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升級并行,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愈發凸顯。職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一環,必須緊密貼合產業發展脈搏,不斷優化學科專業與資源布局,從而提升人才對未來產業的適應性。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在辦學中積極響應廣西“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任務對高素質國際化商務人才的需求,著力提升商科課程開發力,打造“八桂飄香”特色課程。
規劃專業群布局,錨定課程開發方向。學校立足專業大類屬性,創新“以群建院、以群強院”模式,圍繞商貿流通業展開“八桂飄香”布局,構建八大專業群精準對接產業。同時,搭建專業動態調整數據模型,深化模塊化教學改革,依據崗位工作場景革新教學,推動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在此基礎上,開發了支持廣西千億級特色農業產業——水果業的“果香”課程,完善服務中國—東盟和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產業鏈的“藥香”課程,搭建服務廣西旅游貿易的“花香”課程,積極對接區域發展貢獻國商力量,開啟職業教育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優化課程服務產業。置身“八桂飄香”產業振興浪潮,學校與企業深度攜手,憑借產教融合平臺深入調研崗位需求,依據內外貿雙循環財稅核算流程優化課程結構,打造與農產品進出口產業鏈高度適配的課程模塊,如鮮果、果品加工及果干出口財務核算模塊,為區域水果產業出海提供關鍵智力支撐,精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求。
落實課程迭代升級,精準對接崗位需求。以“企業財務會計”課程為例,其經歷了三次飛躍:從學科體系主導的1.0版本,到融入“崗課賽證”與信息技術的2.0版本,再到彰顯“崗課賽證創”、進階培養及數智技術應用的3.0版本。在這過程中,學校緊密結合“桂品出海”、跨境電商新業態及會計行業新趨勢,引入前沿技術,確保課程動態更新與實用性提升,助力學生從理論學習邁向實踐與創新融合的職業能力發展新高度,推動課程向現代職業教育模式深度轉型。
深化英語課程重構,強化面向東盟素養。學校以“綜合商務英語”課程為范例,緊密圍繞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典型工作任務對課程進行深度重構,設立“東盟桂香貿易”教學項目,精心安排“六品桂香,六練技能”專項任務,引入英語產出導向教學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搭建起“東盟場景認知—商務交流表達—多元文化思辨—東盟職崗遷移”的遞進式四環節學習架構,增強學生在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中的語言運用與職業拓展能力,為推動中國—東盟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培養高素質語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