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詩經·周南·卷耳》本義考

2025-03-25 00:00:00王潔劉景泰
長江小說鑒賞 2025年5期

[摘" 要] 《卷耳》作為《詩經》名篇,關于其本義的界定,歷代詩學家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本文回顧前人對《卷耳》詩旨之考證,在眾多本義中聚焦“女子思夫說”,突破經學藩籬,從詩歌的文本內涵出發,探尋詩歌內容本身,結合敘述者身份、“采采卷耳”的重新論證解讀,求得《卷耳》的旨要是“懷人之作”,即妻子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

[關鍵詞] 《卷耳》 詩旨 “周行” 懷人

[中圖分類號] I207.2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5)05-0111-06

《詩經·周南》歷來備受研究者關注,有言曰:“蓋聞五聲調應,則宮徵成其文;八音克諧,則弦管和其韻,所以《周南》《召南》之篇,為風人之首。”又有《論語·陽貨》載,“子謂伯魚曰:‘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1]可見置于國風位首的《周南》地位之特殊,而《卷耳》作為《周南》名篇,有關其詩旨,歷代學者闡釋紛紜。該作雖歷經不同解詩者,然其本義卻顯示出一定的時代性。《卷耳》原詩如下: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一、前人對《卷耳》詩旨之考證

1.明君思賢說

《卷耳》除竹簡詩論中有所提及外,始見于《左傳·襄公十五年》,可以說是最早的古義,“《詩》云,‘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能官人也。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衛、大夫,各居其列,所謂周行也”。“周行”在此解為周之列位,求賢置位是為明君所需之德。《左傳》對“周行”的訓釋對后世有長足深遠的影響,《毛傳》吸收此說法:“思君子官賢人,置周之列位。”鄭箋云:“周之列位,謂朝廷臣也。”明季本《詩說解頤》云:“當紂之時,四方叛亂,賢臣久牢役困于賢遠,文王懷賢臣遠役而不得。”清人姚際恒于《詩經通論》言:“謂文王求賢官人,以其道遠未至,閔其在途勞苦而作。”季本與姚際恒贊同此說的同時認為明君是周文王。

2.賢臣思明君說

上博簡《孔子詩論》用“不知人”論《卷耳》一詩:“《卷而(耳)》,不知人。”[2] 古時“知”常通“智”,“智”意為知人、知事、知世界的能力,“知人則哲”,擅知人方能善用人。尚學鋒從先秦兩漢詩說與“卷耳不知人的”聯系中得出,“不知人”比“能官人”的含義更為豐富,兼顧“采采卷耳,不盈頃筐”的含義領悟詩人的憂傷[3]。《淮南子·俶真訓》中提及,“故《詩》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以言慕遠世也”。“《詩·周南·卷耳》篇也。言采采易得之菜,不滿易盈之器,以言君子為國,執心不精,不能以成其道,采易得之菜,不能盈易滿之器也。‘嗟我懷人,置彼周行’,言我思古君子官賢人,置之列位也。誠古之賢人各得其行列,故曰慕遠也”[4]。高誘認為《卷耳》表達的是將賢人置之列位之意。《淮南子》與高誘更多強調“慕遠世”,從《淮南子》的著述背景來看,此處是失意的賢人渴求“明君”,將明君治世賢者得位與身逢亂世賢臣思明君的渴求際遇相比,再回到“不知人”,“‘不知人’表明詩人理想的狀態不是當今,從而把這首詩理解為刺詩”[3]。明君之道為善知人和正用人,功治天下在于“知人”。此前說是賢達不得列位,君主不能識人善用之意,隱含主政不察人的隱郁,《淮南子》因此將《卷耳》視為怨刺之作。

