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校園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地方,校園內的流浪動物治愈了師生,但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本文對高校校園流浪動物生存現狀和危害進行分析,調查了大學生對流浪動物及成立流浪動物管理組織的看法和態度。為幫助高校實現科學、有效和可持續的流浪動物管理,結合移動互聯網技術,提出了流浪動物管理的應對措施和數字化解決方案。
關鍵詞:流浪動物;現狀;數字化管理
在大學的校園里,我們時不時地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小動物,流浪動物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為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小動物們給大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帶來了樂趣,給大學生們提供了情感支持和安慰。部分流浪動物甚至已經成了代表高校的網紅:例如福大的“體力貓”,南大的“大黃”,中國美院的“喵館長”等等。
目前,流浪動物救助問題已經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而高校又是流浪動物比較集中的地方,每一個高校里都會有很多流浪的小動物。盡管我國法律體系已經在為流浪動物救助工作提供幫助,但由于經費短缺等方面的問題,救助流浪動物任重而道遠。如何保證校園內的流浪動物救助工作順利開展,并且長期穩定地進行,使流浪動物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大學校園流浪動物的現狀
大學生們通常非常善待這些流浪動物,他們會抽出時間來喂養它們,甚至建立起專門的組織進行照顧與保護。但流浪動物出現在宿舍、食堂等地方,也給校園里的師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1]。師生們隨意地投喂,也會讓流浪動物出現聚集以及過度繁殖的問題。因此,大學校園里的流浪動物需要我們進行科學有序的管理。
目前流浪動物在校園里的存在所帶來的問題主要有:
一是健康和安全問題:盡管流浪動物在校園里非常受歡迎,但是它們也帶來了一些困擾和挑戰。首先,流浪動物與家養動物不同,它們沒有固定的飼養者和飼養環境,沒有定期進行打疫苗和清潔,容易攜帶病菌和跳蚤,如貓抓病、狂犬病等,對師生的健康構成威脅[2]。如果有學生將它們私自帶回寢室,可能還會影響到寢室其他學生的生活和健康。此外,特別是在春季,流浪動物很可能會抓傷或咬傷師生,引起健康問題和法律責任[3]。
二是流浪動物過度繁育問題:許多流浪動物沒有得到及時的絕育手術,導致它們能夠不斷繁殖后代。大學校園內的流浪動物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管理和控制,師生們隨意地喂食,可能會導致流浪動物數量激增,給校園環境和安全帶來管理壓力。過多流浪動物在校園里的存在也會影響校園的整體形象和秩序。
2 師生們對流浪動物的看法
本項目小組對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進行一個初步的調查,發放了200份問卷,針對學生對流浪動物的態度和看法等進行了前期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喜歡動物,大約10%以下的學生厭惡或者害怕。其中詳細調查顯示,學生害怕和厭惡流浪動物的原因主要為:出于衛生安全考慮、本身怕動物、被流浪動物傷害過以及其他原因。而在學生對于流浪動物的看法上,將近一半的學生覺得流浪動物可憐,需要幫助,覺得擔心傳染疾病和擾亂學生生活的學生有15%左右。
據調查,超過一半的學生喜愛流浪小動物,經常幫助或者偶爾幫助流浪動物,幫助方式基本為喂食,僅1%左右的學生會進行驅趕(圖1),由以上數據可知,學生對校園流浪動物的態度是積極的,而衛生安全問題是學生不能接受流浪動物的主要原因(圖2),如果解決了流浪動物的安全衛生問題,學生對流浪動物的態度有望進一步改善[4]。當問及“如果學校成立流浪動物保護協會,你是否愿意加入”時,超過80%的學生表示可以考慮或者愿意加入,其中明確表示愿意加入的學生超過了1/3。
3 校園流浪動物管理的應對措施
從上述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學生對流浪動物抱有同情和關愛的態度。他們看到流浪動物在校園里流浪、覓食,感到十分心疼,并愿意為它們提供幫助。一些大學生會主動購買食物和水來喂養流浪動物,或者將它們帶到校園內的安全區域,為它們提供庇護。部分大學生不僅關注流浪動物的生存狀況,還積極參與救助行動。他們自發組織或加入相關的志愿者團隊,開展流浪動物的捕捉、收容、治療等工作。有些大學生甚至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流浪動物提供醫療和護理服務。
然而,我們也要意識到流浪動物管理問題的復雜性和長期性,簡單的喂養和收容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流浪動物問題,需要通過絕育手術、領養等方式來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同時也要尊重它們的生存方式,避免過度干預和浪費資源。主要的應對措施如下。
