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調查分析養老機構照料者負擔和心理狀況。方法" 選取2024年4月在鎮江市某護理院52名照料者和205名被照料者作為調查對象,采用Zarit照料者負擔(ZBI)量表、Zung氏抑郁評定(SDS)量表、Zung氏焦慮評定(SAS)量表、社會支持評定(SSRS)量表、生存質量測定(QOL-BREF)量表對養老機構的照料者負擔和心理狀況進行調查。結果" 照料者的ZBI平均得分26.0±10.36分;SDS平均得分32.50±8.39分;SAS平均得分29.16±3.34分;SSRS平均得分32.50±8.39分;QOL-BREF評分中身體健康平均得分66.37±7.97分,心理健康平均得分73.96±11.80分,社會關系平均得分66.15±11.62分,環境平均得分63.23±8.07分。Spearman檢驗分析提示,ZBI量表得分與SDS量表得分具有正相關性(r=0.404,P=0.003),提示照料者負擔越重,發生抑郁的可能性越大;與SAS量表得分無統計學相關性。結論" 鎮江市養老機構照料者負擔及心理狀況較為良好,ZBI量表得分與SDS量表得分具有正相關性。
【關鍵詞】" 養老機構、照料者負擔、心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4;D669.6"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04--03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面臨著嚴峻的長期照護問題。長期照護給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不利影響,進而影響被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甚至促成嚴重社會不良事件的發生。照料者在心理、軀體以及社會層面承受著各種壓力[1]。這種壓力,可能來源于長期照護的壓力不可逆、社會角色沖突難以平衡兼顧、外部社會支撐不夠、社會認可度低、收入不足、技能不足等多種因素[2-3]。通過前期的調查,我們了解到家庭照料者存在照料負擔重、社會支持不足、焦慮情緒嚴重、生存質量較差等問題[4]。在我國,規模龐大的老齡化以及城市化進程中人口流動、家庭結構的改變等因素,致使家庭照顧受到明顯影響,家庭成員無法完成照料工作,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老年人走進養老機構度過自己的晚年。養老機構照料者作為直接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關鍵群體,照料者負擔和心理狀態對養老服務的質量和可持續性產生著重要影響。本研究旨在調查養老機構的照料者負擔及心理狀況。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共計調查2024年4月在鎮江市某護理院年齡≥18歲的52例照料者和205名被照料者。排除標準:無法完成調查;無法配合干預措施;有嚴重心理或身體疾病需專業機構就診。
1.2" 調查內容
(1)一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照料時間、經濟狀況、籍貫、基礎疾病以及照料對象。
(2)照料者負擔:采用Zarit照料者負擔量表(ZBI)評價照料者負擔。該量表總分88分,總分越高,表明照料者的負擔越重,得分≤20分為輕度負擔;21~40分為中度負擔;≥41分為重度負擔。
(3)照料者的心理狀況:采用Zung氏抑郁評定量表(SDS)、Zung氏焦慮評定量表(SAS量表)評價照料者的心理狀況。SDS量表標準分低于50分,表示無抑郁;在50~59分之間,為輕度抑郁;在60~69分之間,為中度抑郁;在70分及以上,為重度抑郁。SAS量表標準分低于50分,表示無焦慮;在50~59分之間,為輕度焦慮;在60~69分之間,為中度焦慮;在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
(4)照料者支持:使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量表)評價照料者所獲得的支持。該量表包括3個維度: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總分<20分具有較低社會支持;20~40分具有中等社會支持;>40分具有較滿意社會支持。
(5)照料者的生存質量:使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QOL-BREF)綜合評價照料者的生存質量。包括4個方面,分別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環境。每個方面的得分范圍通常是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在該方面的健康狀況越好。
(6)被照料者認知功能:使用MMSE量表對被照料者進行認知功能評估,總分30分。本研究認為MMSE量表得分≤24分為癡呆;0~14分為重度認知功能障礙,15~24分為中度認知功能障礙,25~27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1.3" 數據處理
運用 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所有數據是否為正態分布;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對非正態分布有序變量通過Spearman檢驗分析相關性;對非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使用Mann-Whitney U檢驗進行兩兩比較。以Plt;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養老機構被照料者認知功能狀況
205名被調查被照料者年齡在40~102歲,總分得分≤24分有153例(74.6%)。其中重度認知功能障礙共計112例(54.6%);中度認知功能障礙共計41例(20.0%);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共計20例(9.8%)。認知功能正常者僅為32例(15.6%)。
2.2" 照料者負擔和心理狀況
2.2.1" Zarit照料者負擔量表結果" 照料者的ZBI量表平均得分為26.0±10.36分,輕度負擔者20名(38.4%);中度負擔者25名(48.1%);重度負擔者7名(13.5%)。
2.2.2" Zung氏抑郁評定量表、Zung氏焦慮評定量表結果" 照料者的SDS量表平均為32.50±8.39分;其中49名(94.2%)照料者標準分低于50分,表示無抑郁;2名(3.8%)照料者標準分在50~59分之間,為輕度抑郁;1名(2.9%)標準分在60~69分之間,為中度抑郁;無照料者標準分在70分及以上,提示無重度抑郁。
照料者的SAS量表平均得分29.16±3.34;所有照料者標準分均低于50分,表示均無焦慮。
