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倡導開展項目式學習。教師需要在把握學科核心知識的基礎上,以合理性、可分解原則為導向,設計有價值的“真”驅動性問題,從精準分析學情、學生角色扮演、迭代升級問題三個方面出發,重構驅動性問題,達到充分彰顯項目式學習價值的目的。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驅動性問題;重構;角色扮演;迭代
隨著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開展,項目式學習已全面進入中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一個優質的驅動性問題能保證學生在整個項目式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然而,在實際的項目式學習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假”驅動性問題,導致在課堂中沒有發揮出項目式學習的成效。教師界定和辨別“真”“假”驅動性問題,設計出有價值的“真”驅動性問題,對于高效開展項目式學習十分重要。
一、驅動性問題的設計要點
項目式學習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關鍵。設計一個“真”驅動性問題是項目式學習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怎樣才能設計出“真”驅動性問題,確保驅動性問題能對教學起作用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驅動性問題時要遵循問題的合理性原則,在分解驅動性問題時保證子問題符合階梯性、關聯性等特點。
(一)合理性:驅動觸發真實學習
合理性強調驅動性問題必須真實、合理,符合日常邏輯,是存在于學生生活場域的真實問題。
合理性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解決問題所依據的環境和所需資源是真實存在的。二是教師所設計的驅動性問題應當符合學生的自身認知能力水平,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設計之初,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Known-What-How分析(以下簡稱“KWH分析”),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結構及其對問題的疏導能力和駕馭能力。三是教師設計的驅動性問題對學生來說應該有一定的認知負荷,需要學生保持認真努力的態度并采取小組團結協作的方式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具備一定的挑戰性,才能激發學生的行動力。
以浙攝版小學信息科技教材五年級下冊“走進計算機世界”單元項目教學為例,筆者從真實且合理的角度出發,構建“我的計算機我做主——撰寫計算機配置方案”這一主題情境。計算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數字化設備,但是其在使用過程中偶爾會出現卡頓、內存不足、容量不夠、程序無響應、網絡無連接以及經常自動彈出廣告等問題,這些都影響了計算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學生需要通過查閱資料理解計算機各硬件的功能和參數,動手搭建、調試計算機網絡,為計算機搭載安全軟件,完成“在預算內撰寫一份既能精準滿足個性需求,又能保證日常運行安全高效的計算機配置方案”這一項目任務。
這一項目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在生活場域中能夠碰到的真實情境。項目中的驅動性問題是“計算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對它的具體需求也各不相同。如何在預算內設計一份既能精準滿足個性需求,又能保障日常運行安全高效的計算機配置,讓工作更高效,生活更美好?”針對這個問題,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制定項目方案。
整個項目緊緊圍繞驅動性問題開展,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支架實施項目,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教師只是組織者和管理者,學生才是項目的實施者和決定者。
(二)可分解:建構知識自然發生
驅動性問題需要教師根據學習目標對問題進行適當分解。在項目設計之初,教師要梳理項目承載、發展學生的哪些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只有整體把握學科核心知識,建構好項目的學習目標,才能設置出一個好的驅動性問題。在分解問題時,教師應做到階梯性、關聯性相結合。
1.階梯性
在項目容量較大、開展時間較長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目標、核心知識、學科大概念、項目的實施過程等將一個大的驅動性問題進行分解,形成幾個便于學生操作的子驅動性問題。考慮到學生從無到有、從不會到會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呈現一定的階梯性,學生應以“抽絲剝繭、順藤摸瓜”的方法開展項目活動,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走進計算機世界”這一單元的學科核心知識點包括組成計算機的主要硬件及功能、計算機網絡連接方式、從官網下載軟件并正確安裝、樹立維護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其他跨學科核心知識點包括能清晰表達想法、思維導圖布局合理、顏色搭配和諧等。針對以上內容,教師將總驅動性問題按照學情和學科核心知識分解成六個子驅動性問題(如下頁圖1)。學生每課解決一個子驅動性問題,由易到難,知識內容層層遞進,一環扣一環,能力素養逐漸遞增,同時也便于項目過程性評價的開展。
2.關聯性
驅動性問題的分解除了要考量階梯性還要注意關聯性,以保證整個項目能夠順利實施。分解出的子問題不但需要驅動學生完成當前的學習目標,還要為完成下一個學習目標做好準備,應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在項目式學習中,除了單純的學科項目之外,還包括跨學科開展的項目,這就需要教師將多學科知識融入解決驅動性問題的過程。學生在驅動性問題的引領下,運用多學科知識協助解決問題,通過建立起多學科之間的聯系,發展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提升整合知識學習的能力。