3.后妃輔佐君王說

求賢者在這里被冠以“后妃”的稱號,《毛詩序》曰:“后妃之志,求賢審官。后妃進賢,知臣下之勤但要避免私心摻雜勞,朝夕之思念。”所謂“求賢審官”,是幫助丈夫辨人識才。孔穎達正義云:“此采菜之人憂念之深矣,以興后妃志在輔佐君子,欲其官賢賞勞,朝夕思念,至于憂勤。”[5]所謂“至于憂勤”,是說憂丈夫、憂家國,不顧自身的辛勞。“后妃之志”可作此理解:女子不與參政,但不是說與政治毫無干系,而是自身注重修養品性,使得丈夫能安心在外行事而無后顧之憂,教導子女保持善心正心而走上正道,這也是參政的一種方式。“后妃之志”作為漢唐時期的通常理解,宋代歐陽修說:“今《周》《召》之詩二十五篇,如《關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皆后妃之事。”與君主同為求賢,只是身份由君主變為婦人。王安石《淮南雜說》言,“有伊尹之志而放君可也,有周公之功而代兄可也,有周之后妃之賢而求賢審官可也”[6],在認同后妃身份的同時,也肯定后妃承擔政治職責的合理性。劉敞《七經小傳》也言:“此詩言后妃警戒人君,使求賢審官之意耳。”

4.天子尊禮及祭祀說

此說解詩為政治視角,多洛肯、趙鈺飛的《〈卷耳〉奠禮說考論——上博簡〈孔子詩論〉的另一重啟示》從“永懷”“永傷”的情感基調與采集情節的服務屬性出發,論其情感和情節的政治指向[7]。以金罍、兕觥等祭器為線索,將主旨指向祭祀,《周禮·春官·大司馬》曰:“喪祭,奉詔馬牲。”鄭注云:“王喪之以馬祭者,蓋遣奠也。奉猶送也,送之至墓,告而藏之。”可見馬牲也是專用于天子遣奠的珍貴祭牲,又結合“我”因時局“永懷”的政治情懷,《毛詩》:“諸臣之所酢,與《周禮》文同,則‘人君黃金罍’,謂天子也。《周南》王者之風,故皆以天子之事言焉。”毛傳釋“金罍”為“人君黃金罍”,即金罍是人君所用酒器,人君便是周文王,《卷耳》天子尊禮詩旨符合周代的禮樂文化語境,祭祀奠禮情節是可能的。但此說所涉名物金罍,孫海龍從引論孔疏對出土青銅罍的考據,各種文獻所記金罍所用之人,或天子、或諸侯、或大夫,莫衷一是,認為單單憑借實際出土的青銅罍的花紋和樣式很難作出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天子、諸侯,還是大夫,‘金罍’這樣貴重的青銅器所用之人應為周代的上層貴族。”孫海龍結合阜陽漢簡《詩經》第一簡,認為《卷耳》是一首周代上層貴族祭祀山川的詩。

《卷耳》除上述詩旨外,還有“女子思夫說”、高亨“征夫思家說”、于茀“上古陟神禮說”[8]、朱熹“后妃思念文王說”、戴君恩“閨怨說”等闡釋。從第三章的登高情節來看,在《詩經》特定的時代背景下,貴族婦女騎馬登高、飲酒之事鮮見,“登高飲酒殊非婦德幽貞之道”,明人楊慎因此認為“后妃思文王”“雖托言之,亦傷于大義”,并駁斥朱子關于后妃欲登高望天的解讀,認為此情節不符合后妃身份,后三章為后妃想象的情景更為妥當。歐陽修《詩本義》曰:“婦人無外事。求賢審官,非后妃之職也。”很顯然,歐陽修不認同后妃輔政參與政治,以“婦人無外事”否定后妃參政的正當性[9]。清代方玉潤疑“后妃輔佐君王”曰:“周行可訓行列,執筐終非男子。‘求賢審官’是何等事,而乃以婦人執筐比耶?”認為即便采集情節和選拔推薦賢能有共同的特性,但并不符合周代禮法的文化語境,選拔官員、推舉賢能是何等莊重嚴肅之事,談何與采集卷耳相提,更不合周禮的政治秩序,加之斷章取義引《詩》常有之,只取序解詩,故“后妃之說”不符合《卷耳》主旨之義。

