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活化數學教學策略是指將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從而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理解能力。數學教育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利用生活材料、開展生活實踐等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和思維能力。通過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體驗、操作等方式,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它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幼兒來說,學習數學可能會感到枯燥和困難。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幫助幼兒建立數學概念、培養數學思維和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將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幼兒園數學教學通常包括數的概念: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數的大小等;量的概念:比較長短、高矮、粗細、厚薄等;圖形的認識: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圖形;空間概念: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間方位;時間概念:認識白天、黑夜、早晨、中午等時間概念;簡單的加減法:通過實物操作、游戲等方式,讓幼兒初步了解加減法的概念。幼兒園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和數學思維,讓幼兒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現在,幼兒園數學教學的普遍現狀是:第一,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幼兒園數學教學內容往往過于抽象,難以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導致幼兒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第二,教學方法單一。幼兒園數學教學方法往往比較單一,以教師講解和幼兒練習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第三,教學評價不科學。幼兒園數學教學評價往往過于注重幼兒的學習成果,而忽視了幼兒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興趣,導致幼兒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幼兒園生活化數學教學策略是將數學教學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通過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體驗、操作等方式,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通過對幼兒園數學教學的現狀的多年實地實踐、調查,總結出了以下具體的策略。
一、幼兒園數學教學的重點
(一)趣味性
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和發現周圍的數學現象,如物品的數量、形狀、大小、顏色等。例如,在吃飯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數一數餐具的數量;在整理玩具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將玩具按照形狀或顏色進行分類。在幼兒園的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和思維能力,通過游戲、操作等方式,讓幼兒輕松學習數學。教師應該選擇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例如,教師可以選擇認識數字、認識圖形、認識時間等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數學。例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餐廳點餐、家庭聚會等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如數學游戲、數學故事、數學操作等,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樂趣和魅力。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方式,讓幼兒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還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共同促進幼兒的數學學習。
(二)直觀性
通過實物、圖片、模型等直觀教具,讓幼兒更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教師可以在班級環境創設中融入數學元素,讓幼兒在環境中感受數學的存在。例如,在班級的墻上張貼數字、形狀、顏色等圖片,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觀察和學習。教師還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情境,讓幼兒扮演顧客和收銀員,在購物和結賬的過程中學習加減法。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讓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數字時,教師可以講述《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讓幼兒在故事中認識數字。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等策略,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提高。
(三)操作性
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等方式,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數學教學,如玩具、餐具、水果、蔬菜等。例如,在學習數字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數一數玩具的數量;在學習形狀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餐具的形狀。教師可以利用自然材料進行數學教學,如樹葉、石頭、樹枝等。例如,在學習分類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將樹葉按照顏色或形狀進行分類。教師應該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數學。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超市購物、到餐廳點餐、到家庭聚會等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
(四)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例如,在玩“超市購物”的游戲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認識貨幣的面值和使用方法,學習簡單的加減法。通過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等策略,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幼兒的數學應用能力也得到了增強,能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
(五)生活性
數學知識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幼兒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購物、排隊、測量等。例如,在購物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計算商品的價格和找零;在排隊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數一數排隊的人數。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記錄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和解決方法,形成數學日記。通過記數學日記,幼兒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數學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數一數教室里有多少張桌子、多少把椅子,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的存在。