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一)議·四個問題:常態(tài)化一日勞動的現狀
新時代“以勞育人”背景下,基礎教育需要開發(fā)能打破傳統班級和年齡界限的勞動教育新樣態(tài)。我園的勞動教育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勞動空間生活化,但勞動的資源整合不足;二是勞動習慣自主化,但勞動的能力未能持續(xù)提升;三是勞動項目地域化,但勞動的內容缺乏主題式深入;四是勞動評價科學化,但評價的模式缺少可視化進階。
(二)審·四個需要:迭變式一日勞動的關鍵
綜合育人既是幼兒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幼兒園構建高質量勞動教育樣態(tài)的本體價值。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關鍵,一是需要整合地域性勞動教育的活動資源,二是需要架構結構化勞動內容的主題脈絡,三是需要觀察進階式勞動對象的能力增長,四是需要建立閉環(huán)式勞動教育的質量評估。
(三)循·四個行動:高質量一日勞動的指向
我園位于“漁浦文化”發(fā)源地,結合地域資源優(yōu)化一日勞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造培“漁”環(huán)境,勞動空間最優(yōu)化;二是開發(fā)培“漁”清單,勞動任務最精化;三是實施培“漁”項目,勞動主題最亮化;四是擴展培“漁”視角,勞動資源最大化。
本課題秉持四個向度,即政策向度——聚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課程要求,社會向度——關注多樣化勞動形態(tài)的發(fā)展特點,生活向度——培育新時代健康兒童的勞動品質,兒童向度——關注個體化生長需求的發(fā)展規(guī)律,形成了高質量勞動教育的理念標準,彰顯了新時代“勞動+”特色的園風園貌,培養(yǎng)了愛美、善美、創(chuàng)造美的健康兒童,以漁浦三代的勞動精神面貌,弘揚“漁”家勞動文化。
二、培“漁”行動的研究內涵
(一)培“漁”行動
“漁”是育的諧音詞,“漁”左半邊的三點水包含三層含義:第一層指三大場域,即園區(qū)、小區(qū)與社區(qū);第二層指三把鑰匙,即培“漁”指南、培“漁”機制與培“漁”清單;第三層指三種品質,即發(fā)現美、傳承美與創(chuàng)造美。右半邊“魚”,魚頭指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孩子;魚身指深造勞動環(huán)境、開發(fā)勞動項目、實施勞動清單、擴展勞動視角;魚尾指案例循證式、現場思辨式、窗口拋論式、檔案主題式等勞育評估形式。培“漁”行動旨在培養(yǎng)漁浦文化勞動中發(fā)現美、傳承美、創(chuàng)造美的“勞動騎士”,讓幼兒在共生共享中發(fā)展良好勞動品質,呈現園所高質量勞動教育新樣態(tài)。
(二)漁浦文化
我園處于漁浦文化所在地幼兒園,該地以捕魚特色為主,形成了編織業(yè)與五金產業(yè)為輔的漁浦勞動文化。我園以三江流域的地域特色為教育起源,將勞動教育浸潤于一日生活,以傳承傳統的沿江勞動精神為核心,唱響高質量一日生活的勞動新號召。
(三)勞動教育
本課題的勞動教育主要包含一日勞動、特色勞動、創(chuàng)演勞動三個板塊,涵蓋“興致·喜勞動”“經驗·巧勞動”“問題·勤勞動”“實踐·創(chuàng)勞動”四個主題,并從橫、縱雙向系統架構三個年齡段六個學期的勞動教育內容。實施需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根據不同勞動教育內容,設計不同勞動場域;二是秉承分齡、混齡多樣化的設計原則,根據幼兒的動態(tài)需求提供不同的勞動任務;三是遵循以勞育人的原則,注重不同年齡段勞動項目的過渡與銜接,從而構建與創(chuàng)新園本高質量勞動教育樣態(tài)。
三、培“漁”行動的操作舉措
(一)以童為“尺”的勞動教育之本
1.教育理念先行
構建高質量勞動教育園本樣態(tài)的目的是讓幼兒充分感受和體驗勞動的快樂,在自主思考、探索的過程中,樹德創(chuàng)新、增智強體。培“漁”行動的園本探索不僅調度了幼兒園、家庭、社區(qū)多方面的教育資源,實現了全員參與,更體現了借助勞動活動與勞動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各種各樣吸引幼兒的勞動教育活動。
2.評估標準先導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精神,培“漁”指南圍繞“尋漁趣 享時光”的理念,構建了幼兒勞動發(fā)展的評估量表,探索基于兒童視角構建園本勞動教育標準。
(1)勞動意識深化——夯實勞育“塔基”。包括觀察意識、傾聽意識、表達意識和行動意識等評估指標,每一條指標有初階、中階、高階三個評估等級。
