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韓江的小說《白》中描述了63種白色事物,蝴蝶作為其中為數不多具有生命力的意象之一,出現在了第二章“翅膀”“白蝴蝶”“靈魂”三節內容中,象征著生命的脆弱、自我的發現和靈魂的蘇醒。本文將分別分析這三節內容,探討其如何通過蝴蝶意象,表現出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追尋和對信念的堅持,從而深化讀者對《白》的理解。
[關鍵詞] 韓江" 《白》" 蝴蝶意象
[中圖分類號] I106.4"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5)05-0076-04
韓江是當代韓國文壇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2016年,韓江代表作《素食者》獲得了國際布克獎,2018年其小說《白》入圍國際布克獎。2024年,韓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亞洲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作家。小說《白》一共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我”、第二章“她”、第三章“所有的白”。第一章中,韓江以自身的視角描繪了在華沙的所見所聞,通過走馬觀花的“白色記憶”引出了全書的核心人物——早夭的姐姐。第二章中,韓江以“她”代指姐姐,想象如果姐姐還活著,那么她也會經歷四季變換,也會在風燭殘年之時有想見之人,也會為應該銘記的亡靈點亮蠟燭。第三章的“你的眼睛”一節中寫道:“我透過你的眼睛觀察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我用你的身體行走時,走出了不同的路。我想讓你看到干凈的東西,比起殘忍、難過、絕望、骯臟和痛苦,我只想讓你先看到干凈的東西?!盵1]所以,“她”不只是已逝的姐姐,更是韓江自己。《白》中描繪了63種白色事物,而蝴蝶作為為數不多的具有生命力的意象,出現在第二章“翅膀”“白蝴蝶”“靈魂”三節內容中,揭示了生存與消亡、希望與絕望、存在與歸屬之間的復雜關系。蝴蝶作為一種象征,代表生命的脆弱與美麗,象征靈魂的覺醒與自我發現,同時也映射了人類對存在的思考。本文將探討這三節內容如何通過蝴蝶意象,表現出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追尋和對信念的堅持。
一、翅膀——對生命的思考
蝴蝶的生命周期極其短暫,最長不過數月,最短不過數天。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人生也不過短短數十載,渺小不可言[2]。11月的清晨,一只蝴蝶出現在了城市郊外,它收起自己的翅膀,靜靜地躺在蘆葦叢邊。寒冷的冬天讓它失去了生機與活力。韓江筆下的蝴蝶是孤獨的,“夏天結束以后,便再也沒有看到過蝴蝶了”[1],蝴蝶作為夏季的象征,隨著冬天的到來而消失,反映出生存環境的變化對生命的影響?!八鼈兪窃谀睦锇具^這段時間的呢?”[1]這句話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讀者的思考,暗示蝴蝶生存的艱難與隱秘,蝴蝶在嚴寒中如何度過艱難時光,成為一種對生命脆弱與頑強抗爭的隱喻。
“上個星期突然開始降溫”[1],這里的溫度變化不僅是氣候的轉變,更象征著生活中的突發事件與不可預知的挑戰。隨后作者寫道:“翅膀反復被凍住又融化過幾次,所以上面的白光消失了”[1],這一細節生動地描繪了蝴蝶經歷的掙扎,反復的凍融過程象征著生命中的挫折與磨難,使蝴蝶的“白光”逐漸消逝,同時也暗示著理想與美好的逐漸消逝?!澳承┎糠謳捉该鳎高^那部分甚至還能隱約看到地上的黑土?!盵1]這一句表現出蝴蝶的脆弱和無力。透明的部分象征著失去和虛無,而“地上的黑土”則代表了生命的根基和歸宿?!耙苍S再過些時日,剩下的部分也會變得透明”[1],隨著蝴蝶生命的光輝逐漸逝去,歸于大地對于它來說也許是最好的結局?!俺岚虿辉偈浅岚?,蝴蝶也不再是蝴蝶了。”[1]這句話不僅是對蝴蝶自身狀態的描述,更是對生命狀態的深刻隱喻。蝴蝶的存在感逐漸消退,反映出個體在時間面前的渺小與無力。每一個生命在某個瞬間的光彩奪目,終究會被時間遺忘,留下的只是漸漸模糊的記憶。
韓江寫道:“韓語中的白色有‘??’和‘?’兩個形容詞。有別于前者如同棉花糖一樣的白,后者則凄涼地滲透著生與死。”[1]這種對比在“翅膀”一節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蝴蝶翅膀白光的逐漸消逝,不僅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也提醒讀者思考在這個世界上尋找存在意義的必要性。“翅膀”作為韓江描寫的63種白色事物之一,承載了對生命狀態的反思。蝴蝶的翅膀在陽光下曾是耀眼的白色,如今卻在寒風中失去了光彩。這種變化讓人不禁思考:我們是否在追求生命的意義時,也在經歷著與蝴蝶相似的生命消逝?如果沒有找到生命的價值,我們與這逐漸逝去的白光又有什么不同呢?
