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思政課鑄魂育人戰(zhàn)略下,民族高校圖書館要融入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深入挖掘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服務思政課教學,與思政課構建協同育人機制。文章從民族高校圖書館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意義、優(yōu)勢出發(fā),提出基于思政課鑄魂育人戰(zhàn)略的民族高校圖書館協同育人服務新路徑。
關鍵詞:思政課;鑄魂育人;民族高校;圖書館;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41;G258.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5)03-0037-04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為新時代思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用“八個統一”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其中之一的“統一”便是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1]民族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及第二課堂,為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提供有力支持,還利用其獨特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培養(yǎng)和教育。在當前的歷史交匯點,圖書館應融入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服務思政課教學,實現模式創(chuàng)新,與思政課緊密對接,協同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思政”工作格局。[2]
一、民族高校圖書館協同育人的意義
(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需要
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必須加強思政課建設,全面提高質量和水平,以更好地完成育人使命。[3]青少年階段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拔節(jié)孕穗期”,需要得到精心的引導和栽培。[4]當代大學生思想獨立、選擇多樣、差異顯著,其“三觀”常受現代社會多元思潮沖擊。某些錯誤思潮仍存,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需引起高度警惕。[5]因此,在當前的世界大變局和國內形勢下,辦好思政課至關重要,必須將其置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來審視,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3]在此背景之下,以戰(zhàn)略為指引,民族高校圖書館協同思政工作必然且必須走向轉型與升級。
民族高校憑借獨特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環(huán)境,成為推進民族工作的重要平臺。民族高校圖書館,因珍藏大量民族特色文獻資源,承載著時代賦予的重任。這些文獻不僅是各族人民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見證,構成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物質與精神遺產。在“思政課鑄魂育人戰(zhàn)略”的引領下,民族高校圖書館更應積極發(fā)揮其育人功能,通過完善多元文化服務體系,營造濃厚的校園多元文化氛圍,在文化滋養(yǎng)中強化文化自信,促進民族團結。
(二)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實現途徑
作為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的育人工作與校園文化息息相關,應與學校育人格局同頻共振、相得益彰,共同構成學校育人的堅實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在寫給國圖老專家的回信中說到:“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yǎng)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6]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民族高校圖書館應圍繞服務育人宗旨,在師生服務、學科情報服務及人才培養(yǎng)等多領域發(fā)力,同時在思政、文化、實踐育人等環(huán)節(jié)協同推進。以“三全”服務育人為主線,充分利用資源、環(huán)境、文化、服務等育人優(yōu)勢,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要素,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多元文化服務活動,開創(chuàng)協同育人新局面。
二、民族高校圖書館推動思政課鑄魂育人戰(zhàn)略的優(yōu)勢
(一)資源優(yōu)勢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圣地,也是思政教育的得力助手,其豐富館藏可以為思政教育注入力量,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基石,特別是馬列經典等資料,為思政教育添加活力。
(二)環(huán)境優(yōu)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種生機勃勃、穩(wěn)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huán)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7]高校圖書館具備優(yōu)越的硬件設施,吸引大學生課后前來學習。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圖書館資源已拓展至數字化空間,形成共享平臺、在線教育等多元化模式。這些為圖書館參與思政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使海量學習資源與服務實現網絡共享,凸顯圖書館在思政教育中的獨特與重要地位。
(三)民族文化優(yōu)勢
民族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和民族文化繼承的重要載體,在思政課育人中占據重要地位。圖書館應發(fā)揮獨特作用,引導各民族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文化自信,塑造正確的“三觀”。通過深入挖掘優(yōu)秀傳統文化資源,讓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信念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成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堅定捍衛(wèi)者和踐行者。民族高校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文化傳承的橋梁,為培養(yǎng)具備深厚文化底蘊的新時代青年貢獻力量。
三、民族高校圖書館思政協同育人服務路徑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要關注他們的需求,服務他們的成長,努力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道德和文化素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8]民族高校圖書館開展思政教育,可以圍繞如下內容進行。
(一)建立健全民族高校圖書館思政育人服務的運行機制