2.2.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結果" 照料者的平均得分32.50±8.39;其中客觀支持平均得分6.94±2.21,主觀支持平均得分20.15±5.14,對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6.67±2.34。照料者中有1名(1.9%)具有較低社會支持;有44名(84.6%)具有中等社會支持;有7名(13.5%)具有較滿意社會支持。
2.2.4" 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結果" 照料者的QOL-BREF量表的身體健康平均得分66.37±7.97,心理健康平均得分73.96±11.80,社會關系平均得分66.15±11.62,環境平均得分63.23±8.07。
2.3" 照料者負擔和心理的相關性
Spearman檢驗分析提示,ZBI量表得分與SDS量表得分具有正相關性( r=0.404,P=0.003),提示照料者負擔越重,發生抑郁的可能性越大;與SAS量表得分無統計學相關性。見表 1。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照料者負擔以中度(48.1%)為主;大部分照料者無抑郁(94.2%),但也有少許照料者存在輕、中度抑郁,沒有重度抑郁。大部分的照料者(84.6%)具有中等社會支持;少數(13.5%)具有較滿意社會支持。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提示照料者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環境等方面處于一個亞健康的狀態。照料者負擔和抑郁情況與照料者負擔呈正相關性,提示負擔越重,越可能引起心理問題。
照料負擔可能與工作時間長,文化程度低,收入低等有關[5-6]。在本研究中,養老機構照料的照料者工作時間較長,學歷均為高中及以下,文盲居多(48.1%);收入在3000~5000為主(88.5%),與上述觀點一致。其次,照料者以女性為主(78.8%),大部分照料者來自外地(71.2%)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此外,被照料者以癡呆為主(74.6%),且以重度認知功能障礙為主(54.6%),認知功能正常者僅15.6%。這也可能是加重照料者負擔的重要原因。
對于照料者負擔的干預措施,目前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針對被照料者的干預,有研究表明個體認知行為干預、跨診斷小組認知行為治療可以顯著改善老年情緒障礙患者的社會功能,減輕照料者的負擔[7-8]。另一方面是針對照料者的干預,研究表明,心理干預可減輕照料者心理負擔,有效減輕臨床護理過程中出現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產生,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9]。楊振等人的研究表明為照料者提供照護技能培訓可有效減輕照料者負擔[10]。此外,發達國家開展照料者社會支持性服務較早,已成立阿爾茨海默聯盟和認識障礙支持協會,并且建立了專業養老院和老年癡呆特護病房,提供了許多家庭照護支持。基于理論模型的干預模式,例如益處發現模式、REACH干預模式、PRA干預模式也在發達國家有所實施。本研究認為針對照料者應該意義開展心理教育干預、應對技巧干預和社會支持性干預。心理教育干預例如指導活動、健康教育等有助于照料者釋放壓力、調整心態,提高心理韌性和應對能力。應對技巧干預例如技能培訓等可以提升照料者的專業水平,使其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從而減輕照料負擔。社會支持性干預例如構建社會支持網絡,如鼓勵家屬參與、引入志愿者服務等,能夠為照料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緩解他們的負擔。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養老機構照料者的負擔和心理狀況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干預措施。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落點于通過提供職業發展、增加收入和保障等引進年輕照料者,完善人員梯隊建設;開展長期追蹤研究,對干預措施的長期效果進行評價,制定多元化、個體化的綜合干預模式的研究,最終豐富和優化國內的養老照料服務模式。
4" 參考文獻
[1] 李放,饒丹.老年家庭照料者的壓力與支持政策體系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23,31(7): 110-120.
[2] 任汝靜,王剛,陳生弟.癡呆照料者負擔的臨床評價、相關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0(2): 187-190.
[3] Akpinar, B., Kü?ükgü?lü, ?., Yener, G..Effects of gender on burden among caregivers of Alzheimer's patients.[J].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2011,43(3): 248-254.
[4] 許麗,嚴麗榮,楊春.老年認知障礙患者及其照料者負擔干預現狀研究進展[J].皖西學院學報,2023,39(2):74-78.
[5] 歐陽皓華.養老機構照料者社會支持和護理負擔與心理健康的關聯性分析[D].南寧:廣西大學,2020.
[6] 周佳,嚴亮,王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照料者抑郁情緒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4,40(3): 441-444.
[7] 曹燕翔,孟繁強,史璐潔,等.個體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情緒障礙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照料者負擔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2,43(21): 2012-2016.
[8] 孟繁強,嚴子君,賀美玲,等.跨診斷小組認知行為治療對老年情緒障礙患者社會功能和照顧者負擔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2,43(9): 834-838.
[9] 顧曙光.老年癡呆照料者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對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33): 113-114.
[10] 楊振,張冬梅,陳任,等.我國五省(市)老年癡呆照料現狀調查分析[J].安徽醫學,2013,(6): 847-850.
[2024-08-2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