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apt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returning to work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YANG Ji,WU Xiuhua,YANG Sujuan,CHEN Ying
Clinical Oncology Schoo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Cancer Hospital,"Fujian 35001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ing,E-mail:chenying2006@sina.cn
Keywords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return to work; adaptability; family resilience; self-efficacy; nursing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福建某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治療及隨訪的225例乳腺癌生存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癌癥病人重返工作適應性量表、中文版家庭韌性問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中文版安德森癥狀評估表進行調查,并進行相關性分析及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量表總分為(68.55±18.72)分,中文版家庭韌性問卷總分為(86.59±39.72)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總分為(24.17±9.39)分,安德森癥狀評估表總分為(52.18±11.09)分;相關性分析顯示,重返工作適應性與家庭韌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286,0.253,均Plt;0.001),與安德森癥狀評估表呈負相關(r=-0.522,Plt;0.001);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每周工作時間、家庭韌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不良癥狀嚴重程度(抑郁、疲乏、睡眠障礙)是影響其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影響因素(Plt;0.05)。結論: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處于較差水平,并受多種因素影響,醫務人員應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幫助病人提高重返工作適應性。
關鍵詞""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家庭韌性;自我效能;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05.023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乳腺癌早期篩查手段的普及,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明顯提高[1],越來越多的乳腺癌生存者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重返工作適應性指個體因某種特殊原因離開工作崗位一段時間后,再次返回原有的或從事類似崗位時重新承受工作壓力及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2]。重返工作不僅是乳腺癌生存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3]。然而,乳腺癌生存者在重返工作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家庭支持度、心理狀態以及治療后引起的身體形象的改變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其重返工作適應性水平低下[4]。目前,國內關于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相關研究較少。隨著乳腺癌生存者數量的增加,了解這些生存者在工作中的適應性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不僅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能為所在單位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學依據,促進職場的包容性和公平性。本研究旨在系統地探討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后的適應性狀況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以期為改善乳腺癌生存者的職場體驗提供有力支持。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福建省某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治療及隨訪的乳腺癌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病理學檢查診斷為乳腺癌病人[5];2)女性,年齡18~60歲;3)患病前正常工作且目前正在工作的病人;4)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5)經醫生判斷,病情為穩定且進入隨訪的病人。排除標準:1)癌癥分期為Ⅳ期,無法再次工作;2)語言溝通障礙,或有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3)并存其他嚴重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號:K2023?230?01)。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研究者查閱相關文獻[6?7],并咨詢有關專家(1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護師)的意見后確定調查問卷包括以下內容:1)人口學資料,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月收入等;2)疾病相關資料,包括腫瘤分期、治療方式、隨訪時長等。
1.2.1.2 癌癥病人重返工作適應性量表
該量表由國內學者李佳鎂等[8]編制,包括專注康復、重建效能、調整規劃3個維度,共24個條目,總分為24~120分,得分越高,表示癌癥病人重返工作適應性水平越高,分數≤86.5分表示其重返工作適應性水平較差,gt;86.5分表示重返工作適應性較好。該量表是根據我國癌癥病人的特點進行研制,已被國內多位學者應用,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37,3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930、0.921、0.919,具有較好的信效度[7]。
