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自然游戲已成為幼兒親近自然、實現多元發展的重要途徑。本研究從親自然視角出發,深入探索幼兒園自然游戲實施的有效策略,旨在為幼兒園更好地開展自然游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營造豐富的自然游戲環境
為激發幼兒對自然游戲的興趣,幼兒園應著力營造豐富的自然游戲環境。首先,創設多樣化的自然主題區域,如“神秘森林區”“歡樂小溪谷”“陽光草地園”等。在這些區域融入樹木、溪流、草地、菜園等元素,讓幼兒仿佛置身于真實的自然環境中。其次,在教室、走廊等空間,巧妙布置由自然材料制成的裝飾品,如用樹枝編織的掛飾、用樹葉拼貼的畫作,營造濃厚的自然氛圍,使幼兒時刻感受到與自然的親近。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利用幼兒園的廢舊材料和自然材料制作游戲道具,如用樹枝搭建城堡、用樹葉編織花環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和創造性,還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精心挑選與投放自然游戲材料
自然游戲材料的多元選擇是保障游戲質量的關鍵。形狀各異的石頭可用于數數、分類、搭建,不同顏色的樹葉可用來進行創意拼貼畫,干枯的樹枝則便于搭建“小木屋”等造型……這些材料滿足了幼兒多樣化的游戲需求,激發了他們的探索欲望。
同時,園所要依據季節變化和幼兒的興趣點,定期更新自然游戲材料。比如:春天投放鮮嫩的柳條,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生機;秋天增加五彩的落葉,讓幼兒欣賞秋天的美麗……這種與自然節奏保持一致的材料不僅可以提升幼兒對游戲的新鮮感和參與度,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對美的感知力。
教師專業引導與支持至關重要
游戲前,教師要通過講述自然故事、提出有趣的問題等方式,引發幼兒對自然現象的好奇,為游戲鋪墊情緒基礎。游戲中,教師應適時介入,引導幼兒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糾正游戲中的不安全行為,確保游戲順利且有意義地開展。游戲后,教師要與幼兒一起回顧游戲過程,總結經驗,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相關自然知識,加深他們的認知和理解。
構建家園共育的自然游戲教育模式
為強化幼兒在自然游戲中的體驗與收獲,幼兒園應積極構建家園共育的自然游戲模式。園所可以向家長提供在家開展自然游戲的建議,例如:利用陽臺種植花草,開展自然觀察游戲;鼓勵家長陪伴幼兒進行簡單有趣的自然探索活動;等等。同時,園所可以定期舉辦親子自然游戲活動,如親子戶外露營、公園自然尋寶等,在增進親子情感的同時,加深了幼兒在自然游戲中的體驗和收獲。
(作者單位:深圳市光明區東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