對于《卷耳》在漢、唐《詩》學中的政治寄托,因道德感召在《詩序》中的“后妃思君子官賢人”,清人吳闿生在《詩義會通》中進行了辯駁,言“《卷耳序》最為牽強附會。《序》之不足信,于此最著也”[10],斥之對《詩》“言志”“載道”政教功能的固化,因《卷耳》教化之功忽略其藝術審美功能,避開情感審美的闡釋,“明君思賢說”“賢臣思明君說”“天子尊禮及祭祀說”等“以周禮說詩,以王政說詩”的政治向解詩的主旨在此背景下都不甚合理。隨著《詩》學的文學闡釋興起,今人多認同“思婦”一說,余冠英說:“這是女子懷念征夫的詩。”劉毓慶從就詩論詩的角度認為《卷耳》確實是一篇思婦懷人之作,并就《詩序》的性質透視,放下文王、后妃、求賢、勞使等舊說,不必遷就《詩序》之論[11],余冠英、陳子展、朱東潤等均持此說,并對《卷耳》“思婦說”展開細致論說。

二、關于敘述者的身份

“思婦說”的解法集中在對敘事者身份的探尋,“我”的指稱界定的明晰關系到對本義的闡釋,《卷耳》敘述者的爭議集中于“我”的指稱及性別,特別是“嗟我懷人”中的“我”與后三章“我”的關系。下文從“周行”訓釋、“嗟我懷人”中“我”的指代梳理出關于身份的接受過程。

以漢儒的詩經解向,“官人說”釋“周行”為官列、官位,孔穎達《毛詩正義》云:“懷,思。寘,置。行,列也。思君子官賢人,置周之列位。”他認為,“周之列位,謂朝廷臣也”。鄭玄、孔穎達均認同“周之列位”,“周行”作名詞時有官列、官員講例,無道路用例,“周行”在《詩經》中共出現三次,其他兩處為《詩·小雅·大東》“佻佻公子,行彼周行”和《詩·小雅·鹿鳴》“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孔穎達認為《詩經》中三處“周行”均指“周之列位”。但從本義而言并非如此,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云:“象四達之衢,人之所行也。石鼓文或增人作,其義甚明。”“行”的構形本義為道路。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將“行”解釋為:“行,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凡行之屬皆從行。”本義為道路。《豳風·七月》中有云:“女執懿筐,遵彼微行。”孔穎達疏:“行訓為道也。步道謂之徑,微行為墻下徑。”《節南山之什·小弁》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三處“行”皆作道路之意。朱熹《詩集傳》云:“懷,思也。置,舍也。周行,大道也。”朱子也作“行”為大道的訓釋。《卷耳》認作是懷人詩的前提乃訓“周行”為“大道”,方玉潤《詩經原始》對三處的“周行”譯為“大道、路途”。孫作云認為:“周行,即周道,指周代的軍用公路。”“行”兼名、動二義,名詞指道路,動詞指行走,從“女子思夫說”整體情節來看,若為“行走”,“置彼周行”的闡釋就是菜筐行走在大路,這是不太合理的,作“大道”講為菜筐擱置在大道上是符合整體語義的,“周行”釋其本義即訓作“大道”對應抒發相思之作的主旨才較為合理。