1.2.1.3 中文版家庭韌性問卷
該問卷由意大利學者Faccio等[9]于2019年基于乳腺癌病人開發,由國內學者李萌萌[10]漢化,該問卷能夠科學、有效地評估乳腺癌病人的家庭韌性,漢化后的問卷包括溝通與凝聚力、社會支持感知、家庭應對感知和宗教信仰4個維度,共24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1~7分表示“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總分為24~168分。總分越高,表示病人家庭韌性水平越高。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09,重測信度為0.905,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效度[10]。
1.2.1.4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該量表由Schwarzer于1981年編制,國內學者王才康等[11]進行漢化并修訂。該量表包括10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1~4分)評分,總分為10~40分,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的一般自我效能越高。漢化后的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1[11]。
1.2.1.5 中文版安德森癥狀評估表(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第一部分
MDASI?C測評包括疲乏、睡眠障礙、口干、抑郁等13項癌癥病人常見癥狀的嚴重程度[12]。該量表的各項內容均采用數字評分法,以0~10分計分,0分表示“無癥狀”,10分表示“癥狀極其嚴重”,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造成的影響越大。該量表在國內外的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13?14]。
1.2.2 樣本量計算
采用Kendall的多因素分析樣本量估計方法,樣本量應為變量的10~20倍[15],本研究估計變量約為18個,加上可能存在10%的無效問卷,估計本研究調查的樣本量至少為198~396例,結合本院實際工作及歷史隨訪量,最終確定本研究發放問卷250份,有效回收問卷225份,有效回收率為90%。
1.2.3 資料收集方法
對參與研究的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調查員采用統一指導語,在征得病人同意后,使用面對面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首先,向研究對象說明本研究的目的以及調查所需的時間等,其次,對無法自行填寫的病人,由研究者按照條目逐一詢問,按照研究對象的意愿代填;最后,檢查問卷有無漏填、規律作答等,保證問卷的有效性,為節約填寫時間,疾病相關資料查閱病歷進行補充完善。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M(P25,P75)]描述,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描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及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以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作為因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乳腺癌生存者一般資料及各量表得分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乳腺癌生存者225例,年齡為20~55(42.53±8.52)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84例,初中及專科103例,本科及以上38例;家庭月收入:lt;5 000元117例,≥5 000元108例;已婚203例,離異或喪偶22例;沒有子女6例,1個子女164例,≥2個子女55例;居住地:非城市110例,城市115例;工作時間:全職(每周21~40 h)40例,兼職(每周11~20 h)66例;每周≤10 h 55例,未就業64例;工作類型:體力勞動35例,腦力勞動92例,體力+腦力勞動98例;腫瘤分期:Ⅰ期43例、Ⅱ期94例,Ⅲ期88例;治療方式:54例手術,44例放療或者化療,127例手術聯合其他治療方式;隨訪時長:lt;1年65例,1~5年109例,gt;5年51例。
2.2 乳腺癌生存者各量表得分情況
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總分為(68.55±18.72)分,條目均分為(2.86±0.76)分。各維度得分分別為專注康復(17.12±7.49)分、重建效能(25.50±10.95)分、調整規劃(25.93±11.14)分。中文版家庭韌性問卷總分為(86.59±39.72)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總分為(24.17±9.39)分,安德森癥狀評估表總分為(52.18±11.09)分,其中排名居前3位較為嚴重的癥狀分別是抑郁[(6.09±2.65)分]、疲乏[(5.63±3.35)分]和睡眠障礙[(5.49±2.97)分]。
2.3 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單因素分析(見表1)
2.4 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與家庭韌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安德森癥狀評估表得分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與家庭韌性問卷得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正相關;與安德森癥狀評估表得分呈負相關。見表2。
2.5 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影響因素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以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作為因變量(原值輸入),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和家庭韌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安德森癥狀評估表得分為自變量(賦值方式見表3),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3 討論