在這一節中,韓江通過對蝴蝶翅膀的細膩描寫,深刻探討了生命的脆弱、時間的流逝和存在的無常?!俺岚颉睆纳鷦拥南笳鬓D變為反思的載體,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個體在世界中的位置。通過這種細膩的描繪,作者不僅喚起了對生命短暫的感慨,也促使人們反思如何在無常的世界中尋求存在的價值。最終,“翅膀”這一節不僅是對蝴蝶生命的寫照,更是對每一生命個體的深情呼喚與思考。
二、白蝴蝶——對自我的追尋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說:“‘原始意象’是同一類型的無數經驗的心理殘跡,每一個原始意象中都有著人類精神和人類命運的一塊碎片,都有著在我們祖先的歷史中重復了無數次的歡樂和悲哀的殘余,并且總的來說始終遵循著同樣的路線。它就像心理中的一道深深開鑿過的河床,生命之流(可以)在這條河床中突然奔涌成一條大江,而不是像先前那樣在寬闊而清淺的溪流中向前漫淌。”[3]因此,蝴蝶作為一種意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更多的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反映,尤其是其深層次的情感和無意識的經驗。蝴蝶常常象征著轉變、復蘇、重生和自由,蝴蝶的翩翩起舞,常常象征著生命的脆弱和美麗,也承載著靈魂的變化和成長。通過這種普遍存在的原始意象,作者不僅呈現了個體心理的某種深刻感受,也觸及集體無意識中的共鳴,連接了個人和人類共同的命運。
“白蝴蝶”一節的開篇寫道:“如若人生不以直線延伸,她也許會在某一刻發現拐角處的自己?!盵1]這句話充滿了哲理與象征,暗示了人生的不確定性與復雜性。人生并非一條直線,而是充滿了轉折和岔路,個體在經歷這些變化時往往會在某一瞬間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不同。拐角處的自己代表著未曾發現的自我,它隱喻著個體對過往經歷和成長的重新認知?!斑M而恍然徹悟到,在猛然回首間,即使無法看清過去所經歷的一切,自己也已走進了新的局面?!盵1]該句進一步強調了時間的流動性與成長的復雜性。“她”在回顧過去時,無法完整地理解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但也意識到,盡管對過去的理解不完整,卻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一個新的階段。這表明人的成長往往是在無意識中發生的,回顧時才恍若明悟。接下來作者寫道:“覆蓋那條路的也許不是雪或霜,而是稚嫩且堅韌的春草?!盵1]這里用春草與雪、霜作對比,后者通常象征冷酷、蕭瑟與死亡,而前者則象征著新生、希望與生命力。春草的“稚嫩且堅韌”強調了生命的脆弱性和堅強性,它既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但也必須在艱難的環境中生長。這可以看作是對人生的一種比喻——即便遭遇過困境和挑戰,但只要生命力堅韌,就能迎來新的開始。
白蝴蝶作為這段文字的核心象征,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巴蝗唬恢徽钩犸w走的白蝴蝶吸引了她的視線。”[1]白蝴蝶“展翅飛走”吸引了主人公的視線,表明某種深刻的力量或理念引導著她的思緒和行動。“她不曉得自己追隨著那顫抖且愁郁著的靈魂般的翅膀又走了多少步”[1],這句表明,主人公在追隨蝴蝶的過程中,進入了一種迷茫而無法回頭的狀態。她的每一步都是對自我與命運的探索,然而,主人公并不知道自己在走向何方。