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伴腦轉移非小細胞性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組織中細胞外基質蛋白抗體(fraser syndrome 1,FRAS1)、胸腎表達趨化因子(CXCL14)、糖蛋白130(glycoprotein 130,gp130)蛋白表達及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2月- 2023年12月期間醫院收治的伴腦轉移NSCLC患者97例為分析對象,觀察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的效果,比較癌組織及癌旁組織FRAS1、CXCL14、gp130的表達情況。結果" FRAS1、CXCL14、gp130在肺癌組織中的高表達率分別為95.87%、84.53%、90.72%,顯著高于癌旁組織的表達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后,97例患者中效果顯著18例,效果一般23例,無效56例,臨床有效率為42.26%。結論" 帕博利珠單抗對于NSCLC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FRAS1、CXCL14、gp130三者在癌癥組織中的表達高,可以作為提示腫瘤發展進程的指標,對于癌癥患者的疾病能夠起到提示作用。
【關鍵詞】" 帕博利珠單抗;NSCLC;CXCL14;FRAS1;gp130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04--03
肺癌是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NSCLC約占肺癌總發病率的八成以上,肺癌患者男女之比約4∶1,但近年來女性肺癌的發病率也明顯增加,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1]。NSCLC指的是源于支氣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惡性腫瘤,是一種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大多數患者年齡都在65歲以上,但近年發病有年輕化傾向[2],NSCLC根據病理類型可分為腺癌、鱗癌、大細胞癌、腺鱗癌、唾液腺型腫瘤。臨床上常通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一系列手段去治療NSCLC患者,從而達到減輕痛苦,延長壽命目的[3]。有相關研究表明FRAS1、CXCL14、gp130等蛋白的表達與肺癌及其轉移情況存在一定的聯系,本研究分析帕博利珠單抗治療NSCLC的療效及癌組織中FRAS1、CXCL14、gp130表達情況,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分析對象
選取2022年2月- 2023年12月期間收錄于我院的伴腦轉移NSCLC患者97例為分析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診斷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NSCLC相關診斷標準[4],經影像學檢查存在腦轉移;②年齡55~72歲;③患者近3個月未接受其他治療方案;④此前未接受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胃癌、肝癌等其他惡性腫瘤者;②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者;③病程小于3年。97例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24例;年齡55~72歲,平均62.16±1.39歲;病程3~5年,平均3.83±0.16年;腺癌53例、鱗癌31例、大細胞癌3例、腺鱗癌10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方法
帕博利珠單抗200mg溶解于0.9%氯化鈉注射液200ml中靜脈點滴1h,每3周1次,連續進行6個月的治療,帕博利珠單抗來自MerckSharpamp;DohmeCorp公司,生產批號018115。
1.3" 實驗室檢測
取患者肺癌組織及其癌旁組織,石蠟封存制片,使用時取出采用IHC免疫組化法對FRAS1、CXCL14、gp130的表達情況進行檢測,醫用微波進行抗原修復,DAB顯色,蘇木素復染,脫水,封片。采用PBS液代替一抗作空白對照,用非免疫血清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每批染色均設空白、陰性對照所有FRAS1、CXCL14、gp130抗體均由abcam公司提供。
1.4" 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療效評價[5]
通過CT影像資料判斷,效果顯著:患者肺部病灶消失程度>30%;效果一般:患者肺部病灶部分消失程度≤%30;無效:患者肺部病灶無變化或擴散。臨床有效率=(顯著療效+效果一般)例數/觀察例數×100%。
1.5" 數據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FRAS1、CXCL14、gp130在肺癌組織與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情況比較
FRAS1、CXCL14、gp130在肺癌組織中的高表達率分別為95.87%、84.53%、90.72%,明顯高于癌旁組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帕博利珠單抗的治療效果
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后,97例患者中效果顯著18例,效果一般23例,無效56例,臨床有效率為42.26%。
3" 討論
既往研究顯示,細胞化療是晚期NSCLC患者主要治療方法[6]。NSCLC中的第一批藥物就是靶向藥物,它們是能夠與細胞表面受體或其下游因子相互作用的生物化合物,對阻礙癌癥進展至關重要。這些藥物在少數NSCLC患者中顯示了巨大的好處[7]。免疫治療藥物是最新研究藥物,似乎有更廣泛的好處,并在NSCLC患者治療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持久反應[8]。帕博利珠單抗就屬于免疫治療藥物中的一種,它是一種單克隆抗體,作為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阻斷劑,能結合PD-1并解除PD-1對T細胞的抑制作用,從而殺傷腫瘤細胞[9]。