(2)勞動能力亮化——強固勞育“塔身”。其評估指標包括編織能力、建構能力、想象與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與探索能力等,具有針對性、具體性、地域性等亮點。
(3)勞動品質繁化——精鑄勞育“塔尖”。其評價指標包括勞動興致、積極主動、專注堅持、計劃反思等,通過多方面的勞動品質精鑄園本勞動教育“塔尖”。
3.監(jiān)測機制護航
按照培“漁”指南的評估要點,制定不同年段幼兒的勞動教育監(jiān)測框架,將幼兒勞動素養(yǎng)作為衡量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基本內容。
(1)研發(fā)年段監(jiān)測目標與多元監(jiān)測工具。觀察幼兒掌握的勞動基本知識,具備的勞動意識、養(yǎng)成的勞動習慣、掌握的基本勞動技能以及形成的勞動品質。
(2)開展典型性、混齡段、多元化的監(jiān)測。嘗試把勞動教育貫穿幼兒一日活動,納入幼兒成長全過程,探索典型性、混齡段、多元化的幼兒勞動能力培養(yǎng)模式,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綜合發(fā)展。
(3)整體融合各方資源合理推動勞動教育。從內涵到形式更新對勞動教育的認識,開展層層質量監(jiān)測,督促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切實承擔勞動教育的職責。
(二)以童為“鏡”的勞動教育之行
1.深造培“漁”環(huán)境,勞動空間最優(yōu)化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指出:“因地制宜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在生活化的勞動教育環(huán)境中,勞動的教育地位邊緣化,本研究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原則、創(chuàng)設內容、創(chuàng)設策略、創(chuàng)設資源等方面樹立勞育的正確價值觀念。
2.開發(fā)培“漁”清單,勞動任務最細化
培“漁”清單是依據十二個班級幼兒的勞動體驗,整理與開發(fā)為期一年的勞動清單。其中,橫向分為一日勞動、特色勞動、創(chuàng)演勞動,一日勞動與創(chuàng)演勞動都包含三級遞進式的勞動教育目標,而特色勞動主要體現在四大特色場域中的各類項目。
3.實施培“漁”項目,勞動主題最亮化
幼兒園根據實際情況,以年齡班為縱線,主題活動為橫線,因地制宜地建設不同的勞動教育教學體系,形成“戲城中魚”“樂享編藝”“螺母建構”等特色勞動項目。
4.擴展培“漁”視角,勞動資源最大化
勞動資源從兒童、教師、家長、社區(qū)四個方面為依托,追尋幼兒勞動的興趣點、需求點等話題資源,追尋教師勞動教育的理念資源、追尋家長與社會的實踐資源,從而實現勞動資源最大化。
(三)以童為“花”的勞動教育之策
1.“起承轉合”——生活項目式勞動的實施策略
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構建項目式勞動課程,讓幼兒獲得積極的勞動情感和一定的勞動經驗。“起”是勞動經驗的循環(huán)回顧、“承”是勞動技能的深入學習、“轉”是勞動問題的持續(xù)追蹤、“合”是勞動能力的與日俱增,從而提升勞動能力和形成勞動素養(yǎng)。
2.“加減乘除”——主題項目式勞動的實施策略
主要包含:主題衍生做加法,在主題行進中聚焦原有課程、便利資源、共同興趣、深度學習衍生項目;主題預設做減法,“預設”要適度,通過精準預設、彈性預設、調整預設使勞動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熱愛的生活方式;主題改造做乘法,在主題改造中運用項目替代、項目聚焦、項目挖深,融入積極的情緒情感中共同推動項目行進;主題創(chuàng)編做除法,將主題活動與勞動工坊融合,即體現幼兒園的教育特色,又滿足幼兒的個性化、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
3.“望聞問切”——生發(fā)項目式勞動的實施策略
讓幼兒體驗從產生勞動需要到滿足勞動需求的過程。“望”幼之實情,靶向精準,識別表面的、形式化的、機械的勞動活動,構建幼兒積極情緒、積極投入、積極關系、積極成就的項目式勞動;“聞”幼之心聲,走訪循證,從“聞”聲知意中尋得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有創(chuàng)見的表達者、有探索的實踐者;“問”幼之所需,對癥下藥,多聆聽幼兒對勞動的不同想法,引導幼兒制訂完整的計劃、按計劃進行多種嘗試;“切”中關鍵處,真抓實干,從開展有準備的活動、組織有聯系的活動、層層推進項目活動三個路徑促進幼兒“勞動經驗鏈”的形成。
(四)以童為“鏈”的勞動教育之評
1.四類評估對象:支持案例循證式評價
