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全面掌握蘇州市獸醫系統實驗室的發展狀況,筆者對全市獸醫實驗室的整體情況、設施設備、人員配備、檢測能力等方面進行調研并匯總分析。結果顯示,蘇州市獸醫實驗室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檢測裝備力量整體偏弱、專業人員配備不充足、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應加快獸醫系統實驗室提標改造和能力建設,統籌城市各類資源,推動獸醫實驗室建設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蘇州市;獸醫系統;實驗室;建設現狀;發展建議
獸醫實驗室是動物疫病檢測、監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開展的技術支持機構,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獸醫行政管理和執法監督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近年來,隨著全市畜牧獸醫體系改革深入推進,基層各級獸醫實驗室面臨機構改革、城市發展、產業轉型帶來的職能不清、功能不全、專業不強等系列性新問題。現將蘇州市獸醫實驗室的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匯總分析,結合工作實際提出發展建議,以期為獸醫實驗室改革發展提供參考。
1 建設現狀
1.1 整體情況
蘇州市現有獸醫實驗室7家,其中市級1家,縣區級6家,均為BSL-2實驗室。部分縣區級由于轄區內畜禽養殖量非常小及機構改革等原因,未建設獸醫實驗室。
1.2 設施設備
蘇州市獸醫系統實驗室建設總面積為2 045.4 ㎡,其中市級550 ㎡,縣區級均在200 ㎡以上。根據檢測需要配備了收樣室、試劑室、準備室、血清學檢測室、病原學檢測室、廢棄物暫存間等功能室。全市配有儀器設備455臺/套,Ⅱ級生物安全柜、高壓滅菌鍋、酶標儀、核酸提取儀、熒光定量PCR儀等儀器設備配置齊全。
1.3 人員配備
全市共有獸醫實驗室人員26人,人員配備最多的5人,最少的1人。從學歷分析,博士1人(占比3.85%),碩士12人(占比46.15%),本科12人(占比46.15%),本科以下1人(3.85%);從職稱分析,高級7人(占比26.93%),中級15人(占比57.69%),初級3人(占比11.54%),其他1人(占比3.85%);從年齡分析,30歲以下4人(占比15.38%),30-50歲15人(占比73.08%),50歲以上3人(11.54%);根據從事實驗室工作時間分析,3年以下5人(占比19.23%),3~10年14人(占比53.85%),10年以上7人(占比26.92%)。
1.4 檢測能力
7家獸醫實驗室基本能適應當前動物疫病檢測任務,均能夠開展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測,其中6家已連續5年省檢測能力比對全部正確。近年來,動物疫病防控形勢日趨復雜,為動態掌握全市動物疫病流行形勢,提升動物疫病風險精準預警能力,實驗室檢測重點從免疫效果評價逐步轉變,重點開展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監測和人畜共患病風險評估。目前實驗室檢測主要涉及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狂犬病、弓形蟲等21個病種32個檢測項目,采取PCR、ELISA、HA/HI、虎紅平板凝集試驗等檢測方法。2022年全市完成檢測81 195份次,2023年96 723份次,2024年71 202份次,但各獸醫實驗室年均檢測量呈兩極分化。
2 存在問題
目前7家實驗室基本符合建設要求,但對標蘇州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定位和城市人獸共患病風險形勢,全市獸醫系統實驗室在功能定位、設施設備、能力水平上與蘇州城市功能定位和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2.1 功能區域布局不合理
實驗室各功能室均相對完整,但部分功能區域布局不合理。自非洲豬瘟暴發以來,各實驗室先后配置了PCR檢測室。但絕大部分是20世紀80~90年代的辦公用房加以改造,除太倉和吳江為近三年裝修改造,其余均在5年前甚至15年前。且受經費和空間的限制,部分PCR檢測室沒有根據試驗污染程度進行布局,氣流走向混亂,部分墻體無法設置傳遞窗,物品流向不合理,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2.2 檢測裝備力量整體偏弱
目前僅有市級、張家港、常熟配備全自動核酸工作站;布病檢測工作站、自動分液器、空間消毒機也僅有市級配備;酶聯免疫、血凝抑制試驗工作站尚未有實驗室配置。大部分實驗室儀器設備更新換代滯后,儀器設備更新、維護或校準無固定投入。全市檢測經費200多萬,個別實驗室檢測經費不足10萬,且大部分因采購方式、經費等原因,檢測試劑的質量得不到保障,也很難采用多種檢測試劑進行檢測結果比對,檢測結果可靠性參差不齊。在檢測能力上,雖通過省級獸醫實驗室續展考核,但均未爭取并參加CNAS認可、CMA認證等工作。
2.3 專業人員配備不充足
部分縣區級獸醫實驗室人員僅有1人,人員配備不充足。大部分實驗人員是兼職從事實驗室工作,日常承擔其他部門的工作,固定的專業人員不足。實驗人員對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的認識和理解不夠,人少事雜,存在“一人多崗”,導致檢測活動與體系文件運行不符,制度難以執行到位[1]。大部分實驗室人員通過傳統的老帶新跟班學習后開展上崗檢測,缺乏系統的專業技術培訓與考核。上崗后,超負荷的工作強度,讓人疲于應對檢測任務,外派培訓機會少,不能及時跟進專業新知識和檢測新技術。
