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阜陽市潁州區肉牛養殖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肉牛產業發展現狀、面臨問題及節本增效策略。通過對區位優勢、飼養管理、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分析,揭示在肉牛行情低迷背景下,養牛人實現盈利的可行路徑,為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肉牛養殖;節本增效
在農業經濟體系中,肉牛養殖作為重要的畜牧產業,對保障肉類供應、促進農民增收意義重大。然而,近年來肉牛行情低迷,養牛盈利空間受到擠壓,養牛人面臨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探索肉牛養殖節本增效之路,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以潁州區肉牛養殖為切入點,深入研究其產業發展各環節,旨在為養牛人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助力產業走出困境。
1 潁州區發展肉牛產業的區位優勢
1.1 地理與人口概況
潁州區地處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國土面積達 623 km2,常住人口約 99.234 7 萬人 。下轄15個鄉鎮街道、172 個村(居、社區)以及 3 個鄉鎮創業園區,耕地面積 44.2萬畝。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土地、人力資源,為肉牛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1.2 氣候條件
潁州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年實際日照數平均 2 109.06 h,年平均氣溫 15.7 ℃,年均無霜期 222 d,年均降水量 890 ㎜。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肉牛生長繁殖,為肉牛產業提供良好自然環境。
1.3 飼草飼料資源
潁州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甘薯等農作物。2024年糧食總產27.16萬噸,秸稈資源量42.47萬噸,可收集秸稈量 36.9萬噸 ,用于飼草的秸稈約16萬噸,占秸稈收儲量25%以下 。豐富的農作物與秸稈資源,為肉牛養殖提供充足飼料來源,有利于發展草食畜牧業。
2 潁州區肉牛產業的現狀
2.1 養殖歷史與群眾基礎
潁州區養牛歷史悠久,是皖北牛品種培育地之一。多年來,養牛在農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農民積累了豐富的養牛經驗,對養牛感情深厚,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群眾基礎。
2.2 養殖規模與分布
2025年第一季度統計顯示,全區肉牛養殖戶405戶,規模養殖戶35戶。九龍鎮、馬寨鄉等多個鄉鎮有養殖黃牛傳統,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品種以西門塔爾雜交為主,其次是夏羅來、梨木辛雜交。養殖方式采取階段性育肥,育肥期1年左右,體重達650~750 kg,全進全出。
3 飼養管理
3.1 犢牛運輸防控應急措施
犢牛運輸過程中,為防止應激反應,需注射相關藥物。常用藥物包括30%長效土霉素,用于動物遠程運輸后的應激處理;普特壯,可增強免疫、促進食欲和速補營養;米佳寧,新型第二代大環內酯類藥物,與普特壯聯合使用減輕應激;泰拉霉素,注射后緩解應激,同時飲水添加口服補液鹽或多維補充維生素;若伴隨發燒,可用安乃近退燒或頭孢+雙黃連治療。使用藥物時需嚴格控制劑量,長途運輸前和下車前各注射一次,提高牛的抵抗力。
3.2 肉牛養殖的飼料配方
精飼料配方中,能量飼料如玉米、麥皮等約占60%~70%;蛋白質飼料如豆餅(粕)、棉籽餅(粕)等約占20%~25%;礦物質飼料包括骨粉、鹽、蘇打、微量(常量)元素、維生素添加劑,占3%~5%。不同生長階段飼料配方不同,小牛飼料配方如:玉米50%,面筋12%,豆餅30%,魚粉5%,骨粉1%,碳酸鈣1%,鹽1%,適用于1~6月齡小牛,日增重可達600 g以上;育肥牛飼料配方如:玉米62%,豆粕21%,麩皮11%,小蘇打1%,預混料5%,適用于300~400 kg育肥牛,日增重可達900 g。
3.3 肉牛養殖的飼喂方法
每日早晚兩次喂食肉牛,春秋季節,早晨 7~8 點和下午 5~6 點飼喂,中午補喂青綠多汁飼料,夜間補喂青干草;夏季,上午4~5點、晚上8點以后飼喂,上午11點~下午3點高溫時段補喂青綠多汁飼料;冬季,上午9點后、下午3~5點飼喂,夜間 10~12點給牛補飼青干草,哺乳母牛、育肥牛還應補飼適量精料。飼料搭配上,先喂精飼料,后喂粗飼料,粗飼料飼喂前采用濕拌法處理,合理浸泡、發酵、切碎,提升消化利用率。同時,保證新鮮充足飲水,晝夜供應,日糧中增加消化藥物,飼料供應量逐漸增加。
4 肉牛行情低迷下的有利因素
4.1 犢牛價格
目前,中上等的500~600斤小公牛,價格在6 000~
7 000元,買回家育肥不存在倒掛現象。骨架大、體型好的500~600斤育成母牛,按每斤8元交易。合理的犢牛價格降低前期投入成本,增加盈利空間。
4.2 飼料成本
玉米水分14%以下,容重720 g /L以上,價格在2 050~
