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繪本《七只小兔子》描繪的是七只小兔子在夜幕降臨準備上床睡覺時發生的故事,這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而很容易引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共鳴。本次語言活動旨在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細節,發現并學習繪本的故事結構特點以及固定句式,感受繪本語言的優美、有趣。讀完之后,我們鼓勵幼兒從日常睡覺的親身經歷和想象著手,對故事進行創編,并開展繪本表演活動,增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感知故事情節的趣味性,理解故事結構特點。
2.能用故事中的句式進行仿編并嘗試表演。
3.感受父母對小兔子們的濃濃愛意,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七只小兔子》PPT,小兔子頭飾若干,輕音樂《卡農》。
經驗準備:有繪本表演經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師:小朋友們,封面上有幾只小兔子?你覺得這是一群什么樣的小兔子?
【說明】引導幼兒觀察封面七只兔子的表情、動作,初步了解繪本人物,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分段閱讀繪本,理解故事內容
1.師幼共讀繪本第2~3頁,進一步感知七只小兔子的性格特點。
師:你在畫面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小兔子們會乖乖上床睡覺嗎?如果你是小兔子,這時候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說明】幼兒圍繞“假如我是小兔子,我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討論時,教師要注意巧妙引導和耐心鼓勵,及時將幼兒的想法簡單記錄下來,為之后的故事創編做準備。
2.師幼分段閱讀繪本第4~19頁,了解故事情節,感知故事結構。
教師講述第4~5頁,介紹故事背景。
師:聽到爸爸的話,小兔子們去睡覺了嗎?
教師分段講述第6~9頁,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故事結構。
師:畫面中,你覺得故事提到的第一只小兔子是哪一只?他在干什么,他會停下來嗎?你覺得第二只小兔子會停下來嗎?后面會發生什么呢?
師幼按照第10~11頁、第12~13頁、第14~15頁、第16~17頁、第18~19頁分段閱讀,教師引導幼兒描述畫面,感知故事的發展結構,并嘗試用繪本中的句式來仿編故事。
3.幼兒表演,體會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師幼討論,引導幼兒戴上兔子頭飾表演自己仿編的故事。
師:老師把你們剛剛分享的“假如我是小兔子,睡前我會做什么”記錄了下來,請試著用和繪本中一樣好聽的語言說一說。誰愿意分享一下?
幼兒表演,體會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教師分組,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按照繪本中的句式進行“七只小兔子——睡前篇”的表演。
【說明】對中班幼兒而言,運用固定句式創編內容有一定挑戰,建議教師先舉例示范,幫助幼兒降低難度、逐步學習。
4.教師出示繪本第20~23頁,感受父母對小兔子們濃濃的愛意。
師:小兔子們都鉆進了被窩,小兔子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整個畫面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說明】引導幼兒通過畫面色彩、兔子媽媽和爸爸的表情與動作等,感受他們之間的深厚愛意。
三、師幼完整欣賞繪本,分享各自做過的夢
教師跟隨音樂完整講述繪本。
師:你最喜歡哪個畫面?為什么呢?
師:小兔子們進入甜甜的夢鄉,你們做過夢嗎?誰愿意來說一說。
【說明】閱讀時播放歡快輕柔的音樂,更有助于調動幼兒的情緒,讓他們沉浸式欣賞繪本的語言之美、畫面之美,感受故事溫馨、美好的氛圍。
活動延伸
美工區:提供水彩、彩泥、線描筆等多種材料,引導幼兒在欣賞繪本《七只小兔子》畫面的基礎上創作“我心中的睡前時光”。
閱讀區:投放繪本《七只小兔子》,供幼兒自主閱讀,故事續編。
數學區:投放七只小兔子的人物卡片,引導幼兒依據故事中七只小兔子的睡前活動,對小兔子們進行排序。
家園共育:建議家長與幼兒共同制訂睡前計劃,記錄并分享幼兒一周的睡前活動(可用多種形式記錄)。
*本活動所用素材選自《東方娃娃》(嬰兒版·東方寶寶)2025年第2期《七只小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