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增強對信息的敏感度和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是最能體現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之一,該教學模式對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自主學習習慣、協作學習意識等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教學手段。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與PBL教學相結合,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加實踐、創新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PBL教學;核心素養
在信息技術學科中,PBL教學法得到了實際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注重整合性學習,是以項目為基礎,通過引導學生完成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任務,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技能的提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一、PBL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
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需全面、系統規劃。PBL教學是一種學生獨立處理實際項目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負責信息搜集、方案設計、項目執行和最終評價。此法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升核心素養,理解應用學科知識更深入廣泛。學生在PBL教學中提升信息素養,超越傳統教學方式。
二、PBL教學在學科育人價值方面表現更突出
PBL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負責整個項目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和最終評價,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能夠培養強烈的信息意識,提升合作協調能力。最終,這種教學模式重在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三、PBL教學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一種建立在理解學習基礎之上的高階學習方式。學生需學會在眾多思想間建立聯系,并將已有知識靈活應用于新情境,以解決實際問題并做出明智決策。深度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培養高階思維,促進有意義學習的實現。而PBL教學模式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和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為達成深度學習的批判性理解和遷移運用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
四、PBL教學豐富了學生學習評價的內涵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學習評價,不僅具有診斷學生學習狀況與反饋調節學習進程的功能,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率。在此過程中,PBL教學所采用的評價方式并非單純依賴教師評價,而是構建了“教師評價占比40%、學生自我評價占比30%、學生相互評價占比30%”的綜合性評價結構,這一結構深刻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評價內容不僅限于學習效果,還包括項目選題、活動設計、實施過程及總結匯報等,呈現多元化特點。
五、PBL教學更加契合當前新時代課程改革的方向,具有較強推廣性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探究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PBL教學,是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正確地理解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通過教學實施過程中加強核心素養的培育以實現信息素養能力的提升;信息技術課堂助力學生提升信息意識與甄別能力,啟迪計算思維,培養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強調信息社會擔當。加強信息社會責任思想意識的培養并在實際中付諸實踐;為新課程體系下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提供可復制的教學模式。
隨著科技和社會進步,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愈發重要。傳統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為此,結合PBL教學可創造出實踐創新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動力。PBL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團隊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與高中信息技術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完成項目掌握技術,提高應用能力。這種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應用信息技術,激發興趣,積極參與。
將高中信息技術與項目式學習相結合,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有利于實踐、創新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以下是一些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
1.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
在PBL教學中,學生需要完成一個具體的項目來達成學習目標。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并設計一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項目,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2.選擇項目主題
在確定了項目目標和內容后,教師要與學生共同選擇適合的項目主題,并明確項目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在選擇主題時,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實際需求,同時確保主題具有實際意義并能達到教學目標。
一旦確定了主題和任務,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這包括相關的背景知識和資料,幫助學生了解項目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確保學生能夠使用合適的工具和技術完成項目任務。
在“知識與智慧”這一堂課中選擇研究塞貝克效應,通過研究項目塞貝克效應的過程中,教師逐漸引出了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的概念。這些概念在研究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塞貝克效應的本質和應用。
數據是研究塞貝克效應的基礎,包括溫度差、電壓差等物理量的數值。通過數據處理與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如塞貝克系數的數值和溫度差與電壓差之間的關系。利用Python工具對信息進行整合和理解,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探究塞貝克效應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探索和創新,將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和創新成果,展現出智慧的價值。
研究塞貝克效應的過程是一個從數據到信息、再到知識、最后轉化為智慧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塞貝克效應,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3.制訂項目計劃和分工
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項目主題制訂項目計劃和分工。為了確保項目計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師要對項目進行詳細的時間規劃,包括每個階段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以及關鍵的時間節點。這有助于跟蹤項目的進度,并及時調整計劃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還要對每個成員的任務進行明確的分工。根據每個成員的技能和專長,分配適合的任務。這樣
可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并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優勢。
通過制訂詳細的項目計劃和分工,可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知識與智慧”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活動來開展PBL教學。
活動:風扇轉動實驗。展示實驗設備的輪廓圖,利用計算機搜索溫差發電相關知識。引出塞貝克效應:指在兩種不同導電材料構成的閉合回路中,當兩個接點溫度不同時,回路中產生的電勢使熱能轉變為電能的一種現象。
布置項目任務時,需注意引導性,明確目標和要求。設計多選項任務,滿足不同成員能力和興趣。布置任務要實效,確保任務實際可行且與項目目標相關。設定時間節點和完成標準,確保按時達成效果。提供詳細任務說明和要求,包括目標、步驟、標準等,幫助成員理解任務并明確責任。跟進任務進展,解決問題和困難。提供培訓和支持,提升成員能力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
4.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支持項目式學習
信息技術工具可以為項目式學習提供支持。例如,在“知識與智慧”這節課中教師將信息進行系統化提煉、研究和分析時,運用了Python工具處理數據、繪制圖像,使用UMU平臺進行任務規劃、任務反饋、教學評價。數字化學習在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中,可以更好地權衡物理學科與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一方面要確保物理學科的基礎地位,深入理解物理原理,為項目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科的應用優勢,發揮其在數據處理、網絡通信等方面的特長。
5.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在PBL教學中,學生需要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學生需要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也需要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這種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并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教師的作用也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還轉變為學生學習旅程的指引者和推動者,鼓勵其想象和創造,引導學生探索新思路,協助解決合作難題。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更加關注知識的應用,而不只是理論知識的學習。
此外,PBL教學有助于學生建立緊密學習社區,小組內互助分享,共同成長。這種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PBL教學創新且實用,結合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自主性、創造性和團隊協作能力,為未來學習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6.及時評估反饋和總結
教師需根據項目目標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全面反映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包括完成度、創新性、實用性、團隊合作等。觀察記錄學生在項目中的參與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以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同時,收集學生反饋意見,完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果。綜合考慮學生表現、觀察記錄和反饋意見,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價結果,以鼓勵和引導為主,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激發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評價項目成果,綜合考慮創新性、實用性、完成度和學生表現,提供建設性反饋和建議,幫助學生提高能力和水平。PBL教學評價是全面、客觀、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的評價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為未來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六、結束語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結合PBL教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方式。此方式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培養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為未來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挑選合適的項目,結合學生興趣點,提供指導和支持,助力學生自我成長。培養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至關重要,為職業生涯必備素質。教師還需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問題解決能力,運用信息技術工具提供豐富學習資源。實踐此方法,我們有望培養出更多杰出人才,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邢宇航.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素養培養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2]尹立坤.聚焦深度學習: 信息技術學科項目學習設計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3):52-54.
(本文系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3年度課題(三明市“名師名校長培養對象”專項課題)“高中信息技術在PBL中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ZXKTM——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