我院臨床治療結果顯示,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的總有效率為42.26%,表明帕博利珠單抗對于NSCLC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在過去的研究數據中也表明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在世界范圍內的PD-L1陽性肺癌患者中的中位總生存期達到了16個月之久,而在國內更是達到了20個月的生存期,大大延長了患者生存時間,而且其副作用發生率相比化療也是低了40個點左右,可以說帕博利珠單抗的應用對于肺癌患者來說有著巨大的益處[10]。本分析報告顯示,FRAS1、CXCL14、gp130在肺癌組織中的高表達率顯著高于在癌旁組織的表達率,表明FRAS1、CXCL14、gp130三者的表達情況與癌癥發展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可以作為提示腫瘤發展進程,對于癌癥患者的疾病能夠起到提示作用。相關研究顯示FRAS1屬于Ecm蛋白的一種,它能夠對基底膜進行一定的干預,在腫瘤中有著很大的作用;CXCL14在NSCLC腫瘤細胞中的表達能夠促使其壞死,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gp130的胞漿內含有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能夠激活轉錄因子,從而發揮調控作用,對腫瘤細胞進行影響[11]。
綜上所述,帕博利珠單抗對于NSCLC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FRAS1、CXCL14、gp130三者的表達情況與癌癥發展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可以作為提示腫瘤發展進程的標志,對于癌癥患者的疾病能夠起到提示作用。
4" 參考文獻
[1] Huang C,Li Z,Li N,et al.Interleukin 35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microvessel density in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recruits monocytes,and promotes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of xenograft tumors in mice[J].Gastroenterology,2018,50(16):85-93.
[2] Fernandis,A. Z.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CXCR4-mediated T-cell chemotaxis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ion by the membrane tyrosine phosphatase,CD45[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7,278(11):9536.
[3] 姜晗昉,方健,任軍,等.全身化療同步或序貫腦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的療效與毒副反應[J].中華腫瘤雜志,2011,33(1):58-62.
[4] 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國家病理質控中心,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等.非小細胞肺癌分子病理檢測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J].中華病理學雜志,2021,50(4):10.
[5] 周濤,劉素勤,劉基巍.腫瘤內科治療的療效評價[J].醫學與哲學2019,9(2001):6-7.
[6] Jonna S,Subramaniam DS.Molecular diagnostics and targeted therapi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J]. Discov Med, 2019,27(148):167-170.
[7] Evison M,AstraZeneca UK Limited.The current treatment landscape in the UK for stage III NSCLC[J].Br J Cancer,2020,123(1):3-9.
[8] Imyanitov EN,Iyevleva AG,Levchenko EV.Molecular testing and targeted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21,157(18):103-114.
[9] Cereijo R,Gavaldà-Navarro A,Cairó M, et al.CXCL14,a brown adipokine that mediates brown-fat-to-macrophage communication in thermogenic adaptation[J].Cell Metab,2018,28(5):750-763.e6.
[10] Pavlakis E,Chiotaki R,Chalepakis G.The role of Fras1/Frem proteins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asement membrane[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17,43(4):487-95.
[11] Lokau J,Garbers C.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gp130/JAK/STAT pathway in human diseases[J].Adv Protein Chem Struct Biol,2019,116(1):283-309.
[2024-07-0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