3.1 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總分為(68.55±18.72)分,條目均分為(2.86±0.76)分,接近婦科癌癥病人的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7],但低于肺癌病人得分[16]、肝癌病人得分[6]。分析原因:乳腺癌病人經歷乳房切除、重建手術以及長期的激素治療,婦科癌癥病人可能經歷復雜的盆腔手術極易形成下肢淋巴水腫[7]。這些治療對體力影響較大,還會影響身體形象和心理健康,在重返工作過程中,可能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4]。肺癌和肝癌病人雖然面臨嚴重的疾病挑戰,但由于癌癥診斷時通常已處于疾病晚期,病人可能在診斷時已經接受了較多的疾病教育和心理準備。病人治療后期生存期可能較短,在重返工作時可能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相對較少。本研究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維度中,“專注康復”得分低,適應性差,可能是由于乳腺癌病人在康復過程中可能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17],包括對疾病復發的擔憂、身體形象的改變等。這些因素可能會讓病人難以專注于康復,并對重返工作產生消極影響。也有可能是在乳腺癌生存者康復時需要頻繁復診和治療,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他們難以專注于工作。提示醫護人員關注乳腺癌生存者的重復工作適應性水平,同時盡可能提供康復技術,幫助他們更好地重新融入社會,適應工作。
3.2 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影響因素
3.2.1 工作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每周工作時間gt;20~40 h的病人,重返工作適應性較高。分析原因:適度的工作時間可以幫助病人更好地與同事建立聯系,減少社交隔閡,同時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調整和恢復心理狀況。本研究結果與徐夢菲等[7]研究具有相似之處,兩項研究均指出工作時間與重復工作適應性具有相關性,且每周工作時間lt;40 h,病人重返工作適應性均較高。適當的工作時間可以減輕病人的壓力,有助于適應和恢復工作[18]。本研究在徐夢菲等[7]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得出以下結論,工作時間過短或未就業的乳腺癌病人,其重返工作的適應性并不理想,原因可能在于長期未就業,可能會錯過行業發展和技能更新,導致在工作中感到不適應或自信心不足[19]。Duijts等[20]研究也發現,已重返工作的癌癥病人在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及社會功能方面均優于還未重返工作的病人。故需根據病人的實際身體恢復狀況,詢問醫生意見,幫助病人制定適合的工作安排。
3.2.2 家庭韌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生存者家庭韌性水平越高,重返工作適應性越好。家庭韌性是指家庭在面對壓力和危機時,通過有效地適應和調整,維持家庭功能和家庭成員心理健康的能力[21]。既往研究顯示,高家庭韌性的家庭能夠為病人提供強大的情感支持,幫助病人應對疾病治療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22],而這種支持使他們更易適應重返工作后的各種挑戰。另外,高韌性家庭更善于分擔經濟壓力和家庭責任等方面的壓力,可以減輕病人在康復過程中面對的實際負擔,使他們能夠專注于恢復健康和重返工作。本研究的結論與Dionne?Odom等[23]的研究相似,說明家庭韌性在幫助病人重返工作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提示護理人員應經常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溝通,幫助建立家庭親密感,提高家庭韌性,積極應對社會各方面的挑戰。
3.2.3 一般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重返工作適應性越好。與李佳鎂等[19,24]的研究結論相同。研究顯示,高自我效能感的病人擁有積極的自我認知,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地應對和完成工作任務[25]。積極的心態能夠增強工作適應性,相反,則容易出現回避或屈服的應對方式。沈傲梅[26]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通常具有較強的心理韌性,能夠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這種韌性有助于他們更快地適應新環境和新要求。由此可見,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乳腺癌病人重返工作時具備積極的心態、有效的應對策略和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醫護人員應積極實施提高病人自我效能的護理措施,幫助病人提高認知水平,增強信心和心理韌性。
3.2.4 癌癥常見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人治療后身體癥狀越明顯,重返工作的適應性越差,最明顯的3個癥狀分別是抑郁、疲乏和睡眠障礙。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表明,疲乏、抑郁、睡眠問題、身體不適以及認知功能障礙均與重返工作所需要的時間有關[27]。韓國一項質性研究結果表明,疲勞導致的體力下降、心理變化是影響癌癥病人重返工作崗位的因素[28]。分析其原因:抑郁嚴重影響病人的心理健康,導致情緒低落、缺乏動力,這種狀態會降低病人的工作效率,使他們難以完成日常工作任務;疲勞使得病人在工作中難以集中注意力和保持高效率,導致工作適應性下降,工作質量下降。另外,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和記憶力下降,這些均會影響病人在工作中的表現和適應性。因此,有效管理和治療這些癥狀是幫助乳腺癌病人順利重返工作、適應工作的重要步驟。
4 小結
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處于較差水平,工作狀況、家庭韌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安德森癥狀評估表(不良癥狀嚴重程度:抑郁、疲乏、睡眠障礙)是病人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影響因素。護士在臨床實踐中,需要幫助即將踏入社會工作的病人制訂工作計劃,提高家庭韌性水平,鼓勵病人積極面對生活和工作,提升自我效能水平,同時幫助病人控制不良癥狀,最終提高病人重返工作適應性。由于時間、地域以及參與調查人員的限制,本研究僅針對1所三級甲等醫院開展調查,樣本量和調查范圍有限,同時本研究僅進行一次橫斷面調查,建議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擴大樣本量,進行縱向追蹤調查,探討乳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軌跡變化研究。
參考文獻:
[1] 雷少元,鄭榮壽,張思維,等.乳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模式:一項基于人群的2000—2020年腫瘤登記數據分析研究[J].癌癥,2022,41(7):324-335.
