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通過“心情周記”這一途徑,能夠有效洞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其化解困擾。班主任在周記寫作引導、提醒學生按時提交周記、查閱周記以及反饋溝通的過程中,應遵循隱私原則、真誠原則和引導原則,通過持續關注、家校合作、班級活動引導等保障“心情周記”活動的落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與全面發展。
【關鍵詞】班主任;“心情周記”;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08-0074-03
【作者簡介】常麗瑛,貴州省都勻市第三中學(貴州都勻,558000)教師,高級教師。
一、“心情周記”的設計理念
從積極心理學視角來看,“心情周記”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班主任通過引導學生記錄“幸福三件小事”,能夠讓他們聚焦生活中的美好點滴,幫助他們養成積極關注生活的習慣,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提升幸福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發展呈現出多維度且復雜的變化態勢,情緒敏感多變,他們渴望通過合適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以獲得他人的理解與共情。情緒表達理論為“心情周記”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通過合適的方式表達情緒對認識和管理情緒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借助“心情周記”將喜怒哀樂等情緒轉化為文字,梳理情緒脈絡,明晰產生緣由及影響,為調節情緒做好鋪墊。自我成長理論表明,個體通過回顧過往經歷、反思自身行為能夠促進成長。“心情周記”為學生搭建了自我反思的平臺。學生通過撰寫周記回顧一周生活,自我審視、自我問答,看到進步會欣喜,發現不足能反思,進而增強自我認同感,激發成長動力,推動他們不斷調整心態和行為,朝著更好的自己邁進。
二、“心情周記”的具體實踐
(一)基本原則
1.隱私原則
班主任要向學生鄭重承諾,對周記內容嚴格保密,這是建立師生信任的基礎。無論是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與其他教師交流教學情況時,還是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在校表現時,未經學生同意,絕不能泄露周記里的內容,這樣才能使學生放心地在周記中吐露心聲。
2.真誠原則
班主任在閱讀和反饋學生周記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始終秉持真誠的態度,確保每一句評語、每一次面談交流都是發自內心的,要真正站在學生的立場去體會他們的情緒,與學生建立深厚且真摯的情感聯結。如學生在周記中分享自己在比賽中失利后的沮喪心情時,班主任不能簡單回復“沒關系,下次繼續努力就好”,可以這樣回應:“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你此刻的失落,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卻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確實讓人難受。不過,一次失敗并不代表什么,它恰恰是你成長路上的寶貴經驗,能讓你看到自己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提升。我相信,只要你不氣餒,繼續加油,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績!”這樣真誠的回應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班主任是真心在意他們的感受,關心他們的成長。
3.引導原則
班主任在回應學生周記中提出的各類問題和困擾時不應直接給出答案,而要通過巧妙的提問、啟發式的引導,幫助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潛在的解決途徑等,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生在周記中提到自己在數學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班主任可以這樣引導:“你覺得是哪個知識點讓你最困惑呢?是老師講解時你沒聽明白,還是自己在課后復習的時候沒有掌握好方法呢?平時做練習題的時候,哪些類型的題目出錯比較多呢?我們一起分析,看能不能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班主任還要引導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讓他們明白生活中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把每一次困難都視為成長的機遇,相信自己通過努力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成長。
(二)流程安排
1.寫作引導
班主任每學期開學初需精心組織“心情周記”寫作輔導活動,向學生闡釋“心情周記”的意義、規則及目標。除強調如實記錄心情、想法和日常經歷外,還要著重講解“幸福三件小事”的記錄要求與價值。班主任可以分享往屆學生的生動案例,如雨天同學主動借傘的溫暖,精心照顧綠植后的成就感等,讓學生體會生活細微處皆藏幸福,值得記錄。同時,鼓勵學生采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豐富周記內容,除文字描述外,可用繪畫展現場景,或貼上有紀念意義的小貼紙,使周記更具個性,成為他們用心經營的心靈空間。
2.周記提交
為方便學生操作,班主任應為學生準備紙質筆記本,明確每周一早上為提交上周周記的時間,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確保信息能及時反饋,便于后續查閱與反饋工作的連貫有序開展。
3.班主任查閱
班主任收到周記后,要投入充足的時間與精力,認真細致地閱讀。不能僅停留于文字表面,而要深入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層情緒、潛在想法以及可能隱藏的問題。對于學生記錄的“幸福三件小事”,要關注其體現的積極心態與獨特關注點,同時用不同顏色的筆或符號做好批注,如用紅色標記情緒波動較大的部分,用綠色標出涉及人際困擾的內容,用黃色標注學業相關問題等。隨后,按照情緒表達、人際關系、學業壓力、積極生活體驗等對周記進行分類整理,為后續精準的反饋溝通工作奠定基礎。
4.反饋溝通
