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劇活動集繪本閱讀與戲劇表演于一體,將教育性與戲劇性有機融合,是一項綜合性活動。它能夠加深大班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對其表征能力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基于具身認知理論,積極探索繪本劇活動,致力于引導幼兒通過多種表征形式,將自身的思考與認知展現出來,從而構建并獲取新的經驗。
繪本劇活動中表征能力的發展特點。
符號表征能力:從整體、象形表征,到顯著、象音表征。符號表征能力是指在一定情景下,運用象征性標記來代表另一事物的能力。在繪本劇活動中,大班幼兒符號表征能力主要展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從整體表征到顯著表征的發展。在繪本劇活動開展前期,由于幼兒的符號表征經驗不足,幼兒常以物體的整體形象來代表繪本中的角色或劇情。隨著繪本劇活動的逐步深入,幼兒對角色的認知更加豐富,能夠識別和表達出故事中更多畫面的細節以及角色在形象與性格方面的特征。二是從象形表征到象音表征的發展。幼兒最初往往以具體、直觀的符號來表征故事中的角色或場景。隨著繪本劇活動的持續開展,他們開始理解文字的發音和含義,并能將圖畫與文字對應起來。
肢體表征能力:從局部單一表征到整體多元表征。在繪本劇活動的初期,幼兒的肢體表征主要聚焦于身體某一部位的運動,例如僅用手勢或面部表情來傳達簡單的故事角色、情節或場景。隨著表演經驗的不斷累積,幼兒開始協調身體的各個部位,如頭、眼、手等,將多種肢體動作結合起來,創造出更為復雜和多樣的動作,從而完整地展現繪本劇中豐富的故事情節。
語言表征能力:從簡單口語表征到文學語匯表征。在繪本劇的初始階段,幼兒主要通過簡單的口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一階段幼兒的詞匯量相對有限,使用的句式也較為簡單,例如他們會說“小豬跑了”“狼來了”等簡短的句子。隨著繪本劇活動的推進,幼兒逐漸能夠使用一些高級詞匯和成語來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比如,在描述白雪公主的美麗時,幼兒逐漸學會使用“美麗動人”“傾國傾城”等詞匯。此外,幼兒還逐漸學會使用完整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他們會說:“白雪公主因為吃了毒蘋果,所以昏倒了。”
基于繪本劇表演的繪本選擇原則。
首先,尊重幼兒主體。一方面,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了解幼兒的喜好,觀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興趣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繪本主題,如勇氣、友誼等。另一方面,在選擇繪本劇時,教師應將幼兒放在首位,充分考慮幼兒的想法與建議。當幼兒對繪本中的故事與角色感興趣時,他們會更加專注地投入表演。此外,還要尊重幼兒的個性。當幼兒選擇感興趣的繪本劇進行表演時,他們會表現出獨特的個性和創造力,主動嘗試用不同的語言或動作來表達。
其次,篩選符合繪本劇的核心要素。一是豐富的角色。角色是幼兒閱讀繪本時的第一個視覺沖擊,恰當的角色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繪本的選擇需要基于幼兒的個體差異,盡量選擇擁有豐富多元角色的繪本。在豐富的角色體驗中,幼兒能獲得多種創造性表現的體驗,在享受表演、享受創造的同時,他們的規則意識、合作能力以及自信心都有所提升。二是多元的臺詞。臺詞可以豐富人物形象,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角色特點,并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隨著對劇本中情節的逐漸熟悉,幼兒可以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并通過臺詞將其表達出來,還可以適度改編劇本。三是趣味且充滿矛盾的情節。繪本的劇情是支撐整部作品的靈魂與核心。引人入勝的情節有助于拓展幼兒的想象空間,促進他們想象思維的發展。在幼兒充分展開想象的過程中,充滿趣味性和沖突性的劇情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最后,考慮社會價值且堅定文化自信。在選擇繪本時,我們需要關注繪本的價值導向和中心內涵,深入考量繪本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選擇健康、積極向上的繪本,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氛圍,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涵養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
教師通過深入研究繪本劇的改編和表演,不僅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和表演機會,還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充滿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環境,促進了他們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