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農產品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對于提高其效率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為了應對農產品供應鏈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文章構建了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標體系,采用EWM-TOPSIS-GRA組合評價方法,對2018—2022年我國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我國數字化轉型效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2年數字化轉型水平從中級發展為良好,加工數字化轉型與運輸數字化轉型為優選方向。文章提出了針對如何加速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實際建議,旨在促進其更加高效和協調的發展,推動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統籌規劃與科學實施。
關鍵詞: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EWM-TOPSIS-GRA法;綜合評價
" 中圖分類號:F252.8"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5.029
Abstract: As the digital economy progresses,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becomes essential for enhancing it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capacity for innovation. This study develops an evaluative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employing an EWM
-TOPSIS-GRA hybrid assessment method to evaluate the progress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from 2018 to 2022. Findings reveal a positive trend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ith the level of digitalization advancing from intermediate to high in 2022. Notably, digitalization efforts in processing and transportation emerge as strategic priorities. The study proposes targeted strategies to expedi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aimed at fostering a more efficient and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These recommendations are intended to support the strategic planning and effective execu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itiatives within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sector.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WM-TOPSIS-GRA approach; integrated assessment
0" 引" 言
農產品供應鏈鏈條較長、環節復雜的特點導致其各節點之間容易出現不連貫的問題,難以保證整個鏈條順暢有序地工作。而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給農產品供應、生產、銷售、物流等環節帶來了變革。這一背景下,對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進行科學評價,不僅有助于識別和解決現有的挑戰,也是推動供應鏈管理向更高效、更透明和更可持續方向發展的關鍵。
" 國內外學者開展廣泛的研究:Ning et al.[1]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EM)分析調查數據,研究數字化轉型對供應鏈能力和供應鏈競爭性能的影響。李媛智等[2]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從供應鏈物資流和數字化進程等多個維度,對制造企業供應鏈的數字化能力進行了評價。郭莉等[3]在對能源大數據增值服務的商業模式進行評價時,采取了將熵權法、TOPSIS法與灰色關聯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Yuan et al.[4]探討了數字化轉型對供應鏈韌性的影響。Dubey et al.[5]提出數字化轉型、供應鏈敏捷性和適應性是危機期間組織性能的關鍵決定因素。彭佳麗等[6]探索了傳統供應鏈的數字化發展路徑。通過現有文獻分析發現,當前傳統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評價分為定性與定量方法,前者過于主觀,后者適應性較差。因此,本文通過闡述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構建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EWM-TOPSIS-GRA法進行綜合評價,通過客觀確定權重、評價多維度指標并深入分析指標間的關系,以更全面、科學地評價農產品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效果,提供了針對如何加速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實際建議,推動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統籌規劃與科學實施。
1" 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 農產品供應鏈創建了一個將生產者、主要企業、分銷商及消費者緊密相連的功能性網鏈結構,涵蓋了農產品的采收、分類、包裝、初步處理、倉儲、運輸、配送以及售后服務環節。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要充分考慮新時代產業發展的新要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等有關推進數字化與農產品供應鏈深度融合的政策文件提出,在傳統農產品供應鏈的基礎上,應用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包括生產、倉儲、加工、運輸與銷售步驟進行全面賦能,是實現高效和透明的供應鏈管理的關鍵。結合相關政策文件及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本文圍繞五個關鍵維度建立了一個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 EWM-TOPSIS-GRA評價模型
2.1" 模型描述
