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岸海光纜通信網絡在數據傳輸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保證其安全、穩定、不間斷成為通信光纜網絡運維的重點。本文針對岸海光纜通信網絡的搶修接續技術提升和訓練模式優化需求,研究提出了“四步”標準接續法可規范操作流程,“八項”技法革新可提高作業效率、降低操作難度,“24字”科學訓練法可幫助作業人員快速提高技能水平,并針對科技發展對通信光纜接續的變革進行了展望探索,可為該領域研究和工作人員提供更為廣泛的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通信光纜;接續技術;技法革新;科學訓練法
一、引言
岸海光纜通信網絡是連通陸地和海洋的重要橋梁,具有容量大、傳輸距離遠、保密性能高等特點,現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通信網絡系統之中,承擔著全球超過98%的各類信息傳輸任務,其建設質量和維修保障水平,直接影響了國家網信體系整體建設水平。不論是光纜施工建設,還是光纜應急搶修,都需要利用光纖熔接機等設備對其進行接續作業。其接續工藝復雜,操作流程多,技能要點多,如何進行標準化作業,并通過科學的技能技法改進及訓練方法創新,以提高作業時效性成為光纜專業不斷創新發展的重要研究內容[1]。
二、岸海通信光纜“四步”標準接續法
通信光纜接續作業過程中,施工人員能力水平差異較大,操作流程規范各不相同,往往由于動作不規范、流程不嚴格,影響了接續時間和熔接損耗。為此,有必要制定標準的操作流程規范,共同夯實作業人員能力基礎。根據通信光纜結構特性,規范為“開-熔-收-封”四步標準接續法,并明確各環節的操作流程和標準規范。四步,通信光纜“開”剝是基礎、通信光纜“熔”接是核心、通信光纜“收”容是保障、通信光纜“封”盒是防線。
(一)通信光纜“開”剝
通信光纜“開”剝是整個操作的基礎環節,是通信光纜搶修接續的第一步,開剝質量直接影響后續光纖熔接質量,其操作過程必須堅持“0損傷”標準。作業人員應掌握光纜型號特性,知悉其結構組成,利用專業工具器材進行操作,如光纜橫向開剝刀,以確保開剝的準確性和效率;根據光纜外徑和結構特性,調整開剝刀的開剝深度,避免損傷松套管和光纖;連續作業,一次性完成外護套、加強鋼絲、填充繩等材料去除,保持光纖的完整性。
(二)通信光纜“熔”接
通信光纜“熔”接是通信光纜接續的核心環節,其質量直接決定了光信號傳輸的效率和穩定性,其操作過程必須堅持“0損耗”標準。在進行熔接操作時,作業人員應熟練掌握相關技術要點,對于常用層絞式松套管結構的通信光纜,36芯及以下的光纜每個松套管纖芯數為6根,36芯以上光纜每個松套管纖芯數為12根,要求嚴格按照松套管色譜、光纖色譜順序進行熔接操作,12芯色譜順序為藍、橙、綠、棕、灰、白、紅、黑、黃、紫、粉紅、天藍;使用專業的光纖涂覆層剝除工具(米勒鉗)去除涂覆層,確保光纖表面的清潔度和平整度;利用精密的光纖切割刀進行光纖切割,保證光纖端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將切割好的光纖放置在熔接機的V型槽中,確保光纖對芯準確;啟動熔接機進行熔接操作,熔接完成后進行推力測試,確保熔接點的機械強度和光信號傳輸性能,要求最終光纖熔接后每芯推斷損耗應實現0dB無損連接[2-3]。
(三)通信光纜“收”容
通信光纜“收”容是維持光纖性能的重要保障,直接影響光纖的使用壽命和傳輸性能,其操作過程中必須堅持“0障礙”標準。進行收容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使用專業的光纖收容盤或收容盒進行收容操作,常見光纖收容盤如圖所示,對于小芯數僅為一層,對于大對數光纖分為兩層;確保光纖的彎曲半徑符合規范要求(半徑低于2cm),避免過度彎曲導致信號損耗增大或光纖斷裂;對光纖進行有序排列和固定,防止出現扭絞受壓等情況。
(四)通信光纜“封”盒
通信光纜“封”盒是保持通信光纜長期運行的防線,其操作過程中必須堅持“0滲透”。要求對光纜接頭盒進行充分密封,防止水分、灰塵等有害物質侵入;對接頭盒進行加固和固定,確保其穩定性和安全性,以延長通信光纜使用壽命。
三、岸海通信光纜搶修接續裝設備及技法革新“8法”
通過規范施工作業流程,能夠保證施工人員以較高標準完成通信光纜的熔接工作,但是如何以較快時間,爭分奪秒完成任務,成為技術人員不斷突破的方向。經研究,可通過下面8個方面進行技術革新,以較快提高操作技術技法。
(一)改良開剝刀
傳統的光纜開剝所用橫向開剝刀,其操作方法是循序漸進、旋轉進刀、逐層完成光纜外護層去除,采用此方法需多次調整刀片、旋轉進刀,刀片卡位過淺,外護層不易除去,費時費力。刀片卡位過深,易傷光纖束管,需重新開剝,影響操作時間。通信光纜的外護套厚度一般為0.5cm,因此可在開剝刀把手位置加裝一旋轉螺絲,預設刀片開剝深度,一次性卡位進刀,3秒內完成開剝。
(二)五步開剝法
由傳統的逐端開剝改進為兩端光纜一并開剝,將操作步驟精簡為“開-拔-除-剪-擦”五步,整個操作一氣呵成,減少了工具的重復使用次數,然后將光纜穿入光纜接頭盒,對光纜、光纜尾部、加強鋼絲、松套管進行固定。