2 100元/t。豆粕每噸價格在3 000元/t上下波動,飼喂成本處于過去10 年以來最低水平。粗飼料以青貯玉米秸稈、干玉米秸稈等為例,每斤收購價格按0.3元計算,每頭肉牛每天需要粗飼料20斤,即6元/d;細飼料占肉牛體重1%,以每頭800斤體重計算為8斤細料,配方以玉米面52%、麩皮16%、豆粕25%、小蘇打1%、食鹽1% 及預混料5% 等配制,市價每斤折合人民幣1.32元,8斤需要10.56元/d。按養殖10 個月(300 d)計算,一頭肉牛的飼料總成本約 5 000元。低飼料成本減輕養牛經濟負擔,使養牛在行情低迷時仍具盈利潛力[1]。
4.3 配套設備及牛舍成本
設備方面,顆粒粉碎機、鍘草機等設備一般1 000~4 000元,若分攤到每頭牛上,假設設備使用年限為5年,養殖10頭牛,每年每頭牛分攤成本約20~80元。牛舍方面,建設標準牛舍每平方米造價在300~500元,一頭牛占地面積8平方米左右,即每頭牛的牛舍建設成本在600~1 000元;若為簡易牛棚,成本可忽略不計。
4.4 防疫、水電等其他成本
防疫疫苗藥品費用每頭牛約100元;水電每頭牛每年水電費約150元;消毒每頭牛消毒費按100元計算;檢疫治療每頭牛檢疫治療費250元。人工成本若請工人養殖,通常占總成本10%~15%;若為家庭養殖,人工成本可適當忽略或按較低標準計算。綜上所述,在阜陽地區養殖一頭肉牛的成本大約在 12 500~13 500元[2]。
5 肉牛養殖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5.1 基礎母牛飼養量少
潁州區存欄基礎母牛僅0.229萬頭,牛源緊張,產業發展受限。養殖母牛周期長、繁殖率低、資金周轉慢,導致大部分養殖場(戶)不愿養殖母牛。當地育肥犢牛嚴重不足,多從外地購進,如遼寧、吉林、新疆、內蒙古等,增加成本與長途運輸應激和疫病風險。
5.2 飼養方式落后
養殖規模小,生產水平低,以小規模分散養殖為主,生產效率低下,對市場和價格信息反應滯后,承擔市場風險能力弱。規模養牛比重僅52%,且規模養牛場總量依然偏低。秸稈利用方式單一,飼草利用率不足25%,養殖場機械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制約產業發展。
5.3 產業鏈條不健全
牛屠宰加工業滯后,全區無肉牛屠宰場,同質化嚴重,檔次偏低。牛肉產品主要是屠宰分割初級產品,精深加工率低,產品科技含量低。牛皮、牛血等副產品低價出售外地企業,產品附加值不高,不能滿足市場差異化消費需求,造成資源外流,整體效益難以提升。
5.4 草料加工水平低
潁州區農作物秸稈資源雖然豐富,但中小養殖戶缺少秸稈儲運機械設備,青貯運輸成本較高。很多養殖戶因缺乏秸稈青貯機械而不能收儲秸稈。青貯和秸稈飼料產業化加工不成體系,增加草料成本,影響經濟效益。
5.5 養殖成本與環保壓力大
肉牛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防疫、清糞、飼喂等環節需要大量勞動力,人工成本大。在環保政策影響下,一般耕地難找,養牛場建設和運營面臨環保要求挑戰,增加養牛難度和成本。
5.6 組織化程度低
千家萬戶家庭養殖肉牛,組織化程度低、經營粗放、實力弱小,市場應對能力弱,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難以建立經濟利益共同體,產業鏈脫節。如黑牛大爺家庭農場雖養殖數量較多,但與當地其他養殖場和養殖家庭農場無合作關系,無輻射帶動能力。
6 成本與收益分析
成本方面,雖犢牛價格合理、飼料成本低,但還存在人工、防疫、場地建設、外地購犢及運輸風險等成本。收益方面,肉牛出欄銷售價格是主要來源,行情低迷時價格受壓制,但合理控制成本、提高肉牛品質和出欄重量仍可獲利,高品質牛肉產品可能有更好市場價格。
7 肉牛養殖節本增效策略
7.1 優化飼養管理
科學規劃養殖密度,合理安排養殖空間,提高養殖效率。根據肉牛生長階段精準投喂飼料,避免飼料浪費。加強日常疫病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疾病隱患,降低疫病損失[3]。
7.2 發展適度規模養殖
擴大養殖規模,降低單位養殖成本。通過規模化養殖,實現設備、技術、人力等資源的高效利用。但要注意規模適度,避免因規模過大帶來管理困難和市場風險。
7.3 加強產業鏈建設
鼓勵企業建設屠宰加工廠,提高牛肉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加強與上下游企業合作,建立穩定的產業聯合體,共同應對市場風險,提高產業整體效益。
7.4 提高草料加工利用水平
加大對草料加工設備的投入,提高秸稈青貯等草料加工技術,降低草料成本。加強與草料加工企業合作,確保草料供應穩定、質量可靠。
7.5 科技創新應用
引入智能化養殖設備,實現精準投喂、環境監測、疫病預警等功能,提高養殖管理效率。利用生物技術,培育優良品種,提高肉牛生長性能和抗病能力[4]。
結語
肉牛行情低迷雖給養牛人帶來挑戰,但通過對潁州區肉牛產業的分析可知,養牛人仍有盈利機會。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應對產業發展問題,積極響應產業發展思路,提升養殖和管理水平,實現節本增效,是養牛人在困境中突圍的關鍵。隨著市場調節和產業發展,肉牛產業將回歸良好發展軌道,為養牛人帶來可觀收益。潁州區肉牛產業通過一系列發展舉措,有望構建現代全產業鏈產業體系,助力鄉村振興。養牛人應堅定信心,把握機遇,實現經濟目標,推動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遠文.肉牛養殖節本增效技術示范主要經驗和做法分析[J].吉林畜牧獸醫,2024,45(7):13-15.
[2] 王芬.三維一體”奶牛消化道健康與節本增效”解決方案[J].今日畜牧獸醫:奶牛,2023(6):55-57.
[3] 武瑞,王建發.規模化奶牛場節本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分析[J].Feed Industry,2024,45(4).
[4] 劉小雨.肉牛育肥企業的效益預算及經營決策[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