主要包括參與者的自我評估、教師的支持評估、監(jiān)測組的定期評估和家人的觀察評估,并以手環(huán)記錄單、勞動記載卡、勞動監(jiān)測單、勞動微圈等不同方式對幼兒勞動過程中的發(fā)展狀況進行判斷。
2.四級評估內容:支持現場思辨式評價
針對不同角色視角下的勞動問題提出困惑,并通過班組、年段、監(jiān)測組、園所四個不同小組進行發(fā)應、學習,從而持續(xù)支持幼兒的各項勞動行為。
(1)一級發(fā)應評估:班組會議一思一談 。一級評估問題主要是班級幼兒經常碰到的、容易解決的問題,班組教師通過問題暢聊的方式進行問題分析與策略支持。
(2)二級學習評估:年段互通一點一論 。對于班級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平行班、教研組長、跨段班級三類對象進行年段點對點經驗分享來解決。
(3)三級行為評估:監(jiān)測團一問一察。基于幼兒真實勞動情景存在的問題,監(jiān)測團成員完成監(jiān)測單后定期開展研討,選擇比較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并提出策略支撐解決其中的勞動問題。
(4)四級成果評估:園分享站一案一研。為進一步推進勞動教育的構建與實踐,實現勞動與生活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師對幼兒勞動教育的培養(yǎng)策略,每月我園都會開展勞動教育主題的教研活動。
3.四美評估路徑:支持窗口拋論式評價
通過美勞說評臺、美勞小蜜蜂、美勞嗨集市、美勞公益站四種路徑展開美勞教育活動,真正實現以勞育美,以美育勞。
4.四層評估方式:支持周期推進式評價
以日、周、月、站(學期性)層層遞進的周期式活動為基點,推動幼兒穩(wěn)步發(fā)展,悅勞動之美,享勞動之樂。
(1)天天集贊日——勞動興趣巧激發(fā)。天天集贊日是為培“漁”行動的幼兒實踐內容提供分享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通過翻翻樂、挑戰(zhàn)幣和隨機卡等游戲性材料,為幼兒創(chuàng)造不同的驚喜和挑戰(zhàn)。
(2)激勵表彰周——勞動技能熟發(fā)展。激勵表彰周是鼓勵式教育的策略之一,通過“獎小錦旗”“夸小城星”“兌心愿券”等鼓勵方式,激勵幼兒不斷嘗試、不斷生長,從而習得更熟練的勞動技能。
(3)創(chuàng)意美勞月——勞動素養(yǎng)速提升。每年的五月是幼兒園的創(chuàng)意美勞月,幼兒在美勞月中做班級化、項目化的勞動內容。基于各班的勞動現狀,十二個班級以十二種不同的勞動形式呈現多樣化的美勞樣態(tài)。
(4)多維聯盟站——勞動樣態(tài)新亮相。基于地域特色的自主性勞動內容不再固定,在勞動項目開展前,以“同伴互學、師幼同研、親子共創(chuàng)”推動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加大對幼兒生活化勞動教育的力度。
四、培“漁”行動的研究效果
(一)開啟了高質量勞動教育的三把鑰匙
開啟的第一把鑰匙是開放式培“漁”機制,讓“勞育”聯起來;第二把鑰匙是引導式培“漁”指南,讓“勞育”活起來;第三把鑰匙是進階式培“漁”清單,讓“勞育”動起來。
(二)培育了高質量健康兒童的三種品質
勞動是一個需要持續(xù)投入和堅持的過程,它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度重視和策略支持下,幼兒在喜勞動中發(fā)現美,在樂勞動中傳承美,在愛勞動中創(chuàng)造美。
(三)構建了高質量勞動空間的三大要素
在幼兒園勞動教育日趨深入的當下,我園進行“一城文化滋養(yǎng)、三區(qū)功能滿足、十個場域支持”勞動空間的設計與重構,并借此構建高質量的勞動教育空間。
(四)成就高質量教育團隊的三新發(fā)展
培“漁”行動的園本探尋開啟了教師支持幼兒的勞動視角,也拓寬了教師觀察評價幼兒的培育視角。幼兒自主自愿的勞動態(tài)度的背后是教師勞動理念的革新,幼兒多元多維的勞動材料的背后是教師支持能力的標新,而培育水平的煥新需要點滴經驗的積累與反思,從而成為日就月將的新時代好教師。
(五)形成了高質量勞動教育的輻射效應
我園以所在地理位置為中心向區(qū)內外、市內外及上海直轄市內推廣輻射。如大班幼兒的勞動創(chuàng)演舞蹈《最能干的我》在社區(qū)及浙江電視臺民生休閑頻道“錢塘老娘舅”欄目聯合開展的鄰里節(jié)活動中宣傳;與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蒲公英幼兒園、上海市閔行區(qū)古美幼兒園等多個實踐勞動教育的名園進行線上及線下結合的參觀交流等,形成了可推廣的“漁浦模式”。
展望未來,推進勞動教育需要將綜合性育人功能滲透于兒童發(fā)展需求,與幼兒一起研究能夠推動園所、家庭以及社會發(fā)展的策略舉措,引導幼兒深刻體悟勞動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