蝴蝶在此也象征著人生中的某種理想或目標,雖然它不明確,但讓人在某種無意識中向著這個目標前進。最后,“周遭的樹木或許是被某種東西吸引而復蘇過來,它們散發著令人窒息的陌生香氣,為了變得更加茂盛地向上,向著虛空與光明的方向燃燒著”[1]。這里的樹木復蘇象征著自然界和內心世界的共同復興。樹木復蘇的力量不僅源自自然界的變化,也暗示著個體內心世界的變化。這些樹木“散發著令人窒息的陌生香氣”[1],暗示主人公對這種變化既感到吸引,又感到不安和困惑。樹木通過“燃燒”來生長,這種“燃燒”不僅是物理上的生長,也是精神上的升華,代表了追求自我超越的過程。這里的“虛空與光明”象征著理想、真理和自我覺醒的彼岸,雖然充滿未知,但依然指引著個體前進。
韓江通過精致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討了生命的無常、成長的痛苦以及自我覺醒的過程。白蝴蝶、春草、樹木等自然元素的運用,不僅賦予了這段文字濃厚的詩意,同時也增強了其象征性,暗示主人公內心的變化、生命的復蘇以及對理想和自由的追求。韓江通過這些象征手法,展示了主人公在迷茫中不斷探索和追尋自我、向往光明的內心歷程。
三、靈魂——對信念的堅持
蝴蝶因為輕盈的姿態和迷離的舞姿在信奉萬物有靈的古人眼中被賦予了靈魂的象征,更被看作是靈性的化身[4]。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靈魂是純凈且永恒的,它在死后離開肉體,化作不同形式存在。蝴蝶正如靈魂一樣,能在天地之間自由舞動。這種自由的飛翔象征著靈魂的解脫與重生,也賦予了蝴蝶超越物質世界的神秘氣質。
“靈魂”開篇寫道:“世上若存在靈魂,那么肉眼捕捉不到的動向應該就跟那只蝴蝶一樣?!盵1]這句話暗示靈魂并非具體的形態,而是隱形、難以捉摸的。蝴蝶通常也被用來代表脆弱、無形且轉瞬即逝的事物,靈魂就像蝴蝶一樣,雖然無形,但卻有其存在的痕跡。
第一章“白城”中,韓江觀看了美軍在1945年春天航拍“這座城市”的影片,影片中,“這座城市95%的區域遭到了破壞”“影片剛開始時,從高空俯瞰的城市仿佛覆蓋了一層積雪,些許的黑灰落在白雪和冰面上,看上去就像斑斑點點的污痕。但當飛機降低高度,城市的面貌越來越近時,我才看清原來那不是積雪,也沒有黑灰落在冰面上。所有的建筑倒塌、粉碎,碎石堆積的殘骸閃著白光,萬物被燒焦的痕跡在視線所及范圍內無止境地延伸開來”[1]。所以,《白》也被看作是一份白色的悼詞,為所有應該銘記的死亡和靈魂點亮蠟燭。韓江在書中多次提到“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1],她的文字看似平淡,卻充滿力量,鼓舞著這座城市中幸存的人。
“靈魂”一節中再次提到了這座城市的靈魂。城市的靈魂被設想成一種縹緲的存在,可能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或地方浮現,比如“在自己遭槍殺的墻前”[1]。這里的“靈魂”不僅指代逝去的人,更是一種集體社會記憶的體現。城市的靈魂與它遭遇的歷史、悲劇和記憶密切相關,正如人們為逝者獻上蠟燭和鮮花,不僅是為了緬懷他們,更是為了延續這些記憶和情感。
小說中的主人公對國家的回憶和反思揭示了靈魂與記憶之間的密切關系。她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從未真正做到緬懷逝者,這種遺忘與忽視,使逝者的靈魂沒有得到應有的紀念。她想象著,如果自己的國家也能夠像這座城市一樣,為那些靈魂在街道中央點亮蠟燭,那些死去的人的靈魂或許能夠在某個特殊的時刻,獲得一份歸屬感。她的思索不僅是對故土的感傷,也是對自己內心世界的覺醒。
