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寧陽縣第三小學秉承著“蒙以養正,靜雅育人”的辦學宗旨,通過靜雅德育、校本課程和家校共育,系統化打造“靜雅教育”特色,致力于實現學生文雅、教師優雅、學校高雅的美好追求。
靜雅德育,培育學生良好習慣。打造“靜雅教育”,第一步是讓學生靜下心來,外“雅”其行。學校從德育入手,像精心呵護幼苗一樣,陪伴每一位學子養成良好習慣。德育,是開學第一課的習慣引導。每年九月,一年級新生入學第一件事,不是學知識,而是用一周的時間學習習慣和禮儀,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過渡。德育,也是傳統節日和假期時光里的精心教化。學校利用清明節、母親節、端午節、教師節、國慶節、重陽節、春節等節日和紀念日,以不同形式的宣講活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養成教育、禮儀教育;寒暑假里,學校精心設置閱讀課程,鼓勵學生們學會管理時間,用閱讀來充實假期生活。學校通過雅行量化表,記錄學生的進步表現,并在期末對進步顯著的學生予以表彰。
校本課程,陶冶學生美好情操。打造“靜雅教育”,第二步是內“雅”其心,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厚的內在精神財富。學校創建“快樂星期五”自主選課活動,營造豐富多彩的課程超市——課程品類涉及人文、科學、藝術、體育健康、生活技能、知識拓展六大類,包括法律、剪紙、民間游戲、影視欣賞、舞蹈、繪畫、足球、籃球、書法、圍棋、國際象棋等40余門課程。學校希望用豐富的課程和活動,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和創造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思維活躍、活潑開朗、自信大方、綻放光芒,擁有豐盈的內心。
家校共育,畫好學生成長同心圓。打造“靜雅教育”,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成長最重要的兩個場所,必須同心合力。作為“全國家校共育創新實驗校”,寧陽縣第三小學通過家長學校、家委會、家長義工義教、家長志愿者等,搭建起家校共育平臺,融洽家校關系,共同構筑孩子的成長之路。周末時間,學校會邀請家長做客“家長沙龍”,研討學生共性問題,話題包括“家有小磨蹭”“孩子需要父教”“幫孩子學會科學使用手機”等。“家長沙龍”一學期舉辦八期,由家庭教育骨干教師作為導師,引導家長通過游戲、討論等形式參與。在學校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家長參與孩子教育的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故事爸媽進課堂”活動中,家長志愿者們紛紛站上講臺,講述自己的精彩故事,為學生樹立榜樣;學校的運動會上,家長們作為義務志愿者,協助維持現場秩序;學校的研學活動中,家長學生齊上陣,共研共學共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