" 傳統評價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評價兩大類。定性分析主要有高度依賴于專家主觀判斷的專家意見和德爾菲法,普遍性和可轉移性受限,難以廣泛應用于不同情境的案例研究法。定量評價方法主要有反映單一特征的指標評價和靈活性不足的固定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數字化環境和多樣化的農產品供應鏈特征。因此,本文采用了EWM法、TOPSIS法和GRA法的組合評價方法,以增強對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 EWM法(熵權法)、TOPSIS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GRA法(灰色關聯分析法)是在多目標決策和評價時廣泛使用的經典方法。首先,通過EWM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隨后,采用TOPSIS法基于計算得到的權重和評價指標數據,評估每個評價對象相對于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距離,從而確定其優劣排名。最后,通過GRA法深入分析各評價對象與理想狀態之間的關聯度,進一步驗證和細化評價結果,揭示了評價指標間的內在聯系,增加了評價的深入性。這三種方法的綜合應用,不僅確保了指標權重的客觀性,也兼顧了評價過程的全面性與深入性,從而為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科學、客觀的評價框架。
2.2" EWM法確定權重
2.3" TOPSIS法確定理想解
2.4" GRA法確定灰色關聯度
2.5" 計算相對貼進度
3" 應用實例:我國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價
為了全面科學地反映指標信息,本文所用的數據收集自多種來源,包括《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智慧倉儲研究報告》、《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農業年鑒》、《中國電子商務報告》、《農產品加工行業分析報告》等出版物,以及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前瞻經濟學人》和其他公開網絡平臺的數據。考慮到數據的代表性,研究對象為我國2018—2022年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指標數據。
3.1" 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價的關鍵影響因素
將上述評價指標的基礎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得到規范指標矩陣,通過EWM法對規范指標矩陣進行信息熵的計算,進而計算相應權重,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得出,農產品加工完成營業收入(6.518%)、射頻識別RFID應用(5.7%)、數字化農機自動駕駛(5.578%)、包裝企業營業收入(5.566%)、物流園區建設(5.06%)等11個指標的權重高于4%,權重高的指標主要分布在加工數字化轉型與運輸數字化轉型這兩個一級指標中,表明其在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中影響更重要。
3.2" 發展方向優選
根據上述綜合評價結果,對樣本進行排序,我國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呈現上升趨勢,5年來,其經歷了從中級到良好的發展過程。其中,2022年的數字化轉型效率較往年大幅提升,整體達到了良好的水平,而2022年發展重點聚焦于加工數字化與運輸數字化。
" 隨著數字化轉型成為我國傳統農產品供應鏈轉型升級必經之路,加工數字化與運輸數字化是提高轉型水平最有效的渠道。一方面,政府需持續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有效的數據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和分析工具來優化生產和供應鏈管理,建設農產品智能加工車間,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配備成套智能加工設備,提高農產品加工的效率和品質。另一方面,我國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冷鏈物流投資,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供銷合作總社等,從政府到巨頭,農產品龍頭企業等進行了大量的冷鏈投資,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還應搭建冷鏈服務平臺,覆蓋產銷端交互、訂單共享共配、全程信息化溫控,用數字化管理的方式,為供應鏈首尾兩端的客戶及用戶提供服務,為城市消費者解決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產品保鮮問題,為農村創業者提供“一體化、可追溯”的商業服務平臺。
4" 結" 論
本文探討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內涵,構建了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標體系,對2018—2022年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各環節進行綜合評價。從5個維度構建了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標體系,分析出關鍵影響因素是:農產品加工完成營業收入、射頻識別RFID應用、數字化農機自動駕駛、包裝企業營業收入、物流園區建設、數字化支付結算、村級電商快遞服務站、數字化冷庫水平、物聯網市場規模、數字化倉儲市場與直播電商銷售。采用了EWM-TOPSIS-GRA法對2018—2022年我國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研究發現,農產品加工和運輸數字化轉型是關鍵驅動因素,促進了轉型效率的整體提升,特別是2022年的顯著進步,標志著從中級向良好水平的躍進,應堅持2022年的發展方向,重點發展加工數字化轉型與運輸數字化轉型,為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統籌規劃和科學實施提供參考。鑒于當前技術、政策、經濟及外部環境的持續變化,在后續研究工作中,可以集中于建立針對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風險防控機制,并制定在數字化轉型期間的風險管理和優化策略。
參考文獻:
[1]" NING L, YAO D.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and supply chain competitive performance[J]. Sustainability, 2023,15:10107.
[2] 李媛智,郭枝權. 制造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 工業技術創新,2023,10(5):60-67.
[3] 郭莉,董軍,陳正鵬,等. 基于熵權-TOPSIS-灰色關聯法的能源大數據增值服務商業模式評價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4):73-80.
[4]" YUAN Y Q, TAN H Y, LIU L L. The effect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 moderated and mediated model[J].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23,10.1108.
[5]" DUBEY R, BRYDE D, BLOME C, et al. Alliances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re crucial for benefiting from dynamic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during times of crisis: A multi-method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24,269:109166.
[6] 彭佳麗,徐文君,穆世明.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發展路徑研究[J]. 南方農機,2023,54(15):126-128,137.
[7] 雷勛平,ROBIN QIU,劉勇. 基于熵權TOPSIS模型的區域土地利用績效評價及障礙因子診斷[J]. 農業工程學報,2016,32(13):24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