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除了傳統的農業生產外,養殖業近年來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其中生豬養殖的發展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生豬養殖過程中不斷提升養殖技術,做好生豬養殖的疾病防治尤為重要。文章將針對生豬疾病防治及相關養殖技術進行探討,以促進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豬養殖;疾病防治;養殖技術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生豬養殖已經成為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生豬養殖過程中疾病防治是其中的重要環節,需要不斷提升養殖技術,減少生豬疾病的發生,提升生豬的產出率,為市場提供安全的生豬產品,提升養殖效益。
1 生豬常見疾病及防治
1.1 生豬養殖中常見的疾病
一是腹瀉病。腹瀉病是生豬養殖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導致腹瀉病發生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寄生蟲都會導致生豬發生腹瀉病。此外,不適宜的飼養環境和飼料品質不佳等非生物因素同樣可以誘發腹瀉病的發生。生豬一旦感染腹瀉病,其典型癥狀包括食欲顯著下降、頻繁排便,且糞便呈現水樣或糊狀,有時還可能帶有血絲或黏液,這些癥狀不僅影響了豬的正常生長,還可能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繼發性感染,造成生豬死亡。
二是氣喘病。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呼吸道性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氣喘等癥狀。氣喘病不僅影響了豬的呼吸功能,還可能導致其運動能力下降和生長遲緩。這種病癥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支原體感染,病毒通過空氣傳播在豬群中發生感染,一旦豬感染氣喘病,呼吸道會受到嚴重損害,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造成豬更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襲。
三是藍耳病。藍耳病是生豬養殖中面臨的最為嚴重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具有高傳染性,一旦發病將會對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藍耳病癥狀為高熱、食欲不振、呼吸困難以及皮膚出現藍紫色,藍耳病的主要危害是導致生豬生長能力下降,會造成豬群的集體發病。藍耳病的病因主要是由藍耳病毒造成的,這種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傳播,發病原因主要是傳染,與飼養環境和喂養飼料都有間接關系。同時,養殖密度過高、飼養環境通風不暢都會引起藍耳病的發生。
1.2 生豬養殖中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
第一,腹瀉病的防治方法。腹瀉病是生豬養殖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這種疾病雖然常見,但治療方法通常簡單,一方面要加強腹瀉病的防范意識,密切關注生豬日常的活動及進食情況,另一方面,腹瀉病一旦發生要積極進行對癥治療。對于細菌性腹瀉通常的治療方法是通過口服或注射氨芐青霉素、抗生素類藥物來控制病情,同時,可以配合使用止瀉藥物來緩解癥狀,并且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給予生豬充足的水分和營養以防止其脫水和虛弱,幼豬和病弱豬還需要加強護理以提高環境溫度以增強生豬抗病能力。對于病毒性腹瀉則注意防脫水和酸中毒,并用黃芪多糖配合廣譜抗菌藥物如環丙沙星、土霉素等,平時則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預防。對于非傳染性因素引起的生豬腹瀉主要是做好生豬飼養管理,保持營養均衡。
第二,氣喘病的防治方法。氣喘病是生豬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針對氣喘病的治療主要是采用林可霉素、泰樂菌素、鹽酸土霉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類藥物,比如林可霉素按50 mg/kg給藥,5 d一個療程,或是用泰樂菌素按15 mg/kg連續肌注3 d,這些藥物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同時配合使用支氣管擴張藥物氨茶堿,按5~
10 mg/kg進行肌肉注射,幫助生豬緩解呼吸困難的癥狀。此外,對于病情嚴重的生豬需要進行隔離治療,防止疾病在豬群中的進一步傳播。同時做好飼養管理,保持豬舍的通風、干燥,定期消毒,注意飼料的質量和營養的均衡,平時使用中草藥黃芩、苦參、板藍根等泡水喂食或摻入飼料中喂食,調節豬只的免疫力提高機體抵抗力。
第三,藍耳病的防治方法。藍耳病是生豬養殖過程中最受關注的一種疾病,這是由于藍耳病具有傳染性,一旦暴發將會迅速傳染給豬群,極大地影響養殖收益,一方面要做好藍耳病的預防,加強養殖基地的安全管理,嚴格控制進出豬場的人員和車輛,防止病毒通過外部途徑傳入,并且定期對豬場進行消毒,殺滅潛在的病毒和細菌,保持豬場的清潔衛生。另一方面,一旦藍耳病暴發要及時對患病的生豬進行隔離治療,通過采用抗生素類藥物如青霉素和鏈霉素等,可以抑制病原體的生長和繁殖,控制病情的發展,針對豬的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氯化銨、氨茶堿等藥物進行對癥處理。同時配合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金剛烷胺等藥物能夠直接針對病毒進行作用,破壞病毒的復制和感染能力,加速生豬的康復。在使用藥物治療時,應根據病情和病原體的種類選擇合適的藥物,并嚴格按照獸醫的指導進行用藥,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有效性。此外,對于已經治愈的生豬也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確保完全康復后再放回豬群,防止疾病復發和交叉感染。
