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烏古斯可汗的傳說》翻譯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建

2025-03-13 00:00:00張立博
絲綢之路 2025年1期
關鍵詞:翻譯

[摘要] 《烏古斯可汗的傳說》是維吾爾族英雄史詩,對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分析史詩譯本在促進民族間理解和認同、傳承中華文化中的價值,可發現史詩中的價值觀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蘊含的價值觀相契合,如團結、和諧與共享繁榮,烏古斯可汗的形象和故事展現了古代維吾爾族與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的歷史聯系和共同信仰。

[關鍵詞] 《烏古斯可汗的傳說》; 翻譯; 中華民族共同體; 民族交流

[中圖分類號] G12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1005-3115(2025)01-0113-08

《烏古斯可汗的傳說》①(以下簡稱《烏》)是維吾爾族民間流傳的一部融合韻文詩行與散文體的英雄史詩,主人公烏古斯可汗是一個具有極強神話色彩的人物,因此,它也被譽為一部以英雄神話為主題的民族典籍。目前所知的唯一手抄本被收藏于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編號為Suppl.Turc.1001。這份文獻因年代久遠而首尾部分殘缺,紙張尺寸約為19厘米×13厘米,共21張紙/42頁,每張紙正反兩面各書寫九行回鶻文。史詩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描繪了烏古斯在成為可汗之前的非凡經歷,包括其成長、狩獵、婚姻和生育等事件;第二部分詳細記載了烏古斯可汗的軍事征戰。這兩部分分別展現了古代維吾爾族在創世時期為生存而進行的斗爭,以及他們所取得的英雄成就。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被視為研究維吾爾族歷史與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歷史上形成的獨特文化,在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均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按照季羨林先生的觀點,甘肅敦煌和新疆地區是世界四大文化唯一的交匯點[1]。《烏》正是這一歷史背景下的產物,它展現了古代維吾爾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信仰和價值觀,作為研究維吾爾族歷史與文化的寶貴資料,其在維吾爾族文化中占據著核心的地位,對于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同樣具有重要的影響。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2]。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于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認同至關重要,《烏》是我國民族典籍中的璀璨瑰寶,其翻譯和傳播不僅有助于維吾爾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助于中華民族對維吾爾族文化的了解和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運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講清楚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區,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重要成員。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把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3]此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其在文化交流與傳播方面的地位愈發突出,對《烏》的翻譯與傳播進行研究,不僅能夠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

一、《烏古斯可汗的傳說》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術探索

跨學科研究,包括語言學、文學、古典文獻學、歷史學、宗教學和民族學,日益深化,使得民族典籍作品在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中的作用成為研究的焦點。《烏》作為一部重要的維吾爾族史詩,其翻譯與傳播不僅促進了兄弟民族間的交流、交往和交融,也加深了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與認同,學者們普遍認為文學作品在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認為,《烏》的翻譯與傳播在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具有獨特價值。