她意識到,自己的靈魂尚未真正被摧毀。盡管她的身體經歷了戰爭的摧殘,靈魂卻依然如同一塊從廢墟中搬遷來的磚石,凝聚在她的肉體中。她的靈魂并未被戰爭徹底吞噬,它依然活在她的意識與記憶中,繼續驅使她行走在生活的道路上。她通過模仿那些未曾完全被摧毀的人,繼續走到今天。她的生命、她的靈魂,雖然曾受到傷害,卻依然存在。在這一覺醒中,主人公決定“不再說謊。(睜開眼睛)收起帳子為所有應該銘記的死亡與靈魂(包括她親身經歷的一切)點亮蠟燭”[1]。這不僅是對過去的紀念,也是對未來的期許。“她相信,若相信不會被摧毀,便不會被摧毀?!盵1]這句話強調了信念的力量。它是主人公在這一切思考和行動背后的核心動力:只要堅持信仰,不放棄希望,就沒有什么能夠真正摧毀她。這個信念也貫穿了整個小說,成為主人公戰勝過去創傷、重建自我的精神支柱。
“靈魂”一節并未對蝴蝶意象描述過多,但作者把靈魂比作蝴蝶,讓靈魂有了存在的痕跡,繼而探討了記憶、創傷、哀悼和信念等深刻主題。不僅反思了個體與集體的歷史創傷,也提出了對歷史記憶的尊重與緬懷的呼聲,并通過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強調了信念在找尋生命意義中的重要作用。
四、結語
韓江的小說《白》中,蝴蝶意象貫穿于“翅膀”“白蝴蝶”“靈魂”三節內容,成為探討生命、存在與信念的核心符號。通過對蝴蝶的細膩描寫,作者不僅深刻反映了個體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也展示了人在面對命運、歷史與自我時的追尋與堅持。蝴蝶作為生命的象征,表達了個體在時間流逝和環境變遷中無法避免的消逝與衰退,而其輕盈的翅膀和脆弱的生命則映射出人類對生命意義的深切思考。
“翅膀”一節中,蝴蝶翅膀白光的逐漸消逝,象征著生命的短暫與不可捉摸。寒冷的季節和蝴蝶的掙扎暗示了生命的無常與脆弱,呼喚讀者對生命意義的反思。而“白蝴蝶”一節則深化了對自我發現的探討,通過蝴蝶的飛翔,主人公逐漸意識到自我在時間流動中的轉變與覺醒。白蝴蝶的出現成為她內心探索的引導,象征著她對理想和自由的渴望,盡管這一追尋充滿了迷茫與不確定,蝴蝶卻成為她堅持前行的力量?!办`魂”一節中,蝴蝶意象再次出現,象征著靈魂的自由與重生。蝴蝶的輕盈舞姿,使靈魂成為一種難以捉摸又充滿生氣的象征。小說通過這一象征揭示了個體在遭遇歷史創傷后的內心重建與復蘇,強調了信念的力量。無論外界如何摧殘,個體依然可以通過內心的信仰與堅持,保持靈魂的完整與自由。
小說《白》中的蝴蝶意象既承載了對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也象征著個體對自我與信念的追尋。韓江通過這一象征手法,探索了人類在有限生命中如何面對生死、尋找存在意義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堅持信念,最終實現自我覺醒和靈魂的復蘇的方式。這些思考使得《白》不僅是對生命的哀悼,也是對未來、對人類不屈精神的深情禮贊。
參考文獻
[1] 韓江.白[M].胡椒筒,譯.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22.
[2] 童尚蘭.中國古典文學中蝴蝶意象的文化意蘊[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1.
[3] 榮格.心理學與文學[M].馮川,蘇克,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
[4] 駱雁琳.論文學藝術作品中的蝴蝶意象[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9.
(特約編輯 劉夢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