2 促進生豬養殖健康發展的措施
2.1 加強豬舍消毒,保持良好衛生環境
做好豬舍的日常管理,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是減少生豬發病的關鍵,保持豬舍良好的衛生環境能夠提升生豬的抗病能力[1]。首先,要采取嚴格的消毒措施,定期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劑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確保殺滅可能存在的各種病原體。消毒過程中要注意角落縫隙等地方,這些地方是病原體藏匿的溫床;其次,保持豬舍的清潔和干燥,濕氣重的環境會促進細菌和霉菌的生長,增加豬患病的風險[2]。需要定期清理豬舍內的糞便和雜物及時清除潮濕的墊料,保持豬舍地面的干燥。此外,做好豬舍的通風換氣,可以通過安裝通風設備和合理設計豬舍結構以及適時開窗通風等方式,保持豬舍內空氣新鮮,尤其是在夏季高溫潮濕季節,要加強通風換氣,降低豬舍內的溫度和濕度,為生豬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3]。
2.2 引入優良品種,定期接種疫苗
隨著科學技術的提升,生豬品種也在不斷優化,一些具有高抗病性的豬種已經在市場得到推廣,生豬養殖需要引入優良品種,提高生豬抗病能力,并定期給生豬接種疫苗,保證豬只的健康。首先,在選擇生豬品種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品種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抗病能力以及適應當地氣候和環境的能力。某些品種適合在寒冷的氣候下養殖,而另一些則更適合溫暖濕潤的地區,這需要通過市場調研和專業咨詢,選擇適合區域環境的品種。同時,還應關注品種的遺傳潛力,選擇遺傳優良性好的品種確保長期養殖效益。其次,需要按照獸醫建議定期接種疫苗,疫苗的選擇應根據當地流行的疾病種類和季節變化來決定,確保疫苗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接種疫苗時要嚴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確保接種劑量和接種部位的準確性,并且要做好接種記錄,以便跟蹤疫苗的效果和生豬的健康狀況,通過定期接種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生豬的免疫力并減少疾病的發病率,保障生豬的健康
生長[4]。
2.3 做好飼料選擇,提高生豬抗病能力
首先,要選擇具有明確生產廠家的飼料品牌,這些飼料不僅能夠滿足豬在不同生長階段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而且還能通過特定的營養成分強化豬的免疫系統,提高它們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同時,在選擇飼料時還需要考慮飼料的來源和加工過程,優質的飼料來源于可靠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通常有著良好的信譽和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并且飼料的加工過程也至關重要,合理的加工工藝能夠保留飼料的營養成分,提高其消化吸收率,在選擇飼料時需要詳細了解飼料的原料組成、生產工藝以及任何可能添加的添加劑信息,確保飼料的安全。此外,隨著現代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個性化養殖已經成為現代養殖業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方法,要根據豬的年齡、體重和生理狀態,制定個性化的飼料配方。哺乳期的母豬需要高能量和高蛋白的飼料來保證充足的奶水供應,而育肥豬則需要適量的脂肪和纖維來促進肌肉生長,同時避免過快的脂肪積累。此外,飼料的新鮮度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陳舊的飼料營養成分不僅會流失其中可能還會含有有害的微生物,對豬只的健康構成威脅,養殖者應該建立完善的飼料儲存和管理制度,定期檢查飼料的質量,確保飼料的新鮮和安全[5]。
結語
生豬養殖過程中疾病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要不斷提升生豬養殖技術的研究,做好生豬養殖疾病的防治,降低生豬疾病發生率,保證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未來,要不斷提升生豬養殖技術,提高生豬養殖業的經濟效益,促進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史鋒,藍杰.生豬養殖技術要點與疾病防治措施分析[J].豬業觀察,2024,(04):91-93.
[2] 劉勝安.生豬養殖技術要點和疾病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業,2023,(16):109-110.
[3] 馬丕云,于沛江,宮兆娟.新時期生豬疾病防治及養殖技術分析[J].豬業觀察,2023,(04):85-87.
[4] 陳家興.生豬養殖技術要點和疾病防治措施研究[J].豬業科學,2023,40(07):91-92.
[5] 郭見.生豬養殖技術要點和疾病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業,2022,(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