[2] 張夢瑤,唐涵,董詩奇,等.癌癥幸存者重返工作崗位干預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1,36(19):102-105.
[3] CHEN Y J,LAI Y H,LEE Y H,et al.Impact of illness perception,mental adjustment,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return to work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21,29(3):1519-1526.
[4] SCHMIDT M E,SCHERER S,WISKEMANN J,et al.Return to work after breast cancer:the role of treatment-related side effects and potential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2019,28(4):e13051.
[5] 吳雪雪,周金妹,王濤.2022年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診療指南》輔助治療更新要點解讀[J].中國臨床新醫學,2022,15(11):1008-1011.
[6] 鐘志嘉,胡守紫.肝細胞癌根治性切除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現況調查[J].軍事護理,2023,40(1):27-30.
[7] 徐夢菲,陸云.婦科癌癥病人重返工作適應性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24,22(12):2328-2331.
[8] 李佳鎂,郭瑜潔,顧麗培,等.癌癥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8):1-4.
[9] FACCIO F,GANDINI S,RENZI C,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Family Resilience(FaRE) questionnaire: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Italy[J].BMJ Open,2019,9(6):e024670.
[10] 李萌萌.家庭韌性問卷漢化及其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1.
[11] 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12] WANG X S,WANG Y,GUO H,et al.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ymptom measurement in cancer patients[J].Cancer,2004,101(8):1890-1901.
[13] 張全志,姚大志,董衛軍,等.乳腺癌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10):1167-1170.
[14] KARLSSON K,OLSSON C,ERLANDSSON A,et al.Exploring symptom clusters and their measurement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a scoping review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J].Oncology Nursing Forum,2023,50(6):783-815.
[15] ROPOVIK I,ADAMKOVIC M,GREGER D.Neglect of publication bias compromises Meta-analyse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J].PLoS One,2021,16(6):e0252415.
[16] 肖嬋娟,張昌盛.肺癌生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22,20(15):2116-2119.
[17] 廖芳,李昂,侯燕,等.乳腺癌術后患者心理社會適應水平調查研究[J].重慶醫學,2022,51(11):1947-1950.
[18] LUO S X,LIU J E,CHENG A S K,et al.Breast cancer survivors report similar concerns related to return to work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nation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Rehabilitation,2019,29(1):42-51.
[19] 李佳鎂.癌癥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量表的構建及應用研究[D].南通:南通大學,2022.
[20] DUIJTS S F A,KIEFFER J M,VAN MUIJEN P,et al.Sustained employabili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survivors up to four years after diagnosis[J].Acta Oncologica,2017,56(2):174-182.
[21] 汪棋,胡曉林.肺癌住院患者家庭韌性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四川醫學,2024,45(5):457-461.
[22] 張珊珊,李惠萍,宋江艷,等.乳腺癌患者家庭韌性評估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研究[J].護理學報,2021,28(24):1-5.
[23] DIONNE-ODOM J N,AZUERO A,TAYLOR R A,et al.Resilience,preparedness,and distress among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21,29(11):6913-6920.
[24] 戴心怡,許嘉碩,王涵,等.康復期癌癥患者放棄重返工作真實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2,37(4):75-78.
[25] 趙秋閣.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及社會參與的相關性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
[26] 沈傲梅.化療期乳腺癌病人心理社會適應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7.
[27] SPELTEN E R,VERBEEK J H A M,UITTERHOEVE A L J,et al.Cancer,fatigue and the return of patients to work--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03,39(11):1562-1567.
[28] BAE K R,CHO J.Changes after cancer diagnosis and return to work:experience of Korean cancer patients[J].BMC Cancer,2021,21(1):86.
(收稿日期:2024-07-12;修回日期:2025-02-09)
(本文編輯"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