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師范類專業(yè)認證理念指導下,本研究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師范院校教法類課程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過于側重于學科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而忽視了對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等關鍵能力的考核,并提出職前小學數(shù)學教師學習評價體系應以培養(yǎng)目標和畢業(yè)要求為導向設計教學目標,增加課程考核內容;以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為關注重點,優(yōu)化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以教學質量保障和學生發(fā)展為目標,細化各項學習結果評價標準這三項改革措施,最后把理論結果設計用于實際教學實踐,為師范類院校更全面地評價師范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
關鍵詞 專業(yè)認證理念;小學數(shù)學課堂;學習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3.017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Method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as an Example
HUANG Lihua, LIU Zhongrong
(School of Education, Guangxi Science amp;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Laibin, Guangxi 546199)
Abstract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his research, through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the current student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method course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overly emphasizes subject literacy and teaching ability, while neglecting the assessment of key competencies such as teacher professional qualities. Three reform measures are proposed.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e-servic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based on training goal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expand the content of course assessment. It should focus on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optimize the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iming at ensur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ing student development, it should refin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various learning outcomes. Finall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applied to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 provi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normal universities to mo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normal students.
Keywords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師范類專業(yè)認證標準是教師專業(yè)認證工作的行動指南,它的核心理念是“學生為中心、產(chǎn)出導向、持續(xù)改進”,這一理念貫穿了整個認證過程[1]。產(chǎn)出導向理念要求高校要專注于師范生師德素養(yǎng)、教學能力、育人能力、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旨在確保師范生在畢業(yè)時的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符合標準要求,以提升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水平和質量。
隨著新一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fā)布和師范類院校認證的深入推進,高校師范類人才培養(yǎng)模式正經(jīng)歷著持續(xù)的優(yōu)化和變革,這不僅影響了師范類人才的培養(yǎng)課程目標與模式,還對相關課程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師范類專業(yè)認證標準提出的師范生畢業(yè)要求是“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學會發(fā)展”[2]。基于師范類專業(yè)認證標準的理論指導,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學習評價體系進行深入探究和改革,可以確保師范生的教育實踐更加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
1"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學習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jù)文獻搜索和筆者的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各大高校教法類課程的學習評價體系主要集中于評估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與教學技能,而對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如師德規(guī)范、教育情懷、綜合育人能力、溝通協(xié)作及反思與成長等關鍵素質的培養(yǎng)并未給予足夠重視[3]。
1.1" 師德規(guī)范、教育情懷、綜合育人在考核中幾乎沒有體現(xiàn)
在微格訓練時,教師和組員往往只關注“受訓者”的課堂表現(xiàn),重點對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技能展示等方面進行總結性評價,即大部分關注于師范生的學科素養(yǎng),教學能力方面,而對學生的師德規(guī)范、教育情懷、綜合育人等素養(yǎng)方面的引導較少甚至沒有關注[4]。
1.2" 師范生反思、溝通與合作的考核評價只流于形式