(一)《烏古斯可汗的傳說》翻譯研究

目前,《烏》的翻譯研究主要聚焦于文本語義的轉換和文化的傳播。陳浩的研究追溯了《烏》不同版本的流傳,并探討了這些語言版本在傳播過程中的變化[4]。然而,現有的研究往往更側重于文本翻譯本身,而對于翻譯活動如何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建,尚缺乏深入探討,這種研究傾向限制了我們對民族典籍翻譯在文化認同和民族團結中作用的理解。因此,未來的研究需要更多地關注翻譯如何影響和塑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回鶻文抄本被發現之后,荷蘭、俄國、埃及、法國、德國等多國學者相繼刊布了譯文,然而,這些翻譯成果大多完成于20世紀30年代之前,至今,已接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學者積極開展了對《烏》的研究和翻譯工作。秀庫爾和郝關中采用了散文的形式將《烏》譯為漢語,并將此譯作以“《烏古斯傳》譯注”之名發表在《新疆大學學報》[5]。這一翻譯實踐在國際翻譯史中頗為常見,即將史詩性質的文學作品轉化為散文體。此種翻譯方法的主要優勢在于其能夠更精確地傳達原文的意義,因為不受詩歌形式的限制。因此,散文體譯文通常能夠更貼近原作的本意,進而更忠實地再現原文內容,這種翻譯策略使讀者能夠更直接地把握史詩的深層含義,同時保留了原作的文學魅力和文化價值。耿世民先生完成了《烏》的全面漢語翻譯工作,這一成果在學術界具有里程碑意義[6]。他的譯作不僅用維吾爾新文字對原文進行了精確的轉寫,還附上了詳盡的漢語譯文和注釋,有效填補了國內在該研究領域的空白。憑借其深厚的回鶻文造詣和豐富的翻譯實踐,耿先生的譯本以語言的明晰度和學術研究的深度而著稱。在譯本的前言中,他撰寫了長達11頁的導論,全面介紹了《烏》的版本流變、研究狀況、語言特色及翻譯的基本理念。該譯本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力求還原原作的文學韻味,甚至保留了文中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物插圖。實際上,耿先生對《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6年,當時他編纂的《古代突厥語文獻選讀》(油印本,中央民族學院教材)的第二冊就已包含了對這部史詩的解讀和轉寫。這一學術貢獻不僅豐富了我國的翻譯學研究,也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重要的文獻支持。陳浩出版了《烏古斯》一書,他遵循國際突厥學界的標準程序,首先將原文從回鶻文轉換為拉丁字母,隨后依據中古突厥語的規范進行轉寫[7]。在此基礎上,陳浩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語文學分析,并最終將其翻譯成漢語。為了讓讀者能夠對照原文,他編制了一個詳盡的詞匯表,并在譯本的附錄中附上了藏于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的回鶻文原稿圖版,同時,對這些圖版進行了重新編號。這一譯本連同國內的其他兩種重要漢譯版本,為學術界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以深入分析《烏》所蘊含的思想和文化價值,探討其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并進一步理解民族典籍翻譯與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這些譯本的比較研究,學者們能夠更全面地把握《烏》的文化精髓,從而促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二)《烏古斯可汗的傳說》傳播研究

《烏》的傳播研究則更多關注其在不同文化圈中的影響。米吉提·阿布拉通過分析《烏》的傳播狀況,突顯了該史詩在維吾爾族文化遺產中占據的顯著位置[8]。然而,盡管阿布拉的研究為理解《烏》在維吾爾族文化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洞見,目前的研究尚未對《烏》在更廣泛的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傳播動態和影響進行系統的分析。這種分析的不足限制了我們對《烏》在促進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和加強民族共同體認同感方面的潛在作用的認識。因此,未來的研究需要拓寬研究視野,對《烏》在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傳播機制和文化影響進行更深入的系統分析,以全面評估其在構建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作用。

(三)《烏古斯可汗的傳說》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雖然李樹輝的研究已經涉及文學作品對于塑造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作用[9],但就《烏》這一具體作品而言,其在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具體影響,研究還顯得不夠充分。李樹輝的研究為我們理解文學作品在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中的作用提供了寶貴的視角,但在《烏》的翻譯與傳播如何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這一問題上,目前的研究還缺乏深入探討和系統分析。這種研究的不足限制了我們對《烏》在促進不同民族間相互理解和認同方面的潛在價值的認識。因此,未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聚焦于《烏》的翻譯與傳播實踐,深入分析其在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作用機制和實際效果,以更全面地評估其在促進民族團結和文化認同方面的貢獻。

如前所述,學者們已經對《烏》的文本、語言特點及其文化傳播進行了廣泛研究。盡管已有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但國內的研究由于受到傳播語言的限制,進展比較緩慢,在《烏》的翻譯與傳播如何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探討。在民族典籍翻譯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是民族典籍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性質所決定的,更是民族典籍翻譯的內生動力。這一內生動力將在價值、歷史角度上持續推進民族典籍翻譯工作,確保民族典籍在內容傳達和價值傳播上再現原文的深度與厚度,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根脈。基于現有研究的缺乏性和民族典籍翻譯的內生動力,本文將探討《烏》的翻譯傳播與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

