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倫理源于英文“Professional Ethics”,強調某專業團體的成員之間,以及與社會其他團體成員互動時應遵守的專業行為規范,是評判專業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標。幼兒教師專業倫理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其履行崗位職責、維護專業聲譽、滿足社會需要有著重要價值。幼兒教師在踐行專業行為時,需要處理師幼、師師、親師等多重關系,當這些關系發生沖突或者矛盾時,專業倫理能夠幫助幼兒教師明晰正確的價值取向,促使其用倫理規范指導和處理各種關系,進而提升幼兒教師教育與服務的質量。幼兒保育專業學生成長的主要方向是幼兒教師,其專業倫理水平關系著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專業倫理培養困境
中等職業學校作為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在幼師專業精神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專業倫理培養面臨著多重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意識薄弱,對專業倫理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中一直存在重知識技能、輕情感培育的問題,注重彈琴、唱歌、跳舞、繪畫等外顯技能的培養和保育專業知識的傳遞,忽視了學生內在專業精神的形成和專業規范的養成。這使得畢業生對踏入幼教行業從教的艱辛和應該承擔的責任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作為幼師的專業度與成熟度不高,進入工作崗位后容易出現思想和行為上的偏差。
二是課程缺失,專業倫理教育根基不牢。中職學校普遍未設置與專業倫理相關的課程,專業倫理教育往往處在順帶被提及的附屬地位。在保育專業必修課程安排上,教育學、心理學、幼兒保育是理論知識的基本組成部分,而這三大板塊注重的都是傳統意義上對幼師的基本要求,雖然其中也涉及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知識,但缺少對教師專業倫理的著重強調。
三是灌輸教育,專業倫理教育的方法有待創新。中職學校在與專業倫理有關的職業道德類課程上,普遍采用“坐而論道”的講授方法,難以通過生動的案例和真實的經驗撬動學生“知”與“行”的鏈接,導致學生對于職業道德類的課程產生了一種“講起來重要、心里面次要、做起來不要”的認知與行動的偏差,難以對幼兒保育工作的專業性、實踐性、規范性產生深度認同,對幼師失范行為產生的后果感觸不深,沒有達到職業道德教育應有的成效。
四是脫離實踐,專業倫理培養的知、信、行產生斷裂。當前保育專業學生實習的重點仍以技能鍛煉為主,停留在“做什么”“如何做”上,缺少深層的“為什么這樣做”以及“怎樣可以做得更好”的指導。此外,由于實習時間短,學生在過程中主要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園的日常、“看”幼師處理問題,一般不會親自“進場”。如果幼師未能恰當處理專業倫理問題,會使學生質疑其所學的相關專業倫理知識,強化“專業倫理無用”“人情世故至上”的錯誤觀念,進而引發知行不一的現象。
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專業倫理培養策略
結合前文對于專業倫理培養現狀與困境的分析,筆者認為,保育專業學生專業倫理培養可以從制度、課程、教法、實踐等方面進行優化改進。
一是加快專業倫理規范建設,提升師生專業倫理意識。2018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規定了應予處理的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及處理原則和權限;同年頒布的《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標志著我國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但這些制度設計都是從職業道德角度出發,仍未涉及幼兒教師專業倫理。未來,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幼兒教師工作實際,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可操作的幼兒教師專業倫理規范,以保障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是設置專業倫理課程,提升學生專業自主性與自律性。中職學校應該獨立開設幼兒保育專業倫理課程,使其從目前的政策法規課、職業道德課、教師素養課中獨立出來。此外,要突出專業倫理課程在幼兒保育專業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建議將課程性質從拓展課、基礎課調整為核心課程。針對當前中職階段對專業倫理教育認識不到位、缺少教材的現狀,建議組建課程開發團隊,并將理論與實踐素養較好的幼兒園教師吸納進來,共同開發專業倫理課程。
三是創新教學方法,以滲透式教學內化專業倫理。針對“道德說教模式”的瓶頸,筆者借鑒威爾遜道德教育理論“道德教育是幫助學生面對具體情境解決問題”的基本觀點,圍繞學生保育工作的專業倫理困惑,以問題解決為中心,開展專業倫理導學與倫理踐行指導相結合的“MORAL”教學模式,創設“Manifest(展例)—Orient(指津)—Resolve(成策)—Act(演練)—Lead(升華)”的流程,實施幼兒園保教工作中職業道德踐行的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形成了職業道德學習“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實踐化”的鏈條,有效突破了倫理學習的困境,解決了德、專“兩張皮”的問題。
四是創設實踐平臺,以實踐訓練加強師范生專業體驗。創設良好的校內體驗環境,如利用新媒體、圖書館、樓宇環境創設等方式,挖掘隱性的專業倫理教育資源;創設專業倫理踐行項目,如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社區兒童照護志愿服務,在實踐服務中強化專業倫理理念,踐行專業倫理規范;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在園見習體驗,如為學生配備“一對一”實習導師,開展“影子”學習,由專業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監督,幫助學生養成職業倫理行為習慣。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