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種養結合模式逐漸成為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有效途徑。葡萄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與家禽養殖結合,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還能促進生態平衡。對葡萄-雞立體種養結合模式進行探討,認為該種養模式將果業、畜牧業有機融合在一起,能夠有效節約肥料和農藥,同時因為雞禽在果園放養,節省了雞飼料,雞糞增加了土壤肥力。此種養模式實現了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為以后農業從業者在經濟林與畜牧業綜合協調、共同發展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與指導。
關鍵詞:葡萄;雞;種養模式
經濟林與畜禽種養結合作為一種新型的生態農業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強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產力。大力推廣和探索葡萄-雞立體復合種養模式,可有效促進葡萄等經濟林產業以及雞禽等畜牧產業的共同發展,為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注入新鮮活力。葡萄作為廣泛種植的常見水果之一,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較大的市場需求。與此同時,家禽養殖業,尤其是養雞業,因其高轉化率和較短的生產周期,在畜牧業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筆者通過對安丘葡萄園實施葡萄-雞立體種養結合模式的研究,旨在評估該模式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生態平衡以及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的潛力和效果。
1 葡萄-雞種養結合模式的可行性
1.1 資源利用
葡萄-雞種養結合模式即葡萄在棚架上生長,架下空間養殖雞禽的模式。雞禽飛翔力不高,因為棚架封閉,雞禽無法飛到棚架上啄食葡萄,而且由于對葡萄果實實施套袋保護,雞禽對葡萄果實的破壞性也不大。葡萄的落葉、地上的雜草及昆蟲等可以為雞提供食物來源,而雞的糞便則可作為有機肥料為葡萄園提供養分。這種模式充分利用了農業資源,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降低了生產成本和人工支出費用。
1.2 生態循環
葡萄園與雞的養殖相互依存,形成了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雞在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經過發酵后,可殺死土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卵,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雞的活動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葡萄的生長發育和果實品質的提高。雞啄食害蟲,降低了果園內的害蟲發生率,有利于生產綠色、健康的農產品。
1.3 經濟效益
葡萄-雞種養結合模式是一種新型高效、生態環保的果園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有限的單位面積土地上,生產出更多的動植物產品(圖1)。通過銷售葡萄和雞禽,還可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此外,這種模式還可以吸引游客前來體驗農耕文化,進一步拓寬農民的致富門路。葡萄-雞種養結合模式符合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的發展方向,有利于促進農業旅游、農產品加工相關產業的發展,是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
2 種養結合模式與單一栽培模式的對比研究
2.1 兩種模式的簡要介紹
為了驗證葡萄-雞種養結合模式的可行性,經實地考察,選擇安丘葡萄園進行種養結合模式與單一栽培模式的對比研究,該葡萄園采取大棚避雨栽培模式(圖2),棚寬60 m,頂部覆蓋薄膜。葡萄種植株距為2 m,行距為5 m,水肥條件良好,管理精細化。2020年建園至2022年一直為單一栽培模式,園區進行正常的施肥除草及病蟲害等常規化管理;2023年葡萄園放養雞禽,由單一栽培模式變為立體種養結合模式。養雞方式為葡萄架下散養,品種為自繁的農家雞,農家雞抗病性強,適應環境能力強,比較容易管理。幼小仔雞抵抗力差,不宜直接放入葡萄園飼養,以免生病或死亡。一般雛雞離開溫房7 d后再放入葡萄園飼養,第一次放養密度為每667 m2500只,7 d后第2次放養,放養密度同第一次,兩次共投入放養1000只,80~100 d后雞禽交替出售。雞禽放養期間酌情加料,隨雞齡增長逐漸減少喂料次數及飼料量,35 d后分別在早、中、晚各喂養1次谷物雜糧,其余時間任由雞禽在園區自由覓食,鍛煉它們在葡萄園中尋找食物的能力。雞禽通過奔跑及覓食活動,有效提高了雞的肉質。為保障雞禽夜間休息好,搭建簡易雞舍(圖3)供雞棲息。葡萄園內時刻準備清潔干凈的水源,以備雞禽飲水需要。日常對雞禽做到勤觀察,做好預防接種及常規消毒工作,發現雞禽生病及早治療。養殖雞禽以后,葡萄園便不用再實施除草、滅蟲、施肥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2.2 兩種模式的對比結果