關于“我”的歧解,“我”與采卷耳者的關系疑慮主要集中在二者是否為同一個人,若為同一人,“我”是女性還是男性。郭全芝認為:“《卷耳》‘嗟我懷人,置彼周行’中的‘我’與后三章中的‘我’只能指代同一人,且指代同一女性。”也有觀點認為“嗟我懷人,置彼周行”中的“我”與采卷耳者不是同一人。照此論,首章“我”是采卷耳的女子,后三章則是女子的想象——所思之人的自述,“我懷人”釋為“我所懷念的人”。“我思君子官賢人,欲令君子置此賢人于彼周之列位,以為朝廷臣也。我者,后妃自我也。”孔穎達認為首章“我”為后妃,“周行”訓為官位,結合卷耳采集情節的前提,后妃遠赴巍峨高山采摘卷耳的場面很難想象,且不符合常理,所以采卷耳者不是后妃,而是另有他人。那后三章的“我”是何人?“周行”有解作“周官的行列”,這個解釋在很大程度上與金罍、兕觥有關,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引用韓詩:“金罍,大夫器也。天子以玉,諸侯大夫皆以金,士以梓。”兕觥是商周禮器中的重要器物,在殷商和西周初期的禮器組合中占據極高的地位,金罍、兕觥均是統治階級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先不說兕觥這樣容量大的酒器隨行出征不便,按理說兕觥作為宴飲、祭祀的貴重酒器是不太可能出現在行征途中的,同時為避免出現重蹈“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喪于殷”殷人“縱酒失國”的覆轍,周代極為重視對酒的管制,“此言文王告其民之小子與群吏,無得常飲酒,若庶國君臣民眾飲酒,亦唯祭祀,以德自將,無令至醉”[12]。從這里可以看出周代祭祀才可以作為飲酒的正當性,《酒誥》云:“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內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周人有關飲酒制度的實施勢必會導致周人戒酒觀念的產生,既如此,出行在外的人帶著兕觥登山飲酒實在不合常理,因此后三章為男子自述的說法也就不能成立,如此只能虛寫。

《卷耳》作為一篇懷人抒情名作,其詩共四章,日本學者青木正兒、中國學者孫作云認為該作乃是兩首殘簡的詩合為一詩,謂之“誤合說”,“前一章為征婦(軍人妻)思征夫之詞,后三章為征夫思家之作;只是因為二者內容相似——同是懷人之作,所以后人合為一首詩”[13]。這種說法更接近殘詩拼接的觀點,加之目前對詩篇結構布局的認識不足,《卷耳》是否誤合詩,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另一種觀點為“統合說”。此說認為《詩經·卷耳》不存在誤合的問題,《卷耳》本身就是原詩,之所以會有“誤合說”在于此詩章法結構絕妙,與闡釋角度相關,與長于短制而拙于鴻篇的中國古代詩歌的創作特點也有關。如果認同“統合說”,就必須打破傳統抒情詩的定律,錢鐘書先生援引章回體小說的“話分兩頭”來解釋主體敘事者身份的跳躍與變更,其《管錐編》認為《卷耳》首寫婦人,次之丈夫,“男女兩人處兩地而情事一時,批尾家謂之‘雙管齊下’,章回小說謂之‘話分兩頭’,花開兩朵,‘各表一枝’”[14]。“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妻子采摘卷耳思念丈夫,丈夫登高遠望思念妻子,但山高路遠歸家遙遙無期,只能恰斟酒寬慰以表行役之艱。再回到“我”與后三章“我”的關系,如果主體是兩個人,第一章寫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后三章寫丈夫對妻子的思念,但第一章內容與下文在情境上割裂,并存在明顯脫節,錢鐘書先生的觀點也是建立在可以合唱或者重唱的基礎上,是一種補充的意境。郝翠屏在《周南》詩篇的結構分析中認為:“從《卷耳》的長度看,缺乏男女兩個主人公同時在場的語境。從四章中兩個單行章段與兩個復杳的結構看,兩個人物的抒情空間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這不合傳統的審美習慣。”[15]所以“嗟我懷人”的“我”與后文的“我”是同一女性。