師范生在訓練過程中往往只是互相機械地從板書、表情、著裝,以及課件制作等外在表現(xiàn)來進行小組評價,使得評價結果顯得單一且片面。有時候,出于避免尷尬或人際關系的考慮,一些學生可能會敷衍了事,缺乏評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此外,由于評價時間有限,小組之間的互評往往變得形式化,實際中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學習機會極為有限[5]。正因為課程學習評價主體與方式單一,導致學生缺乏反思,教學技能提升緩慢。
1.3" 各項學習考核指標評價項目標準不統(tǒng)一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中,師范生面臨缺乏明確和統(tǒng)一評價標準的問題。由于教師很少提供具體的評價準則,學生們在進行互評時往往感到困惑,不得不依賴于教材中的標準或通過網(wǎng)絡搜索相關資料來進行評價。這種情況導致評價過程中充滿了主觀性,評價結果往往參差不齊,無法形成一個公正和有效的反饋機制[3]。
2" 以師范類專業(yè)認證理念為依據(jù)的課程學習評價體系改革
為了優(yōu)化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學習評價體系,在師范專業(yè)認證理念指導下,將其研究重點聚焦于學習評價內容、教學評價主體和方式、學習評價標準的改革與制定,從而確保評價體系的全面性、細致性和科學性,具體如下。
2.1" 以培養(yǎng)目標和畢業(yè)要求為導向設計學習目標,增加課程考核內容
從事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教學的教師應按照師范類專業(yè)認證理念中的“產(chǎn)出導向”來設定課程目標,確保教學成果能夠覆蓋師范畢業(yè)生應具備的綜合育人、師德規(guī)范、教育情懷、溝通合作、反思等方面,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這些重要的教師素質和技能,確保教學活動和評價工作能夠全面支撐培養(yǎng)目標及畢業(yè)要求的實現(xiàn)(表1)。
2.2" 以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為關注重點,優(yōu)化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
在師范專業(yè)認證中,教育機構尤其強調以“學生中心”的理念進行課程實施,其中包括“師范生的積極參與及其實踐經(jīng)驗”的二級指標。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學習評價體系中,需要依托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運用多種評價主體和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評價內容、方法及評分標準應與課程目標緊密相連,并且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增加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的比重。同時引入小學數(shù)學教研員和一線小學數(shù)學教師作為課程教學評價主體的一部分,確保學習評價體系不僅覆蓋理論知識,也涵蓋實踐技能,同時確保學習內容的實用性和前瞻性,更好地服務于師范生的專業(yè)成長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
2.3" 以教學質量保障和學生發(fā)展為目標,細化各項學習結果評價標準
明確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教學的各項評價標準,確保這些標準既能反映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也能衡量他們作為準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精心設置《教學設計評分標準》《模擬授課評分標準》《學習與教學反思評分標準》《理論學習評分標準》《小組合作學習評分標準》和《小組合作評課標準》等評價標準與權重,讓師范生的技能和素質評價具體化、可測化。
3"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學習評價機制實踐
3.1" 教學實踐的應用情況
改革后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學習評價方案于2021年至2022年學年第二學期在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的3個班級實施。通過一個完整的教學周期的實踐、觀察和數(shù)據(jù)分析,檢驗其學習評價方案理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為師范專業(yè)認證課程改革課程教學評價提供實踐參照依據(jù)。
3.2" 改革結果及實踐總結分析
通過對參與教學觀察的3個班級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目標達成度進行分析,檢測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學習評價機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2019屆某班為例,課程目標分值由教務處統(tǒng)一給出的80分為標準,學生在完成課程后,應該能夠在80%的程度上達到課程指定的培養(yǎng)能力和知識,因此課程總目標達成期望值應是0.80。通過統(tǒng)計每個課程小目標的實際平均分,利用公式:每個課程目標達成值=每個目標的實際平均分/目標得分,再統(tǒng)計整體課程目標達成值=各課程目標達成值的加權平均數(shù)[8]等一系列操作,求出課程整體目標達成值為0.83,這一數(shù)值高于預期的期望值0.80,表明師范生在課程中的整體表現(xiàn)超過了預定目標,也說明學生評價機制與課程目標之間的一致性較高,是合理有效的。
4" 結語
新制定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盡管細化了學習評價考核的方式、標準和權重,但對教師、教學過程方面的考慮相對較少。未來改革的重點應結合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教學過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探究,有機結合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與發(fā)展性評價,從而構建更高效的教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楊昆昆.產(chǎn)出導向下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評價改革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1.
[2] 丁春英.地理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培養(yǎng)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3] 李貴芳.云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yè)師范生實踐課教學技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8.
[4] 陳敏,張秀全,龐留勇.智慧教學背景下數(shù)學師范專業(yè)教學評價改革探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5):15-17.
[5] 郭竟.師范專業(yè)認證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24):61-64.
[6] 丁磊.師范類專業(yè)認證標準下英語微格教學評價改革與實踐探索[J].教師,2022(15):45-47.
[7] 范華鳳,林云蕓.地方高校教師教育專業(yè)課程思政的路徑和方法[J].保山學院學報,2021,40(1):1-5.
[8] 鄒韻.質量文化視域下師范人才培養(yǎng)持續(xù)改進的現(xiàn)狀與優(yōu)化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