2.4" 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
各獸醫實驗室經過考核,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相應的實驗室管理制度。但在運行過程中,由于人員流動性大,新老更換頻繁,內審及管理評審極少開展,改進更新滯后。人員配備不足導致“一人多崗”,生物安全管理體系運行不暢,流程管理、記錄檔案時效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不足[2]。部分人員生物安全意識淡薄,存在將水杯或其他個人物品帶入實驗區域,甚至在實驗室飲食等違規現象。此外存在帽子、口罩、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穿戴不規范等,由于樣本復雜多樣,且實驗室開展人畜共患病檢測,存在極大的生物安全隱患。
3 討論及建議
蘇州要對標上海、廣州、青島等大城市,錨定城市發展和公共衛生獸醫服務定位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有利背景,補短板、強弱項,加快獸醫系統實驗室提標改造和能力建設,統籌城市各類資源,推動獸醫實驗室建設邁上新臺階。
3.1 積極推動提標改造
按照生物安全和檢測能力“雙提升”的原則,積極開展市級獸醫實驗室提標改造,推動獸醫實驗室建設上新臺階。在功能布局上,充分考慮各實驗區的風險程度,做到各區獨立,確保物流人流氣流合理規范,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在設施設備上,先要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淘汰損壞的、陳舊老化的,或經檢定不合格的儀器。同時要增添各類全自動核酸提取、酶聯免疫、血凝抑制試驗、布病檢測工作站等,減少重復性勞動,降低人為誤差,提高檢測效率。在通風設施上,要優先保障建設生物安全柜,逐步安裝負壓及新風系統,提高對工作人員生物安全的保護能力。在環保建設上,建設并完善實驗污水收集儲存系統,確保不污染環境,符合達標處理要求。在電路安全上,要擴充用電額度,增加備用電源及穩壓器,確保實驗室各類儀器的用電安全。
3.2 建立區域聯動機制
對標對表蘇州城市建設新要求,考慮到縣區級轄區內畜禽養殖量非常小,重大動物疫病檢測任務不重,導致個別實驗室利用率非常低,避免造成配置資源浪費,應建立區域聯動機制,探索將市級獸醫實驗室提檔為區域性獸醫實驗室。覆蓋區域包括姑蘇、吳中、相城、高新和工業園區,采用帶人配試劑到市級獸醫實驗室開展疫病檢測工作。同時采用集訓、輪訓、跟班培訓等模式,從體系管理到檢測技術,再到生物安全風險防范,建立一支高素質實驗室檢測人員隊伍,補齊實驗室業務能力不強和人員配備不足的短板。
3.3" 加強業務能力建設
一是要向上積極爭取,積極對接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通過“請進來”“送出去”“互聯網+”等多模式相結合,尋求檢測技術交流、科技項目合作,充盈獸醫實驗室技術力量[3]。二是持續開展全市重大動物疫病檢測技能競賽,引入社會獸醫實驗室人員共同參加崗位技能競賽活動,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以賽促學,以學促干,打造一批素質高、業務精、作風實、能力強的“業務骨干”和崗位能手。三是鼓勵獸醫實驗開展CNAS認可、CMA認證,從資格認定工作中深入學習獸醫實驗室內部管理制度,穩步提升市級獸醫實驗室綜合業務能力。
3.4 落實生物安全管理
獸醫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極為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出臺和修訂要求我們嚴格落實各項生物安全管理。一要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制定相應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程序文件、標準操作程序,定期對有關生物安全規定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二要部署建立獸醫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LIMS系統),實現樣本流轉、數據分析和報告生成全流程自動化,依靠系統對業務流程進行標準化設定,推動實驗室管理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三要加強生物安全宣傳與培訓。加強法律法規學習,提升實驗室人員對生物安全的重視程度,在思想上樹立“規范操作、防止污染”的理念[4]。定期開展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應急演練,提升突發事故處置能力,降低生物安全風險。
參考文獻:
[1] 楊安喜,徐艷秋.騰沖市獸醫實驗室工作現狀與思考[J].當代畜牧,2023(05):159-160.
[2] 雷明霞,徐凱,彭娟,等.內江市獸醫實驗室能力建設調查分析[J].中國動物保健,2022,24(10):124-125.
[3] 邱艷紅.福州市獸醫實驗室發展變化趨勢及工作方向[J].中國動物檢疫,2024,41(09):41-44.
[4] 杜敏,馬媛,張定華,等.基層獸醫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現狀及建議[J].中國動物保健,2021,23(09):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