二、《烏古斯可汗的傳說》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共鳴

(一)當代社會價值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共生的民族大家庭,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多元一體的燦爛文化[10]。過去,人們曾普遍認為中國缺少史詩作品,但是,隨著研究視野的擴展和認識的深化,學界逐漸認識到中國不僅擁有史詩作品,而且史詩資源極為豐富,特別是少數民族的史詩作品展現出獨特的豐富性,《烏》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為維吾爾族文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烏》不僅具有極高的詩歌藝術價值,而且還是維吾爾族敘事詩歌藝術的重要源頭,對維吾爾族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烏》的翻譯與傳播不僅傳遞了文本層面的語言和文字,更傳遞了蘊含于語言之中的豐富文化和情感,這一過程對于促進不同民族語言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增進人們對維吾爾族歷史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推動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團結。《烏》的翻譯傳播不僅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也為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撐。通過這一史詩的傳播,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和正視維吾爾族文化的認識,促進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欣賞和尊重,為增強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出貢獻。

(二)價值觀共鳴

《烏》超越了單純的文學范疇,它深刻反映了古代維吾爾族的價值觀,并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個縮影。史詩中烏古斯可汗的形象,映射出古代維吾爾族對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追求,這些理想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蘊含的團結精神、和諧共處以及共同繁榮等核心價值追求高度契合。《烏》通過其豐富的敘事和深刻的主題,展現了維吾爾族文化的深層價值,同時也與中華民族的集體價值觀產生了共鳴。這種文化和價值觀的融合,不僅彰顯了《烏》作為文學作品的內在魅力,也體現了其在促進民族共同體認同感和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1.共享繁榮

原文1②:

譯文1:90擺宴席。他招呼百姓,91[和他們]一起商量。他們來了。他讓人擺了四十張桌92和四十條凳。93-94他們吃了各式食物,喝了各式酒、果汁和酸奶。飯后,烏古斯

烏古斯可汗所擺設的宴席不僅是一場盛宴,更是一個象征性的事件,它映射出他與民眾間緊密的聯系和共同分享的價值觀。他邀請了來自各地的百姓參加宴席,這不僅彰顯了他對民眾的關懷,也體現了他對平等與共享的重視。這種以民為本的領導理念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民本思想相呼應,強調了領導者與民眾之間的互動與團結。這種共享繁榮的價值觀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倡導的共同富裕和和諧共生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這段話出現在烏古斯可汗準備將銀箭分給他的兒子們時,使用弓和箭作為比喻來教導他們團結一致的重要性。這一段落凸顯了烏古斯可汗對于團結價值的重視,他通過將弓和箭分成三等份分給他的兒子們,象征性地強調了他們之間緊密且不可分割的紐帶,傳達了他期望兒子們能夠緊密合作,像弓和箭一樣團結,共同保護和治理他們的王國及其人民。

這段譯文清晰地展現了烏古斯可汗對其子嗣的教誨,以及他對團結的重視,這種精神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蘊含的團結精神相呼應。

這段譯文清晰地展現了烏古斯可汗對其子嗣的教誨,以及他對團結的重視,這種精神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強調的團結精神相呼應。烏古斯可汗通過這樣的教導,期望他的兒子們能夠繼承并繼續發揚這種團結的精神,以保障國家的穩定與繁榮。從烏古斯可汗所體現的團結精神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蘊含的集體主義精神和互助合作的價值觀。這種精神的傳承不僅是對個人品德的塑造,也是對社會凝聚力和國家發展的有力支撐。

376我把我的國家交給你們。”

該情節出現在描述烏古斯可汗準備分配王國的段落中,展現了烏古斯可汗對和諧價值的重視,烏古斯可汗將自己的王國分給兒子們,這不僅確保了權力的平穩傳遞,也突出了和諧共處的重要性,他對兒子們共同維護國家領土的期望,反映了他對國家未來穩定與繁榮的愿景。

通過《烏》的翻譯與傳播,不同民族和地區的人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維吾爾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促進了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從而加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這一文化傳播和交流的過程,對于構建一個多元一體、和諧共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史詩中烏古斯可汗的形象,體現了古代維吾爾族對英雄人物的價值觀,包括團結、和諧以及共享繁榮等理念。這些價值觀不僅在維吾爾族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共同的價值觀,不同民族能夠實現更深層次的團結和融合,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