接下來分析懷人詩的經典筆法對寫法。對寫法即從對面寫來,又有對面落筆、主客移位等稱法,即反寫客體對主體之情,不直抒胸臆,轉為落筆對方,以表衷腸。筆以曲而愈達,情以婉而愈深,清代方玉潤首提《卷耳》對寫法,“下三章皆從對面著筆,歷想其勞苦之狀,強自寬而愈不能寬。末乃極意摹寫,有急管繁弦之意,后世杜甫‘今夜鄜州月’一首脫胎于此”[16]。此評說婦思夫行役作,首章為婦人語,下三章皆從對面落筆,想象丈夫行役之勞苦,山高陡峻、馬疲仆倦之狀,愈發有思夫之意。陳子展先生《詩經直解》云:“作者之懷人更不自道一語,卻遠較自道者意味深長。于此可悟懷人作詩之一法。”葉燮《原詩》寫道:“作詩者實寫理、事、情,可以言言,可以解解,即為俗儒之作。惟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見之事,不可徑達之情,則幽渺以為理,想象以為事,惝恍以為情,方為理至事至情至之語。”[17]詩之寫事,未必需要完全拘泥于實際情狀,而是可以發揮想象,在審美創造中進行表達和敘說。《詩經》中《魏風·陟岵》的寫法極有表現力,沈德潛《說詩碎語》云:“《陟岵》,孝子思親也。三段中但念父、母、兄之思己,而不一言己之思父、母與兄。蓋一說出,情便淺也。情到極深,每說不出。”詩人的感情均通過想象曲折傳達,情至深處,不言勝于萬語,思念的情感沒有直接抒寫,而是通過代位表達自己,對位法作為中國詩歌的傳統手法,起到了“含蓄中和”效果,正是因為女子對丈夫深重的想象,才使得“卷耳不易滿”。再從《焦氏易林》對《卷耳》重寫進行分析。四卦卦詞如下:

頃筐卷耳,憂不能傷。心思古人,悲慕失母。(《鼎之乾》)

玄黃瘦隋,行者勞疲。役夫憔悴,處子畏哀。(《貪之小過》)

玄黃虺隤,行者勞疲。役夫憔悴,逾時不歸。(《乾之革》《震之民》)

焦氏在《鼎之乾》中加入“悲慕失母”的情節,在原有的憂心懷人基礎上,更添思愁之感,與詩序的“君子官賢人”之意相距甚遠,保留原詩“陟彼”“虺隤”等疊韻詞,以及具有情感力和表現力的章句,未改變詩作的抒情性及“維以不永懷”的感情基調,情節的稍加及女主人公想象的豐滿,是對原詩情緒與內涵的解讀。汪祚民在《〈詩經〉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中指出,焦氏對《詩經》作品所作的文學性重寫都是在《詩經》文本及其所呈現情感審美的語境中進行的,是在深入接受體會原詩文本情韻內容和審美構思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作。張啟成從句子結構分析肯定《卷耳》為相思之作,賀留勝從“嗟”的受事者角度出發,通過對《卷耳》全詩語境的考察,指出“嗟我懷人”解“我懷人”為“我懷念某人”,才能使《卷耳》的第一章與后三章的主人公保持同一結構,合理協調。結合對寫闡述及對《卷耳》改寫的解讀,第一章和后三章中的“我”為同一人。

三、關于“采采卷耳”

關于“采采卷耳”的諸多訓釋亦為醒旨關鍵。宋前文獻考據作“蒼耳”解,宋學疑經風盛,開“卷耳”為“卷菜”先河,后又作苓耳、地蔓、地耳、鼠耳云云,“卷耳”之意實屬混雜難明。張鵬飛在《〈詩經〉“卷耳”名實辨證》中指出“卷耳”即今所謂的“地耳”,黃冬珍《“卷耳”名物考辨》認為“卷耳應當是草耳類的可食用的植物”。余冠英《詩經選》稱:“卷耳,菊科植物,又叫作‘蒼耳’或‘枲耳’,嫩苗可以吃。”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稱:“卷耳,今名蒼耳,一種草本植物。嫩苗可食,也可入藥。”劉昌安、溫勤能《詩經識讀》稱:“卷耳,蒼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藥。”今人對卷耳即蒼耳的接受程度較高,或因蒼耳有羊負來之名,也就是能黏附,可以借助其糾纏不休、纏纏綿綿的特性表達對愛人的思念,正好與《卷耳》旨意中的思婦、征夫互為照應。然而,鄭樵《通志》卷七十五《昆蟲草木略一》云:“若蒼耳,但堪入藥,不可食。”[18]可見蒼耳存在毒性,不可作為食物采摘,與《詩經》中民間常用的蔬食并不吻合,卷耳是野菜,蒼耳為藥用植物,如杜甫《驅豎子摘蒼耳》稱,“卷耳況療風,童兒且時摘”,也只是治療疾病而非供日常食用。《卷耳》為題與“蒼耳”是否有關尚無印證,但卷耳具有采摘的可能性且是可食用的東西才能有采摘的情節發生,而采摘本是周代社會圖景的展示,“《詩經》中的某些詩篇在講述植物采集時較多將男女之愛轉移到‘采’的勞作中去,具有浪漫的現實主義風格。采集對象成為情感的隱語,采集過程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承載著先民質樸純真的情愫。此類以采集某種果實或菜類草類慰藉相思表達愛意”[19]。

