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案例背景
隨著“十四五”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持續推進,“幼兒發展優先”理念逐漸落地生根。作為實踐園所之一,五角場幼稚園貫徹落實幼兒可持續發展優先、發展規律優先、發展需求優先理念,深化園本課程改革,旨在更好地為幼兒創造主動學習與發展的契機。教師作為理念的踐行者,需正確觀察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科學分析評估幼兒的經驗水平,并基于幼兒的興趣和能力給予恰當的教育支持。
丨故事緣起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孩子們對投放在戶外建構區的螺母積木充滿著探索的欲望。圓圓擺弄著螺絲和螺母,嘗試將繩索穿過木板左右的兩個小孔,她驚喜地對我說:“小滌老師,這像不像一個秋千?”“是啊,還真像秋千上的座椅!”在我的鼓勵下,圓圓和好朋友一起開啟了一場“秋千搭建”之旅。
丨站不穩的秋千
圓圓和伙伴們先用繪畫的方式,將各自心中秋千的樣子描繪出來,然后通過小組會議分享討論。接下來的戶外自主游戲時間,圓圓和朋友們開始齊心協力搭建秋千。基于前期的探索,孩子們對螺母積木的基本拼搭方法有了一定的認知,不一會兒,一個兩條腿的秋千架就初步成型了。但是,平面秋千總是搖搖晃晃地向前或者向后傾倒,就連繩子也不斷地掉落下來,更別說在上面蕩秋千了。
初次搭建雖說沒有達到預期的成功,但外形高大的秋千依舊引發了班級其他孩子的關注和熱議。于是,在游戲結束后我邀請班級孩子們展開了一次討論。
我首先肯定了孩子們的初步搭建所取得的成果,同時也引導其他孩子發現存在的問題。一一提出疑問:“為什么她們搭的秋千站不穩?”彤彤舉手說:“我看到的秋千有四只腳,她們搭的秋千只有兩只腳,所以站不穩。”小澤說:“我知道了!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形狀,秋千的腳是三角形的,就不會倒來倒去了。”“秋千小組”接納了同伴們的建議,決定繼續改進。
幼兒行為分析與解讀:
在游戲過程中,圓圓和她的朋友們能主動尋找合適材料,成功地將秋千外觀搭建出來。遇到困難時,他們懂得尋求教師幫助,同伴間配合默契,分工有序。從集體分享中能看到,孩子們對于秋千有一定的外形認知和力的認知,還能將“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原理遷移到游戲中,創造了同伴之間的“最近發展區”。
教師支持:
在第一次的秋千搭建過程中,我基本處于隱身狀態,一直靜靜等待,給予孩子們充分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切實做一名觀察者和傾聽者。在分享交流環節,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組織開展集體交流活動。游戲結束后,我鼓勵“秋千小組”通過繪畫、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深入思考。將問題直觀呈現,引發了孩子們的高度關注,而策略的直觀羅列,有助于促進游戲的持續進行。
丨會“劈叉”的秋千
根據上一次游戲中同伴們給出的建議,圓圓和朋友們繼續嘗試搭建秋千。為了又快又好地搭建成功,這一次,她們提前繪制了秋千設計圖,并細致計劃好材料的使用數量,準備給秋千來一個“大改造”——兩邊再各自增加一只腳,以此形成穩固的三角支撐結構。
在圓圓的努力下,秋千終于搭建完成了,但在搖晃了一會后,秋千兩邊的腳逐漸分開,圍觀的孩子們哈哈大笑說:“這個秋千會劈叉!”
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一起為“秋千小組”出主意。游戲后,我與孩子們一起用列表的方式將想出來的辦法進行了梳理和統計:
辦法一:在秋千的腳中間再加上一塊板固定。
辦法二:用輪胎壓住秋千的腳,變得更加牢固。
辦法三:在秋千兩邊再增加一只腳。
辦法四:在秋千腳的兩邊底下再加上一塊板,這樣秋千的腳就被固定住,不會輕易分開了。
辦法五:用線把秋千腳繞起來。
第二天,孩子們主動在幼兒園搜尋材料,并對這些方法逐一進行了嘗試,驗證這些方法是否可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方法一可以讓秋千更加牢固。
穩固的秋千給了孩子們足夠的安全感,一張張燦爛的笑容好像在告訴我:相信孩子、給予適宜的支持,一定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的發生。
幼兒行為分析與解讀:
在改進秋千的過程中,孩子們圍繞發現的問題積極思考,能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一步步改良秋千。圓圓在兩次游戲中,主動發起活動并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遷移應用已知的探究經驗,去解決新游戲中的問題,在游戲中表現出一定的領導能力。
教師支持:
在探究如何使秋千更加穩定這一問題時,我充分相信幼兒,給予他們自主討論、探究的空間。游戲結束后的分享環節,幼兒針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暢所欲言,我認真傾聽幼兒的發現、困惑以及思考,并引導他們通過列表統計的調查方法梳理經驗,同時鼓勵他們自主尋找材料,進行多方驗證。
丨進階 “豪華”秋千誕生了
在一次戶外游戲之前,圓圓對我說:“小滌老師,這次我們想搭一座你也能坐的大秋千!”于是,我接受邀請,參加了孩子們的前期討論會,和她們一起仔細觀察了秋千的圖片,共同探討了計劃書的制作。
有了前期組裝支架的經驗基礎,孩子們很快完成了秋千支架的搭建,接下來就是豪華座椅的搭建。然而,孩子們對比嘗試了很多積木,總是沒有辦法將靠背和座椅連接。我察覺到工程陷入了困境,啟發道:“靠背和座椅之間有一個角度,哪一塊積木更合適呢?”圓圓和伙伴們聽后,露出困惑的眼神。這次,我加入游戲,與他們一起比對各種角度的木板,最后我們發現直角積木能很好地將兩者連接,困難迎刃而解,“豪華秋千”終于大功告成了!
幼兒行為分析與解讀:
在“豪華秋千”搭建前期,圓圓遇到信息搜集的困難,主動向我尋求幫助,還邀請我參與他們的討論會。同時,在我的啟發下,孩子們制訂了詳細的搭建計劃,并根據計劃搜集所需的材料,可見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整個游戲過程對幼兒的構思、預見以及規劃等能力的發展都是很好的鍛煉。
教師支持:
在“豪華秋千”搭建的整個過程中,我始終關注幼兒的行為,并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給予恰當的支持。當孩子們受到認知和經驗限制向我尋求幫助時,我提供了必要的“支架”——豪華秋千圖;當孩子們在自主搭建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我嘗試用提問啟發他們進一步思考;當孩子們難以完成“豪華座椅”時,我以一個玩伴的身份與他們一起分析、比對合適的積木,攜手解決困難。
丨延伸與思考
后續的一對一傾聽中,我了解到孩子們還有各種各樣的愿望想要達成:“老師的腿比我們的長,吊座椅的繩子還需要再系得高一些”“座椅重了,頂部還需要再加固”……
展望未來,期望盡自己所能,繼續秉持和踐行“幼兒發展優先”理念,看見孩子、讀懂孩子,生成、共建“有意義”的活動,支持幼兒成為游戲中的主動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