新時代背景下,民族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的關鍵角色,肩負著重大的責任。為積極響應思政課鑄魂育人戰(zhàn)略,需制訂協同育人服務規(guī)程,清晰界定其目標、內容及運作機制。以保障協同育人體系的有效構建與順利運行,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功能。
(二)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加強資源整合,以課程為導向,進行針對性資源建設
首先,民族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信息中心,收藏的大量信息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顯著的資源優(yōu)勢。高校圖書館應結合自身條件,充分發(fā)揮資源、人員、技術等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多種途徑對思政類信息資源進行整理挖掘,使之有序化,并從師生需求出發(fā),為用戶提供細致的個性化服務,這樣才能使圖書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9]
其次,民族高校圖書館注重課程導向,需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源建設。一方面,民族高校圖書館不僅要滿足教師教學和科研的需求,還要關注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和課外閱讀需求。通過豐富思想政治方面資料的方式,不僅為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還幫助學生找到相關題材的政治材料,促進思想政治學習的深入,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10]
再次,要重視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數字資源建設。信息時代,互聯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網絡平臺這一新型教育載體正在逐步發(fā)展,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實現傳統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11]為講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需利用網絡優(yōu)勢,強化互聯網思維,增強傳播和故事意識。民族高校圖書館應融入大數據技術,根據大學生閱讀習慣,提供個性化服務,建立專題文獻數據庫。同時,可利用新技術創(chuàng)建思政教育平臺,通過課堂拓展的方式深化思想教育工作。民族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陣地,應充分發(fā)揮獨特作用,讓“大思政課”無處不在,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場所,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最后,在民族高校中,圖書館與思政課的配合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夠深化第一、二課堂的融合,還能拓展教學時空,實現更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圖書館可根據館藏特色設立不同區(qū)域,設立特色閱覽室作為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創(chuàng)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學習空間”,布置主題教育墻,展示相關內容,陳列主題文獻。通過以上措施,圖書館可以更好地配合思政課教學,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將其培養(yǎng)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定維護者和踐行者。
(三)“嵌入式館員”服務思政課教學,提供學科服務支持
在高校圖書館中,開展“嵌入式館員”服務是智慧圖書館的一種表現,也展現了圖書館對現代先進技術的掌握。這種服務模式通過拉近圖書館與教研人員的距離,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圖書館的作用,實現圖書館與教研人員的雙贏。“嵌入式館員”服務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協同服務模式,通過與教研人員的緊密合作,“嵌入式館員”能夠將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無縫地融入教學過程,提供個性化的學術支持。這種服務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促進科研創(chuàng)新,并加強圖書館與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12]對于教師來說,這種服務不僅可以提供科研支持,還可以進行教學支持。圖書館員與思政課教師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將圖書館資源充分整合到教學一線,參與教學設計,并根據教學計劃及時發(fā)布相關圖書資源、視頻資料和檢索技巧等,指導學生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學習。[2]在教師布置作業(yè)后,“嵌入式館員”主動推送相關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或是組織專題講座。這種服務模式真正實現了圖書館的服務本質,促進教學與科研的進步,為高校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四)構建多元主體協同機制,凝聚各方共識和需求,推進全方位育人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各部門、各單位及全體教職工的共同責任。作為高校黨委要從決策層面主動構建多元主體協同機制,凝聚各方共識,形成合力,不斷加強鑄魂育人工作。摒棄圖書館“守好一畝三分地”的固化思維,牢牢樹立“一盤棋”的大局意識。構建圖書館與高校黨委、宣傳文化部門、教務教學部門、學工、團委等職能部門以及院系教學單位在內的多元主體協同合作機制;實現信息對稱和決策對等,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凝聚各方資源,形成共識,[13]密切配合,爭取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融為一體,積極拓展新的服務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五)建設學習型館員隊伍,堅持思政教育常態(tài)化,推進全員育人
新時代下,高校圖書館需建設具備服務意識的館員隊伍,強調思想政治素質,明確思政工作職責。為提升館員素質,需構建系統化培訓體系,圍繞“立德樹人”目標,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和專業(yè)技能培訓,塑造優(yōu)秀服務能力與人格魅力,建設優(yōu)質圖書館員隊伍。同時,圖書館員應發(fā)揮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功能,作為全員育人機制的一環(huán),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身教勝于言教的方式,引導學生、教育學生、服務學生。
(六)構建文獻檢索課程思政體系
