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知水平、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合理開展“以學生為中心、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型智慧分層教學,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將潛在水平轉化成新的現有水平,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實現學生的持續發展。
一、巧用線上學習平臺分析學情,合理分層分組,做好鋪墊
教師可借助線上學習平臺的數據采集功能,收集學生在課堂、作業、測試和綜合語用活動中的表現,客觀分析學情,將學生按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思維水平、態度習慣、個性特點和組織能力等方面分成A、B、C三個層次,即優、良、須努力三個層次,再按比例將學生分別歸入各組,并讓他們自己選好leader。小組遵循均衡、就近、流動的原則。“均衡”指各組優差生、男女生的人數大體相等;“就近”指就近六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同時在盡量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作適當調整,以保證達到“均衡”。“流動”即根據對學生實際情況變化的實時分析,適時進行成員流動。
二、制定個性化學習目標,確定分層教學目標,明確導向
教師基于數字資源在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的基礎上,從語言知識、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四個維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學習理解、實踐應用和遷移創新三個層次的學習目標,并在上課伊始階段發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和同層次的同學一起完成各自基礎層次目標,在小組不同層次同伴的幫助下繼續挑戰高一級目標,實現自我超越。
三、分層推送智慧資源,實行預習分層,層層推進
新課教學之前,教師根據新課教學目標分層布置預習任務,課前完成“信息傳遞”,課堂重點放在“吸收內化”。預習任務主要包括預習生詞、課文內容、文本背景知識,初步感知文本、完成導學單、對話或課文示范表演等。1.向C層學生推送直觀引導類資源,如微課、電子課本和單詞過關游戲,指導學生讀熟單詞,讀懂、聽懂課文;2.向B層學生推送思維梳理類資源,如導學單、思維導圖等,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文本,厘清文本大意和主要知識點;3.向A層學生推送綜合拓展類資源,如通過智慧互動軟件準備對話或課文示范表演,并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搜索課文背景知識和課外拓展知識。
四、立足智慧學習環境,設置梯度學習任務,實現教學分層
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梯度的學習任務,也鼓勵學生在小組同伴的幫助下嘗試高一階的任務,實現真正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輔導,做到 “保障差生、發展中等生、促進優等生”。
五、巧用學習平臺和英語BBS,實現作業分層,培養語言能力
作為課堂教學的鞏固和延伸,課后作業包括基礎知識訓練、知識框架梳理、實踐應用和綜合創新四個梯度的作業。例如,在PEP 5B Recycle 1課堂教學后,筆者是這樣布置分層作業的:C層學生默寫本課的單詞和句型,流利朗讀課文,掌握書信的格式,會用適當的開頭句和結尾句寫信;B層學生默寫本課的單詞和句型,能背誦和仿寫課文,并在英語學習平臺發送給老師批閱;A層學生默寫本課的單詞和句型,改寫課文或續寫課文,就本課話題寫一封信給老師。教師還鼓勵A層學生通過Email與國外的親戚朋友或外國小朋友用英文通信交流。對于優質的作業,教師將其發表在校園網英語BBS上,供大家交流學習,此舉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六、巧用數字化評價系統,進行分層評價,激勵學生超越自我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數字化評價系統,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相應的評價標準,進行形成性評價,實時了解學生分層達標情況,及時進行激勵和調整教學,取得了預期效果。如筆者在口語測試時制作了電腦口語測試題庫。題庫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題目包括搶答比賽、編演課文劇、看圖即興編對話(適用于高段)、根據所給題目即興說一段話(適用于高段)。B層題目包括情景對話、師生問答、根據圖片或關鍵詞說話等等。C層題目包括單詞認讀、背誦課文、課內對話表演和即席朗讀教師所提供的歌謠或短文等形式。評價采取“過關斬將”的形式,激勵學生勇敢闖關,學生每過一關,電腦就發出鼓掌聲,并將其學習成果定為一級過了三關學生就成為這階段的英語小能手并獲得獎杯。測試后教師將評價等級記錄在電子檔案,發給學生獎狀,通報家長, 讓家長分享孩子的成功。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