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潞安配售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潞安配售電公司”)的無人機智能運檢系統已裝備完成并試飛上線。“我們歷時2年籌劃上馬的這套智能電力運檢系統,聚焦‘安全、質效、業務’三個維度,通過運用系統的數字算法和AI技術,將傳統的‘人工巡視’模式轉變為‘人機結合’模式。”2月6日,潞安配售電公司執行董事孫應軍對《科學導報》新春走基層記者說道。
記者在潞安配售電公司看到,線路工區技術負責人劉文升正在該公司智能巡檢指揮中心控制室內輕輕按下按鈕,李村110千伏變電站遠程機場的配電無人機隨即升空。借助自主巡檢系統的智慧識別功能,無人機精準定位到110千伏李村變電站124、125線路兩基鐵塔間電線上的漂浮物位置,并將清晰的影像實時傳輸至公司指揮中心。數據操作員高婷慧迅速接入智能化分析決策數據庫,系統經過自動分析后,僅用數秒便下達了“一單兩書”,并推送給了運維人員成顯。成顯收到通知后,攜帶激光清障儀火速趕到現場,僅用半小時便高效完成了隱患處理。
2024年以來,潞安配售電公司與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強強聯手”、積極創新,歷經近1年的合作開發,成功打造出一套適合潞安化工集團公司電網和企業應用的、具備業內多項“首創”模塊功能的立體化、數智化電力運檢系統,從根本上提升了電力運檢工作質效。據了解,該系統由公司智能巡檢指揮中心、公司工區院內起飛基站、可視化數據終端系統、4個類型9架次無人機、鐵塔視頻監控網絡、遠程機場、實景化VR眼鏡、激光清障儀(激光炮)及其他配套外掛設備組成。這套系統可以逐步實現對天氣、地形、鐵塔、線路、站所等潛在隱患的實時感知,并具備夜視、熱成像、立體全景成像傳輸功能。在VR眼鏡和指揮中心終端立體成像的輔助下,員工能夠“人在室中坐,腳下過千峰”,無需再經歷翻溝過坎、跋山涉水、穿越林地等危險,真正實現了監控巡查全方位無死角的“火眼金睛”效果,同時大幅降低了人工巡視的工作強度和風險。此外,遇到極端天氣、重大隱患等緊急情況時,系統能夠實現公司指揮中心終端和手機APP實時彈出式告警,提醒工作人員及時判斷和處理問題。在此基礎上,該系統還首創了根據工作人員前期建立的電力系統基本情況及隱患處理數據庫進行自主學習功能,建立了智能化分析決策處理系統。系統能夠自動下達《任務處理通知單》《現場作業風險告知書》和《現場標準化作業指導書》,并根據隱患等級、處理要求,結合天氣情況、人員排班、人員能力等因素,逐步實現智能化安排檢修計劃和任務,指導指定工作人員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安全、規范、高效地處理隱患,極大地提高了電力檢修工作效率。
目前,潞安配售電有限公司的智能電力運檢系統已在高壓輸變電線路運維上進行試運行,并建立起了囊括桿塔、環網柜、線路等設備設施在內的“一塔一檔”“一線一檔”、分門別類、參數齊備的數智化高壓輸變電設備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通過系統模塊和設備監控對設備進行實時監測,能夠隨時繪制動態設備生命狀況曲線圖,實現對系統內相關設備狀況的實時監控判斷和動態管控,為設備的及時檢修、更新、換代提供準確依據。同時,以每一基“桿塔”為支點、以線路為鏈接,建立起立體運維網絡,可根據不同任務劃分不同性質的區域,進行區域化專業巡檢,提供專業化運維建議和方案。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研究開發和拓展智能巡檢應用場景,為系統搭載巡檢機器狗、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形成‘天上無人機、地上實時監控、溝內機器狗’的全方位立體智能化數智電力運檢新模式。”潞安配售電公司副總工程師甄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