三、《烏古斯可汗的傳說》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融合

(一)多元一體的民族關系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所形成的[11]。中華民族的形成經歷了從多元到一體的過程,《烏》是這一歷史過程的體現,映射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結構,展現了古代我國不同民族間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史詩中烏古斯可汗與不同族群的天女及樹神之女的婚姻聯姻,不僅構成了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浪漫敘事,更深層次地象征著民族間的團結與融合。這些故事線索不僅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還強化了不同民族共同體成員之間的聯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多樣性和統一性。通過這些敘事,我們能夠洞察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包容多樣性、促進不同民族和諧共生的動態過程。

譯文5:81一見她,便失去了意識。他的心中82落下了火苗。他愛上了她,娶了她。他和姑娘一起睡了,遂了愿。

在史詩中,烏古斯可汗與來自不同族群的仙女之間的結合,這一情節超越了單純的個人聯姻,它象征著民族間的融合,反映了實際歷史中不同民族間的團結與融合。這種通過神話敘事所表現的民族融合,不僅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也強化了民族共同體成員之間的聯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多樣性和統一性。通過這些敘事,我們能夠洞察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包容多樣性、促進不同民族和諧共生的動態過程。

(二)共同的信仰和神話傳說

《烏》中圖騰信仰和相關儀式被描繪為古代維吾爾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烏》是帶有濃厚的薩滿教色彩的史詩[12]。同時,這些文化元素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同樣地,在古代漢族的神話傳說中,我們也能發現類似的文化元素。這些圖騰信仰和神話故事不僅體現了維吾爾族的觀念和世界觀,也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通過這些共同的文化元素,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以及它們在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重要作用。

譯文9:218狼對烏古斯可汗說:“現在219帶著你的軍隊從這兒行進吧,烏古斯,

圖騰崇拜作為一種常見的信仰體系,其中動物圖騰被尊崇為部落或氏族的守護神與象征,從中華文化的宏觀視角來看,與其他北方民族相似,古代維吾爾族也將狼尊崇為圖騰。狼的象征在《烏》中頻繁顯現,象征著力量、智慧、領導力和勇氣。在原文6中烏古斯可汗的腰與狼腰的比較,不僅神化了他的形象,還強調了他作為領袖的凝聚力與強健,表明他能有效地領導和保護他的人民。同時,象征著對自由的追求和與自然的親近。

關于狼為烏古斯可汗引路的情節,可以理解為與原始圖騰崇拜有關。《周書·突厥傳》中提道:“旗纛之上,施金狼頭;侍衛之士,謂之附離(即b?ri-詞的音譯),夏言也狼也;蓋本狼生,志不忘舊。”[13]原文7-9中,當烏古斯可汗出征反抗的羅姆可汗時,一匹會說話的狼從陽光中出現,成為他的向導和助手。這匹狼不僅是烏古斯可汗的向導,也是他的精神象征,反映了烏古斯可汗與狼圖騰之間的緊密聯系。烏古斯可汗作為領袖,得到圖騰動物的幫助,顯示了他與圖騰之間的特殊關系,表明狼被視為回鶻的守護神。這種關系不僅鞏固了烏古斯可汗的權威和合法性,也體現了他獲得自然和神靈的認可。狼的引導還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烏古斯可汗得到蒼狼的幫助,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界的密切聯系和相互尊重。

在許多民族的神話傳說中,英雄常常得到超自然力量的輔助。例如《山海經·北山經》記載了精衛的故事,原文如下:“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14]精衛溺死后化作一只鳥,她得到了超自然的力量,試圖填平大海,以報自己的溺水之仇,神話中的動物同樣體現了對動物力量的崇拜和尊敬,這些圖騰不僅是文化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的體現,與烏古斯可汗故事中的狼圖騰相呼應。

譯文10:361他讓人豎了一棵四十丈的樹。在樹362梢上他放了一只金雞。在樹根363上他栓了一只白羊。在左364邊,他讓人豎了一顆四十丈的樹,365在樹梢上他放了一只銀雞。366在樹根上他栓了一只黑羊。