對于“采采”的解讀,學界歷來存在兩種看法,一是“采采”為動詞重疊,意為“采了又采”,另一種觀點是“采采”為形容詞,意為“鮮明茂盛之貌”。先談“興”與“采采”的關系,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云:“詩者,吟詠情性也。”詩歌創作的情感抒發在此得到主張和強調,《毛傳》確認“采采卷耳,不盈頃筐”的創作手法是“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意蘊,即此詩先引采卷耳的情境,再抒發相思之意,詩歌本質上為相思之作,再從《周南·卷耳》與《小雅·采綠》對興體進行探討,“作為興體,其內容是不同的,一采綠,一采卷耳,但兩興體的文勢即語意脈絡與邏輯是相同的,都是因心事重重,無心采摘,采來采去,收獲很少”[20]。陳冰認為以茂盛鮮明的卷耳比喻女子對遠行戀人思念之情的深重,“采采”作“茂盛鮮明貌”,從用例、語法等層面將“采采”定位為形容詞,若因憂心在外的丈夫而“不盈頃筐”是符合語境的,從而印證《卷耳》中采摘卷耳的主人公為思念丈夫的女子。

對前人《卷耳》主旨進行考辨,“女子思夫”這一說法最符合《卷耳》本義,“嗟我懷人”的“我”與下文的“我”是同一女性,從藝術上明確《卷耳》第一章女子采卷耳的實景,后三章為女子幻想在外丈夫的情景,“采采”作“茂盛鮮明貌”,采摘卷耳的主人公為思念丈夫的女子,得出《卷耳》的旨要是“懷人之作”,即妻子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

參考文獻

[1]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 黃懷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詩論》解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3] 尚學鋒.竹簡詩論“《卷耳》不知人”的闡釋史意義[J].文獻,2008(4).

[4]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

[5] 孔穎達.毛詩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 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 多洛肯,趙鈺飛.《卷耳》奠禮說考論——上博簡《孔子詩論》的另一重啟示[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9).

[8] 于茀.《詩經·卷耳》與上古陟神禮[J].北方論叢,2002(1).

[9] 萬劍.王安石《詩經·卷耳》義中的“后妃求賢審官”探析[J].孔子研究,2021(6).

[10] 吳闿生.詩義會通[M].上海:中華書局,1959.

[11] 劉毓慶,賈娟娟.《詩經·卷耳》:閨思詩之祖[J].名作欣賞,2015(10).

[12] 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

[13] 孫作云.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66.

[14] 錢鐘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5] 郝翠屏,范哲巍.《詩經·周南·卷耳》中“我”的指稱與主題新解[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16] 方宗誠.說詩章義[M]//續修四庫全書第7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7] 葉燮.原詩內篇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18] 鄭樵.通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9] 史茜茜.《詩經》中的“采集”情節研究[D].天津:天津外國語大學,2016.

[20] 汪祚民.《詩經》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4.

(特約編輯 張" 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午夜婷婷|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日本色综合网| 国产微拍精品|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亚洲精品日产AⅤ|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秋霞国产在线| 婷婷午夜天| 精品福利网|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福利片91| 乱人伦99久久| 无码国产伊人|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另类欧美日韩|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无套av在线|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超碰91免费人妻|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日韩在线2020专区| 欧美色香蕉|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精品三级在线|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毛片a|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色亚洲成人| 国产美女免费|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伊人成人在线|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不卡|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久草视频精品| www.狠狠|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97在线碰|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午夜伦|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午夜片|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