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對語言知識技能的掌握,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教學觀,合理開發繪本閱讀資源,設計梯度閱讀教學活動等方面幫助學生切實有效的提高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閱讀教學;思維
一、當前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英語閱讀教學觀念有待轉變
由于考試的反撥作用,現有的小學英語教學依然充斥語言知識的直接灌輸和語言技能的機械操練現象。這就導致部分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單純地把課文當成語音、詞匯、語法的載體。在教學中重視語言知識的講解,卻忽略了語言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這種逐字逐句的閱讀方法把語言單位確定在了“詞”上,既減緩了英語閱讀的速度和效率,又“肢解”了文本的整體概念。因此,在教學中不敢有所嘗試和創新,妨礙了真正意義上閱讀活動的發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阻礙了英語閱讀對學生整體和長期發展的積極影響。
(二)英語閱讀教學資源有待完善
現有的英語課本以對話和語言知識為導向的短文為主,所提供的閱讀量相對有限,無法滿足英語閱讀教學的需求。一些學校的英語課堂引進了一些國外的原版繪本,但這些繪本的受眾是英美國家的母語讀者,文中隱藏了許多當地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這與學生的認知和語言發展特點不完全符合,學生和教師都很難適應。而且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原版繪本很難體現學段目標的連續性、順序性和進階性。
(三)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在開展閱讀教學前,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英語閱讀素養各要素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特點,但能做到這一點的教師非常少。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選擇教學模式和方式時缺乏依據,在沒有了解閱讀的產生背景和適用程度的情況下,盲目跟風,教學變成了為閱讀而閱讀,未能體現閱讀教學的真正作用。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趨于模式化和表層化,缺乏對語言發展和知識結構之間邏輯關系的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過于表層化,缺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優化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正確樹立教學觀念,明確閱讀教學方向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思維品質學段目標二級中明確指出:能對獲取的語篇信息進行簡單的分類和對比,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能比較語篇中的人物、行為、事物或觀點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并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從不同角度辯證地看待事物,學會換位思考。教師所充當的應該是一個陪伴和幫助的角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和引導,但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的閱讀行為,過多的干預會阻礙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的閱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取最大的閱讀效率,優化閱讀習慣。
(二)合理開發繪本資源,拓展學生文化視野
程曉堂教授指出,繪本與教材的融合為語言學習提供了真實的語境和豐富的語篇。要充分利用繪本教材的這一特點,將繪本中的詞匯,句型、話題和學習策略充分融入閱讀教學,讓其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英語教材主題大部分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教師在選擇繪本進行鞏固教學時,一定要考慮主題匹配原則,這樣能與學生在認識上產生更多共鳴。
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是以幫助父母做家務為話題,引導學生運用現在進行時描述家人做的不同事情。本課的目標句型有What are you doing? I am/We are ...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而江蘇版《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The Weekend Bear則講述了主人公Cara帶Class Bear回家過周末,不巧碰上了媽媽重感冒。哥哥不僅要幫助做家務:洗衣服、打掃房間、拖地等。還要幫助Cara和小熊一起過周末。Cara翻看著相冊,覺得和小熊就只是看電視,真沒意思。于是在哥哥的建議下,他們和小熊一起畫畫、做游戲和讀書,最后他們還和小熊一起做起了烘焙。這不僅讓Cara帶著Class Bear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周末,也讓Cara體驗到了快樂。整個故事中雖然媽媽生病,但哥哥和Cara不僅幫忙分擔了家務,還幫助Class Bear通過自己動手做烘焙,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周末。這與“幫助父母”的主題正好契合。教師可以借助此繪本,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復習鞏固教材上的核心語言和知識。
(三)有效設計教學活動,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1.合理運用表格,激發學生的自主思維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該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接觸、體驗、感知和理解目標語言,并在此基礎上鞏固和運用目標語言。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篇內容大多是圍繞某一主題展開的。教師應圍繞主題內容,抓住語篇主線,并圍繞這根主線創設完整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資源,并將其與學生學習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真正融入閱讀課堂,在情境中學習知識,運用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語篇的內涵。
譯林版六年級英語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新授內容為The king’s new clothes,課文以敘述故事的手法,講述愚蠢的國王不敢面對事實真相,穿著騙子所謂的“神奇的新衣”傲慢地在街上游行。當地人出于對國王權利的畏懼,只能阿諛奉承,直到男孩一語道破這個謊言。該語篇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明白為人要誠實,待人要真誠的道理。
在解讀文本內容并揣摩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情緒時,教師可以結合以下表格和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Q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king and the two men?
Q2: How did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 cheat the king?
在這一閱讀活動中,教師根據閱讀教學策略,結合問題與表格,設計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采取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法,準確把握語篇主題和主線,有邏輯地梳理語篇信息,在情境中有效習得并運用語言知識,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發展了思維能力。
2.挖掘文本內涵,提升學生的情感思維
例如,The leopard and the monkey是《黑布林英語閱讀》小學b級中的一個繪本故事。故事講述了發生在小猴子和豹子身上的故事。有一天早上,豹子醒來餓了,想要吃猴子,但猴子沒吃到,還一不小心掉進了井里。猴子們都跑了,但一只小猴子同情他,留了下來。于是狡猾的豹子謊稱是他的朋友,誘導小猴子把他救了上來。獲救的豹子原形畢露,幸好烏龜及時趕來,和小猴子一起運用智慧,合力把豹子騙回了陷阱。
在學習老猴子和小猴子的心理情感變化時,教師呈現圖片(圖1、圖2),提出以下問題:
T:What about the monkeys?Do they believe the leopard?Do you think so?Look at the old monkey. What does he say?
S:You aren’t my friend. You want me for breakfast. Let’s go. Goodbye leopard.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old monkey?
S:He is experienced in telling right from wrong.
T:The monkeys go away. But does the little monkey go away too?No,he doesn’t. He stays beside the well. Look at him. How does he feel?Why ?
S:Maybe he feels a little worried. Because he wants to help the leopard.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ittle monkey?Every child born has innate goodness.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遇到問題時教師并沒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帶著學生一起再讀文本,重溫故事,去體會故事中人物的語氣和內心情感的變化。同時,教師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不斷設計一些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積極地思考,大膽地表達。并在體會這些微妙的變化中進一步思考人物的性格特征,從而明白做人的道理。通過這樣的活動設計,學生又一次獲得了學習主動權,在內化所學語言的過程中發展了自主學習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深度解讀故事文本,不能只停留在詞句和語法教學的層面上。而應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內涵和意義。同時,還要走出文本,聯系自身體驗生活。要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參與英語閱讀活動,不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娟.小學英語閱讀練習的設計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4(6):76-78,82.
[2]任紅艷.分級閱讀模式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海外英語,2024(5):157-159,165.
[3]鄭德會.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路徑[J].新課程研究,2024(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