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聚焦龍江冰雪文化在數智技術背景下的創作與傳播,通過分析冰雪文化的獨特地域特征和文化價值,探討了虛擬現實 (VR)、增強現實 (AR)、人工智能等技術如何賦予冰雪文化新的表現力。本文通過實例展示了數字技術在冰雪節活動中的實際應用,包括利用VR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以及通過人工智能優化視頻創作和傳播策略等。數智技術不僅拓展了冰雪文化的傳播范圍,還能提升觀眾的互動參與感和文化認同感。
關鍵詞:龍江冰雪文化;數智視聽創作;傳播;數智技術
一、龍江冰雪文化與數智視聽創作的背景
(一)冰雪文化的地域特征與文化價值
龍江地區的冰雪文化源遠流長,因地理位置特殊,每年冬季的寒冷氣候造就了獨特的冰雪景觀。冰雕藝術、雪雕藝術和冰雪運動等逐漸成為這一地區的文化標志,展現了龍江人民適應寒冷環境、與自然共生的智慧。[1]這種文化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還蘊含著濃厚的歷史傳承與人文精神。冰雪文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了平衡,既保留了民間習俗和自然景觀的獨特性,又通過各類文化活動和賽事推動其不斷創新發展,成為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價值不僅體現在對美學與自然的融合上,也為現代文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二)數字與智能技術在視聽創作中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數字與智能技術逐漸成為文化創作與傳播的重要工具。在視聽創作領域,數字化手段極大地擴展了傳統媒體的表現力和傳播范圍。高質量的影像采集設備、智能化的圖像處理技術和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賦予了冰雪文化全新的展示方式,不僅豐富了創作的維度,還提升了觀眾的沉浸感和參與感。通過數字技術,冰雪文化的獨特魅力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全面呈現,以更加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給全球觀眾,推動龍江文化在國際范圍內的傳播與認可。尤其是在智能化背景下,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視聽創作中的內容篩選、個性化推送等功能使得文化傳播更加精準有效。
(三)冰雪文化與現代數智技術結合的潛力
冰雪文化與現代數智技術的結合為文化的再創作與傳播提供了巨大的潛力。一方面,冰雪文化的視覺沖擊力和獨特的地域特征使其在數字媒體中的呈現具有顯著優勢。冰雕、雪景等元素通過數字技術的加工與再現,不僅可以更加真實地還原現場氛圍,還可以創造出超越現實的虛擬景象,提升視覺體驗;另一方面,現代數智技術為冰雪文化的創作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手段,如通過人工智能生成動態影像、通過3D技術構建虛擬場景等,賦予了冰雪文化前所未有的表現空間。同時,結合大數據分析和用戶行為數據,文化創作者能夠更加精準地了解受眾需求,進一步優化創作內容和傳播策略,使冰雪文化的傳播更加個性化、互動性更強,推動其從區域走向全國乃至全球。
二、數智視聽創作中的技術創新
(一)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為冰雪文化的展示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互動體驗。在龍江冰雪文化的創作與傳播中,VR技術通過逼真的三維模擬,能夠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冰雪節的場景,無須親臨現場便能欣賞到冰雕、雪雕的細節與壯麗的景觀。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就是一個應用VR技術的典型案例。游客可以通過VR設備在虛擬世界中 “走”遍整個園區,不受時間和天氣的限制,隨時體驗冰雪文化的魅力。這種數字體驗不僅擴展了傳統文化活動的受眾范圍,還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
AR技術則進一步提升了互動性,通過在現實環境中疊加數字信息,冰雪文化能夠在實際場景中被豐富地展現。[2]例如,在冰雪節期間,游客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的AR功能,看到自己拍攝的冰雕作品出現動態效果,冰雕人物如同 “活”了一樣與觀眾互動。這種技術的引入,不僅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還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表達方式,將靜態的冰雪藝術轉化為動態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二)人工智能在冰雪文化影像處理與創作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為冰雪文化的影像處理與創作注入了新的動力。影像處理領域通過AI技術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的影像分析、編輯和優化,大幅提高了創作效率。在冰雪節的宣傳片制作中,人工智能算法能夠自動識別視頻中的冰雪元素,并根據美學原則自動調整光影、顏色等效果,確保每一幀畫面都能呈現出最佳的視覺效果。哈爾濱市在其冰雪旅游宣傳片的制作過程中,應用了AI技術對航拍視頻進行智能化剪輯,快速篩選出最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大大縮短了制作時間并提升了質量。人工智能在影像創作中也提供了更多創新空間,AI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和生成對抗網絡 (GANs)技術,基于冰雪文化的歷史素材和風格來自動生成新的藝術作品。這為冰雪文化的創作帶來了無限可能,使得創作者可以將AI作為輔助工具,探索更多前所未有的藝術形式。例如,一些創作者通過人工智能生成冰雕設計草圖,在智能系統的幫助下,這些設計更加復雜精致,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冰雪文化創作的多樣化。