文獻檢索課應主動適應新時代信息素養(yǎng)需求特點,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為教學目標,不斷創(chuàng)新信息素養(yǎng)課的教學模式,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構建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結合、科學研究與教書育人結合、學科發(fā)展與學生發(fā)展相結合的育人體系。挖掘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思政”方面開展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育人作用。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檢索課程是目前高校圖書館授課教師必須承擔的重要使命,這也是信息檢索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新和機遇。[14]館員要通過對教學目標與內容進行剖析,發(fā)掘可融入的思政元素;實時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確保能夠更好地將思政理念融入課程教學。要精準把握細致入微,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覺得應該將文獻檢索知識學得扎實,并用于生活實際,從點點滴滴為學習強國、科技強國貢獻力量,從而樹立文化自信。[15]
(七)完善思政主題信息技術服務,加強網絡思政建設,推進全程育人
高校圖書館的網絡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于民族高校,其通過充分利用數字資源,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而圖書館網站作為集知識、趣味、思想和服務于一體的平臺,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是進行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16]此外,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移動圖書館和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移動圖書館還可以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欄,進行政策形勢宣傳,開展“四史”教育等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國家前途命運以及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高校圖書館通過網絡媒體平臺能夠更好地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響力。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儲存和提供知識信息的場所,更是大學生課余學習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憑借豐富的館藏資源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圖書館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條件,有效提升其思想政治水平。面對新時代的挑戰(zhàn),民族高校圖書館應把握機遇,規(guī)劃設計合適的服務路徑,使圖書館的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煥發(fā)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 陳彥珍,劉卓紅.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八個統一”的辯證法意蘊及其踐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2(07):45.
[2] 闞麗紅. 高校圖書館與思政課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1,23(06):109-112.
[3]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EB/OL]. (2019-08-14)[2024-08-25]. https://www.gov.cn/xinwen/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4]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 (2019-03-18)[2024-08-25]. http://www.gov.cn/xinwen/2019-0 3/18/content_5374831.htm.
[5] 劉忠勛. 新時代辦好思政課的根本遵循與戰(zhàn)略框架[EB/OL]. (2020-09-25)[2024-08-25]. http://www.cssn.cn/mkszy/mkszy _szjl/202207/t20220728_5432033.shtml.
[6] 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EB/OL]. (2019-09-09)[2024-08-25]. https://www.gov.cn/xinwen/2019-09/09/content_5 428594.htm?eqid=e7aacbea00016041000000066458ae90.
[7] 馬賽. “以美育人”目標導向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路徑探索[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22):128-129.
[8]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EB/OL]. (2016-12-08)[2024-08-25]. https://news.12371.cn/2016/12/08/ARTI1481194922295483.shtml?10000skip=true.
[9] 陳新顏. 高校圖書館服務育人的實踐與思考:以大連民族學院圖書館為例[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2):223.
[10] 王超. 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與實現途徑[J]. 法制博覽,2019(18):69.
[11] 運用新媒體增強思政吸引力[EB/OL]. (2018-04-05)[2024-08-25]. http://www.gov.cn/xinwen/2018-04/05/content_5279954.htm.
[12] 胡珊珊.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館員”服務模式的思考[J]. 文化產業(yè),2021(36):121-123.
[13] 秦中云,王彤. 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圖書館教學支持服務研究[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21,35(03):28-33.
[14] 劉琳,崔云. 信息檢索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2,40(02):87-91.
[15] 蔣茵婕,吳曼翔. 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J]. 西部素質教育,2021,15(07):46-48.
[16] 傅敏燕,宋瑞超,丁正榮,等. 高校圖書館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與探析[J]. 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4(23):92-94.
(薦稿人:侯穎,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責任編輯:敖利)
基金項目: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基于思政課鑄魂育人戰(zhàn)略的高校圖書館服務路徑研究”(項目編號:3192021 0115)。
作者簡介:石麗麗(1981—),女,碩士,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信息檢索、信息素養(yǎng)教育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