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麥可思研究院近期發布的《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2023屆本科生在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為25%,較2019屆的23.1%增長了1.9個百分點;2023屆中部地區就業的本科畢業生中,近九成屬于返鄉就業。一段時間以來,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的話題持續引發關注。想讓鄉村既吸引人,又留住人,就需要在“計劃”的基礎上,發揮更多“市場”的作用。這就需要加強鄉村就業環境建設,提高鄉村就業本身的吸引力。
●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人才需求
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現代化等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在我國各地逐步展開,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學生返鄉就業可以有效滿足這一需求。大學生具有先進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專業技能,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同時,大學生返鄉就業也可以緩解城市人口就業壓力,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學生返鄉就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有效推動了農村現代化建設。
●改善大學生就業難題
從當前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來看,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其就業意愿與鄉村振興戰略對人才的需求存在著一定差距。雖然鄉村振興戰略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但是農村地區就業環境較差、教育資源匱乏等問題,導致大學生在就業方面面臨著很大挑戰。面對這種情況,國家應積極完善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農業現代化發展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善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
●助力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
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大學生返鄉就業可以實現自身價值,同時也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為大學生返鄉就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學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返鄉就業,助力農民脫貧致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推動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綜合性的戰略部署,涉及農業、工業、旅游業以及教育等各個方面,推動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需要充分發揮農業和鄉村的重要作用。農村產業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撐,而人才主要來自高校,同時鄉村振興是長期戰略部署,這就需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而農村經濟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支撐,這就需要高校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因此,高校要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己任,推動大學生返鄉就業,從而實現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
●以政府為主導,提高大學生對鄉村振興的認知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作用。一方面,政府通過舉辦講座、報告會、培訓班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培訓和引導,讓他們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主要內容和實施路徑等。另一方面,政府要通過媒體宣傳、公眾互動等方式,加強對大學生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引導作用。此外,政府還要加強對農村地區的宣傳,通過宣傳農村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資源等優勢來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和就業。比如,云南省劍川縣將促進高校畢業生等年輕群體的就業作為優先事項,并致力于通過多種途徑引進人才、搭建平臺聚集人才、優化服務培養人才,積極倡導和指導高校畢業生回到家鄉創業與工作,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湖南省瀏陽市則創建了“瀏陽籍高校學子聯盟”,涵蓋了237所高等院校、127個城市以及800多名學生;連續六年舉辦的“燕歸巢”活動吸引了來自240多所高校的1100多名優秀大學生參加,其中有超過60%的學生選擇回到瀏陽發展,59%的學生進入了企事業單位,6%的學生開始了自主創業之路。
●以高校為載體,培養大學生對鄉村振興的認同
高校要利用自身優勢,將鄉村振興理念融入到人才培養和社會實踐中。將鄉村振興與大學生素質拓展、社會實踐等相結合,豐富鄉村振興教育的內涵。探索構建高校“鄉村振興”專業課程體系,增加農民主體、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等相關內容,開設“三農”問題研究、農村社會調查等選修課程。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開發《新媒體技術應用》《中國農村文化建設》等校本教材,讓大學生了解鄉村振興的內涵和意義,同時還應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專業社會實踐活動,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積極宣傳鄉村振興的理念和相關政策,使大學生認識到鄉村振興對于自己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分別在2023年和2024年舉辦了大學生暑期回鄉社會調查活動,2024年的主題聚焦于“新質生產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口述史”,大學生們懷揣著探索社會、認知職業的熱情回到家鄉,深入大街小巷、穿梭于城鎮鄉村。這種活動對于學生們的就業、擇業觀有深遠的影響。比如,學生在學校里通常多會關注與自身生活相關的問題,一旦踏入陌生的田野、與陌生人交談,就會了解到現實社會和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發現多種多樣的社會問題。
●以社會組織為平臺,搭建大學生返鄉就業的發展舞臺
社會組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通過社會組織,政府、市場和社會之間可以實現良性互動,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到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來,可以形成多方聯動的局面。發揮社會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可以推動基層民主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在鄉村振興中,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提升其參與度和影響力。一方面,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另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到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工作中來,并通過與政府相結合的方式為大學生返鄉就業搭建就業平臺,促進大學生返鄉就業。
●以青年企業家為主體,激發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內生動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青年企業家是一個重要的主體。要充分發揮青年企業家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激發青年企業家返鄉就業的內生動力,形成更多的大學生返鄉就業典型案例,為更多的大學生返鄉就業提供借鑒。青年企業家可以作為返鄉大學生就業發展的引路人,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等措施,鼓勵引導返鄉大學生積極投身于鄉村振興中。青年企業家還可以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為返鄉大學生提供創業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從而更好地激發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內生動力。
●以政策為引領,完善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保障體系
大學生返鄉就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加大對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保障體系,切實保障大學生返鄉就業。一要加大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返鄉就業的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創業資金、創業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引導更多大學生返鄉就業。二要完善對返鄉創業大學生的支持政策。設立專項資金,鼓勵和支持返鄉就業大學生創業;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為返鄉就業大學生提供技術和營銷渠道,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三要健全對返鄉就業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優化社會保障制度,切實保障大學生的權益和利益,為大學生返鄉就業提供有力的支撐。
大學生返鄉就業需要政府、社會、高校和企業協同發力,建立健全返鄉就業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完善創業平臺,提升返鄉創業能力。同時也需要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加強人才培訓,讓更多有志青年在鄉村的廣闊天地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單位 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