二、設計驅動性問題的有效策略
在梳理“真”驅動性問題的關鍵要點之后,以“計算機網絡工程師”微項目為例,筆者通過精準分析學情,實現知識上下聯動;給學生分配角色,激發其探究興趣;不斷迭代升級子問題,增加思維的含量等方式重構有價值的驅動性問題。
(一)精準分析學情,逐一摸底診斷
在項目實施之前,教師需要對學情進行精準分析,對學生進行逐一摸底和診斷,以便更好地定位、設計驅動性問題。筆者先對“走進計算機世界”這一單元內容進行KWH分析(見下頁表1)。
通過學情分析可以發現:第一,學生對瑣碎和單個的知識點關注過多;第二,學生非常想要真正走進計算機世界,實際認識主機里面的硬件,探究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網絡是如何連接的以及如果給計算機安裝病毒,計算機內會發生什么變化。其中,處于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內容更容易鼓勵學生勇于探索,激發學生聯系新舊知識學習。
筆者事先借助問卷星前測學情,了解到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硬件認識模糊,特別是交換機、路由器和防火墻;對計算機網絡的構成有濃厚的興趣;喜歡體驗探索。因此,筆者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通過觀察實物、動手連線、探討分析,認識常見的計算機網絡硬件及功能,體現核心素養中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素養;通過繪制網絡圖和設計微項目,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工作原理,掌握連接計算機網絡需要的設備及連接方式,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素養。
筆者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和診斷,在把握學生的興趣基礎上,借助驅動性問題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內容體系化,將分散的知識點串成一條線。
(二)學生角色扮演,激發探究興趣
學生在解決驅動性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涉及角色扮演的環節。例如,項目前期方案扮演設計師、采訪者、觀察者角色,項目過程中扮演各種活動者、實驗者角色,項目后期扮演演講者、匯報者角色等。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單元核心知識融入“我的計算機我做主”這一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通過扮演計算機硬件工程師、計算機軟件工程師、計算機網絡工程師、計算機安全工程師等角色,將整個單元的學科核心知識進行有機組合。
例如,學生在扮演計算機網絡工程師角色時,先通過觀察計算機和交換機實物,思考怎樣將創客教室的計算機連接起來。有的學生猜測可以將網線的一端插入主機網絡端口,另一端插入交換機端口,然后動手連接計算機和交換機,利用極域軟件測試是否連接成功、是否組成局域網,體驗之后再分析交換機的功能。
教師引導學生親歷學習過程,通過實驗探索和深度體驗,突出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繪制創客教室網絡連接圖,交流匯報計算機網絡需要的設備和連接方式,理解計算機網絡工作基本原理,突破教學難點。
(三)迭代升級問題,增加思維含量
項目式學習的驅動性問題涵蓋學科核心知識,能引領學生不斷通過探索學習解決真實問題。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生成一些驅動性問題,這些問題會不斷地迭代、升級成新的驅動性問題。在解決這些新生成的問題過程中,學生經歷頭腦風暴、思維迸發,完成總驅動性問題。
例如,學生在扮演計算機網絡工程師角色時,先來到學校的創客教室幫助搭建計算機網絡,實現其上網功能。學生在查看現有設備之后發現,創客教室中共有18臺學生計算機、2臺教師計算機、1臺交換機、若干網線,于是馬上開始思考該如何將這些設備連接起來。有的學生猜測可以將網線的一端連著計算機主機網線端口,另一端連著交換機。猜測是實驗的前奏。學生小組立刻進行動手實驗,利用網線將電腦和交換機連接起來。通過教師計算機的極域軟件界面,學生發現交換機的作用是將多臺計算機連接起來,可計算機此時還是不能上網。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和討論交流發現此時仍舊缺少一件用于連接交換機搭建的網絡和學校網絡的設備,進而引出認識路由器以及如何連接路由器等知識,這是迭代升級出的問題。在連接路由器的過程中,學生認識了路由器的WAN口和LAN口,學生連接這些線路后,使創客教室的計算機成功實現上網的功能。教師引導學生畫出創客教室網絡連接圖,將問題又一次迭代升級。在明確教室網絡之后,學生發現了新的問題:家庭網絡又是如何連接的?小組繼續頭腦風暴,設計家庭網絡布線圖。項目任務完成后,師生一起從網絡搭建正確、設備擺放合理、考慮布線成本、線路清晰美觀四個方面,對項目式學習進行評價。
通過問題的迭代升級(如圖2),學生鞏固了搭建計算機網絡的相關知識,在設計家庭網絡過程中發展思維,體會到網絡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和智能。在“計算機網絡工程師”微項目中,學生不斷迭代升級問題,并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考和探索,增加思維的含量。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之后,也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學會界定和辨別“真”“假”驅動性問題,把握真驅動性問題的關鍵點,設計真實的驅動性問題是項目式學習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一個優質的驅動性問題能保證學生在整個項目式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探究狀態,發展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2]鄭新華,施瀾.學科項目化學習中驅動性問題的設計與重構[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22(4).
(責任編輯:趙靜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