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的發布,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需要更加注意對學生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大單元整體作業是適應教學要求變化而出現的產物,對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科而言,大單元整體作業能幫助教師開展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本文結合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情況,就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路徑進行分析,以期促進英語學科教學目標的完成,為培育初中生綜合素養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作業設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在開展英語學科教學的過程中,需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具體特征和實際需求,結合教材中的單元學習目標,在考慮班級內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的情況下,對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進行整體設計,科學規劃作業數量和難易程度,使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任務能有所收獲。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絕大部分教師依然將作業設計的中心放置于作業數量方面,忽略了對作業內容中包含的知識點是否重合、作業類型是否重復等問題的考量,且每個課時之間作業內容孤立的情況較為嚴重。如此,導致作業既無法滿足新課標的要求,也無法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而無法發揮作業的實際價值。長此以往,導致部分學生對作業產生厭倦情緒。為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使作業內容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創設真實情境,提高作業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性,設計拓展延伸、綜合實踐等多元化的作業形式,讓學生以更積極的心態完成作業任務,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實現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激發自身學習潛能,并能將在作業任務中學習到的知識,充分應用于日常問題的解決。
一、設計開放性作業,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發展
新課標背景下,思維品質是初中階段英語學科的核心培育目標之一,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備要素。在進行初中英語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設計開放性的作業內容,鼓勵學生在完成作業任務的過程中,充分應用自身的發散性思維,以敢于探索和勇于嘗試的心態,完成日常的作業內容,實現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進行開放性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豐富作業形式的方式,實現對學生完成作業任務積極性的調動。例如,可設計讀后續寫、情景劇創編等形式,學生在完成作業任務的過程中,培養開放性思維,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英語寫作能力等學習能力的鍛煉。例如,在進行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2 Let’s play sports!”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設計專門的作業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體育運動相關詞匯的同時,掌握頻度副詞的具體應用方法。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可加入“Do you often...?”等句型,讓學生在完成作業任務的過程中,對句型進行綜合運用。教師可設計以下開放性作業內容。
課前準備階段:通過設計作業內容,引導學生在作業中設計一個計劃表格,表格使用英語填寫自己最喜愛的體育運動。同時,對學生需要填寫的內容進行最少單詞數的限制,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填寫內容。
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對本單元需要掌握的基本句型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給出“I like...very much、...is my favourite sports、I often play...with...”等句型,引導學生根據上述提供的詞匯和句型,進行對話內容設計。對于初中生而言,運用課程中所學的詞匯和句型進行對話設計,能更好地掌握這一課時中目標語的運用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對話的具體內容,完成短文寫作。如此,既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又能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經常運動的意識。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設計如下作業內容:班級學生自行進行分組,每四人為一組,通過表格的形式在小組內分享自己日常選擇的主要運動類型及運動的頻率和方式。小組交流之后,由各小組進行推選,每小組安排一人匯報小組交流的內容,分享給其他學生,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多口語表達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口語交流鞏固本單元所學知識內容。
二、活用創新型作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師根據初中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更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對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延伸,建立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結,提升作業內容的趣味性。此外,在進行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避免作業脫離學生日常實際生活,實現由單一作業呈現和評價方式向多元化作業形式的過渡,通過創新作業形式豐富初中英語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英語學科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完成作業任務的過程中實現思維品質的提升。