(三)多平臺數字創作工具的融合
在當今的多媒體環境中,數字創作工具的融合為冰雪文化的視聽創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提高了其效率。無論是視頻編輯軟件、圖像處理工具,還是音樂制作平臺,多種數字工具的無縫集成大大簡化了創作流程,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形式。在哈爾濱冰雪節的宣傳工作中,創作者往往會利用多個平臺同時進行創作。航拍視頻通過無人機拍攝,經過視頻編輯軟件的剪輯,再由音效制作平臺配上背景音樂,最終在多個社交媒體和視頻網站上同步發布,達到全方位的推廣效果。在這樣的多平臺創作中,云計算和協同創作工具的引入提高了團隊協作的效率。通過云端平臺,多個創作者可以同時編輯同一項目的不同部分,并實時共享資源及修改意見。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節省了時間,還確保了作品風格的一致性和創作過程的高效性。龍江冰雪文化的創作團隊已經在許多大型活動中充分利用了這些工具,成功地將冰雪文化的魅力傳遞給了全球觀眾,收獲了廣泛的好評。
三、龍江冰雪文化的數智視聽傳播模式
(一)多媒體平臺傳播策略
在當今的數字時代,冰雪文化的傳播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線下活動和電視節目,而是依靠多媒體平臺的廣泛覆蓋,迅速擴大了傳播的廣度與深度。龍江冰雪文化通過電視、網絡、移動應用等多個平臺,實現了全方位的曝光與推廣。在具體的傳播策略上,借助多媒體平臺,創作者能夠將冰雪文化的獨特性與觀眾的多樣化需求結合,制作出適合不同平臺風格的內容。[3]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是2021年發布的 《航拍中國》第一季黑龍江篇中對哈爾濱第18屆冰雪大世界的全景展示。這段視頻通過高清航拍技術,生動地捕捉了冰雪大世界的壯觀場景,并在騰訊視頻上廣泛傳播。通過社交媒體和視頻網站,這段航拍視頻迅速引發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使得哈爾濱冰雪節的知名度不僅在國內進一步提升,也吸引了國際觀眾的興趣。通過精細的內容策劃和精準推送,這類多平臺傳播策略成功擴大了冰雪文化的受眾基礎。
(二)社交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傳播效應
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在冰雪文化傳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這些平臺不僅縮短了信息傳遞的路徑,還使得內容的互動性和實時性大幅提高。通過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冰雪文化的視聽創作以短視頻、動態圖片、互動話題等形式迅速傳播開來,形成了多層次的傳播效果。用戶可以通過點贊、評論和分享的形式,快速傳播與冰雪文化相關的內容,增強了活動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三)觀眾互動與沉浸式體驗設計
在數智視聽創作中,觀眾的互動體驗已成為提升文化傳播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VR體驗、AR互動以及社交平臺的實時互動,觀眾不再僅僅是內容的觀看者,而是參與者。例如,在哈爾濱冰雪節的互動展區,觀眾可以通過佩戴VR設備,身臨其境地感受冰雕現場的壯麗與震撼,甚至可以 “參與”到冰雕的創作過程中。這種沉浸式體驗設計有效提升了觀眾的參與感和滿意度,形成了更強的情感連接和文化認同感。
四、冰雪文化數智視聽創作的內容設計策略
(一)文化符號的視覺再現與符號學應用
冰雪文化中冰雕、雪雕以及冰雪運動等代表性符號,通過符號學的應用在數智視聽創作中得到了更加廣泛的運用。龍江地區的冰雪文化符號不僅傳遞了自然的力量,而且展現了人類在極端環境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現代數智技術使這些符號在視覺上得以再現,并進一步放大了其文化內涵。[4]冰雪雕塑作為文化表達的重要載體,通過數字化手段,能夠精確展現細節,并通過燈光、音效的配合,增強視覺與感官的沖擊力。例如,在哈爾濱冰雪節中,龍與鳳等文化符號被賦予了現代審美,通過冰雕藝術品和動態燈光的結合,構建出獨具魅力的文化景觀,使觀眾得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符號背后的故事。
(二)故事敘述與視覺美學的結合
冰雪文化的數智視聽創作不僅依賴于視覺美學,還需要通過敘事構建來增強情感的傳遞。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和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局、黑龍江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聯合攝制,齊濱英擔任導演的紀錄片 《冰建王國》,歷時四年拍攝,用真實的鏡頭記錄了哈爾濱上萬名進城務工人員建設冰雪大世界的工作與生活。紀錄片將工人切冰、打樁的日常工作與冰雪大世界壯麗的成品畫面相結合,展示了這些建設者背后的艱辛與城市的輝煌。影片中的鏡頭語言生動且充滿情感,通過細膩的故事敘述,觀眾不僅看到了冰雪雕塑的宏偉,更看到了建設者的汗水與付出。紀錄片中的場景切換,從繁忙的施工現場到盛大的冰雕完成儀式,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并引發情感共鳴。《冰建王國》在2023年第十九屆中美電影節上榮獲 “年度最佳紀錄電影獎”,獲得了國內外的廣泛好評,這部紀錄片讓更多國際觀眾了解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的魅力與冰雪文化的獨特性。