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認識時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幼兒在直觀、形象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數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觀看數學動畫片,讓幼兒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數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到超市購物,讓幼兒在購物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創設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化情境,如超市購物、餐廳點餐、搭積木等,讓幼兒在情境中感受數學的存在和應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如時鐘、日歷、電話號碼、車牌號碼等,讓幼兒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的奧秘。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數學學習內容,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活動,如數字拼圖、排隊接龍、猜數學謎語等,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數學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數學實踐活動,如測量、計數、分類等,讓幼兒在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多與家長聯系,讓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數學,如讓幼兒幫忙購物、計算家庭開支等,讓幼兒在家庭中感受數學的樂趣。
二、幼兒園數學教學方法
(一)情境教學法
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如超市購物、餐廳用餐、家庭聚會等,讓幼兒在實際情境中感受數學的應用。通過設計有趣的游戲情境,如火車接龍、電影院找座位、迷宮游戲等,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并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二)操作體驗法
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材料,如積木、玩具、餐具、水果等,讓幼兒通過操作這些材料來學習數學知識,如分類、排序、計數等。組織幼兒開展一些與數學相關的實踐活動,如測量身高、體重、物體的長度、寬度等,讓幼兒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
(三)啟發式教學法
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數學問題,如“你有幾個玩具”“你能把這些玩具分成幾類”等,激發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利用數學故事來啟發幼兒的思維,如《小熊買糖果》《小兔子乖乖》等,讓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合作學習法
將幼兒分成小組,讓幼兒在小組中合作完成一些數學任務,如拼圖、搭建、分類等,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鼓勵幼兒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如在數學活動中,讓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和經驗,共同提高數學能力。
(五)家園合作法
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如親子游戲、家長助教等,讓家長了解幼兒的數學學習情況,共同促進幼兒的數學發展。將數學教育延伸到家庭中,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如購物、整理物品等,讓幼兒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數學的樂趣。教師可以通過家園聯系冊、家長會等方式與家長保持溝通,及時了解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數學學習情況,共同促進幼兒數學學習。在幼兒園的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和思維能力,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和與家長的溝通合作,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為幼兒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評價激勵法
及時對幼兒的數學學習進行評價,肯定幼兒的優點和進步,指出幼兒的不足之處,讓幼兒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采用激勵表揚的方式,如獎勵小紅花、小貼紙等,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三、生活化背景下幼兒園數學教學實施路徑
(一)結合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活動內容
“生活即教育。”數學元素廣布日常生活,像形狀、時間、空間、數字、數量等數學知識均和幼兒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存在較大關聯,證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將日常生活和數學教學結合起來,能夠助推幼兒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更好地構建抽象的數學概念,以便幼兒能夠更深刻體驗數學的魅力。在日常生活化背景下,新時代的幼兒教師需要完善自我知識體系,不斷進步,充分結合存在于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幫助幼兒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構建數的關系圖,促進幼兒思維、觀察和專注力的發展。例如,在每天的午餐時間,幼兒教師可幫助幼兒認識數學關系。教師對小班幼兒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在咱們的飯桌上有多少小朋友呢?所用到的勺子和碗有多少呢?”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到數學知識和他們的生活密切關聯。教師對中班幼兒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飯桌上需要6個碗,另一個飯桌上有4個碗,那么請問第一個飯桌較第二個多出幾個碗呢?”針對大班幼兒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飯桌上有6個小朋友,需要6個碗,那么共需要多少根筷子吃飯呢?”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并針對不同年級的幼兒提出不一樣的問題,幼兒教師這種及時抓住教育時機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方式,有助于實現日常生活實際和數學知識的緊密結合,加強幼兒對知識的掌握,且他們發現、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
(二)持續探索日常活動中的教育素材
數學既源自日常生活,也服務于日常生活。幼兒園中的印有數字的水杯、方形桌、圓形凳等均是真實存在于幼兒園中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時,需要積極尋求幼兒園中的數學元素,通過自身敏銳的觀察力發現教育的素材,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吸收數學知識,同時能夠啟迪幼兒的思維,簡化復雜的教具制作,幫助幼兒用數學視角觀察周圍的事物。以“規律排序”為例,幼兒教師將常見于幼兒生活的水壺、杯子等作為教學工具,為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會引導幼兒結合水壺把手和杯口等進行不同方式的排序。幼兒普遍對世界有強烈的探索欲望,經常會向教師提出很多極具想象力的問題。幼兒教師可借助幼兒的這一特點,培養他們發現周圍事物的能力,發掘環境中潛在的教育資源,因此教師可借助校園中的樹木開展數學教學,幼兒紛紛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樹高,有的樹矮?”等,教師在幼兒針對樹木高低、粗細等知識的討論時進行數學知識測量的教學活動,通過實際的數據讓幼兒明確知曉樹木的粗細,整個活動下來幼兒便能夠實現在快樂的氛圍中輕松學習數學知識。
四、結語
總之,幼兒園生活化數學教學策略是一種將數學知識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可以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理解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它能將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通過采用生活化的幼兒園數學教學策略,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提高,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得到了增強。因此,教師應該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為幼兒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數學教育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和思維能力。幼兒園生活化數學教學策略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能力。
注:本文系2023年度長泰區基礎教育課程與教育學教學研究“幼小銜接視野下生活化數學教學策略研究”(項目編號:ctkt236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