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壓艙石”,也是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要求。“讓黨放心”這一話語飽含著黨中央對青年群體的殷切希冀、對教育工作的嶄新要求、對共產主義事業的深沉委托。
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要使之具有新氣象新作為,“讓黨放心”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首先是政治強,就是要思政課教師確保理論武裝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強化自身的政治素養。情懷深,就是要求思政課教師不僅重視智能時代下的技術理性,更要展現價值認同維度上的人文關懷。思維新,就是要求思政課教師運用戰略傳播思維,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講述中國故事。視野廣,就是要求思政課教師表現形態豐富,實現課堂內外協同聯動,引導青少年明確政治方向、激發精神動力、規范社會行為。自律嚴,就是要求思政課教師增強戰略定力、站穩政治立場,保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結合的態度講好思政課,更深入地關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現實。人格正,就是要求思政課教師既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又兼顧好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學術重任。
堅持黨管青年原則的最新制度安排,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全局性、長期性的戰略特征。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高度,黨中央做出了“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的重要工作部署。教育是人才發展的根本,思政教育決定了人才發展戰略的成功與否,因而把握思政教育的戰略屬性才能“讓黨放心”。
其一,樹立戰略眼光,這基于思政教育的方向性。新時代改革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推動實現“大思政課”工作格局,體現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定位與行為指向。黨的青年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極強的工作,必須始終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工作主線,著力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其二,把握戰略主動,這源于青年是黨和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青年群體是黨的后備軍,面對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的新形勢新任務,一方面需要發揚青年群體的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對外敢斗善斗巧斗,對內重燃奮斗激情。另一方面,時刻圍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整體利益、長遠利益,保持高度的理論清醒、政治清醒和戰略自信。
其三,夯實戰略支撐,這得益于青年群體葆有的深厚家國情懷、堅定的理想信念、踔厲的精神面貌。青年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積極踐行者、關鍵傳承者;青年的政治認同與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青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有未來、有力量。思政教育的有力引導將為國家發展贏得永續不絕的歷史主動。
教育的民生屬性以及在民生改善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是固有的,而是依照主體在相應教育觀的引導下而生成的功能和結果,這一過程是教育的社會功能與育人功能從理論轉化為現實的關鍵環節,也是思政教育的功能與定位。
宏觀層面而言,思政教育功能的主體賦予了民生本位的可建構性。思政教育民生功能的實現遵循著構建民生導向的思政教育政策、調整思政教育結構、深化思政課程改革等流程。構建思政教育政策需緊扣新時代新征程教育使命,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入腦入心;深化思政課程改革需遵循教育規律,螺旋上升設計課程目標。這一邏輯凸顯了思政教育的民生屬性,確證了教育發展的民生立場,即思政教育工作引導、塑造和提升了民生主體性,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尤其是青年群體的德智體美勞的多元發展。
微觀層面而言,思政教育的民生屬性在意識形態的維度,體現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元化指導地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助力思政課建設的內涵式發展。一是在唯物史觀認識論維度發力,詮釋思政教育的民生功能,開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境界。二是將家風教育融入思政課堂,通過健康引導、實踐養成、參與方式等,內化為青年群體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認同,外化為行為習慣和實際行動。
“讓黨放心”的思政課建設,將推動思政課教師樂教善教、潛心育人的信心底氣,引領廣大青少年學生在新時代偉大成就中提升“四個自信”,進而促進思政課發展環境和整體生態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請黨放心,我們讓黨放心!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科項目“大學衍義補的政治文化訴求及其當代價值”(項目編號:19CQXJ50);“教育家精神引領下依托學生紅色社團促進‘教師思政’和‘學生思政’融合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DJGZP202406);“‘讓黨放心’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的話語表達”(項目編號:SDJGYP202411)。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