(三)場景化敘事與情感表達的創新
場景化敘事與情感表達的創新為冰雪文化的數智視聽創作增添了更多維度。通過對具體場景的精細化設計,創作者不僅展示了冰雪文化的視覺震撼,還通過情感的傳遞使觀眾產生深刻共鳴。例如,《冰建王國》不僅展現了壯麗的冰雕作品,還通過記錄工人在寒冷中辛勤工作的細節,展現了人類在極端環境中的堅韌與拼搏精神。機械的轟鳴聲、工人切割冰塊的聲響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充滿力量與生命力的冬日交響樂。
這種場景化的敘事方式,將冰雪大世界從靜態的建筑物轉化為動態的敘事空間,使冰雪文化不僅成為視覺上的盛宴,更是一種情感的體驗。觀眾在觀看這類作品時,能夠感受到工人的艱辛和冰雕作品背后的故事,這種情感上的連接大大增強了冰雪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
五、數智視聽傳播的效果評估與優化策略
(一)傳播效果的量化與分析工具
在數智視聽傳播中,評估傳播效果的關鍵在于量化數據的收集與分析。通過多種工具的應用,傳播效果能夠得到較為精準的量化衡量。常見的量化工具包括網絡流量分析工具、社交媒體監測工具以及視頻播放平臺的內置數據分析功能。以冰雪文化的視聽作品傳播為例,可以通過各媒體平臺的數據分析工具,獲取視頻播放量、點贊量、評論數、轉發量等核心指標,直觀展示傳播范圍和受眾參與度。這種量化評估不僅能夠了解傳播的廣度,還能夠幫助創作者明確哪些內容或元素最受觀眾歡迎。比如,在冰雪文化的傳播中,某段特定的冰雕展示可能獲得較高的點贊和分享,這表明觀眾對此類內容有強烈的興趣。創作者可以通過這些數據針對性地優化未來的傳播內容,提升整體傳播效果。
(二)跨平臺傳播的整合與提升策略
隨著多媒體平臺的發展,跨平臺傳播已經成為冰雪文化數智視聽傳播的主要模式。要想有效提升傳播效果,需要針對不同平臺的特性進行深度整合,并制定針對性的傳播策略。每個平臺的用戶群體、使用習慣、傳播方式都不盡相同,因此,需要根據各平臺的特點來優化傳播內容。[5]例如,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適合快速傳播和吸引短時注意力,而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等長視頻平臺則更適合深入講述冰雪文化背后的故事。
跨平臺整合可以將冰雪節的內容進行多層次的分發:首先,在短視頻平臺發布高質量的精華片段,吸引更多用戶的初步興趣;其次,在長視頻平臺上傳完整的紀錄片或深度解析視頻,以滿足觀眾的深層需求;最后,社交媒體平臺如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可以同步推送相關圖文內容,加強互動與傳播。這種跨平臺的聯動使得冰雪文化的傳播不再局限于單一平臺,而是在多個維度上同時展開,大幅提升了傳播的效果與廣度。
六、結束語
龍江冰雪文化在數智技術的推動下,已經從傳統的文化展示形式逐步邁向更加現代化、多元化的傳播方式。通過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冰雪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渠道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擴大了受眾群體的覆蓋面,同時,提升了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傳播效果的量化分析和數據驅動的優化策略,為文化傳播的精準性和互動性提供了科學依據。尤其是在跨平臺傳播整合中,數智技術展現了其高效協同與推廣的優勢,進一步增強了冰雪文化的全球影響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冰雪文化將在全球文化傳播體系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創造更多文化價值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迪.龍江冰雪文化傳播生態的數智化嬗變[J].冰雪運動, 2024,46(03):92-96.
[2] 何量,劉志奇,張迪.以數字游戲為載體的龍江冰雪文化傳播路徑研究—以 《王者榮耀》為例[J].傳媒論壇,2024,7(13):15-17.
[3] 盧迪,彭佳,李寬.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數智賦能視聽傳播的問題破解與機制創新[J].視聽界,2024(04):5-10.
[4] 文衛華.數智時代視聽節目的創新路徑與價值建構[J].視聽界,2023(02):21-25.
[5] 王帥,陳洪.新質生產力賦能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4,43(04):110-116+130.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龍江冰雪文化數智化傳播研究” (項目編號:S202310222037)。
作者簡介: 何量,男,漢族,江西新余人,本科,研究方向:網絡與新媒體;
劉志奇 (通訊作者),男,滿族,河北秦皇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文化傳播、網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