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能力是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之一,對學生其他素養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教師通過合理設問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引入新觀點的方式,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通過生活化教學方式,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讀寫結合等教學形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文闡述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希望對教學改革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實現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提質增效,需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緊跟教學進度,確保深度學習。教師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通過以生活為牽引和讀寫結合等方式,促進學生思維更靈活、更嚴謹,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教師合理設問,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社會人才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批判性思維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尤其是思想性和人文性等特點突出的語文學科,是培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載體。初中學生處于批判性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質疑發問,營造和諧的思考環境,并鼓勵學生向權威挑戰,實現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潤物無聲。
例如,在《故鄉》的教學中,教師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任務群下,采取滲透式的語文思辨性教法,引導學生結合問題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如在新課導入環節,為了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教師可圍繞寫作時間,讓學生尋找歷史中的重大事件,將辛亥革命后的社會動蕩背景帶入文本解析。將辛亥革命的歷史知識與寫作背景相聯系,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在“一般疑問”的環節,問題設置應較為開放和分散,教師可將主要原因時代背景作為解決問題的著手點,輕松解決學生的疑問,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學常識。如學生對于“橫”等動詞的理解不明確,教師可引導學生替換動詞,再對比替換前后的意思差異,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發現原文中的動詞使用更貼合文本背景與人物形象。如學生提出閏土人物形象的倒退疑問,教師需要讓學生意識到時代背景會影響與造就人物,尤其是處于社會動蕩的歷史時期,閏土的思想形象也會發生倒退等方面的變化,并用“文化大革命”的事例解釋歷史發展的曲折性規律。在講解閏土人物形象的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將人物形象的塑造與當時農民階層的代表及其遭遇的境遇進行聯系,側面反映社會的腐朽。在分析楊二嫂人物形象的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從人物的正面與負面、同情又諷刺的矛盾情感等多角度分析,拓展學生的認知,實現對文本客觀理性的評價判斷。在討論寫景問題時,學生對文本結尾處重復故鄉寫景存在疑惑,教師可讓學生聯系作者在文章所表達的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體會其將回憶中的美好故鄉變為現實的美好期望的暢想。
教師在課上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合理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需要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引發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更利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養成。
二、合理引入新觀點,發展辯證思維
聯系與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辯證思維,需要教師合理引入新觀點,切實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與解讀能力。
例如,在《狼》的教學中,一是引入對立統一思維法解讀文本。文本屬于人與自然的哲學范疇,屠戶與狼處于對立關系,矛盾是無法調和的。狼吃掉屠戶是為了生存,屠戶宰殺狼是為了活命,彼此處于你死我活的對立關系,也存在雙方相互依存的矛盾關系。矛盾之初,狼的目標明確,即吃了屠戶填飽肚子。但屠戶并未了解狼的最終目標,以為“投以骨”就可以打發狼,并衍生了懼狼、御狼等心理及行為表現。最終認識到人與狼之間你死我活的對立關系后,才有了屠戶激發斗志,急中生智,采取正確的行動,搶占有利地形,擇機主動出擊。最后通過謀略、攻擊與殺戮,有了人勝狼敗的結局。其中武器、職業習慣、斗爭策略等轉化條件都是必不可少的,也進一步突顯了屠戶的勇敢機警等性格特征。二是引用量變質變思維法去解讀文本。教師引導學生從屠戶的認知轉變入手解讀事件經過。第一次認知是“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戶初步認識到狼性,發現狼貪婪的本性。第二次認知是“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發現狼的目標是吃掉自己,隨后采取了“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的行動,唯有先發制人,才能解決你死我活的對立及矛盾關系。第三次認知是“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屠戶認識到狼性又貪婪又狡詐,對狼性的認識更加全面,發現狼誘敵和偷襲的分工合作。前兩次的認識是屠戶對狼性的認知有了量的積累,而第三次認知是質的飛躍,從而把握正確時機解決掉狼。屠戶對狼性的認知有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但狼對屠戶的認識卻只有量的積累,通過屠戶的退讓看到了屠戶的害怕,通過屠戶的主動防御,看到了屠戶的守勢,但沒意識到屠戶會檢查戰場、尋找隱蔽之處及先發制人,忽視了屠戶人性的機警和果敢。三是用否定肯定思維法解讀文本。屠戶對狼性的認識過程是曲折與有階段性的,在認知軌跡方面,雖然是不斷前進的,但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屠戶的策略也是不斷調整的,包括開始“屠懼,投以骨”的妥協求和解的策略;后續“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及“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的新策略?!澳宋蚯袄羌倜?,蓋以誘敵”是屠戶的頓悟,也是對“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的部分否定,“自后斷其股”是否定后的再否定。屠戶根據戰場形勢變化,運用否定肯定思維法,及時調整戰斗策略及行動,也是屠戶智慧的直接體現。