一是書面評語。班主任在周記后寫下的書面評語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以及對反饋的期待值。針對學生傾訴的困擾,班主任要運用共情技巧,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感受,并用溫暖、親切的話語給予回應與建議。如學生寫因與好朋友吵架而難過、迷茫,班主任可回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你此刻內心的難受,好朋友之間偶爾鬧別扭確實讓人揪心。不過,友誼就像一艘小船,航行中難免遇到風浪,但只要用心修補,依然能繼續平穩前行。你不妨主動找他聊聊,心平氣和地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說不定就能解開彼此的心結,讓你們的友誼更加深厚。”對于學生記錄的“幸福三件小事”,班主任則要用充滿肯定、鼓勵的話語強化其積極關注生活的意識。如學生寫歸還撿到的飯卡后得到同學感謝,心里很高興,班主任可回復:“你做得真棒呀!生活中的點滴善意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周圍的世界,也讓你收獲了滿滿的快樂。希望你能繼續保持這份善良,相信你每天都會發現更多這樣美好的瞬間。”
二是面談交流。對于較為復雜、嚴重影響學生情緒狀態或者在周記中多次出現的問題,班主任要安排專門的時間與學生在相對安靜、舒適的環境進行一對一面談,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傾訴心聲。面談時,班主任首先要充分傾聽學生,通過專注的眼神、適時的點頭等,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理解。在此基礎上,班主任可以運用共情、賦能等技巧,協助學生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共同探討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并鼓勵學生積極將這些辦法付諸實踐,讓學生明白老師會一直在身邊支持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當學生因長期的學業壓力而產生嚴重焦慮情緒,且多次在周記中提及這一問題時,班主任可以在面談中先耐心傾聽學生講述學習困境、心理壓力以及嘗試過的解決方法等;然后與學生一起分析可能導致學習困難的原因,如學習方法是否得當、時間安排是否合理等;最后共同制訂一個具體可行的學習計劃,包括如何合理分配時間、針對薄弱科目如何進行專項突破等,并鼓勵學生按照計劃逐步實施,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取得進步。
(三)保障落實
1.持續關注
班主任要為每個學生建立專門的周記檔案,記錄周記中的關鍵內容以及學生問題的變化情況。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持續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困擾解決進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引導策略;定期與學生一起回顧周記內容,共同梳理哪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哪些情況還需要繼續努力,總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成長經驗,以此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
2.家校合作
針對學生周記中反映的與家庭相關的問題,班主任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客觀、全面地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心理狀態以及各方面表現;同時,詳細了解學生在家中的情況,實現家校之間的信息互通,共同商討教育策略,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學生更好地成長。
3.班級活動引導
依據學生周記中反映的共性問題,班主任可以精心策劃并組織開展相應的班級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成長。
三、“心情周記”的實踐成果
(一)學生困擾有效化解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在情緒、人際、學業等方面的困擾明顯減少。他們逐漸掌握了應對不同問題的有效方法,情緒變得更加穩定,心態也更為積極樂觀,心理調適能力得到顯著增強,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挑戰。
(二)師生關系深度優化
“心情周記”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信任與理解,學生更愿意主動向班主任敞開心扉,師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營造出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在書寫“心情周記”以及解決其中反映的各種困擾的過程中,學生的自我認知、情緒調節、人際交往、問題解決等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升,為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以及個人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助力發現學生潛在危機
學生在“心情周記”中有時會不自覺地透露一些潛在的危機信號,如持續的消極情緒、睡眠問題、對生活明顯失去興趣、在人際關系方面極度困擾且出現逃避行為等。班主任通過仔細閱讀周記內容,并結合日常對學生的觀察,能夠及時敏銳地發現這些問題,進而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如聯系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與家長密切溝通、共同關注學生情況,及時轉介心理專科醫院進行評估、干預等,避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一步惡化,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
“心情周記”憑借其科學合理的設計、嚴謹細致的實踐過程以及顯著的實踐成果,在班主任助力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班主任可以持續不斷地完善這一實踐方式,更好地發揮其優勢,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