通過觀察對比,葡萄-雞種養結合模式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葡萄品質及抑制雜草和病蟲害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有助于綠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2.1 種養結合模式使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葡萄-雞立體種養結合模式中,雞禽養殖所產生的糞便,為葡萄生長提供了優質的有機肥料,對改善土壤肥力有積極作用,表現在耕層土壤的有機質、氮、磷、鉀養分含量顯著提高。有機質決定了土壤的彈性和穩定性,氮、磷、鉀含量增加,則說明土壤肥力提高。與單一栽培模式的葡萄園相比,每667 m2可節省肥料40 kg左右。
2.2.2 種養結合模式抑制了雜草和病蟲害的發生 在葡萄-雞種養結合模式中,雞禽從葡萄園獲得大量的雜草青飼料及昆蟲飼料。雞禽啄食青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雜草的生長,避免了雜草與果樹競爭營養導致果樹生長不良的情況發生。雞禽啄食害蟲,提高了病蟲害的生態調控能力,維護了葡萄園微環境的穩定,每667 m2可節省農藥2.5 kg左右。同時精簡了園工除草環節,節省了人工費用,不失為一種對環境友好的管理措施。
2.2.3 種養結合模式提升了果實品質 種養結合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提供了葡萄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有利于葡萄的增產和品質的改善。相比于單一栽培模式的葡萄園,更有利于果園土壤管理,省工省力,種養模式實施后,葡萄園不再施用化肥和農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果實的品質,實現了果品綠色無公害的目標。
2.3 葡萄-雞種養結合模式的效益分析
2.3.1 生態效益顯著 葡萄園養殖雞禽,雞禽吃蟲、吃草,排泄的糞便肥沃土壤,得到有效利用。果農不再投入農藥、化肥等,保護了生態環境,生態效益顯著。種養結合模式逐漸形成了土壤、雞禽、蟲草為主的生態鏈條。在這種生態鏈條中,昆蟲、雜草、雞禽、蚯蚓、微生物等各占據了相應的生態位,形成了穩定、協調的生態系統,病蟲害的發生明顯減少,生態環境變好,生產的葡萄符合綠色無公害食品的標準要求。
2.3.2 經濟效益可觀 葡萄園放養雞禽,充分利用葡萄園土地空間及簡易的雞禽設施,極大地降低了人工投喂的成本。雞禽啄食蟲草,減少了防治蟲害及除草滅荒的成本,糞便還田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了地力。2023年葡萄園養殖雞禽,二次放養共計1000只/667 m2,雞禽長到1 kg以上開始銷售,銷售時平均雞質量1.2 kg,按照市場價25元/kg計算,每667 m2可收入3萬元。種養模式下的葡萄園土壤肥力提高,生產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市場售價比普通葡萄提高1元/kg,按照667 m2產葡萄3000 kg計算,則每667 m2增效0.3萬元。兩項收入總計每667 m2增收3.3萬元,效益十分可觀。
3 未來前景展望
在畜牧養殖中,養雞業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在畜牧業領域中成為產業化程度較高的養殖行業。伴隨著集約化養殖的迅速發展,弊端也不斷顯現,給食品安全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具體表現為養殖污染、藥物殘留、動物疫病加重、畜禽食品缺乏風味等。因此,畜禽飼養方式由集約化向生態化轉型,是未來發展的根本出路。葡萄-雞立體種養結合模式,將閑置空間、土地最大化利用,雞禽的食草、覓蟲特性為園區免費清除雜草及害蟲,雞禽生長過程中排泄的糞便,為葡萄園增加了有機肥料,有效改善了果園的生態環境,不失為一種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的典范。在這種種養結合模式中,把雞禽從圈籠里解放出來,在果園閑置空間飼養,雞禽在園區自由地活動覓食,更加有利于雞禽的健康生長。相比于籠養雞禽,葡萄園養殖的雞禽肉質好、風味獨特,銷路和賣價都較高。
近年來,桃- 雞、梨-雞(圖4)、葡萄-雞種養結合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種植者的關注。種養結合模式從調節生態關系、改善生態結構入手,逐漸建立起一種新型、環保的生態體系,能夠創造出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在今后的生態農業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4 結 論
綜上所述,葡萄-雞立體種養模式能夠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增加農業產值,提高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通過在果園中放養家禽,可以利用家禽啄食害蟲,減少農藥的使用,同時雞糞可以作為有機肥料,提高葡萄的品質和產量。此種養結合模式實現了經濟林與畜牧業共同發展的目標,是幫助農民朋友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又一重要途徑。
作者簡介:劉春艷(1978—),女,漢族,本科,經濟師,從事畜牧業工作。
通信作者:林志紅(1976—),男,漢族,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植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