(三)一次穿管法
傳統12芯光纖穿管為一芯一穿,操作重復性高,時間慢。通過長期摸索,可將12芯光纖左右手交替搓成臺階狀,按一定間隔排列,依次穿入12個熱縮管,實現一次性穿管作業。
(四)改進米勒鉗
熔纖過程中,米勒鉗需要經常拿放,影響操作連貫性。為此,可根據手掌大小,對米勒鉗進行改進,剪短手柄,釋放拇指、食指、中指活動范圍,提高操作靈活度,使其一直握在手中,減少了拿放工具次數,同時避免因米勒鉗把手過長觸碰光纖的操作失誤。
(五)改進切割刀
利用光纖切割刀進行光纖切割,需手動撥回推塊,增加了操作時間。通過研究,切割刀的推塊上有一塊圓柱形磁鐵,機座前后各有一塊圓鐵柱,推塊往前推時,磁鐵吸住前面的圓鐵柱,往后回推時,磁鐵吸住后面的圓鐵柱。可根據磁鐵同性互斥原理,將前面的圓鐵柱更換為圓柱形磁鐵,利用磁鐵的排斥力實現推塊自動撥回。
(六)優化熱縮管放置
光纖熔接完成后,需將熱縮管平移至熔接點,常規操作移管距離長,易傷纖、斷纖。為此,將熱縮管放置位置改進至熔接機防塵蓋板一側,縮短移動距離,提高操作效率。
(七)倒∞字盤纖法
光纖熔接后需對光纖收容、整理,常規操作為單側盤纖、逐步操作。可將操作手法改進為倒∞字盤纖法,同時由一芯放一槽改為六芯放六槽,具體操作為:右手捏住六根熱縮管調整成扇形,卡入卡槽,剩余六根照此法操作,雙手將兩側余纖反手調成倒∞字,同時放入收容盤。
(八)對側固定法
由原來單個螺絲逐個固定,改為所有螺絲一起放入、對側固定,在提高固定牢固性的同時,增強了操作連貫性。
四、岸海通信光纜搶修接續“24字”科學訓練法
通信光纜接續作業環境復雜,如何讓作業人員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保持較高的業務處置能力,一直是提高通信光纜作業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結合長期工作經驗,可按照“先摳動作、后摳質量,先打基礎、后提速度,先練分解、后練整體”的“24字”訓練法進行訓練提升。
(一)先摳動作、后摳質量
“先摳動作、后摳質量”,在通信光纜接續的初期訓練階段,應首先關注作業人員的動作規范性和精準性,正確的動作是保證接續質量的前提。具體訓練內容包括:對每一個動作進行分解練習,通過反復練習和糾正,使作業人員熟練掌握接續的每一個動作細節,確保每個步驟都符合規范要求;在動作規范的基礎上,再逐步提高對接續質量的要求,包括光纖的熔接精度、損耗等;通過模擬實際場景進行練習,提高作業人員的應變能力和操作熟練度;定期進行動作考核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糾正。
(二)先打基礎、后提速度
“先打基礎、后提速度”,通信光纜接續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需要搶修人員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具體訓練內容包括: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包括光纖的結構、傳輸原理、接續工具等,其是后續操作速度提升的前提;熟悉并掌握各種接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維護保養技巧;通過大量練習和模擬實戰場景提高操作速度和準確性。
(三)先練分解、后練整體
“先練分解、后練整體”,通信光纜接續涉及多個步驟和環節,如開剝、去除、切割等。具體訓練內容包括:在訓練過程中,采用分解練習的方法,將每個步驟和環節單獨進行練習,使操作人員熟練掌握每個步驟的操作要領和技巧,再進行整體和小組配合練習,將整個搶修接續過程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搶修作業過程,可有助于操作人員更好掌握接續技能,提高操作質量;同時在模擬實戰場景下進行綜合練習,提高作業人員的應變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該訓練法以系統性和循序漸進為原則,通過先規范操作動作、再提升操作質量,先穩固基礎知識、再提高操作速度,以及先單獨練習各個步驟、再整合練習整體流程的方式,經實踐驗證可提升作業人員在通信光纜接續工作中的技能水平和操作效率。這一方法既注重基礎技能的打磨,又強調整體流程的優化,是提升通信光纜搶修接續的質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徑。
五、岸海通信光纜接續新技術探索
通過對目前通信光纜接續技術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四步”標準接續法、八項技法革新和“24字”科學訓練法,對于提高通信光纜接續的效率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僅僅依靠操作和訓練層面的優化和改進已經面臨瓶頸,借助材料、設備、智能技術的研發攻關將成為影響通信光纜接續工程質量的重要途徑。
(一)自動化與智能化接續技術