3.1 以保護為前提的抓捕
以保護為前提,在抓捕過程中使用專業獸用麻醉劑和吹針注射,科學計算使用劑量,保證麻醉動物在1.5 h之內能蘇醒。待流浪動物麻醉后,轉移至臨時收容地點。學校與動物保護組織合作,將捕獲的流浪動物送往動物保護組織,經過篩查考核后進行絕育、注射疫苗、辦理登記手續、最終面向社會進行領養招募[5]。部分經過考核達標(性格、身體健康等方面考核)的流浪動物經登記建檔、佩戴統一標識項圈后可以重新返回校園。
目前學校里的部分流浪動物與師生相處融洽,不少小動物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它們能重回校園,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對大部分師生來說,只要做好了免疫、絕育,流浪動物并不會主動攻擊人,師生們并不反對它們繼續留在校園里生活。
3.2 成立校內動物保護組織
目前已經在校內成立了動物保護組織,校外的專業動物保護機構與校內的動物愛心社團共同合作,開展動物保護的相關宣傳,為解決校園流浪動物問題尋找妥善的措施。
動物保護組織利用學生團體的基層組織優勢,充分發揮學校、學生、老師的作用,調動學校各方面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教育廣大師生充分認識校園流浪動物的各種利弊,提高師生文明規范養寵物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提倡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將動物保護與狂犬病相關知識宣傳給學生,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學校現階段有關動物保護方面的措施,促使其理性地關愛動物[6]。動物保護社團可以給每一個校園的流浪動物建立檔案,呼吁更多愛心人士關注流浪動物,并積極爭取社會愛心人士的助養。
4 校園流浪動物救助的數字化管理
為了更好地管理校園內的流浪動物,本項目小組進行了數字化管理,借助現代數字技術,對流浪動物進行高效、精準的數字化管理。同時,數字化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師生的參與度,共同為校園流浪動物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
項目團隊開發了一個平臺專為校園流浪動物的救助,該平臺的主要功能有:
一是建立校園流浪動物數字化建檔系統,記錄流浪動物的基本信息、健康狀況、救助歷史等。通過這個板塊同學們可以查看所有錄入的校園流浪動物信息,包括頭像、名稱、品種和詳細資料。師生們可以查看流浪動物的信息、投喂飲食禁忌等。另設的搜索框能夠快速查找你所關注的小動物的信息,這有助于對流浪動物進行精細化管理。可以通過與外部動物保護組織的合作,以絕育和送養的方式控制流浪動物數量,促進校園內動物和學生的和諧共處。
二是開發在線互動平臺,讓師生們參與討論,參加流浪動物救助活動,使得互動性顯著提升。這不僅可以增強師生的參與感和責任感,還可以促進校園內對流浪動物問題的關注和討論。
流浪動物管理平臺在幫助校園流浪動物找到新家、提高公眾關注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一些挑戰,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
結語
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議題,它不僅關乎動物的福利,還直接影響到校園的環境、公共衛生和師生安全。
通過我們的努力,希望能在校園里普及動物保護知識,提高師生們對流浪動物問題的認識和關注度。同時改善流浪動物的生存環境,確保它們得到妥善的照顧和救治。
未來,在校園流浪動物的保護中,可以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對流浪動物的智能監控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準確性。并且逐步改善校園流浪動物的生存狀況,減少它們對環境和治理方面的負面影響,實現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
參考文獻:
[1] 陳明媛.高校流浪動物現狀及管理對策[J].黑龍江科學.2020(17):112-113.
[2] 張雨蝶,周春柳.高校流浪動物的數字化管理探索[J].中國動物檢疫,2023(11):41-45.
[3] 寧美娟,婷婷,匯琦.高校校園流浪貓生存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國際公關,2024(4):39-41.
[4] 劉濤.高校流浪動物現狀及治理方案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9):53-55.
[5] 安娜.高校流浪動物校園管理法律分析及建議舉措[J].法制博覽,2024(21):142-144.
[6] 劉喜生,李建慧,楊玉.大學校園內流浪動物管理建議[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6(37):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