新課標背景下,在進行初中英語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不同的成長環境和個體所表現出的具體特點,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使學生在完成作業任務的過程中擁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學習感悟的表達及學習成效的應用。例如,在進行九年級英語下冊“Unit 1 Asia”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可設計如下內容:“Tina loves Qingdao best. Can you introduce Qingdao to her? ”要求學生在進行深入思考和查找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書面表達的形式運用學過的句子介紹青島。隨后的課堂要求學生分享寫作成果。在課堂分享環節,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預先準備的圖片,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表達思路。在聆聽學生成果分享的過程中,總結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表現優異之處,在學生全部分享完畢后,進行總結和評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式和寫作選擇。
包含表達、檢索、書寫在內的創新性作業形式,能提升學生英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在查找資料過程中拓寬視野,了解教材外的大美中國。如此,不僅能鍛煉學生英語表達的邏輯性,還能幫助學生運用課堂中學習到的詞匯和句型,描繪祖國的壯美景色。這樣的創新型作業形式,有助于學生更熟練地掌握重點句型和詞匯,培養英語表達邏輯,提升思維判斷水平。
三、緊扣教材內容,圍繞教學重點進行設計
傳統模式下的英語作業內容,主要集中于英語詞匯的掌握及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同時,由于作業內容過于單調,因此無法有效提升學生完成英語作業任務的積極性。對此,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思維模式,更新作業設計理念,在進行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充分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豐富作業形式,使之更貼合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重點。
例如,在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6 TV programmes”的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進行作業內容設計。具體而言,教師可將“TV programmes”作為主要話題內容,從英語表達技能、英語知識運用能力等方面出發,對本單元中的各模塊課程內容進行詳細分析,以此設定作業設計的主要目標和重點,圍繞重點內容,進行作業設計。在英語表達技能方面,教師可設計如下作業內容: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選擇一個小組成員普遍喜歡的“TV programmes”,將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工,就該“TV programmes”中的某一期節目進行模仿表演,在這一過程中,所有介紹、交流所使用的語言必須是英語。隨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表演,由此進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練習;在英語知識運用能力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If...are...、If...enjoy...、will not want、may feel、might like”等句型和短語,通過書面形式,自主選擇主題進行對話編寫,以此幫助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句型和短語。
同時,在進行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內容,鼓勵學生采訪家中長輩,將了解到的家中長輩喜愛的電視節目,以及喜愛這些電視節目的原因,運用英語進行分享,以此幫助學生鞏固在本單元中學習到的重點內容。在本單元教學內容完成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單元測試,通過多元化的測試內容,檢測學生對于本單元內容的掌握水平。
四、確立單元教學目標,明晰內容與目標的關聯性
單元內容,主要是指在同一主題下,存在個體差異性的學習內容。新課標指導下的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需要結合班級內學生對于本單元知識內容的學習情況,針對性地進行某一單元的作業設計。作業設計的目的主要在于為初中階段英語學科素養的落實提供輔助。因此,在進行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首先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細化單元中每一課時的具體內容,針對性地進行作業內容設計。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7 Abilities”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即“Abilities”。“Abilities”可細分為“人與自我”和“人與社會”兩個不同的主題群。而在七年級英語下冊的整本教材中,被劃分至第二模塊“Wonderful things”中,與“Unit5 Amazing things”“Unit6 Outdoor fun”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其中,“Unit5 Amazing things”主要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感受世界的奇妙多彩;“Unit6 Outdoor fun”主要目標在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帶領學生感受這個世界的多元性;“Unit7 Abilities”的主要目標則在于,學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幻多彩和多元性之后,探究自身的價值和作用。通過對各單元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探究,教師可基于大單元理念,在新課標指導下確立作業設計的主題,設計以探索地球上的奇能異事、探索自然界的奇幻之處、探索自我對社會發展的價值,以及探索多元物種的有趣故事為主題的作業任務,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性,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個主題,進行英文寫作,并在小組內分析寫作內容,以此實現單元教學目標。
五、結束語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核心目標在于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學生更好地將課堂所學應用于日常生活。因此,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的情況下,設計多元化的作業形式和作業內容,充分發揮作業在協同育人方面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在實踐生活中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落實新課標中減負增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童玲.以生為本新課標,單元教學重順應:順應產生式系統生成的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設計探析[J].中學生英語,2023(18):91-92.
[2]賴壽英.“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策略[J].前衛,2023(15):200-202.
[3]鄭雪青.“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大單元作業的有效設計[J].校園英語,2023(33):159-161.
[4]王樂.談大單元主題下初中英語系統性作業設計[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22(12):2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