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簡稱“學前教育法”),標志著我國學前教育正式邁入“有專門法可依”的新階段。學前教育法不僅填補了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的法律空白,系統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前教育法律制度體系,還明晰了教職工權責,規定了保育教育責任,充分體現了對兒童權益的關懷,將有效促進學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
法律的出臺,為學前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立足當下,一些現實問題和矛盾待解,是法律實施過程中要翻過的多座“山”。比如幼兒園“小學化”頑疾,在法律中再度被明確禁止,而幼小銜接的關鍵問題依然突出;法律提出幼兒園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待遇應相同,在實際操作中,推進的困難依舊明顯;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并確保其有效執行,以及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也是亟待破解的難題。
辦好學前教育,關乎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仍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強化學前教育的公益屬性、健全保障機制、完善治理體系,成為推動其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歷經20余年籌備,學前教育法千呼萬喚始出來,承載著從業者的希望與夢想,為完善行業生態、催生實踐探索帶來新的契機。只有真正保障學前兒童發展的權益,保障幼兒園教師的權益,讓其價值被看見和尊重,才能真正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
學前教育法有哪些亮點和價值?其實施要破解哪些關鍵問題?本期“專題報道”,我們通過追問與解答的形式深入探討,希望它能如同一座燈塔,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引領學前教育行業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