隨著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通信光纜接續技術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已成為必然趨勢。未來,通信光纜接續將更加依賴于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動化接續和智能檢測,以提高通信光纜接續的效率和準確性,降低人為操作失誤的風險。自動化接續技術將包括自動識別光纖類型、自動對準光纖、自動熔接以及自動檢測接續質量等功能。通過引入機器視覺和傳感器技術,可以實現光纖端面的自動檢測和定位,從而提高接續的精度和速度。智能檢測技術也將是自動化接續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時監測接續過程中的各項參數,如熔接溫度、熔接時間等,可以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問題,確保接續質量。同時,智能檢測系統還可以對接續后的光纖進行性能測試,以驗證接續效果是否滿足要求。
(二)高精度、低損耗接續方法的研究
隨著光纖通信速率的不斷提高,對光纜接續的精度和損耗要求也越來越高。高精度、低損耗的接續方法將成為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優化光纖端面的制備工藝方面,目前光纖端面制備主要是利用光纖切割刀利用手動按壓進行制備,受環境和操作人員水平影響較大,因此研究先進的切割設備和工藝成為光纜接續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準和熔接是光纜接續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利用大數據技術,在光纖熔接機接續操作中引入更先進的對準算法和熔接技術,可以提高接續的精度和穩定性,降低損耗。
(三)新型接續材料和設備的研發
隨著新材料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于光纖制備和接續設備研發成為必然趨勢,以實現更高的傳輸性能、更好的機械強度和更低的損耗特性。可通過改進光纖的材料成分和制造工藝,制備具有更高傳輸性能的光纖材料,以提高光纖的傳輸性能和機械強度,從本質上提高通信光纜接續和傳輸質量;可研發新型的接續設備,并更加注重便攜性、易用性和高效率,實現通信光纜接續的自動化、智能化。
(四)遠程監控和智能化維護技術的應用
光纜接續技術可與遠程監控和智能化維護技術相結合。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光纜接續狀態的實時監測、故障預警和遠程維護,提高光纜接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降低維護成本。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光纜接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在光纜接續處安裝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實時監測光纜接續的狀態和性能參數,并將這些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傳輸到遠程監控中心進行分析和處理,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問題。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進行故障預警和預測維護,通過對大量歷史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預測光纜接續可能出現的故障和問題。同時,利用云計算技術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高效處理和分析,提供更加準確的故障預警和預測維護建議。當光纜接續出現故障時,可以利用遠程監控技術迅速定位故障點并進行遠程維護以縮短故障排除時間,降低維護成本和提高維護效率。
六、結束語
針對岸海通信光纜接續技術與訓練模式創新需求,本文研究的“四步”接續法及八項技術革新,可有效解決通信光纜接續標準化和高效化男隊,針對作業人員訓練實際,研究提出的“24字”科學訓練法具有較強實踐指導價值,對于系統性提高通信網絡的穩定性和傳輸效率具有較強基礎支撐。
作者單位:張揚 海軍士官學校
楊叢叢 92665部隊
段虹雨 海軍士官學校
丁政 292665部隊
參考文獻
[1]賈秀明,王斌,榮定權,包萬敏.光纖接續子在光纜接頭盒中的應用[J].信息通信,2018,31(02):227-228
[2]王磊.光纖網絡布線連接技術和質量控制研究[J].信息與電腦,2017,29(01):171-173.
[3]倪紀剛.“光進銅退”光纜施工中減少接續損耗的施工方法[J].通訊世界,2020,27(02):35-37.