在原文10中,烏古斯可汗召集部落大會時,要按照薩滿教的儀式在大帳的兩側各立一根木桿,在桿頂掛上金雞、銀雞,桿下分別拴上白羊、黑羊,這反映了古代維吾爾族信仰薩滿教的情況。在我國北方生活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裕固族、鄂溫克族等民族,他們的祖先共同信仰著同一種原始的宗教——薩滿教,這正是我國北方民族共同文化性的體現。

四、結語

本文分析了《烏》的翻譯與傳播對于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作用,并得出以下結論:首先,《烏》作為維吾爾族的民族典籍,其翻譯與傳播對于促進不同民族間的相互理解和認同具有重要意義;其次,通過《烏》的翻譯與傳播,可以發現維吾爾族文化與中華文化在價值觀念上的共通性,這些共通性是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基礎;最后,《烏》的翻譯與傳播研究,為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影響力。

在研究創新方面,本文分析了《烏》的漢譯本,并從價值和歷史兩個角度出發,探討了其在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中的作用,為民族典籍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徑。盡管本研究在樣本選擇、傳播效果評估以及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過對比分析《烏》中的價值觀與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觀,揭示了民族典籍在促進民族團結和文化認同方面的潛在力量。

基于研究的發現,建議未來的研究擴大研究樣本,豐富分析例句,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以進一步探究《烏》的翻譯與傳播對于民族團結和文化認同的促進作用,以及《烏》在全球傳播中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注 釋]

①Oghuz-nama,又譯為《烏古斯可汗傳》《烏古斯汗傳說》《烏古斯傳》。

②本文例句均源自陳浩譯本,后文不再描述。

[參考文獻]

[1]李寧.維吾爾族(西域)典籍翻譯研究[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6:1.

[2]牛汝極.正確闡明新疆歷史 塑造“合一共命”的中華民族共同體[N].新疆日報(漢),2024-10-08.

[3]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好新疆[J].當代兵團,2022,(14):4-6,12.

[4]陳浩.《烏古斯可汗傳》版本源流考[J].民族文學研究,2020,38(03):5-13.

[5]秀庫爾,郝關中.《烏古斯傳》譯注[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01):48-56.

[6]耿世民譯.烏古斯可汗的傳說(維吾爾族古代史詩)[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

[7]陳浩譯注.烏古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3.

[8]米吉提·阿布拉.維吾爾民間達斯坦《烏古斯傳》研究及漢譯本探析[J].漢字文化,2022,(07):136-138.

[9]李樹輝.維吾爾族的族源及其形成過程(一)——烏古斯和回鶻研究系列之十一[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9,30(02):34-44.

[10]王宏印.中華民族典籍翻譯研究概論[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6:1.

[11]費孝通.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04):3-21.

[12]力提甫·托乎提.維吾爾史詩《烏古斯可汗傳說》中的薩滿教印記[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02)50-54.

[13](唐)令孤德棻,等撰.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909.

[14](漢)劉向、劉歆編、夏華譯.萬卷樓國學經典 山海經[M].沈陽:萬卷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3:93.

[作者簡介]" "張立博(1999-),男,漢族,河南商丘人,在讀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翻譯
從意識形態角度對《麥田里的守望者》兩譯本的研究
計算機輔助翻譯與教學設計探討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望文生義現象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42:36
從句子層面淺析英漢語言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中國文學作品外譯策略研究
淺談漢語顏色詞的解析及英譯
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改革與實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
淺析跨文化交際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4:20
以《我是貓》為例談日語被動式表達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国产天天射|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91美女视频在线|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色综合久久88|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av在线无码浏览|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99热免费在线|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不卡网亚洲无码| 久久青草热|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日韩在线网址| 久久中文电影|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人妻21p大胆|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欧美综合激情| 国语少妇高潮|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欧美成一级| 欧美成人日韩|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九色免费视频|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色综合狠狠操|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免费一极毛片|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69av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成人亚洲天堂| 91视频区| 国产成人免费|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福利国产在线| 噜噜噜久久|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91精选国产大片|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国产理论精品|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无码一区18禁| h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小视频在线| 性欧美在线|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