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畫像
高一暑假前的十幾天,由于原班主任休產假,學校安排我中途接手高一(2)班。教導主任說:“小許啊,這個班整體還行,就是有些學生需要關注一下,特別是小然!”
新學期開學后,為了盡快熟悉班級情況,我時不時就到教室轉轉,經常看到“特別關注對象”小然趴在桌子上睡覺。聽之前的班主任說,他上課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覺,要么低頭畫畫,偶爾心情好的時候才會抬頭看一眼黑板。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次考試,他居然在試卷上畫了一幅漫畫,還配上文字:“此題甚難,何不放棄治療?”
一天午休前,我剛走進教室,就看到小然手里拿著一本《三國演義》。我愣了一下,沒想到這個“睡神”居然在看名著。雖然時間不太對,但這總歸不是壞事。
當天晚自習后的例會上,我總結同學們當天的表現時,特意沒提小然。散會后,他快步跟著我走出教室,問:“許老師,您不批評我嗎?”
我笑著問:“批評你什么?午休時看《三國演義》嗎?”
他一臉驚訝,隨即低下頭,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
不久,高二上學期的第一次月考成績出來了,我翻開小然的成績單,倒吸一口氣:語文38分,數學22分,英語……我合上成績單,問他:“這成績,你準備怎么跟家長交代?”他聳聳肩膀說:“您習慣就好,反正他們也習慣了。”他滿不在乎的態度,讓我既生氣又無奈。
那天放學,我看到小然獨自坐在教室里,窗外的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我想:他曾經應該也是個上進的孩子吧。
興趣破冰
一個周五的下午,我正在批改作業,突然被操場上的喝彩聲吸引。打開窗戶一看,原來是小然在打籃球。他的動作干凈利落,三分球命中率極高,和平時那副懶散模樣截然不同。這讓我看到了興趣的力量,也讓我找到了開導他的突破口。
我隨即下樓,朝他喊:“小然,我們來切磋一下?”小然愣了一下,露出玩味的笑容:“老師,您確定?”接下來的半小時,我被他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沒想到老師也會打球!”他的眼里閃著光,開始熱情地和我分享各種打籃球技巧。
從那天起,我們之間的交流多了起來。不光在學校,在網絡上他也會找我聊NBA。他說他最佩服科比永不言棄的精神,我順勢問:“那你在學習上怎么不學學科比的精神呢?”他笑了笑說:“籃球是我的愛好,學習就算了吧。”我假裝不在意地說:“其實學習也像打球一樣,需要找到竅門。”他沒接話,但表情明顯有了變化。
后來他聊到游戲,說喜歡玩團隊策略類游戲。我又問:“你打游戲是不是得研究策略才能贏?學習也差不多,策略對了,成績才能提高。”小然沉默了一會兒,問:“老師,您是不是拐著彎讓我多寫作業?”我笑著回答:“你不寫作業,我怎么知道你有沒有找對學習的竅門呢?”
于是,每次他找我聊籃球或游戲,我都會順便問一句:“作業做完了嗎?”如果他沒做,我會說:“行,等你把今天的作業做完了我們再聊。”起初他有點不情愿,但后來漸漸適應了這種“先完成作業再交流興趣愛好”的規則。有一次,他發給我一張他解出的生物題截圖,還附上一句:“老師,這道題我做對了嗎?”那一刻,我松了一口氣,看來我的“套路”見效了。
有一天深夜,他突然發來消息:“老師,您說我真的有希望考上本科嗎?”這句話流露出他對未來的擔憂,也說明他開始思考自己的前途了,我揪著的心又放松了一些。
病中轉折
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那天,小然沒來學校。我趕緊給家長打電話,家長說自己出差不在家。過了好一會兒,家長才回電話說小然不舒服,想請假。我想他可能是因為壓力大,或者是又犯懶病了,需要緩緩,便準了假。然而,接下來的三天,我和家長的對話幾乎一模一樣。到了第五天,家長依舊給出同樣的回復,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擔憂,決定去小然家一探究竟。
“您……您怎么來了?”小然縮在床上,目光閃躲,語氣中滿是驚訝。
我走到床邊,看到他的腳踝上纏著繃帶,心一緊,關切地問:“怎么回事?打球時扭傷了嗎?”
他點了點頭,小聲說:“我沒想到會傷得這么重。”
我嘆了口氣,無奈地說:“我是你的班主任,你受傷了怎么不跟我說呢?”說著,我放下手中裝著炸雞柳的袋子,那是我特意買的,我知道他最愛吃。
他的眼眶突然紅了,哽咽著說:“老師,對不起,我總是讓您操心。”
我坐到他的床邊,靜靜地聽他講述。“我父母去年離婚了,他們都忙著自己的工作和新生活,我一個人住,生病了也不想麻煩別人。我以為……沒人會在意我。”
我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溫柔:“傻孩子,你知道班里的同學都很擔心你嗎?小軒把這幾天的試卷整理好了,等著你回去,小宇今天還特意問我你的情況。他們都很關心你。”
聽到這些話,小然的眼淚奪眶而出。我抱了抱他,輕聲說:“你從來不是一個人,班里有大家,老師也一直在。”說完,我把炸雞柳遞到他面前:“快吃吧,別餓著了。”
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叛逆的學生,而是一個渴望被關心的孩子。
漸入佳境
小然痊愈后回到學校的第一天,我指定他擔任學習小組負責人,組織課后復習活動。這個決定讓不少同學感到意外,但我知道,小然需要一個證明自己的舞臺,一個重新被大家看見和認可的機會。
他半開玩笑地問:“老師,您不怕我把他們帶壞呀?”
我笑著說:“帶壞?你是說帶著他們做完作業后一起討論《三國演義》嗎?”
小然認真履行職責,我常常看到小然和小組成員討論各學科的難題。讓我感動的是,他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有一次,他跑來問我:“老師,我發現小偉的生物跟我以前一樣,總是卡在基礎知識上,我想用我的經驗幫幫他。”看著他給小偉認真講解的身影,我十分欣慰。
慢慢地,他的成績提升了不少,尤其是語文,他對《三國演義》的熱愛讓他在古文閱讀中如魚得水。記得他第一次考了108分時,他興奮地沖進辦公室喊:“老師,我及格了!不對,我超過及格線18分了!”
班級活動中,小然更是活力四射。元旦晚會上,他不僅參與了話劇的編排,還擔任主角。以往和他不太熟的同學,也都主動找他討論節目。彩排那天,他對著鏡子反復揣摩動作、練習臺詞,那副認真專注的模樣,哪還有當初“睡神”的影子?
高考前夕,小然在我的辦公桌上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許老師,感謝您一直以來的耐心教導,讓我從迷茫中找回自我。我決定追隨內心的熱愛,報考體育教育專業。未來,我希望像您一樣,成為學生生命中的那束光,照亮他們前行的路。”看著這歪歪扭扭的字,我濕了眼眶。
回望這一路的點點滴滴,小然讓我明白,教育,不是把學生“改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是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光芒。(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弘橋中學)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