進各項省、市規劃課題及市前瞻性項目研究,以此助推教學質量提升。
四、以“黨建+評價”引領師生“融”生“合”長
評價是發展的保障與助推劑。為此,學校黨總支圍繞“誠真勤仁”校訓和“做‘學術型’教師,塑‘能力型’學生,辦‘研究型’學校”辦學目標,積極探索“教師、學生、學校發展評價體系”建設工作。
學校黨總支以“黨建+”作為組織保證,引領學校評價體系高質量建設,即建設“最美龍湖教師”“最美龍湖學生”的四級評價體系。校黨總支依據“誠真勤仁”校訓,在評選“求真之師——專業優師”“勤勉之師——優秀班主任”“仁愛擔當之師——‘老黃牛’式教師”的“最美龍湖教師”基礎上,推出“忠誠之師——優秀共產黨員”,形成四級評價體系,促進黨員教師不斷完善自我,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學校黨總支開展“最美龍湖學生”之“至誠少年”“至真少年”“至勤少年”“至仁少年”評比,引領龍湖學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塑造愿學習、會學習、持續學習的“仁愛擔當”能力型學生。
教育的指歸在育人,新時代學校教育必須堅定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重大使命。金陵中學龍湖分校黨總支以“黨建+”為指導思想,立足統整,以“融”生“合”長育人新模式推動學校發展,深化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有力地服務了時代新人的培育與發展。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指向育人的‘融·合’黨建行動路徑與實施策略”(項目編號:DJZX/2022/045)、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指向思維生長的初中物理統整性教學行動研究”(項目編號:B/2022/03/1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龍湖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