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探討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通過分析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制約核心素養發展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教學對策。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四個維度,這些維度相互關聯、共同發展。其中,語言能力為其他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文化意識體現了語言學習的價值取向,思維品質反映了學生分析、批判和創新的能力水平,學習能力則決定了學生能否實現自主學習和終身發展。
閱讀教學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載體,在學生綜合素養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培養批判性思維、增強文化意識、發展學習策略。然而,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從教學理念和方法上進行改革創新。
傳統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分強調詞匯和語法知識的講解,忽視了語言運用能力的系統培養。教師往往采用“詞匯講解—課文翻譯—練習檢測”的固定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方式難以培養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教學活動缺乏交際性和實踐性,學生很少有機會在有意義的情境中運用所學語言,導致其語言應用能力發展受限。
當前的閱讀教學對文化意識的培養往往停留在表層,主要體現在對文章中顯性文化知識的簡單介紹上。教師較少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也缺乏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深入探討。這種表層化的文化教育難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認知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課堂提問以理解和記憶層面為主,較少設計需要學生進行分析、評價和創造的高階思維任務。同時,教學活動缺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刺激,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習慣于被動接受,缺乏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
目前的閱讀教學較少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缺乏對閱讀策略的系統指導。教師往往忽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少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和學習策略。同時,課堂活動缺乏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較少有機會通過小組協作來提升學習效果。
針對語言能力培養的系統性問題,教師應創設真實的語言使用情境。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環境,通過圖片、視頻等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設計交際任務時,應注重情境的真實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具體場景中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此外,教師還需要科學設計交際活動的難度層次,確保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步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應重視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平衡,通過多樣化的語言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為避免文化教育的表層化,教師應設計深入的文化主題探究活動。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應優先考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本,引導學生探討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觀。通過中外文化的比較分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文化差異,培養文化理解力和包容性。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度,引導其在跨文化交際中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同時,通過系統的文化主題探究,培養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形成健康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針對思維品質發展的問題,教師應優化課堂提問,設計多層次的思維訓練活動。開放性問題的設置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解讀文本,培養其多維思考能力。在文本分析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其把握文章的內在邏輯結構。同時,要重視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鼓勵其提出獨特見解。此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習慣,引導其對文本內容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從而提升整體的思維品質。
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實施分層教學,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難度遞進的閱讀任務是提升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引導其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教師應重視閱讀策略的系統訓練,包括預測、推斷、概括等多種閱讀技能的培養。同時,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共同建構,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交流與分享,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進行系統設計。通過創設語境情境、開展主題探究、優化提問設計和實施分層教學等策略,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這種多維度的教學策略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更能促進其在未來學習和發展中所需的關鍵能力的形成。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第八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