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功利化、實用化的傾向給教育帶來諸多干擾。有些學校為了短期的政績,片面追求學生成績和升學率,偏離了教育的本質;有些學校形式主義泛濫,?日常教育教學被各種檢查、評比、會議等充斥,使得教師和學生疲于應對;有些學校行政化嚴重,?導致教學變革空間變得狹窄,教師教學方式固化、單一,課堂氛圍沉悶,缺少啟思和質疑……
隨著DeepSeek、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高度融合的時代,我們對學校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都將發生深刻變化。面對未來,我們需要培養具備綜合能力、創新思維和適應能力的人才,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與挑戰。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校的治理方式等均須發生變革。
學校是教育改革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學校教育是教育體系的基礎性構成,在通向教育強國的征途中,教育改革需要基層的突破,中小學校長是“關鍵人群”。作為學校的領航者,校長是學校的脊梁,承擔著塑造學校教育的重要角色,其觀點、舉措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變革的方向。校長首先應是教育者,又應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踐行者,須從根本上認識教育、理解教育,自覺思考并敢于打破既有框架,給學校多一些安靜、給教師多一點空間;在變動不居的大環境下,基于教育實踐不斷創生,靈活應對各種挑戰,推動學校的持續發展。
在教育實踐中,一些校長已經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在教育的洼地找到“爆破點”,在看似無路可走的地方開辟了新道路,以自己的教育實踐應答諸多現實中的教育挑戰,點亮了基層學校教育創新的火把。通過他們的有益探索,我們能窺見中國校長的未來。在本期專題中,我們將目光投向這些教育改革先行者,深入了解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旨在以名家激勵廣大校長、用實踐啟迪實踐,探討學校教育中各種問題的創新性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