教師引導學生用新觀點解析文本,可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入理解人性和狼性的復雜本質,并從主客觀的哲學范疇中,認識作者對屠戶主觀能動性的肯定,堅信人定勝天的道理。尤其是在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中,作者強調敢于斗爭與善于斗爭,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啟發。
三、通過生活化教學,發展發散思維
生活化教學可加強生活與學科間的聯系,提高教學的親近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文學世界中積極思考,強化發散思維訓練,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回憶魯迅先生》的教學中,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出示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的詩詞,讓學生分享自己對魯迅先生的認識。在自主預習環節,教師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資料,呈現出作者介紹與背景資料。在文本內容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小組合作探究“文本中選取了哪些生活場景來描寫魯迅先生”的學習任務,學生找出笑聲明朗、走路輕捷、閱讀來信、吃魚丸等生活場景。結合生活場景感知魯迅先生與普通人一樣有喜怒哀樂,對“生活處處有語文”的感知更透徹。討論“文中描述的魯迅先生給你的總體印象”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對魯迅先生產生有血有肉、幽默風趣的整體印象。作者從女性視角的細心觀察入手,敏銳捕捉了魯迅先生的生活細節,要求學生從動作描寫入手,感知魯迅先生義無反顧等大無畏的精神品質,代入鮮活的人物角色。課后教師推薦學生閱讀鄭振鐸的《永在的溫情》與周作人的《關于魯迅》等作品,引導學生多角度感知魯迅的人格魅力。圍繞“偉岸人格”等主題,引導學生對比分析閱讀《鄧稼先》《愛因斯坦與原子彈》等文章,發現文本的異同之處,深入感知文本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有多元的學習收獲。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將語文的學習與探索融入學生生活,利于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強化學習效果。
四、讀寫結合,發展創造性思維
初中語文文章的寫作手法豐富且表達方式巧妙,是學生寫作學習做好的參照模板。尤其是在閱讀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從寫作角度分析文本,讓學生在仿寫與續寫等訓練中掌握并創造性地運用寫作手法,逐漸擺脫對文本的參照,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
例如,在仿寫訓練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運用了記敘、擬人、排比、比喻、白描等寫作手法。藝術手法包括狀物寫景,繪聲繪色;語言簡練,生動傳神等方面。學生在仿寫訓練中,可實現對文本的深入解讀,認識到修辭手法與表達方式應用的巧妙性。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第二段寫作,詳略安排得當,前兩句略寫,后面是詳細描述。描寫順敘合理,前兩句是先寫植物后寫動物,后面內容是先寫動物后寫植物。用油蛉“低唱”與蟋蟀“彈琴”的擬人修辭,表達了鮮明的情感。用“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的排比修辭,句式整齊顯得豐富。句式結構鮮明,段落中鳴蟬、黃蜂、叫天子在前,描繪其狀態在后。前后兩句既有對應,也有區別,形成了句式的錯綜變化之美。尤其是“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钡木涫绞褂茫昧艘孕∫姶蟮膶懛?,引導學生關注細節。無論是句式結構,還是修辭手法等,都是學生仿寫訓練的有效參照。在改寫方面,通過改變文本的載體和人稱等方式,加深對文本主題內涵的深入理解。如《曹劌論戰》的文言文,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并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教師鼓勵學生將文言文的體裁改為議論文或敘述文等。如在續寫環節,學生將故事結尾作為新故事寫作的開頭,可實現對文本中心思想的有效延伸。如在縮寫與擴寫的訓練中,學生了解原文內容后,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概括各段落的內容,深入解讀文本后,再根據縮寫的內容進行各段落內容的擴充,對比原文與擴充后的內容,了解自己在閱讀理解和寫作等方面的不足。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篇文章,題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詩歌有兩部分的表現內容,第一部分為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心等待,快樂的日子一定會到來。第二部分為要永遠向往美好的未來,現在雖身處逆境,但當時過境遷,往事都將成為親切的回憶。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寫作訓練內容,評價修辭運用和描寫順序、句式結構等方面是否合理及新穎,實現取長補短和優勢互補的同時,反哺對文本的閱讀學習,感嘆作者高超的寫作功底和深厚的人文修養,這也是學生欠缺和值得學習的。
五、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把握文本中思維培養的切入點,根據學情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和解析文本內容,達到理想的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滿足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廣泛收集學生的意見想法,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活動安排,讓教學措施貼合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實際需要,以高效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張靜.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探究[J].名師在線,2024(15):36-38.
[2]史之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與思考[J].學周刊,2024(18):73-75.
[3]李云楨.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文科愛好者,2024(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